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作业 二十 第六单元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分层作业二十 DNA
分子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
(3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6·上海高考)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 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
A.58
B.78
C.82
D.88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的连接方式,碱基对的连接方式。
(2)隐含信息:A-T对含2个氢键,G-C对含3个氢键。
【解析】选C。
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20个脱氧核苷酸总共需要40个订书钉;一条DNA单链需要9个订书钉连接10个脱氧核苷酸,两条链共需要18个订书钉;A-T之间有2个氢键,G-C之间有3个氢键,已知A有6个,则可知有6个A-T,4个G-C,双链间的氢键数共有6×2+4×3=24个。
总共需要订书钉40+18+24=82个。
2.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A项,从五碳糖和磷酸基团的形态和位置可判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不是反向平行的,错误;B项,A与T之间的氢键应该是两个而不是三个,错误;C项,含氮碱基(C)与脱氧核糖连接位置不正确,且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错误。
【方法技巧】“三看法”判断DNA分子结构的正误(1)一看:外侧链成键位置是否正确,正确的成键位置为一分子脱氧核糖的5
号碳原子上的磷酸基团与相邻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之间。
(2)二看:外侧链是否反向平行。
(3)三看:内侧链碱基配对是否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有无“同配”、“错配”现象。
3.(2018·绵阳模拟)下图所示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都可作用于形成①处的化学键,解旋酶作用于③处
B.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C.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解析】选C。
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均作用于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A项正确;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项正确;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整个DNA分子中G+C的含量也是56%,则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为(1-56%)/2=22%, C项错误;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由于所用原料均含有15N,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D项正确。
4.假如一个DNA分子含有1 000个碱基对(P只是32P),将这个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 )
A.减少1 500
B.增加1 500
C.增加1 000
D.减少1 000
【解析】选A。
每个碱基对应一个脱氧核苷酸,含1个磷酸基团,即1个磷原子。
复制两次后形成4个DNA分子,8条单链,其中两条含32P,6条含31P,因而相对分子质量共减少 6 000,每个DNA分子平均减少1 500。
5.如图所示,给以适宜的条件各试管均有产物生成,则能生成DNA的试管是( )
A.a和d
B.b和c
C.只有b
D.只有c
【解析】选A。
DNA可通过DNA复制和逆转录形成。
所以形成DNA的条件是4种脱氧核苷酸、ATP、酶、模板(DNA两条链);或4种脱氧核苷酸、ATP、酶、模板(mRNA)。
6.(2018·邵阳模拟)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正常细胞分裂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14120358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核DNA分子数可能为N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为N
C.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解析】选D。
将经3H充分标记DNA的细胞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两次细胞分裂,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复制结束时,每个DNA分子均有一条链含3H,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是4N,2N被标记,2N未被标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由于染色体分配是随机的,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2N,A正确;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1次,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子细胞的N条染色体都被标记,B正确;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因为DNA只复制1次,所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错误。
【易错提醒】
(1)由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故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其双链DNA所带的放射性状况应由每条染色体如何移动决定,不可将所有染色体的移动“统一”看待。
(2)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DNA只进行一次复制,复制后的子代DN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或一个卵细胞和极体或两个极体)中。
7.已知DNA分子中,碱基对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C与G之间形成3个氢键;在一个双链DNA分子片段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A有90个。
因此在这个DNA片段中含有游离的磷酸的数目和氢键的数目依次为( )
A.200、400
B.44、510
C.2、400
D.2、510
【解析】选D。
一个DNA分子片段中含有游离磷酸的数目为2个;由于该DNA 分子片段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A有90个,则T有90个,C和G各有110个,A与T之间的氢键为2×90=180(个),C与G之间的氢键为3×110=330(个),故该DNA分子片段中的氢键数为180+330=510(个)。
8.PrP S蛋白转变成PrP SC蛋白并在神经细胞内积累时,能导致疯牛病。
下图表示PrP SC蛋白的形成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4120359
A.由图可知,PrP SC蛋白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
B.PrP S蛋白转变成PrP SC蛋白时有正反馈效应
C.若控制合成PrP S蛋白的基因的全部碱基中A占20%,则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2∶3
D.DNA、酶以及激素的合成与PrP S蛋白一样都是需要模板的
【解析】选B。
由图可知,PrP SC蛋白由PrP S蛋白转变而成,不是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A项错误。
PrP SC蛋白进入细胞能够促进PrP S蛋白转变成PrP SC蛋白,B项正确。
控制合成PrP S蛋白的基因的全部碱基中A占20%,则T占20%,C=G=30%,DNA双链中,G+C占60%,A+T占40%,在DNA的一条链中,G+C也占60%,A+T 也占40%,所以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G+C)/(A+T)为3∶2,C项错误。
DNA 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以mRNA为模板翻译而成,少数酶是RNA,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成;部分激素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其合成不需要模板,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
9.(16分)(2018·湖北八校联考)如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
①________,⑦________,⑨________。
(2)图中DNA片段中碱基对有________对,该DNA分子应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从主链方向上看,两条单链________,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__。
(4)如果将14N标记的细胞培养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此图所示的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中可检测到15N。
若细胞在该培养液中分裂4次,该DNA分子也复制4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和含15N的比例为
________。
(5)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个。
【解析】(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是胞嘧啶,②是腺嘌呤,③是鸟嘌呤,④是胸腺嘧啶,⑤是磷酸基团,⑥是胸腺嘧啶,⑦是脱氧核糖,⑧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⑨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由图可知,图中DNA片段中碱基对有4对,每一条链中都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则该DNA分子应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从主链方向上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互补。
(4)碱基中含有N,所以图中①②③④⑥⑧⑨中可检测到15N。
DNA复制4次,产生16个DNA分子,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含14N的DNA分子共有2个,所有的DNA分子都含有15N,所以子代DNA分子中含14N和含15N的比例为1∶8。
(5)A=T=m,则G=C=a/2-m,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24-1)×(a/2-m)=15(a/2-m)个。
答案:(1)胞嘧啶脱氧核糖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4 2 (3)反向平行互补
(4)①②③④⑥⑧⑨1∶8
(5)15(a/2-m)
10.(14分)(2018·广州模拟)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式。
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
Ⅰ.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Ⅱ.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
(2)Ⅰ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条,每个DNA分子中,有________条链带有放射性。
(3)Ⅱ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1/2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________次,该细胞含有
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
【解析】(1)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2)Ⅰ中,DNA在复制时用含3H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作原料,每个DNA分子中有1条链带有放射性,而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都带有放射性。
(3)Ⅱ中,1/2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说明细胞染色体已复制2次,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说明染色体数目已加倍,此时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4)该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1)有丝分裂(2)2 1
(3)2 4 (4)半保留复制1.(6分)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
如图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般地说,DNA分子的Tm与G+C含量呈正相关
B.Tm值相同的DNA分子中G+C的数量有可能不同
C.生物体内解旋酶也能使DNA双螺旋结构的氢键断裂而解开螺旋
D.DNA分子中G与C之间的氢键总数比A与T之间多
【解析】选D。
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题图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Tm越高,C+G 含量越高,即DNA分子的Tm与C+G含量呈正相关,A正确;两DNA分子若Tm 相同,则它们所含G+C比例相同,但C+G的数量不一定相同,B正确;解旋酶能使DNA双螺旋结构中的氢键断裂而解开螺旋,C正确;G-C碱基对之间有3
个氢键,A-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但整个DNA分子中G与C之间的氢键数量不一定比A与T之间多,D错误。
2.(6分)(2018·长沙模拟)如图表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处理来探究DNA 复制方式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4120362
A.图中轻带表示14N-14N的DNA分子
B.本实验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C.细菌繁殖三代后取样、提取DNA,离心后离心管中出现三个条带
D.若将DNA双链分开来离心,则b、c两组实验结果都是得到两个条带
【解析】选C。
图中轻带表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DNA,即14N-14N的DNA分子,A正确;分析离心后的实验结果,繁殖一代后,DNA分子出现在中带位置,表明形成15N-14N的DNA分子,繁殖两代后,出现14N-14N和15N-14N的DNA分子,因此本实验可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一个细菌繁殖三代后产生1/415N-14N的DNA分子和3/414N-14N的DNA分子,所以试管中只能出现轻带和中带两个条带,C错误;若将DNA双链分开,b、c两组得到的都是14N脱氧核苷酸链和15N脱氧核苷酸链,离心后都得到两个条带,D正确。
3.(18分)(2018·大连模拟)请回答下列与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有关的问题:14120363
(1)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
(2)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粗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
某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7-乙基化,该DNA分子正常复制产生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45%,另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G)所占比例为________。
【解析】(1)DNA分子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靠“—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2)A、G都为嘌呤,C、T都为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中的嘌呤只能和另一条链中的嘧啶互补配对,故搭建成的DNA模型粗细相同。
(3)诱变后一个正常碱基变为U,则以突变的单链为模板两次复制后形成两个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为U-A、A-T。
另外一条未突变单链两次复制后形成两个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是G-C、C-G。
所以P可能是G或C。
(4)据DNA分子中的A占30%,可知T占30%, C占20%,G占20%。
当其中的G 全部被7-乙基化后,新复制的两个DNA分子中G的比例不变,仍为20%。
答案:(1)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2)相同嘌呤与嘧啶互补配对
(3)胞嘧啶或鸟嘌呤(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