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主干线丹拉公路甘肃省段某标公路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道主干线xx公路xx和至xx高速公路第LH8标招标文件及补遗书。

2、投标前现场调查所得的有关资料。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1999年版)。

4、公路工程施工的规范、验标等。

5、本单位的技术水平、机械设备能力和我单位施工同类工程的经验。

二、编制范围
国道主干线xx公路xx和至xx高速公路第LH8标土建工程项目,起至里程K39+600~K42+326.172。

主要工程项目有路基、桥涵、隧道等。

三、编制原则
总的原则是施工组织设计要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和符合现场实际施工需要,确保工程安全、优质、按时完成。

1、服从甲方、遵守设计的原则。

严格执行和遵守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答疑资料、会议纪要和补遗书,并且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

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确保工期的原则。

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根据本合同段公路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在保证质量、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按轻重缓急、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与顺序,优化资源配置,分期分批组织施工,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地进行,施工进度安排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冬、雨季)对施工的影响,确保施工工期并力争提前完成。

3、质量第一的原则。

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计划、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运作,以工作质量确保每道工序、每项工程的工程质量。

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确立安全工作目标、完善规章制度、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安全教育和狠抓现场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5、科学管理、保证路畅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运用网络计划流水作业法,合理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均衡生产。

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和经济适用;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方法。

作好人力、物力、机械综合调配,组织均衡生产,降低工程成本。

6、文明施工的原则。

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按动、静结合的方法精心布置和规划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便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节约施工临时用地,少占农田及耕地,保护河道及周围环境,不破坏植被。

严格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做到文明施工,争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7、降低工程成本的原则。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有或就近已有的设施,减少各种临时工程;尽量利用当地合格资源,合理安排运输装卸与储存作业,减少物资运输周转工作量。

8、遵照执行标准、规范的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颁布的现行的有关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和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及随招标文件下发的《技术规范》。

第二节工程概况
xx和至xx高速公路是交通部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丹东到拉萨国道主干线的一段,是国主25线和国主45线(连霍)交汇联接的重要路段,是兰州市的西出口,也是甘肃省(兰州市)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西藏自治区的重要通道。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兰州市和西宁市的交往非常密切,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甘肃省干线公路网的建设和路网功能的完善。

本项目位于树屏至达家台段,该段地质情况最为复杂、地形起伏最大。

本标段起点K39+600经过1km的深挖高填后,于K40+690处设胡洼山隧道穿越胡洼山,隧道出口在K41+485处,线路出隧道后设一座1-16m小桥跨越既有公路,至K41+740处设咸水河大桥,该桥为一5-20m预应力连续空心板梁大桥,线路穿过咸水村后设一4-20m预应力空心板梁分离式立交桥与109国道交叉,终点止于K42+326.172,线路全长2.726km。

1.主要工程数量:路基挖土方603666m3,路基挖石方
1120667m3,利用土方319301m3,利用石方139531 m3,借土填方52150 m3,大桥106.86m/2座,分离式立交119.09m/4座,钢筋砼盖板涵250 m/6道,通道19m/1道,隧道1579.2m/2座。

2.技术标准:本项目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

路基总宽度为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为2×12.5m。

桥涵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

桥梁净宽分离式为11.5m+2×0.5m,涵洞与路基同宽。

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胡洼山隧道净宽为9.75m。

3.项目自然条件:
⑴地形地貌
本段工程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属祁连山的东延部分,为低中山地形,海拔在1539~2015 m之间,相对高差200~500m,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路线东段为黄土梁峁地貌,部分路段冲沟发育,横坡较陡;中段为黄河峡谷,地势狭窄;西段为湟水河河谷阶地,地势较开阔平坦。

本标段属于中段地形、地貌特征。

⑵气象及水文
本项目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具有寒长、暑短、多风、少雨、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9.1℃、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6.9℃、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2℃;年平均降水量327.7mm、相对湿度59%、年平均蒸发量1437.7mm;最大积雪厚度10cm、最大冻土深度103cm、最大风速17.0m/s、主导风向多为北风和东北风。

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的3月中旬为霜冻期。

沿线地下水的主要类型为空隙潜水,主要赋存于黄河、湟水河
河漫滩及Ⅱ级阶地区,靠大气降水、黄河地表水和农田灌溉水补给。

轩下水埋藏深度除河漫滩及I级阶地区浅外,其余路段埋藏较深。

⑶工程地质、地震条件
本区位于祁连山褶皱带、秦祁中间隆起带内,为燕山及喜马拉雅构造褶皱及断裂。

沿线地区为喜马拉雅期后的强烈上升区,新构造运动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白垩系地层的上升、褶皱、断裂,但以垂直升隆运动为主。

路线沿线穿越的地质构造主要由俞家湾穹隆、野地沟背斜、李麻沙沟向斜、大红册背斜、上石圈背斜、红古城~上滩背斜带。

穹隆及向、背斜构造轴部岩体较为破碎,局部伴有小型断裂。

断裂活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主要为斜切褶皱轴的正断层,按断裂方向可归纳为北北东、北北西及北东东三组,以北北东组最发育,北北西组次之。

工作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说明书资料,历年来发生地震35次,其中15次是破坏性的,都集中于兰州附近及秦王川。

又根据最新颁布的中国及甘肃省地震烈度区划,本项目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第二章施工布署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设备上场
自本单位组织投标该工程之日起,根据业主的要求和施工计划安排,迅速组织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有计划、有步骤进场定点,
及早形成生产能力。

同时抓紧各种临时房屋的施工,生产、生活用水用电设施的布置和场地的布置建设工作,搞好道路的整修和施工便道的修建。

边安家、边准备,做到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

二、技术准备
1、做好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复审及技术资料的准备。

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及地质资料,组织本合同段的现场调查,在此基础上分工点认真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审批。

2、组织技术人员搞好线路的交接桩和复测工作,对线路中线和高程要与相邻标段贯通闭合。

根据施工需要,增设水准点桩、导线控制桩,加密中心桩,在此基础上根据施工安排做好路基边桩、桥涵施工放样、路基断面复核的测量工作及控制的护桩测设,建立隧道洞外控制基线和控制水准点。

3、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数量、精度满足要求的测试仪器和检测设备,完善各种检测手段;所有检测设备、仪表、计量器具先请有关部门进行标定,同时申报工地试验室的临时资质;组织试验人员做好各种材料的取样、试验工作和砼、砂浆配合比的选配工作;搞好取土场的调查选择和路基填料的取样,进行土壤分析试验、含水量试验、膨胀试验、密度试验、液限试验、击实试验等一切必要的试验以及级配料的配合比试验等。

三、物资准备
本单位对本合同段所需各种材料的供应渠道及其供应能力已从相关单位作了详细调查了解。

本标段的施工所用材料情况具体如下;块片石、碎石采用永靖县徐顶乡小沟石料场的产品,该料场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