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请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下列1~2题。

出生率%
死亡率%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生活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4.美国很多老人在退休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B.家庭和婚姻因素
C.矿产资源的开发D.国家的移民政策
5.目前,美国人口已达3.1亿,引起有识之士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人口增长速度太快B.美国人的消费水平高
C.美国的资源贫乏D.美国的人口素质低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6~8题。

6.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②⑤
7.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中国澳大利亚B.墨西哥中国
C.墨西哥美国D.日本俄罗斯
9.环境难民是因为气候恶化、生态失衡、地质变异和环境污染原因,被迫离开原住地,移民其他地区的人。

下列移民不属于“环境难民”的是
A.舟曲泥石流导致的移民B.因发生地震而无家可归的人
C.合肥籍考生到北京读书D.楼兰古国最后一批移民
10.在人口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A.死亡率B.出生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措施,正确的是
A.大规模的向西部地区移民
B.发展特大城市,减少农村人口
C.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D.把追求GDP增长放在首位
12.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B.珠江三角洲
C.新疆南部的沙漠地区D.东北平原
13.城市土地利用中面积较小的是:
A.商业用地B.交通用地C.农业用地D.工业用地
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

据图回答下列14~15题。

14.该地价变化的可能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以前下降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D.城市规模缩小
15.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B.奶牛养殖场C.商品率基地D.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C.粉尘和氮氧化合物D.酸雨
17.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拥挤,住房十分困难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大量集聚D.生活用能消耗量大
18.关于城市不同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的划分是依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B.城市等级的划分通常是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
C.任何城市的等级都是相同的
D.我国城市划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三类
19.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B.地表径流减少
C.影响日照和风速D.影响气温和降水
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又是工业活动的集中地方,我国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城市化的发展也很迅速,城市人口明显增加。

据此回答20~21题。

20.城市化进程主要受
A.自然条件制约B.国家政策制约
C.人口增长情况制约D.生产力水平制约
21.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布局合理的是 A .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要严格分开 B .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要设立绿化带 C .印刷、化工等工厂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 D .学校、医院等设施适合布局在工业区附近 22.根据下表数据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大洋 1.4
3.8
非洲
1.1 1.0 欧洲0.7 1.8 洲0.8
2.2 亚洲死亡率/%出生率/%地区部分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A .亚洲
B .大洋洲
C .欧洲
D .非洲 23.下图显示,城市化后期阶段的特征有
时间
100城市人口比重/%20
406080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A .城市化水平低
B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
C .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D .城市化水平高
24.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被称为 A .地球环境容量 B .环境承载力 C .环境人口容量 D .人口合理容量
25.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根据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的大小,商业区应位于
图例主干道次干道
A.①B.②C.③D.④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单位面积甲、乙、丙三种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26~28。

26.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27.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A.E、F B.F、G C.E、H D.F、H
28.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29.“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描述的农业生产
A.是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
B.在我国华北地区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C.最典型的代表是浙江的千烟洲地区
D.在贵州和广西有大面积的分布
30.下面气温和降水图所反映的四个地区中间,最适合水稻种植的是
A B C D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为合肥及周边地区居民点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图中城镇体系共包括级,其中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城市是,级别较高、规模较大的城市有、。

(2)图中不同级别城市数量上差别很大,规模越大的城市数量越,规模越小的城镇数目越。

(3)促进图中规模最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
32.下图为“我国人口再生产的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18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_____________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分析其原因是。

(6分)
(2)从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利用表中给出的数据,在上图中绘出1975~1995年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并
座位号:
33
(1)195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大约为,英国大约为92%;而到了2008年中国增加到,而英国城市人口比重则有所降低。

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二次大战后世界城市化的重心转移到了国家。

(3分)
(2)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其主要原因是:。

(2分)
(3)英国是近代城市化开始最早的国家,图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说明该国出现了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和
等。

(8分)
合肥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1)3 合肥肥西肥东(2)少多(3)省会交通科教32.(1)1960年自然灾害和大跃进、人民公社等错误政策(2)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略
33.(1)10%,,43%,发展中国家(2)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3)逆城
市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生活成本高快速交通工具的普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答对其总三个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