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震学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震学是研究与地震有关的科学问题,哪几门学科的研究反映了地震学直接为社
会抗震减灾的服务?这几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地震预报:短临预报,中、长期预报。
②地震工程学:研究地震危害性的工程问题。
③地震社会学:研究地震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涵震害预测与抗震减灾。
(2) 抗震设计的目的、内容与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计目的:是建筑结构能够达到抗震的要求
内容:通过确定抗震设计的要求、抗震设计以及抗震设计施工,使得建筑结构物达到抗震设计标准。
设防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 板块构造运动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4) 地震的一些基本概念:震级、震源、震中、震源距、震中距…
震级:用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表示地震的大小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
震源距:某一点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5) 地震的分类。
①震动的性质: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脉动
②成因划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③震源深度划分:浅源地震(<60 km)、中源地震(60~300 km)、深源地震(>300 km)
④震中距划分:地方震(Δ<100 km)、近震(Δ<1000 km)、远震(Δ>1000 km)
⑤震级划分:弱震(M<3)、有感地震(M:3~4.6)、中强震(M:4.5~6)、强震(M>6,其
中M>8为巨大地震)
(6) 断层的基本类型与断层的几何参数。
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
参数:走向,倾向,倾角,倾伏角。。。。
(7)地震矩与矩震级。
地震矩:受构造应力影响使断裂面突然滑移的力学模型,推导出地震整体大小的最有用的量度
指为测定地震矩而引入的衡量地震能量以及地震错动。
矩震级:
(8)震害与次生灾害、地震烈度与等震线。
震害:地震引起强烈的地震动或地表破裂与变形产生的灾害
次生灾害:原生灾害诱发出来的灾害
地震烈度:地震发生在某一区域的地震震动强度及其产生的影响、造成破坏的强烈程度。
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地面震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9)地震波的基本类型。
①P波②S波③面波(瑞利波、勒夫波)
(10)区域地震构造综合评价的目标与内容。
内容:①大地构造单元
②新构造活动特征
③深部构造环境
④现代地壳运动与应力场
⑤断裂构造
目标:①归纳区域范围内强震发生的条件,给出不同震级档的地震构造标志,判定区域发震构造。
②为地震区带划分,潜源划分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提供必要的依据。
(11)近场区地震构造调查的目的。
目的:详细查明近场范围内地震的发震构造,编制近场地震构造图,为近场范围内划分潜在震源区提供依据切实的依据。
范围:工程场址及其外围25km的地区。
原则:近场活动构造调查的基本原则是在收集和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确定厂址的地震动参数有重要贡献的地震活动断层做详细的实地调查。
内容:近场活动构造调查是指与发生破坏性地震有关的地震活动断层和深浅部地质构造环境的调查,这种调查不仅包括现场考察,而且还包括对近场有关
的深浅部地质构造资料的收集。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a.第四纪地质和地貌调查
b.主要断层的活动性鉴定
c.发震构造及最大潜在地震震级的判定
d.编制近场地震构造图
(12)地震区与地震带。
地震区:指区域地震活动性、现代构造应力场、地质构造背景及现代地球动力学环境相类似的区域。
地震带:指地震集中成带或密集分布、由一条大的活动构造带或一组现代构造应力条件和变形条件相似的构造带所控制的地带。
(13)能动断层与活动断层。
能动断层:距今1万到3.5万年以来有错动,仪器记录到有小震活动和多次地震历史活动,或蠕滑,而在将来可能出现地表错动的断层活动断层:晚更新世以来一直活动,现在活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活动的断层(14)弥散地震。
弥散地震:在地震构造区中,与已确认的发震构造无关的最大地震
(15)地震构造区与发震构造。
地震构造区:具有相同地质构造和相同地震活动性的区域
发震构造:可能产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
(16)地震活动断层分段的依据。
①古地震和历史地震破裂差异
②断裂活动习性差异
③断层地形地貌、几何形态与结构差异
④地球物理异常差异
⑤地震活动性差异
(17)潜在震源区与地震危险区。
潜在震源区: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区域
地震危险区:发生地震可能性比较高的的地区
(18)潜在震源区的分类及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原则。
分类:
原则:①地震构造类比原则
②地震活动重复原则
方法:①划分地震带、地震区
②在地震带、地震区划分出不同震级上限的潜在震源区
(19)潜在震源区的震级上限及其确定的方法。
震级上限:潜在震源区中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在地震区或潜在震源区中,可能发生最大地震震级的极限值)
起算震级:指对场地具有破坏性影响的最小震级值。(一般取4.0)
确定方法:①历史地震法
②古地震法
③活断层特征法
④构造类比法
⑤综合评价法
(20)地震地质灾害及其研究意义
地震地质灾害:地震作用引起地基失效、砂土液化、边坡失稳、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而造成结构破坏。
研究意义:
①有助于了解地震地质灾害所发生的原因与规律,减少地震地质所造成的灾害;
②地震地质灾害的遗迹是研究历史地震或史前地震的重要标志;
③有助于地震相关信息的判定
(21)地震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
①地震动
②地震地质灾害
③海啸和湖涌
(22)海啸及其产生的条件
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瞬时发生大规模的竖向错动引起的长周期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