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品读┃晏殊: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品读┃晏殊: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踏莎行·碧海无波
宋代: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译文
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
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
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
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
登高楼极目望远方,萧萧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注释
踏莎(suō)行:词牌名。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海内十洲记》:“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
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
思量:考虑;忖度。
意中人:心中所眷恋或属意的人。
绮席:华丽的席具。
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惠休〈怨别〉》:“膏炉绝沉燎,绮席生浮埃。
”
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
唐陶翰《柳陌听早莺》诗:“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
红笺(jiān):红色笺纸。
唐韩偓(wò)《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此化用之。
附:带去。
参考资料:1.沈谦.词话丛编·填词杂说.北京:中华书局;2.沈祖棻.宋词赏析.北京:北京出版社
赏析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
他赋性“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
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
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
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
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
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像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这样的一首词。
(陈祥耀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