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蒋莹辉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9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
除急性肾衰外其他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无发热和皮疹。多数预后较好,有的自然 缓解,对皮质激素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伴眼葡萄膜炎的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 表现有厌食、虚弱、夜间发热及体重减轻, 可在数月后出现眼部症状。
诊断
急性肾衰者,如常规治疗1~2周效果不佳,可 慎用甲强龙冲击。
细胞毒类药物
急性间质性肾炎一般无需使用细胞毒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肾组织无或仅有轻度纤维化,可以考虑加用细 胞毒类药物。 常用:CTX 1~2mg/(kg.d) 治疗6周肾功能无改善则应停用。 有报道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用吗替麦考酚 酯取得不错疗效。
主讲内容:
概述 常见类型 主要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概述
急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导致短时间 内发生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肾小 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不全为特点的临床病 理综合征。也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 一。
特征是肾功能急剧恶化,在GFR下降的同时常 有肾小管功能不全。
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要考虑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可能,下列情况有助于 诊断,确诊需要肾脏病理。 感染及近期用药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临床表现
常有严重感染、药物过敏反应史。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无明显感染史,也无
系统性疾病及用药史。 药物相关性者常伴发发热、皮疹、嗜酸性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医辩证施治
2、湿热下注型
证候: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腰痛腹 痛,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爽,或伴发热恶寒, 口苦呕恶,舌质微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车前草30克,萹蓄30克。瞿麦20克,
通草6克,石韦15克,滑石20克,生地15克, 黄柏10克,栀子10克,大黄10克,旱莲草30 克。
抗原特异性途径
药物与TBM结合后,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或直 接与MHC结合,递呈给TH细胞,并激活TH细胞。
被激活的TH细胞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产生细胞因子,直接作用于靶细胞。 激活NK细胞或巨噬细胞 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促使效应性T细胞分化,介导迟发型过敏反应和细
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药物
冬虫夏草
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表达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或延缓溶酶体破裂 保护Na-K-ATP酶活性 降低少尿发生率,缩短少尿期和急性肾衰病程
促红细胞生成素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EPO受体 EPO可以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促进血管形成。 可作为急性肾衰竭的新型保护剂应用于临床。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偶见嗜酸性粒 细胞
细菌直接感染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感染时以单核细胞为 主。
免疫荧光:多呈阴性,有时可见IgG、C3沿肾小管基膜呈线样或 颗粒状沉积。
电镜:肾小管基底膜不连续,部分增厚,基膜分层,非甾体抗 炎药引起者,表现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特殊治疗
糖皮质激素 细胞毒类药物 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的药物 血液净化
糖皮质激素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和免疫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间 质性肾炎疗效肯定。
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和感染相关性间质性肾 炎,去除病因1周后肾功能恢复不理想的者可加 用泼尼松。
剂量:0.5~1mg/kg,4~6周内减量至停用,不 宜时间过长。
肾外抗原
大多数急性间质性肾炎是由肾外抗原导致的, 这些抗原可以是药物或某些微生物。主要通 过以下机制导致。
作为半抗原与TBM结合,改变肾脏自身蛋白的免疫 原性,触发机体免疫反应。
肾外抗原与TBM具有类似的抗原性,引发对TBM成 分的免疫反应。
外来抗原直接种植于肾间质内或与TBM结合。 免疫复合物在肾间质沉积。
细胞增多三联征。 多数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腰痛、两肋脊角压
痛、肾区扣痛。 部分患者表现进行性少尿。 大多数血压正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尿常规:蛋白尿、镜下血尿、白细胞尿(嗜酸性粒
细胞为主)、可有尿糖阳性、尿比重降低。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小于1g/d,很少超过2g/d。 免疫五项:药物过敏者可有IgE升高。 血沉增快,CRP升高。 肾功能:BUN、Scr、UA、BMG、Cys升高。 电解质:可出现酸中毒,低钾血症。 肾损八项:NAG、GGT、U-BMG、Uα1-MG升高,Uosm
发病机制
代谢性原因
严重的代谢失调,如高血钙、高尿酸血症和低血钾 等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这类患者唯一共有的特征是有可逆的急性肾衰、肾 间质水肿和单核细胞
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症状 全身过敏表现 继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表现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表现 肾功能损害 常出现急性肾衰竭,伴或不伴少
关节痛无特异性,较其他症状少见。 偶有腰痛,可能与肾被膜紧张有关。 1/3的患者有肉眼血尿。
继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
表现以原发病为主,继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的表现无特异性。
原发病伴有间质病变时肾功能损害多加重。 SLE和肾移植患者在肾小球病变不明显时,
间质病变突出时即可导致急性肾衰。 急性尿酸性肾病表现有少尿、结晶尿和血尿。
降低。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双肾B超:肾脏正常大小或体积增大,皮质 回声增强。
对诊断并非特异性。
病理
光镜:间质充血水肿,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可 见上皮细胞变性、灶性坏死及再生,肾小球及肾血管正常或病 变较轻。
药物及感染相关性间质性肾炎以淋巴和浆细胞为主。还可见较 多嗜酸粒细胞
继续观察
典型过敏性AIN
不典型AIN
激素
肾穿
典型 AIN
激素
肉芽肿性 抗TBM
AIN
-AIN
纤维化
激素/CTX PE,激素,CTX 保守
中医辩证施治
1、热毒积盛
证候:头痛身热,或寒战高热,腰部疼痛,小便赤黄,
咽干口燥。胸闷腹胀,或尿少、尿闭、口中尿臭,或关 节痛。舌质红,苔黄燥、脉眩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口服方药:石膏(先煎)30克,知母10克,水牛角(先
血液净化
少尿型合并严重内环境紊乱者应尽早开始透析。 非少尿型临床情况较稳定着,无需紧急透析。
如肾功能恢复欠佳,应尽快开始透析。 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阳性或自身免疫疾病引起
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可应用血浆置换治疗。
药物性或感染性AIN致ARF治疗流程
停药或抗感染治疗
支持和观察
改善
7~10天不改善或进展恶化
治疗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特殊治疗
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
控制感染:应尽早通过血培养,明确病原菌并及时消除 致病病原菌。
药物过敏引起者应立即停药。 处理原发病是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第一步。
对症治疗
保持容量平衡 及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纠正电解质紊乱。 消肿利尿。 加强营养支持 感染患者积极抗感染治疗
常见类型
药物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 感染所致变态反应性间质性肾炎 系统疾病伴急性间质性肾炎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主要病因
在抗生素应用前,感染是导致急性间质性 肾炎的常见原因。
随着抗生素和多种合成、半合成药物的广 泛应用。药物已经成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 首位原因。
常见药物
感染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9
尿。
急性感染的症状
感染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见于严重感染和有 脓毒血症的患者。
症状有发热、恶寒、腰痛、虚弱等,血中多形核白 细胞增高。
急性肾盂肾炎为其典型的表现。
药物过敏的症状与体征
过敏症状可先于肾衰1周前发生,也可同时发 生。
大多数患者有发热,红斑或斑丘疹样皮损, 瘙痒。
继发于SLE
在各种免疫复合物型疾病中,SLE最常见在 TBMs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有免疫复合物 沉积(50%)。60%的患者有单核细胞引起 的局灶性或弥漫性间质浸润,伴或不伴嗜中 性细胞和浆细胞,
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弥漫增殖性较膜 性或局灶增殖性狼疮肾炎常见肾小球外免疫 沉积物,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也较为常见。
胞毒作用
免疫发病机制
抗原
非抗原特异性途径
肾脏组织浸润的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通过释 放多种酶降解基底膜,破坏基底膜完整性, 影响肾小管再生。
释放活性氧导致上皮细胞氧化损伤。
感染
病原体可直接侵入肾脏,参与间质反应的细 胞由产生抗侵入病原体抗体的细胞和与吞噬 有关的细胞组成。
侵入肾脏的细菌释放内毒素或外毒素,直接 损伤组织。
煎)30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玄参10 克,丹皮10克,竹叶8克,猪苓30克,黄连8克,连翘12 克,甘草5克。
外敷方药:仙鹤方
仙鹤草15g 淡竹叶20g 半枝莲20g 益母草20g 车前草20g 白茅根20g 灯芯草20g 通草10g 大黄炭10g 血余炭10g 伏龙肝10g 晚蚕沙10g 三七20g 水蛭20g 川贝20g 鱼腥草20g
系统性疾病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
无任何致病因素者称为特发性间质性肾炎
发病机制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急性间质性肾 炎发病过程。
免疫过程包括两条途径:
抗原特异性途径 非抗原特异性途径
3类抗原参与了发病过程:
肾小管基底膜成分(TBM) 肾小管分泌的蛋白(TH蛋白) 肾外抗原:药物和某些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