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质量评估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见《全效提分卷》学生用书P105]
(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在元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逐步壮大,最终统一全国的是( D )
A.X邦的队伍B.X角的队伍
C.黄巢的队伍D.朱元璋的队伍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府为都城,建立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D项正确。

明至清前期,我国为抵御外来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属于抵御外来侵略,巩固国家统一和发展的措施是( B )
①明中期戚继光、俞大猷抗倭②清初康熙平某某北噶尔丹叛乱③明末X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某某
④清初康熙亲征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康熙平某某北噶尔丹叛乱,噶尔丹叛乱属于国家内部地方分裂,②错误。

3.某某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为加强对某某管理采取的措施是( C )
A.设伊犁将军B.设宣政院 C.设驻藏大臣D.改土归流【解析】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置的管辖某某的机构,A项不符合题意;元朝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某某的管理,某某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B项不符合题意;改土归流指的是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统治,而改任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D项不符合题意。

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1727年,清朝在某某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某某。

C项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某某是棉纺织业中心
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C.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D.某某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解析】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某某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不是棉纺织业的中心。

故A项错误。

5.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C )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
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性之光”指的是启蒙思想运动,而17—18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使用八股取士选拔人才、大兴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

C项符合题意。

6.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雍正时期,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B )
①英国使者马戛尔尼来华②改土归流在西南大规模推行③一些文人因“文字狱”被处死④锦衣卫在监视臣民的言行
A.①④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时期,改土归流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文字狱”很严酷,很多人被处死,故B符合题意。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是在乾隆时期,锦衣卫在监视臣民的言行是在明代,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7.对于如图所示著作,日本科学技术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与人
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将自然界
中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加工出来。

”这部著作( B )
A.认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B.广泛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
C.主要记述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D.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的情况
【解析】《天工开物》是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

8.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
A.市镇经济繁荣B.文化专制松弛
C.外来文化影响D.印刷技术进步
【解析】明清时期小说发展繁荣的原因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镇兴起,文学需求量大,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大,印刷术的完善和发展,明清时社会危机加大,人们通过小说寻求心理安慰。

A项符合题意。

9.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如图所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在不断强化( A )
A.专制皇权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D.地方权力
【解析】左图反映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图反映的是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归皇帝指挥,是君主专制的加强;右图反映的是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所以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A项正确。

10.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八股取士”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D )
A.特务统治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D.专制集权的加强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属于A项明朝时期特务统治的强化;文字狱属于B项思想控制的加强和C项文化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属于政治专制的加强。

D项专制集权的加强,可以概括ABC三个方面。

11.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某某之郊。

”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是( B )
A.八股取士强化门第高低,不注重依据才学选拔人才
B.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C.科举考试大力提倡尊孔崇儒,儒学占据独尊地位
D.八股取士焚烧了大量古典书籍,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解析】“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意在反映明代八股取士制度摧残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人的头脑,束缚了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B项符合题意。

12.“这本史诗般的巨著以白话文而非文言文的形式书写。

全篇以一个贵族家庭中的两个分支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充满人文主义精神。

”该小说是( A )
A.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红楼梦》
B.我国最早的古典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C.以宋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D.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解析】《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题干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小说是《红楼梦》。

13.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②京剧是由徽剧与越剧相互融合形成③京剧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④京剧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京剧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②表述错误。

14.据史书记载,从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8天之内,朱元璋批阅内外诸司奏疏共1 660道,涉及3 391件事情。

平均计算,朱元璋每天要阅读207份奏章,处理
423桩政事。

皇帝自己也感叹:“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

”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 )
A.废除丞相制度B.迁都
C.设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8天之内,朱元璋批阅内外诸司奏疏共1 660道,涉及3 391件事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秦朝设丞相以来,丞相就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主要官职。

朱元璋时期,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A项符合题意。

15.军机大臣处理的政务都是由皇帝交办的,若皇帝不交办事务,他们就无事可做,无权可用。

材料体现出( A )
A.军机大臣的权力完全源于皇帝
B.军机处的设立不利于加强皇权
C.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某某制度
D.军机大臣处理政务时有决策权
16.时空观念是认识历史的基础。

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A )
A.设置某某府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D.实行金瓶掣签制
【解析】观察题干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处为东南地区的某某,故示意图中①处可填设置某某府。

17.明代后期某某某镇已有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
佣直二铢(钱)而赢”,榨油原料主要靠“商人从北部淮、扬、楚等处贩油豆来此”。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商品经济较为活跃
B.大油坊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C.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明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直到洋务运动时才稍有改变,C项说法错误。

1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

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B )
A.清朝在某某设置某某府,建制管辖
B.八股取士禁锢了人的思想,摧残了中国文化
C.《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D.《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
【解析】史实是历史上的事实,而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

ACD三项都属于历史史实,而B项属于历史结论。

19.1624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殖民者将整个某某置于其统治之下。

1662年2月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的某某,复归中国所有。

以下主题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B ) A.据某某倭寇为乱施火攻都司破贼
B.“马车夫”窃据宝岛X成功扬名中华
C.拒招抚X氏末路遣水师两岸一统
D.五十载岁月轮回逐日寇光复神州
20.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其内容能共同说明的是( D )
学习主题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A.清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某某的管辖
C.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败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

图示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依次是10分、16分、12分、11分、11分) 21.某班计划以“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

以下是该班同学搜集的资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制度篇】
材料一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某某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朱元璋《皇明祖训》【对外交往篇】
材料二我们是东海捧出来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某某。

我胸中还氤氲着X 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盛世篇】
材料三清初几代皇帝认真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执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百余年间,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号称盛世。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文学篇】
材料四 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摘自百度百科
(1)概括材料一中明太祖的措施,说说这项措施有什么影响。

(2分)
【答案】措施:废除丞相制度。

影响:加强了君主集权。

(2)17世纪时,我国某某被哪个国家所侵占?材料二中“X 氏”指的是谁?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4分)
【答案】国家:荷兰。

“X 氏”指X 成功。

历史贡献:收复某某,维护了国家主权。

(3)材料三中所描绘的“盛世”被称为什么?经过这几代皇帝的经营,清朝疆域非常辽阔,其中东南到达什么地方?(2分)
【答案】“康乾盛世”;某某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4)材料四介绍的是清代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2分)
【答案】小说:《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2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皇帝——⎣⎢⎡⎦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郡—县 材料二
皇帝——⎣⎢⎢⎡枢密院
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地行中书省御史台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这个朝代为安定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答案】秦朝开创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为安定边疆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除了采用这一制度,该朝还对哪两个地区加强管辖来巩固对边疆的统治?这个朝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请你写出来。

(4分)
【答案】元朝的行省制度;某某和琉球;回族。

(3)请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

(2分)
【答案】A:厂卫特务机构;B:军机处。

(4)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某某、某某和某某的管辖,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答案】某某:确立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某某的管辖。

某某:X成功收复某某,清政府设某某府。

某某: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23.徐渭(1521—1593),某某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

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

(12分)
片段一徐渭从小“嗜读书,志颇闳博”,但他对当时的考试形式和内容极为不满,“其旷弃者十余年”,因此在仕途上屡遭挫折。

二十岁到四十五岁,考了八次,始终也未能中举。

(1)在当时,徐渭若要走上仕途,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他对当时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不满在哪里。

(5分)
【答案】方式:科举考试。

不满的内容:当时的考试为八股取士,内容X围只许在“四书”“五经”内,考生必须根据指定观点答卷,不能发挥自己的见解。

它使很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某某际学问,钳制了思想,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
神。

片段二徐渭是一个关心社会政治、富有爱国热情的人。

他多次投入到保护某某沿海反侵略的斗争中。

在《凯歌二首赠参将戚公》中,他写道:“战罢亲看海日晞,大酋流血湿龙衣。

军中杀气横千丈,并作秋风一道归。


(2)《凯歌二首赠参将戚公》中的“戚公”是谁?片段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件?(2分) 【答案】“戚公”指戚继光。

历史事件: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片段三徐渭评价自己的艺术成就时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在他涉及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中,都体现了一种为传统所束缚不住的精神。

(3)徐渭所生活的时代,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股进步思潮。

请问这一进步思潮的主题是什么?并列举其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及其主X。

(5分)
【答案】主题: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某某。

人物列举:黄宗羲。

主X:“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有人形容明朝的进士:“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某某之郊……
材料三一把心肠论浊清。

——胡中藻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徐骏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分析以上材料,说明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了什么影响?(3分)
【答案】变化: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

影响: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材料三中,乾隆帝看了胡中藻的诗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
徐骏的诗句则被看作讥讽清政府无才,徐骏因此被处死。

由此看出,清朝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答案】实行文字狱。

(3)明清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除上述措施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每个朝代各举一例)(2分)
【答案】明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财政、司法和军务。

清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状,谈谈这则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分)
【答案】政策:闭关锁国。

危害: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或: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启示示例:对外开放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与繁荣,而闭关锁国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答出两点即可)
25.不断加强皇权专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不懈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

宰相这一官职历时大约1 500年。

材料二
“锦衣卫”印军机处
(1)材料一中宰相正式官名为丞相是在哪一个朝代?又是在哪一个朝代中被废除的?(2分) 【答案】秦朝;明朝。

(2)材料二中的“锦衣卫”是什么朝代的哪一个皇帝统治时设立的?为了加强统治他还实行了哪些文化专制的措施?(4分)
【答案】朝代:明朝。

皇帝:朱元璋(明太祖)。

措施:文字狱,八股取士。

(3)说说材料二中军机处及军机大臣的作用和职责。

(3分)
【答案】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即跪受笔录)。

(4)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我们从中能看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分)
【答案】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