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龙岩双永高速公路A14合同段
双永A14工[2010]031号签发人:
关于进一步细化双永高速公路A14合同段
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
第一条目的
1、为进一步加强项目技术系统技术管理工作,为更能适应项目
管理的要求,特对原有制度进行细化。

2、明确个人职责,明确分工。

落实公司领导要求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技术系统技术服务能力。

3、主要依据本通知开展对技术系统人员每月一次的考核,并进
行奖罚。

第二条项目技术人员分工及工作职责
工程部长:负责工程部全面工作,对工程部各项工作负责。

具体负责工程计划编制、汇报材料编制、重要施工方案的编制、工程部成本分析。

谢钰:协助工程部长工作,在工程部长不在时顶岗。

具体负责变更资料、各项整改反馈(含监理指令)、一般性施工方案的复核、重要施工方案的编制、对各项资料进行检查。

全面负责隧道施工的技术指导工作。

郭双礼:内业主管,负责全合同段工程资料的归档,负责工程照片等原始资料的收集,并对专业工程资料的整理进行指导、检查,协调试验、测量、工程内业。

协助工程部长工作。

吴振华:负责预制场梁片预制及桥面系施工,为现场提供技术支持,提供现场需要的技术资料,负责原始资料的记录、施工日志,并能及时提供给杨梅进行资料的整理。

同时负责质检工作、技术交底(安全、技术)。

俞昌荣负责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为现场提供技术支持,提供现场需要的技术资料,并负责原始资料的记录、施工日志,并能及时提供给杨梅进行资料的整理。

同时负责质检工作、技术交底(安全、技术)。

杨梅:负责桥梁质保资料的整理。

孙大鹏:负责标头所有路基工程、隔口隧道管段。

为现场提供技术支持,提供现场需要的技术资料,负责管段内的开工报告、一般性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施工原始资料记录、质保资料(对于协作队伍的管段负责审核),负责质检工作及向作业队下发技术交底(安全、技术)。

并负责RK218+625涵洞质检工作。

张翼、余志勇:负责可堂隧道进口管段。

为现场提供技术支持,提供现场需要的技术资料,负责管段内的施工日志、开工报告、一般性施工方案编制(安全、技术)、质检工作、施工原始资料记录、质保资料整理(两人单洞),负责向作业队下发技术交底(安全、技术)。

吴璇:负责可堂进口单洞、RK218+625涵洞质保资料的整理。

张跃:负责项目调度工作。

负责上报业主、监理、公司等部门的各种报表、文件等资料。

并负责各类整改回复资料整理。

协助工程部长及内业工程师工作。

张磊:负责标尾路基工程、可堂隧道出口管段。

为现场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审核管段内作业队的开工报告、一般性施工方案(安全、技术)、质保资料、施工原始资料,并要求作业队保证按时提交以上资料。

并负责质检工作及向作业队下发技术交底(安全、技术)。

试验室:曾磊全面负责。

试验室负责全合同段试验工作,为现场提供试验支持、试验资料的编制。

做好与上级试验检测单位的沟通。

测量组:段长林全面负责。

测量组负责全合同段测量、监控量测等工作,为现场及各项需要的工作提供测量资料、交底,另负责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

负责资料中测表的填写。

要求定期提供监控量测分析报告报项目总工、项目经理审阅,并要在发现异常时及时上报。

第三条对项目部各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
1、施工日志要求能完整记录当天工作。

每月26日提交当月(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至工程部调度,由调度汇总后,工程部于每月底开展评比会,对提交的施工日志采用评分制评比(各管段负责人均采用百分制打分),对综合分数第一、第二者进行奖励(第一名奖励200,第二名奖励100),对综合分数最后一名者进行罚款50元。

2、各技术人员应及时了解本管段专业资料是否完善、签字是否完成等工作。

3、按照本通知第二项任务划分,如不能按要求及时提供验工资料,由合同部会同工程部将资料清单及相关负责人列出交由项目经理处理,视资料滞后严重程度对其个人罚款100-300元/次,并要求限期补齐资料。

对罚款三次以上者退回公司处理。

4、试验室应将各种检测报告签字完成后及时交复印件至内业工程师处。

5、测量组与各管段技术负责人之间应加强联系,按时整理好相关的测量资料。

6、工程内业、测量、试验三方应以内业主管为主线每周沟通1-2次,内业主管负责组织。

7、各技术人员应加强对相关技术文件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和工作能力。

自2010年8月份开始每周组织一次讲座,讲课人为技术系统人员轮流进行,课题自选,适时请项目领导、其他人员进行授课,对讲课人按每课时200元进行奖励。

8、要求各管段技术负责人对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不合理的施工及时报工程部长或总工,必须下发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签字的整改通知单交总工签发。

如现场发生的较大质量问题监理发现(特别是以指令形式下发的)而管段内技术负责人未发现和汇报,将处以每次50元的罚款。

整改通知单编号:SYA14-ZG-XXX。

签发执行的整改通知单(含电子版)交由调度负责存档,由调度负责下发给需整改人,同时需交现场副经理一份。

9、各管段技术负责人必须为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编制及审核作业队提交的开工报告、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质保资料等。

监督作业队做好各项施工原始资料的记录。

10、必须监督作业队各项资料的完善,确保其资料的可行性、准确性。

11、严格执行各项施工的报验制度,各工序的施工必须留影像资料。

12、协组制定各项生产计划、材料计划。

每周日19:00前必须把上周完成情况和下周计划报至工程部长处,为晚上召开的由现场副经理与相关技术负责人参加的计划会议做准备。

13、参与其管段内的收方工作,负责收方单及工程量的计算。

14、及时收集资料,总结经验教训,撰写技术论文和工作小结,并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参加QC小组攻关活动。

15、各管段技术负责人负责对一般性测量放样和试验检测取样工作的技术把关。

16、各管段技术负责人负责的技术交底编号为:
桥梁下部:SYQLS-A14-JDXXX(序号)、桥梁上部:SYQLX-A14-JDXXX (序号)。

路基工程:SYQLJ-A14-JDXXX(序号)、隧道工程例:SYGKSDZJ (表双永高速隔口隧道左线进口)-A14-JDXXX。

同样方案编号为以上JD 换为FA。

并要求技术交底各管段技术负责人负责交到现场作业人员,完成后需建好台账目录分类交内业工程师存档。

各负责人对其管段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一般性施工方案进行一次清理,在7月30日前完成资料的完善和修正。

质保等资料的总体归档由内业主管负责编号。

17、各管段负责人按时把进度报至工程部调度处,对报的数据负责。

18、每天早晨八点前把当天的砼用量计划报至拌合站。

19、完成应做的本职工作。

20、完成其它需要配合的工作。

第四条对项目部各作业队要求
1、协作队伍必须完善其施工日志,记录准确、全面。

2、协作队伍负责所管辖作业段的施工方案、开工报告、作业指导书、质保资料编制和整理。

3、协作队伍负责所管辖作业段变更资料的编制。

4、协作队伍负责所管辖作业段施工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报项目工程部存档。

特别是对于各项隐蔽工程。

5、与项目工程部配合制定月、周、日生产计划,并严格执行项目部下达的生产实施计划。

6、按时上报月、周、日完成情况(根据项目部的具体要求时间上报)。

7、每月的23日前上报下个月(本月26日~下月25日)需项目部采购的材料计划。

8、严格执行各项施工的报验制度。

9、做好各种台帐。

10、完成其它需要配合的技术工作。

第五条保证措施
1、对项目部技术系统人员的工作不定期进行检查,奖罚分明。

提出问题后按要求时限完成整改。

2、按照本通知第二项,各管段项目技术负责人为本管段技术工作第一道把关人。

3、明确作业队各项资料必须要及时编制和上报,先交由其管段内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再报项目工程部审核、存档。

各作业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必须在本工序开始施工之前完成。

4、项目部各管段内技术负责人有权利对所管理的作业队不服从指挥、技术资料较差和不完善的情况直接处以罚款等。

5、每项工序第一批资料必须报项目工程部审核,以达到和监理、业主要求格式一致。

6、协作队伍施工原始资料每月10号、23号报项目工程部存档。

7、协作队伍对于以上的各项要求每次抽检如不能按时、保质完成,将对每单项处以500~2000元的罚款,并要求作业队派专人在项目工程部办公补齐资料。

对于单纯的应付资料将加大处罚力度。

8、项目部将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各作业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时将加大处罚力度。

9、按照项目部制定上下班时间加强每天的考勤,由调度负责,每周把结果报总工审核。

现场负责人具体工作时间不能影响现场施工生产需要。

10、希望大家能主动工作,把项目技术系统打造成为一个积极向上
的团体。

第六条其它
1、本通知不影响项目下发的其它技术管理类制度的继续执行。

其它制度内容与本通知产生冲突,以本通知解释。

2、各管段人员如有变化,以变化后的人员为准,不再另行通知。

3、各管段技术负责人指对各技术人员分工的工作范畴。

4、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O一0年七月十二日
主题词:项目技术管理
中隧集团龙岩双永高速A14合同段项目部 2010年7月12日印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