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燃烧的规律之欧阳理创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一)
——燃烧前
后体积的变化规律对于CxHy的烃,其完全燃烧可表示为:CxHy+(x+y/4)
O2 xCO2+y/2H2O一、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水为气态时,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y/2) =1-y/4可见:任何一种气态烃完全燃烧,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只与该烃所含的H原子数有关而与C原子数无关。

①当y<4时,气体体积减少,如C2H2;②当y=
4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如CH4,C2H4,C3H4;③当y>4时,反应后体积变大,如C2H6,C3H8,C4H8等;二、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 =1+y/4可以看出,无论何气态烃,其燃烧后气体体积都会减少。

典型习题:
1、aml三种气态烃与足量的氧气的混合物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50℃、1.01×105Pa),气体体积仍为aml,则三种烃可能是()
A、CH4、C2H4、
C3H4 B、C2H6、C3H6、C4H6
C、CH4、C2H6、
C3H8 D、C2H4、C2H2、C4H6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水蒸气且气体体积不发生改变,其平均氢原子数y=4,故应选A、D 2、A、B、C三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共aml,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状况(标准状况)气体体积减少了
2aml,则三种烃可能是()A、CH4、C2H4、C3H4 B、
CH4、C2H6、C3H8
C、C2H6、C3H6、
C4H6 D、C2H4、C2H2、C4H6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液态水,其体积变化应为:
△V=1+y/4,则有
aml(1+y/4)=2aml y=4即:三种混合烃的平均H原子数为4,故应选A、D
有机物燃烧规律(二)
——燃烧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多少的规律一、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x+y/4)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碳原子个数(X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CO2越多;生成H2O的多少取决于氢原子
个数(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H2O越多。

二、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和生成水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氢的质量分数(或y/x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及生成的水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或x/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CO2越多。

由此可得以下推论:
1、等质量的烷烃,碳原子数越多,碳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越少,由此可得,CH4耗氧最多。

2、等质量的烯烃,由于碳氢原子数之比为定值,故碳、氢质量分数为定值,即,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的量相等。

3、等质量的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碳原子数越多,氢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越多,生成水越多,生成CO2越少。

由此可知,乙炔、苯耗氧量最少生成CO2最多,生成水最少。

4、同碳原子数的烷、烯、炔、苯及苯的同系物,其含氢的质量分数为:烷>烯>炔>苯及苯的同系物。

故其耗氧量为:烷>烯>炔>苯及苯的同系物。

三、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与烃的含氧衍生物在完全燃烧时,①若耗氧相同则该烃的含氧衍生物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xHy (CO2)m(H2O)n,(m、n∈N,下同)如C2H4与C3H6O3;
②若耗氧量相同且生成CO2一样多,应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其分子应符合通式CxHy(H2O)n,如C2H4与
C2H6O;③若耗氧量相同且生成水一样多,应具有相同的氢原子数,其分子式应符合通式CxHy(CO2)m,如C2H6与C3H6O2,由此可推,等物质的量的两烃的含氧衍生物充分燃烧后,若耗氧相同,则其在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O2或H2O或CO2和H2O的组合,即式量相差44n,18n,62n等等;如C2H4O与C3H6O4。

四、实验式(最简式)相同的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不论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O2及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为定值,如C2H2和C6H6,甲醛和葡萄糖等。

典型习题:
1、燃烧某混合气体,所生成的CO2质量一定大于燃烧相同质量的丙烯所产生的CO2的质量,该混合气体是()A、丁烯、丙烷 B、乙炔、乙烯
C、乙炔、丙烷
D、乙烷、丙烷
2、总质量一定,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耗O2为常量的是()①乙炔与苯②烯的同系物③甲烷与乙烷④甲醛与乙醇⑤甲醛与乙酸⑥甲醛与
甲酸甲酯⑦乙酸与葡萄糖
A、①②⑤⑥⑦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⑥
3、有机化合物A、B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有碳、氢、氧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

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的比例混合,只要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那么A、B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若A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写分子式),并写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含有(-CH3)的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答:1、B 2、A
3、A、B的分子式中氢原子数相同,且相差n个碳原子,同时相差2n个氧原子(n为正整数)。

C2H4O2 CH3COOH HCOOCH3
有机物燃烧规律(三)
——“残基法”求有机物分子式
“残基法”是根据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耗氧量和生成CO2的体积比,求其分子式的一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1、根据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耗氧和生成CO2的体积比设其分子式的一般形式,我们可把其分为三类:(I)燃烧消耗氧气体积大于生成CO2的体积,其一般形式为:(CxHy)m(H2O)n(x、y、m、n∈N)(II)燃烧消耗
氧气体积等于生成CO2的体积,其一般形式为:Cx(H2O)n (x、n∈N)(III)燃烧消耗氧气体积,小于生成CO2的体积,其一般形式为:(CxOy)m(H2O)n (x、y、m、n∈N)2、根据消耗O2和生成CO2的比值,我们只用上述一般式中的前半部分(称之“残基”),由质量守恒求得x与y 的最简比,可得此类有机物的通式。

3、再根据其它性质和条件,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例如:某有机物在O2中完全燃烧时,其蒸汽与消耗O2及生成CO2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比为1:4:3,该有机物不可能是()
A、C3H4
B、C3H8O2
C、C2H5CHO
D、C2H5COOH 解析:据V(耗O2)>V(生成CO2),设其一般形式为:(CxHy)m(H2O)n;椐质量守恒 CxHy+4O2
→3CO2+y/2H2O可得 x=3, y=4;故此类有机物通式为(C3H4)m(H2O)n又该机物燃烧生成3倍体积的CO2,分子中应有三个碳原子,可进一步确定其通式为
C3H4(H2O)n(n∈N)故应选D。

典型习题:化合物CO、HCOOH和OHC—COOH(乙醛酸)分别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积比都是1:2,后两者可看成是(CO)H2O和(CO)2(H2O),也就是说:只要分子式符合(CO)n(H2O)m(m、n∈N)的各有
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2和成CO2的体积比总是1:2。

现有一些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是3:4。

(1)这些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
是。

(2)某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上述有机物,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和b(a<b),则(b-a)必定是(填入一个数字)的整数倍。

(3)、在这些有机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它含有两个羧基。

取0.2625g 该化合物恰好能与25ml0.100mol/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据此,结合必要的计算和推导,试给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答案:提示:利用“残基”法求得该类有机物的通式是(C2O)m(H2O)n(1)C2H2O2 (2)、18 (3)、210、C6H10O8
乙酸乙酯的制备
3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3.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还能做脱水剂。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
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3: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 ℃~70 ℃。

不能使液体沸腾。

(2)最好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

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3.4:用Na2CO3不能用碱(NaOH)的原因。

虽然也能吸收乙酸和乙醇,但是碱会催化乙酸乙酯彻底水解,导致实验失败。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烷烃CnH2n+2 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烯烃CnH2n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炔烃CnH2n-2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
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

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
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

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11.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

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
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

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