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在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在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对比
王兴平;杨武军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
【年(卷),期】2016(037)006
【总页数】3页(P542-544)
【关键词】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王兴平;杨武军
【作者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外三科,湖北恩施445000;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外三科,湖北恩施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椎体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可致病患肢体麻木、椎间无力及出现尿频、尿急等[1]临床病症,为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CDF)自问世以来就广受关注,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但经过临床实践的变革发展,行ACDF治疗的椎间融合装置也出现了相应改变,从最初的植入骨块、到椎间融合器(Cage)直至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 ACIF)的变革性发展[2]。
Zero-p ACIF是近年才研制出的新型椎间融合固定系统,集支撑、融合及固定等多种共变功能于一体,据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显示[3,4],Zero-p ACIF拥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在临床中已被推崇与
应用。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指经影像学检查病患存在2个节段连续或不连
续椎体节段病变,相关文献针对应用 Zero-p ACI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报
道较少。
鉴于此,笔者对采用Zero-p ACIF和采用传统钛板+Cage两种不同固定治疗的合计39例患者的近期疗效展开了对比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1 临床资料
以本院2011-03-2015-06接受ACDF治疗的39例双节段CS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CSM病况诊断标准,即:①经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
管伴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椎节不稳等病变表现;②临床伴有脊髓受压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③依据患者实情,行CT、MRI等检查确诊。
其中采用Zero-p ACIF融合内固定治疗21例,采用传统钛板+Cage融合内固定18例,依据融合
内固定治疗的不同分为A(Zero-p ACIF)、B(传统钛板+Cage)两组。
两组患
者在性别、年龄、术前JOA评分及手术节段等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详见表1。
纳入标准:①存在CSM明显临床表现,即伴有肢体麻木、下肢不稳及浅感觉消退症状。
②经影像学检测显示最佳盘突出并伴随骨赘,韧带增生压迫椎动脉或神经根;
③椎管占位<75%,伴有节段性颈椎失稳表现;④经保守治疗无效,知晓同意参
与患者。
排除标准:①发育性及退行性椎管狭窄及颈椎管存在明显狭窄患者;②临床检测证实存在后韧带严重骨化患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
1.2 方法
(1)手术材料 Zero-p ACIF椎间融合器由Sofamor Danek公司提供,钛板及Cage均由Medtronic公司提供。
(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于颈部右侧横切口,切
口长4-6 cm,沿颈血管鞘与内脏鞘间逐层分离进入颈椎前筋膜,显露椎体前部,
于C型臂X线透视下确定病变节段,确认无误后打入椎体钉至病变椎间隙相邻上
下椎体处,选用Caspar撑开器将椎间隙适度撑开,利用小号枪式咬骨钳将椎体前方骨赘致压物清除,对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也予以切除,解除颈椎压迫并显露硬脊膜。
压迫充分减除后刮除上下软骨终板并处理植骨床,依据椎间隙高度试模完成后,将合适配套的Zero-p ACIF或Cage填塞羟基磷灰石充分压紧后置入病患椎间隙。
Zero-p ACIF置入后沿钉道孔宁入螺钉固定,Cage置入后选用匹配大小的钛板于上下相邻椎体前方进行固定,常规使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依据患者情况留置引流管,C臂X线机确定位置满意后常规缝合切口。
(3)术后处理术后24-48 h对留置引流管患者的引流管进行拔除,均接受3 d
雾化吸入,降低气道食道的不适感,另术后患者均予以地塞米松、甘露醇及相关神经营养药物,不使用抗生素。
术后3 d指导患者在颈拖协助下下床活动,常规颈
托保护3周,并依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尽早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1)基本疗效评估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分析,并于术后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存在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物移位等并发症情况发生。
(2)影像学检查评估所有患者均于术后常规进行影响学检测评估,及术后3 d,1、6月及后期随访12、36月进行颈椎正侧动力位X线片,对内固定物是否存在
移位、松动及断裂等情况,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如经X线片检测存在不确切
情况者,辅助行CT检测评估,了解患者植骨融合率。
术后依据Borden法对患者的颈椎椎曲度进行测量,于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终末随访4个时段评估颈
椎的生理曲度。
(3)神经功能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观察,包括术前、术后3个月及随访终末三个时段。
JOA改善率=(术后评分-术
前评分)/(17-术前评分)× 100%。
疗效评定以5级法进行评定,即优:改善率
≥70-90%;良:改善率≥50%-70%;有效;改善率≥20%-50%;差:改善率<20%;恶化:临床症状加重。
1.4 统计分析选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基本疗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2.2 神经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
与术前比较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 两组患者颈椎曲度值比较两组患者颈椎颈椎曲度值在术后3 d、3月、6月及
终末随访等四个时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后随访复查发现,A组均植骨融合率为100%,手术节段均获骨性融合.B组患者1例复查发现植骨未能融合,融合率为94.4%,两组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 术后并发症本组研究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物移位
等严重并发症,但术后A组出现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发生率为9.5%,B组出现吞咽困难6例,27.7%,两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明显缓解。
两组间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降,对病患的正常生活造
成严重影响。
原则上针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一旦确诊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手术治疗是最直观和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手术解除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以避免病情恶化,重建颈椎序列稳定性,进而有效的改善临床相关症状。
临床中手术方式分前路和后路两种,对于术式可依据致压物来源及临床表现等来选择,若压迫
主来自前方,则宜行前路手术,若存在明显后纵韧带广泛固化或接受前路减压手术无法减压者,则可行后路手术,如病患前后路均存在明显压迫,则可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本组研究中,所有病患硬膜囊及脊髓受压均为前方受压,故而均行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颈椎出现退行性改变而导致脊髓受压、脊髓供血障碍等一系列脊髓功能障碍疾病,不仅会降低病患颈椎正常作用功能,还可引起病患运动功能及上下肢肌力出现明显下
报道显示[5],开展前路减压术单纯植骨术后极易出现植骨移位、松动及植骨不融
等现象,另植入椎间融合器(Cage)虽属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新术式,具有支撑
及稳定手属节段作用,但有文献报道显示,Cage材料与颈椎骨质弹性模量具有一定差距,且存在局部植骨量有限等因素,术后还可出现Cage陷入椎体和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故该术式使用正呈递减趋势。
临床中为弥补单纯植骨及植入Cage所存在的不足,特联用颈椎前路钛板固定,以提高颈椎稳定性和椎间融合率。
但研究发现[6],联用钛板固定在弥补不足的同时,患者术后却又出现了螺钉松动、邻近
节段退变及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杜正通等[7]报道,患者术后出现咽后部刺激症状,存在不同程度吞咽困难。
Yang等[8]报道,前路减压融合术在联合钛板情况下,邻近节段出现退变发生率更低。
为了能有效降低上述相关并发症,Zero-p ACIF椎
间融合系统研制诞生,旨在符合颈椎生物力学同时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
依据Schol等[3]报道发现Zero-p ACIF具有较好置入椎间隙,能有效的提高植骨融合
率及改善病患神经功能。
唐龙等[9]报道,患者术后未见螺钉松动、移位等发生,
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较好。
由于Zero-p ACIF具有的优势性,目前在临
床中投入开展使用。
本组研究中,对A(Zero-p ACIF)、B(传统钛板+Cage)两组的近期疗效比较
分析发现,在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笔者分析认为,这与Zero-p ACIF采用一体化设计,手术操作相对简便,
步骤操作耗时少,且术中视野要求较小,对组织剥离更少等因素存在相关性。
两组患者在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术前比较均有所提高,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均获得较好的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表明两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颈椎曲度值在术后3d、3月、6
月及终末随访等四个时段比较,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表明Zero-p ACIF 在改善颈椎曲度方面,与传统钛板+Cage的效果较为相近。
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组均能有效促进植骨融合,无明显优劣之分。
术后A组出现
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发生率为9.5%,B组出现吞咽困难6例,27.7%,两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吞咽困难时颈椎前路手术常见并发症,报道显示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达40%-80%[10,11,12],本组数据虽明显低于报道数据,但仍存在一定高发率,需引起关注。
相较于B组,A组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
率更低,表明Zero-p ACIF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分析认为由
于Zero-p ACIF从设计上就避免对颈前路钛板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植入
时食道及周围相关软组织的刺激,进而减少了相关吞咽困难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Zero-p ACIF与传统钛板+Cage融合内固定对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
病患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疗效无优劣之分,但Zero-p ACIF椎间融
合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临床优点,对促进颈椎的远期稳定性意义非凡。
【相关文献】
[1] 陈华,夏良政,李胜华,等.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5):323-324,340.
[2]徐文华,祝新根,程祖珏,等.脊髓型颈椎病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26): 113-114.
[3]Scholz M,Schnake KJ,Pingel A,et al.A new zeroprofile implant for stand-alone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J].Clin Orthop,2011,3:666-673.
[4]易文彪,王万明,陈庆泉,等.Zero-P椎间融合器的早期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6):93-95.
[5]祁敏,梁磊,王新伟,等.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
(5):467-472.
[6] 王刚,吴涛,黄鑫鹏,等.Zero-P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优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1):4980-4985.
[7]杜正通,楼飞龙,付英华,等.两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12,(16):1353-1355.
[8]Yang JY,Song HS,LEE M,et al.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 after anterior eervical fusion without plate fixation[J].Spine, 2009,34(1)30-33.
[9] 唐龙,杨波,章波,等.颈前路两种内固定物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1):1926-1932.
[10]Lee MJ,Bazaz R,Furey CG,et al.Influence of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design on dysphaguc a 2-year prospertivelongitudinal follorr-up study[J].J Spinal Disord
Tech,2005,18(5)406-409.
[11]Smith Hammond CA,New KC,Pietrobon R,et al.Prosprctive analysis of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dysphagia in spine surgery patients:comparison of anterior
cervical,posterior cervical,and lumbar procedures[J].pine,2004,13:1441-1446.
[12]王强,张良,纪泉,等.老年患者短节段颈椎病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1):117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