资产评估精选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一、资产评估定义
(一)定义
基本要素:主体、客体、依据、目的、原则、程序、价值类型、方法、假设、基准日(二)资产
定义(与会计中资产的区别)
特点:产权
资产分类:有形/无形
单项/整体
可确指/不可确指
按流动性
(三)价格与价值
二、价值类型
价值类型条件:评估的特定目的
被评估对象的功能、状态、评价是的市场条件
分类:1、按估价标准形式:重置成本、收益现值、现行市价、清算价格
2、按评估假设:继续使用价值、公开市场价值、清算价格
3、按业务性质
4、按市场条件、使用状态、试用范围:市场价值(公允价值)、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
市场价值定义
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定义,如在用价值、投资价值、清算价值、残余价值等三、评估目的
(一)一般目的:资产公允价值
(二)特定目的
(三)作用
(四)价值基础条件
四、评估假设
(一)交易假设
(二)公开市场假设公开市场定义
(三)持续使用假设在用续用/专用续用/移地续用
(四)清算假设
五、评估原则
(一)工作原则:独立性、客观公正性、科学性
(二)经济技术原则:1、预期收益原则
2、供求原则
3、贡献原则——预期收益原则的具体应用
4、替代原则
5、评估时点原则
第二章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市场法
一、市场法的基本含义——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评估方法
1、定义
2、原则:替代原则
3、思路方法:比较类比
二、基本前提
1、活跃的公开市场
2、可比的资产及交易活动
可比性:(1)功能可比(2)市场条件(3)交易时间
三、基本程序
(一)选参照物:大于等于3个
(二)选比较因素:对价值影响大
(三)指标对比、量化差异
(四)在参照物价格基础上,调整对比差异指标
(五)综合分析确定评估结果
四、具体评估
(一)直接比较法:V1/A1=P2/A2——V1= P2*( A1/ A2)
要求:相同或基本相同
公式:评估价值=参照物成家价格*修正系数1*修正系数2*……修正系数n
应用:1、现行市价法:eg.上市股票、债券、汽车
2、市价折扣法:差别:销售条件、时限等
公式:评估价值=参照物成交价*(1-价格折扣率)
3、功能价值类比法——功能差异
(1)线性——生产能力比例法
公式:评估价值=参照物成交价*(评估对象生产能力/参照物生产能力)(2)指数——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公式:评估价值=参照物成交价*(评估对象生产能力/参照物生产能力)x
4、价格指数法——时间差异
公式:评估价值=参照物成交价*(1+价格变动指数)
评估价值=参照物成交价*价格指数
定基指数/环比指数
5、成新率价格调整法——新旧差异
公式:评估价值=参照物成交价*(评估对象成新率/参照物成新率)
资产成新率=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资产已使用年限+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实际操作中常用的方法:
1、市场售价类比法
公式:评估价值=参照物售价+功能差异值+时间差异值+……+交易情况差异值评估价值=参照物售价*功能差异修正系数*……*时间差异修正系数
2、价值比率法:V1/A1=P2/A2——V1=A1* (P2/ A2)
(1)成本市价法
公式:评估价值=评估对象现行合理成本*(参照物成交价格/参照物现行合理成本)
(2)市盈率倍数法——企业价值评估
公式:评估价值=被评估企业相同口径收益率*参照物(企业)市盈率
(二)间接比较法: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市场标准为基准打分;不要求参照物与评估对象一样或基本一样,局限较多。
第二节收益法
一、收益法基本含义
1、定义:未来预期收益现值 P=∑Ri/(1+r)i
2、思路
二、基本前提
(1)预期收益可预测并可用货币衡量
(2)风险能够预测并能用货币衡量:行业风险/地区风险/企业风险
(3)获利年限可预测
三、基本程序和参数
(1)预期收益:经营前景、财务状况、市场形势、经营风险等
收益是未来预期的,非历史或现实收益
受益是客观收益,非实际收益
四、主要技术方法
收益:等额/非等额
年限:无限/有限
例2-10,2-11
第三节成本法
一、成本法基本含义
1、定义
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2、基本思路:重建或重置被评估资产
二、成本法基本前提
1、资产继续使用或假定继续使用
2、资产预期收益能够支持其重置及其投入价值
三、基本要素
(一)重置成本
1、定义:现行再取得成本
价格范畴,合理必要费用+现金成本+利润
2、分类:复原重置成本/ 更新重置成本
(二)实体性贬值:使用或自然力作用,物理损耗
实体性贬值率
(三)功能性贬值:技术进步导致功能落后
构建成本超支额/ 运营成本超支额
(四)经济性贬值:外部条件导致资产闲置,收益下降
四、参数评估方法
(一)重置成本计算
1、重置核算法——细节分析法、核算法
费用逐项累计相加
购买:购置费+运费+安装费+其他 eg2-12
自建:成本+合理收益
2、价格指数法
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1+价格变动指数)
定基指数/环比指数 eg 2-13
价格指数法与重置和算法的区别:
(1)价格指数法计算的是复原重置成本,偏高
重置核算法既可计算复原重置成本,也可计算更新重置成本
(2)价格指数法要根据一种或某类或全部资产物价水平计算
重置核算法用现行价格水平构建成本费用
3、功能价值勒比法
(1)生产能力比例法
重置成本=参照物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年产量/参照物年产量)
(2)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重置成本=参照物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年产量/参照物年产量)x
X介于0.4——1.2
4、统计分析法:整体资产,相同类别
K=R’/R 重置成本=∑某类资产账面历史成本*K
例2-15
(二)实体性贬值计算
1、观察法:实体性贬值率=1-实体性成新率
2、使用年限法
实体性贬值率=实际已使用年限/总使用年限
贬值额=(重置成本-预计残值)*实体性贬值率
总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
资产利用率=截至评估日资产累计实际利用时间/截至评估日资产法定利用时间
资产利用率>1 <1 =1
例2-16
还可以使用总工作量、已完成工作量、设计行驶里程、已行驶里程等多项指标
3、修复费用法:以修复资产功能所支付的费用金额来直接估算资产实体性贬值
(三)功能性贬值计算
1、超额运营成本计算:功能性贬值额=∑(被评估资产年景超额运营成本*折现系数)
例2-17
2、超额投资成本的估算
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
(四)资产经济性贬值的估算
1、间接计算法
经济性贬值率=[1-(资产预计可被利用的生产能力/资产原设计生产能力)x]*100%
注意重置成本计算采用功能价值类比法
2、直接计算法
经济性贬值额=资产年收益损失额*(1-所得税税率)*(P/A,r,n)
注意功能性贬值额计算中资产年收益损失额的扣除
例2-1
第四节评估方法的选择
注意事项
第四章机器设备评估
第一节机器设备评估概念
一、机器设备定义
自然属性
资产属性
二、机器设备的分类
按机器设备的组合形式分类:单台机器设备/机器设备组合
第二节成本法在机器设备评估中的应用
一、重置成本的计算
包含内容:
直接成本:本体重置成本、运杂费、安装费、基础费及其它合理成本
间接费用:管理费、设计费、工程监理费、保险费——按比例摊入
资金成本
合理利润
相关税费
(一)设备本体重置成本
通用设备:现行市场销售价格或其他方法
自制设备:当前价格水平下料(原材料、动力燃料)、工、费、期间费、利润、税金、设计费1、直接法:市场交易数据
关键:获得市场价格资料
(1)市场询价:通用:最低售价
专用:厂家询价,报价与成交价差异
(2)使用价格资料:产品目录、价目表——时效性、可靠性
2、物价指数法——适用于难获市场价格的机器设备
重置成本=历史成本*价格指数
二手设备的历史成本为最初使用者的账面价值
注意:(1)某一类产品分类物价指数,非综合物价指数
(2)历史成本可靠性
(3)运杂费、安装费、基础费等分别计算
(4)复原重置成本
(5)价格变动与分类物价指数差异
(6)进口设备适用出口国分类物价指数
3、重置核算法——非标准、自制设备
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利润+税金
4、综合估价法
RC=(Mrm/Km+Mpm)*(1+Kp)*(1+Kd/n)
5、重量估价法
6、类比估价法—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二)运杂费
1、国产设备运杂费=国产设备原价*国产设备运杂费
2、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CIF*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率
(三)安装费
1、国产设备安装费=设备原价*设备安装费率
2、进口设备安装费=相似国产设备原价*国产设备安装费率
或进口设备安装费= CIF*进口设备安装费率
(四)基础费
设备的基础是指为安装设备而建造的特殊构筑物
建造设备基础所发生的料+工+机械+全部取费
1、国产设备基础费=设备原价*设备基础费率
2、进口设备基础费=相似国产设备原价*国产设备基础费率
或进口设备基础费= CIF*进口设备基础费率
(五)进口设备从属费用
1、国外运费=FOB*海运费率
2、国外运输保险费=(FOB+国外运费)*保险费率
3、关税=CIF*关税税率
4、消费税=(关税完税价+关税)*消费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
5、增值税=(关税完税价+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税率
6、银行财务费=FOB*费率
7、外贸手续费=CIF*外贸手续费
8、车辆购置附加费=(CIF+关税+消费税)*费率
例4-6
二、实体性贬值
第I种有形贬值
第Ⅱ种有形贬值
(一)观察法
德尔菲法
模糊综合判断法
(二)使用年限法
复杂设备的各组成部件的使用寿命不同,每个零部件可以独立更换
贬值率=∑KiApi
(三)修复费用法
可修复性损耗:修复费用法
不可修复性损耗:使用年限法
例4-8
三、功能性贬值
(一)第I种功能性贬值:超额投资成本引起的功能性贬值
例4-9
(二)第Ⅱ种功能性贬值:超额运营成本引起的功能性贬值
四、经济性贬值
外部因素:
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需求减少,导致设备开工能力不足,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例4-13 原材料、能源等提价,造成生产成本提高,而生产的产品售价没有相应提高:例4-12 国家有关能源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使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或使设备强制报废,缩短正常使用寿命。
例4-11
第五章房地产评估
第一节房地产评估概述
一、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自然供给
土地的经济供给:开发利用而形成,集约率
不动产
土地的自然特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
二、土地使用权
城市土地所有权——国家所有
农村、城市郊区土地——农民所有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原则,国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地价: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最高年限由国务院确定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
最高年限:居住类70年,工业50年,教、科、文、卫、体50年,商、旅、娱乐40年,其他50年
出让与转让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办理过户手续。
三、房地产特性
(一)位置固定性
(二)供求区域性
(三)使用长期性
(四)投资大量性
(五)保值与增值性
(六)投资风险性
(七)难以变现性
(八)政策限制性
四、评估原则
(一)最有效使用原则
(二)合法原则
第二节房地产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一、房地产价格种类
(一)土地价格:基准地价:分别,平均价格
标定地价:具体
建筑物价格
房地产价格
(二)总价格、单位价格、楼面地价
单位价格:土地单价、建筑物单价、房地产单价
楼面地价=土地总价格/建筑物总面积=土地单价/容积率
二、房地产价格特征
权益价格/与用途有关/个别性/可比性
三、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
(一)一般因素
1、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因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指数等。
(2)财政金融因素
(3)产业结构因素
2、社会因素
3、行政因素
(1)土地使用制度与住房制度,土地政策
(2)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战略
(3)税收制度、投资倾斜、优惠政策
4、心理因素
(二)区域因素
(三)个别因素:容积率因素
第三节收益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
一、基本思路
房地产价值=净收益/资本化率
二、适用范围
由收益的房地产评估,如商场、写字楼、旅馆、公寓等
不是用政府机关、学校、公园、公益性房地产价值的评估
三、净收益
(一)净收益含义
实际净收益与客观净收益
如:法律行政等赋予特权或限制/非最佳利用状态/处于待开发状态,净收益为0或负值
净收益=总收益-总费用
(二)客观总收益
一年,修正:以类似房地产收益做比较,对市场趋势作预测,考虑收益的风险性和可实现性(三)客观总费用
剔除不正常的交易支出
房地产客观总费用包括管理费,维修费,保险金,税金等,不包括折旧费
四、资本化率
风险越大,投资收益率越高
(一)求取方法
1、净收益与售价比率法:参照物净收益/价格,平均化
基础:房地产商品的替代性
要求:房地产市场比较充分,交易案例较多
例5.1
2、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法:对市场要求不高,但较主观
3、各种投资收益率排序插入法
(二)资本化率的种类
1、综合资本化率——房地合一
2、建筑物资本化率——净收益为建筑物净收益
3、土地资本化率——净收益为土地净收益
r=(r1*L+r2*B)/(L+B)
五、计算公式
(一)房地合一:房地产价值=房地产净收益/综合资本化率
净收益=总收益-总费用
总费用=管理费+维修费+保险费+税金
(二)单评土地
1、直接法:土地价值=土地净收益/土地资本化率
土地总费用=管理费+维护费+税金
2、间接法:用房地产收益评土地价值,土地价值=房地产价值-建筑物价值
先评建筑物现值=建筑物重置价-年贬值额*已使用年数
年贬值额=(建筑物重置价-残值)/耐用年限
土地价值=(房地产净收益-建筑物净收益)/土地资本化率
建筑物净收益=建筑物现值*建筑物资本化率
(二)单评建筑物
建筑物价值=房地产价值-土地价值
建筑物价值=(房地产净收益-土地净收益)/建筑物资本化率
例5-4
第四节市场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
一、基本思路
V2=P1*(A1/A2)*(B1/B2)*(C1/C2)*……
二、适用范围
有适合的类似房地产交易案例
不适用:1、无房地产成交或成交很少的地区
2、很少见类型的房地产
3、难成为交易对象
4、风景名胜
5、图书馆、体育场、学校等
三、计算公式
修正因素:交易情况修正
交易日起修正
房地产状况因素:区位状况、权益状况(容积率和土地使用年限)、实际状况P=P’*A*B*C
=P’*100/() *()/100 *100/()
四、操作步骤
(二)确定可比交易案例:3年以内,特殊2年以内
(三)因素修正
1、交易情况修正:特例(1)(2)(3)(4)(5)
2、交易日期修正
3、房地产情况修正
4、容积率修正:容积率系数修正表
5、土地使用年限修正
K=[1-1/(1+r)m]/[1-1/(1+r)n]
五、例题
第五节成本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
一、基本思路
成本与价格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二、适用范围
既无收益有无交易情况的,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图书馆,新开发地等特殊房地产
三、土地评估的成本法操作步骤
土地价值=待开发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利息+利润+税费+土地增值收益
(一)计算待开发土地取得费用
为取得土地而向原土地使用者支付的费用
1、国家征收集体土地而支付给集体所有者的费用
包括: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
2、为取得城市土地而向原土地使用者支付的拆迁补偿费用
(二)计算土地开发费用
1、基础设施配套费:三平一通、七平一通
2、公共事业建设配套费,如邮电,图书馆,学校,公园,绿化
3、小区开发配套费
(三)计算投资利息——资金的时间成本
土地取得费,计息期为整个开发期和销售期
土地开发费,计息期为开发期的一半
(四)计算投资利润和税费
利息基础: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
开发后土地的地价
税费:土地取得、开发过程支付的
(五)土地增值收益
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政府规划允许改变用途
土地性能,提高了经济价值——发展权,土地增值收益在土地所有者,土地投资者和土地使用者三者之间分配
四、新建房地产成本法——不考虑折旧
新建房地产价值=土地取得费用+开发成本+管理费用+利息+销售税费+利息
(一)土地取得费用
征收、拆迁改造、购买,包括手续费和税金
(二)开发成本
1、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
2、基础设施建设费
3、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费——支付给建筑商的全部费用
4、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非经营性用房
5、开发过程的税费或其他间接费用
(三)开发利润——平均利润率
(四)管理费用,开办费和开发过程中管理人员工资
(五)投资利息
计息基础:土地取得费用+开发成本
(六)销售税费
1、销售费用
2、销售税金及附加
3、其他销售税费
五、旧建筑物评估
建筑物价值=重置成本-年贬值额*已使用年限
贬值:物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无形贬值
1、直线折旧法:D=(C-S)/N
2、 成新折扣法:建筑物价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六、应用举例
第六节 假设开发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
一、基本思路
定义:将被估房地产开发后的预期价值,扣除正常投入费用、正常税金及合理利润后,依据该剩余价值测算被估房地产价值的方法
二、适用范围
1、待开发土地
2、将生地开发成熟地的土地
3、待拆迁改造的再开发地产
三、计算公式
P=A-(B+C+D+E)
土地价值=房屋的预期售价-开发建设成本-利息-利润-税费
地价=预期楼价-建筑费-专业费用-销售费用-利息-税费-利润
四、操作步骤
1、估算开发建筑成本费用
2、估算专业费用:建筑设计费、工程概预算费用
3、估算余幅资本利西
4、估算税金
5、估算开发完成后的房地产销售费用
6、开发商合理利润
五、应用举例
旧有房地产的贬值购建价
建筑物重新或重新开发价土地重新取得价旧有房地产价格=-+
二、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待开发、将生地开发成熟地的土地、待拆迁改造的再开发地产。
第八节 路线价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
一、含义和理论依据
(一)含义:价值——距街道距离增大而递减
在特定街道上设置单价,配合深度百分率表及其他修正表,计算统一街道宗地地价,适用于大量土地的评估。
路线价——设定标准宽度,求该深度若干宗地的平均单价
(二)理论依据——替代理论
二、计算公式
宗地总价=路线价*累计深度百分率*临街宽度(*其他条件修正率/+-其他因素修正额)
三、适用范围
大量土地的评估
四、程序
(一)路线价区段划分
(二)标准宗地的确定
美国/日本
(三)路线价的评估
(四)深度百分率表的制作
(五)宗地价值计算
五、深度百分比
A=(a1+a2+a3+……+an)/n
土地单位面积价格等于各地块单位面积价格的面积加权平均值
平均深度百分率=累计深度百分率*标准深度/宗地深度
六、四三二一法则
第六章资源资产评估
第一节资源性资产概述
一、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要素。
分类:
(一)根据开发过程中能否再生: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
(二)按照资源的性质及与人类的经济关系: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景观资源等
二、资源性资产的特性
(一)自然属性:
(二)经济属性
1、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
2、能够以货币计量;
3、获益性
(三)法律属性
三、资源性资产评估及其特点
(一)使用权价格;
(二)受资源的区位影响较大;
(三)遵循自然资源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
第二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一、森林资源资产概述
森林资源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一)林木资产
林木资产是指林地内所有的林木。
(二)林地资产
林地资产是森林生长的承载体,
(三)森林景观资产
森林景观资产,包括风景林、部分名胜古迹和纪念林等。
二、森林资源资产价格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营林生产成本——能够提供商品材的劣等宜林地的营林生产成本作为依据
(二)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利润
(四)税金
(五)林木生产中的损失
(六)地租: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七)地区差价和树种差价
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主要方法
(一)市场法
P=K*Kb*G*Q
(二)剩余法(成熟林)
S F C W P +--=
(三)收益法(有经常性收益的)
∑=+-=N t t t t r C A P 1)1()(
(四)成本法(幼龄林)
∑=-+⨯⋅=n t t
n t r C K P 1)1(
第三节 矿产资源资产评估
一、矿产资源资产评估概述
我国的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矿产资源物质实体及其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
二、影响矿产资源资产价值的因素
(一) 资源本身的稀缺程度和可替代程度
(二) 矿产品的供求状况;
(三) 矿床自然丰度和地理位置;
(四) 科技进步;
(五) 资本化率和社会平均利润率;
三、矿产资源资产主要评估方法
(一)贴现现金流量法
(二)可比销售法
(三)约当投资——贴现现金流量法
(四)重置成本法
(五)勘查成本效用法
(六)地质要素评序法
(七)粗估法
第七章 无形资产评估
第一节 无形资产概述
一、无形资及其分类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批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附着性、共益性、积累性、替代性。
(三)无形资产的分类
1.按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方式,可分为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和外购的无形资产。
2.按有无专门法律保护分类,可分为有专门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和无专门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
3.按能否独存在,可分为可确指无形资产和不可确指无形资产。
二、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
(一)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
(二)机会成本
(三)效益因素:获利能力越强,评估价值越高
(四)使用期限:法律保护期限/实际超额收益期限
(五)技术成熟程度
(六)转让内容因素:完全产权转让/部分产权转让
(七)国内外该种无形资产的发展趋势、更新换代性况和速度(八)市场供需状况
第二节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一、应用形式:直接预测/间接预测
二、各项参数指标的确定
(一)无形资产收益额的确定
无形资产收益额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
1、直接估算法
Q
P
P
R⋅
-
=)
(
1
2
P
Q
Q
R⋅
-
=)
(
1
2
Q
C
C
R⋅
-
=)
(
2
1
2、差额法
超额收益=净利润-净资产总额*行业平均净利润率
3、分成率法:收益额=销售收入(利润)×销售收入(利润)分成率×(1-所得税税率)分成的基础:销售收入、销售利润、销售量。
4、要素贡献法
(二)无形资产评估中折现率的确定
折现率的内涵是指与投资于该无形资产相适应的投资报酬率。
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三)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
规定有效期和受益期的,按孰短原则确定;
只规定受益期的,按受益期确定;
均未规定有效期和受益期的,按预计受益期确定
第三节成本法和市场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一、成本法
(一)无形资产成本特性
1、不完整性
2、弱对应--成本随机,偶然性
3、虚拟性—成本仅有象征意义
(二)成本法的应用
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1-贬值率)
重置成本的估算
1、自创:核算法
重置成本=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合理利润
2、外购
重置成本=买价+购置费用
(1)市价类比法—买价,购置费用采用现行标准或按实际情况确定
(2)物价指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