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3 编制:审核:使用日期:年月日
班级:组别:组号:_________ 姓名: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背诵全诗,积累名句,培养语感。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培养鉴赏诗文的主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2、朗读课文,疏通大意,理清思路。

(重点)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白居易将自己所作诗歌分为四个部分,即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其中讽喻诗成就最大,如著名的《卖炭翁》。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著有《白氏长庆集》。

2、写作背景
白居易在任左拾遗期间,由于屡次向皇帝上书剖析朝政,还写下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皇帝及很多权贵。

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被嫉恨他的朝臣污蔑,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吟:
歌、行、吟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一般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4、古代官职任免升迁的常用说法:
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 除: 授予官职.
擢: 提升官职.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
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的地区.黜: 免去官职.
去: 解除官职.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二、语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浔阳(xún)收敛(liǎn)管弦(xīán)乍(zhà)破幽咽(yè)
收拔(bō)霓裳(cháng)裂帛(bó)湓(pén)浦口水浆迸(bèng)
呕哑(ōu yā)嘲哳(zhāo zhā)轻拢慢捻(niǎn)荻(dí)花
声声思(sì)钿(diàn)头银篦(bì)六幺(yāo)铮铮(zhēng zhēng)
红绡(xiāo)迁谪(zhé)阑(lán)干商贾(gǔ)
2.解释诗歌中的古今异义词。

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创作今义:表原因,连词
凄凄不似向前
..声古义:以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朝来暮去颜色
..故古义:容貌、姿容今义:色彩
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使快.弹数曲(畅快)②年长色.衰(姿色)
③曲罢悯然
..(忧郁的样子)④秋月春风等闲
..度(随随便便)
⑤今夜闻君琵琶语.(曲调,名词)⑥弦弦掩抑声声思.(悲,伤 ) ⑦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退回。

转:更。

) ⑧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朗读诗歌,指导阅读。

2、结合注释疏通小序并思考其作用。

小序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
写作的背景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感的感情基调。

3、这首叙事诗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依次概括各段情节。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课时达标:
1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连篇累牍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
言壮语
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
寒料峭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1、A(B. “徒”应为“徙”。

C.“崖”应为“涯”。

D. “翻”应为“反”。


2、A(B.老大:年纪大了。

C.去来:去了以后。

D.掩泣:掩面哭泣。

)
3、D(A、畅快。

B、作歌。

C、字。

)
四、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赏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
1、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每次演奏后听者的感受。

答案要点: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
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
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
2、声音无形,摹声最难,作者在描写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技巧时,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使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可感的?请结合诗文举例分析。

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

1)多用比喻,例如“如急雨”“如私语”等,共八个比喻。

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另外,还使用了通感,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使用拟声词描摹声音:“嘈嘈”、“切切”、“间关”等,更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

3)妙语点睛,声情结合。

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等以声带情,以情绘声,声情结合,比单纯客观地描写声音效果好得多。

侧面描写:通过听众的反映、环境气氛来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课时达标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C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
凄凉。

2、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C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领会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重点)2、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迫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探究思考】
1.阅读第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琵琶女的遭遇,思考:本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第三段运用了对比手法。

琵琶女的技艺随着技龄的增长是不断长进的,但年轻貌美时有富贵子弟来献宠,年老时却门庭冷落,说明年轻时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的,年老了就被社会抛弃。

表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低下,处于被玩弄、被侮辱、被迫害的地位。

2、哪句诗将这首叙事诗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联系起来并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似之处:①出自京城②才华出众③落泊失意
3.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
明确:满腹才华,昔日风光,今日落魄。

诗人和琵琶女在某种程度上同病相怜。

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草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想到男人的仕途穷通,所以诗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这两句诗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课后练习
诗歌鉴赏
《听蜀僧濬弹琴》(注: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琴名) 2、(挥手:这里指弹琴。

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