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1、两汉散文:1、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着《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2、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着《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2、可予不(同“否”).
3、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4、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5、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
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6、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7、古今异义的词--故事:①古义:旧事,前例。

②今义:用来讲述的真实或
虚构的事。

8、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9、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10、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11、五金:金、银、铜、铁、锡。

12、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3、文言虚词: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

其名为鹏。

(3)代词,它。

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14、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愚昧
15、筚路蓝缕:只能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16、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17、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8、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19、知州: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20、“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

相当于现代的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
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

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
21、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22、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3、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4、【重点内容探究】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或语言文字,以说事为由头,使词句变得含蓄与典雅,即称“用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所写的年代不同,分别是辛弃疾中年时和晚年时的作品,但用典抒怀却是一致的,具体说来这两首词的用典有如下的一些特点:一、把历史故事用入词中,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阕,诗人连用数典,表达了他的理想、抱负和万般无奈的矛盾心情。

“休说”三句,用晋人张翰典,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再用三国许氾典(“求田问舍”三句),作者登临远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也许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可惜流年”三句)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光阴虚度,壮志难酬的痛苦又怎么能忍受呢?这三个典故,孤立看来,可说是风马
牛不相及,但辛弃疾巧妙地将其连为一体,不仅深刻真挚地表达了自己欲图抱负而不能的痛苦心情,而且三个典故含意逐步加深,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使典故有了新的'生命力。

二、把历史人物融入词中,借古人来表达自己的爱和恨《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运用了四个典故: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
复失地的理想;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刘义隆——借古讽今,暗喻南宋现实;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他要古人出来代他说话,他对这些古人
或爱或憎,或鄙视或仰慕,他把这样强烈的情感倾注于早已僵死的古人身上,重新赋予他们以生命,从而使他们个个都立体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把前人诗句化入词中,来表达自己胸中意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阕,“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山如碧玉”,是此句用语所出。

那山就像一个饰以玉簪,梳着螺髻的满面愁容的女子,前人固有用“玉簪”“螺髻”写山的,可“献愁供恨”,却惟有辛弃疾可得。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借用杜甫《后出塞》诗“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妙用刘孟节诗“读书误我四十年,
几回醉把栏干拍”。

化用这些诗句,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云:“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这句话既说明了用典的目的是引用古代来验证现在,又揭示了用典的特点是根据具体的事例来比照抽象的义理。

辛弃疾是用典高手,大量运用社会和人事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他写忠愤感慨,不是口号,不是概念,而是用了许多典故来体
现的,不同于那些肤浅叫嚣的词。

好的词要有含蓄蕴藉、委婉曲折之美,在婉约中要有寄托寓意,豪放中要有委婉曲折,辛弃疾全做到了。

2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26、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27、文言句式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28、“三言”小说是指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29、对偶的作用。

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30、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1、马克吐温是世纪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哈克贝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32、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33、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34、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5、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故都的秋》文笔简洁、优美,是郁达夫抒情散文代表作。

36、一词多义。

即:(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

(2)、胡天八月
即飞雪即:就(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即:则。

37、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38、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

“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

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

如“迫”字有两个读音“pò”和“pǎi”,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迫”才读“pǎi”,其余的都读“pò”。

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

39、五是巧记。

舍众取寡,以少推多。

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
余都读mái。

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40、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