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匾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匾额
正值盛春时节
不到颐和园
怎么算是看过了
北京最美的春色?
颐和园的美景不仅在
万寿山、昆明湖的湖光山色
也不只在仁寿殿、佛香阁的精美建筑更浓缩在一块块
内涵丰富的匾额楹联之间
颐和园中的匾额楹联
形式之丰富
内容之广博
数量之繁多
在中国现存园林中首屈一指
颐和园为何有这么多
以“寿”为题的匾额楹联
这些匾额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乾隆、慈禧题写的匾额有什么区别?我们请到了
北京园博会北京园主设计师
《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一书的作者夏成钢
为您解读颐和园匾额楹联之美
颐和园有多少匾额楹联?
在北京的皇家园林中
颐和园的匾额楹联最多
(故宫不能算在园林之列)
《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这本书中收录了
匾额1200多块
楹联300多对
由于曾经历两次西方入侵
颐和园历史上的匾额楹联数量
还要更多于此
“颐和园”匾额由谁题写
从东宫门进颐和园
首先看到的是一块九龙金匾
上书三个大字:“颐和园”
皇家匾额边款上有奇数龙头
如三五七九
龙数越多规格越高
可见“颐和园”匾额的至高等级
再从匾额上钤盖的印玺看
清代皇家匾额钤印采用“额章”形式就是将印玺钤盖在匾文的上部正中这在以前帝王书法中只是偶尔为之自乾隆皇帝开始正式确定下来
皇帝正式的亲笔匾额
钤盖“御笔之宝”
如“乾隆御笔之宝”
而臣属代笔匾文
或者钤盖皇帝“御览之宝”
下着臣子的落款和印章
或者仍旧盖皇帝的“御笔之宝”
也就是说
钤有皇帝宝玺的匾联之作不一定就是皇帝亲笔
这在慈禧时期尤为如此“颐和园”一匾
上部正中间是
“慈禧太后御览之宝”
旁边是“光绪御笔之宝”所以是臣属代笔的匾文
这实际上代表了
当时两者的主次关系
在清代后宫不许参与朝政即使是在政治上起到了
很大作用的孝庄皇太后
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表现出来
但是在“颐和园”的匾额上
慈禧皇太后的印玺处于主导地位
可见清朝初期和晚期宫廷势力的对比特别是后宫在政治中的地位
而在“光绪御笔之宝”
下方的“爱日春长”章
表达的是祝福母亲长寿的寓意
“涵虚”“罨秀”知山水
在颐和园东宫门
也就是刚才说到的“颐和园”匾东边游人常常会漏掉
两块很有意思的匾额
即东宫门外牌楼上的匾额
一侧写的是“涵虚”
另一侧为“罨秀”
“涵虚”
隐含着主语“水”
完整句式应为“碧水涵虚”
寓意映照着天空的水面
“罨秀”
〝罨〞原指捕捉鱼鸟的网
延伸意思是掩映
被秀色掩盖着的山
青山罨秀
所以简简单单的四个字
既没有提山,也没有说水
却将颐和园里山与水的精华
高度凝练地点明出来
以“长寿”为主题的颐和园
颐和园前身是始建于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清漪园系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
崇庆皇太后而建
咸丰十年(1860年)
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二年(1886年)
慈禧皇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新兴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为“颐养冲和”之意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再次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
所以颐和园中多有
以“寿”为题的匾额
如“仁寿殿”“乐寿堂”“永寿斋”
园林布局设计中
也多有长寿的寓意
万寿山顶上有一个智慧海
其中供的是无量寿佛
还有一个佛香阁
是佛家对寿的更高层次的表达
颐和园匾额的形式
颐和园匾联
工艺形式丰富多彩
整体来看
分为竖匾与横匾两大系列
竖匾因形如称量谷物的“斗”又名“斗匾”,也称“陡匾”其形象端庄肃穆
是等级秩序的象征
常用于宫殿、坛庙与城门
如“仁寿殿”匾、“排云殿”匾
横匾系列为横向长形匾额
分为矩形与变形两类
矩形横匾中
最简洁形式为
“黑漆金字一块玉”
即在长方形黑漆板上刻字描金
没有边框装饰
简称“一块玉”
这种形式在乾隆时期
皇家园林中最为普遍
慈禧重建颐和园之时
改古朴淡雅为雕漆彩绘
“一块玉”也就很少使用
“山色湖光共一楼"匾
匾式为“一块玉黑漆阴纹金字匾”是颐和园中所存不多的乾隆匾额
矩形横匾系列中
最主要的一类是边饰横匾
即在匾心四周的边框上进行雕画创作这类匾额兴于乾隆
而繁缛的吉祥装饰则大盛于慈禧时期也是颐和园现存匾额中最多的一类如龙边金字匾
“颐和园”匾
万字不到头匾
“玉澜堂”匾
在匾心上刻写长篇诗咏的
诗意匾
还有变形横匾
如蝠式匾
还有融入西方洛可可风格的
串枝莲匾
颐和园石舫上的“清晏舫”匾就是这样一块
中西合璧的新颖匾额
颐和园的匾额
已经有如此多的讲究
至于其楹联同样内涵丰富
想了解更多的故事
不妨听听上面的节目录音中
下次再游颐和园
不妨带着《湖山品题》一书同往会让我们发现熟悉的颐和园中更精彩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