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标本兼治(何炳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根溯源标本兼治
——浅谈学生舞弊心理及其对策
江西省余干中学何炳春
考试作弊是存在于中学生学习上的一种不良行为。

考试上的作弊行为,不仅助长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而且败坏了学风、考风,对学生思想品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妨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具体说来,其危害大致如下:
1、践踏了社会的诚信理念,加剧了社会的信用危机。

考试作弊危害了作弊者本人的心理健康,也影响了其他人的心理健康。

考试作弊行为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弄虚作假的歪风,损害了勤奋学习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考试作弊是一种欺骗行为,既欺骗了老师、同学,又欺骗了父母,更欺骗了自己。

诚信品德的丧失,会使道德、知识与价值发生背离,发生扭曲。

2、尤其是作弊被发现其后果将很严重,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在心理留下长久的阴影,同时也破坏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信。

此外,作弊也是响了别人的心理健康,遵纪守规的学生面对他人的作弊行为会产生名种各样的想法,他们会觉得自己被欺骗了,自己所付出的汗水、劳动被他人通过投机取巧所淹没,有谁会觉得舒服,这种负面影响危害性更大。

危害如此巨大,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更好的根治学生的舞弊行为,有必要对学生的舞弊原因做一些探究。

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心理原因
1、虚荣心理:基于学校教育中的竞争机制,“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绩好的同学能上光荣榜、受嘉奖,甚至评上三好学生。

而不少学生“面子问题大于天”,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会担心成绩不好,影响“面子”,就会产生考试时作弊的念头。

2、怕吃亏心理:“别人都在作弊,我不作弊就显得不公平”,这也是产生作弊行为重要原因。

由于少数学生靠作弊获得高分,并得到一定的满足,而其他踏踏实实的学生反而会被教师、同学、家长认为是退步了,心理不平衡。

于是,为了“不吃亏”,为了“公平”,也错误地加入作弊者的行列。

3、逆反心理:有的学生认为作弊不是错误,而是一种英雄行为,能在四只眼睛的“警察”的监视之下自由自在地作弊,又不被发现,不被抓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害人更害己。

4、江湖心理:在校园内,存在着一些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平时称兄道弟,为了帮助其圈子内的“哥儿们”顺利闯过考试关,常常协同作弊。

还有一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也帮助差生作弊,否则将成为“不够哥儿们义气”的典型。

5、好逸恶劳心理: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愿认真完成,课后又不巩固,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有厌学心理,他们不愿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成绩的进步,考试时只有靠作弊来应付。

6、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行为上倾向于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模仿和心理感染的社会心理机制在青少年团体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中学生为了使自己成为作弊团体中的一个彻底的“自己人”,使同学们相信自己时刻站在他们一边,是其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别人作弊时,自己也赶快作弊,积极和同学们保持一致;或为义气关心同学,关键时刻“拉”一把;或主动帮助同学作弊,以求博得好感。

(二)环境原因
1、压力过大,是导致中学生作弊心理产生的催化剂。

做家长的,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
子成材的,而问题在于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成材的唯一途径就是上大学。

当家长因种种原因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向这个目标努力时,就只能依据名次、成绩来了解自己的孩子。

这样,很多中学生一到考试就紧张,他们往往为了向家长有个好的交待而去作弊。

此外一些家长平时又不注意对孩子进行理想、道德、成材等方面的教育,也在无形中促使了学生作弊心理的形成。

这是导致中学生作弊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

2、教师评价学生的错误导向。

现在学校、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对尖子生或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对差生不予重视,甚至讽刺、歧视,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分数、名次的追求,从而使一些学生走上了作弊的道路。

另外,有的教师监考不严,也从客观上给作弊者提供了机会。

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减少舞弊,甚至主动放去舞弊,应该把它当做系统工程来抓,要从源头上抓,要标本兼治。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学生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正面教育,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确考试舞弊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

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分辨是非,树立诚信为荣的观念。

2、营造一个诚实守信,旗帜鲜明反舞弊的文化氛围。

教室里可张贴些倾向鲜明的宣传标语,如“即使不及格,也不输掉人格”“考试成绩固然重要,诚信做人更为重要”“诚信考试,阳光做人”等。

3、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以热情的帮助,考前应对他们进行补差。

要找学生谈心,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平衡心态,提高信心。

坚决不讽刺、不挖苦,促使其人格健康正常地发展。

4、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试卷科学性的探讨。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分层制卷,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通过考试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5、平时的作业特别是周练,老师应该加强检查与监管力度,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良好习惯。

6、作好家长的工作。

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急功近利、面子观点,以及家庭内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压力。

教师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实事求是地对待子女的学习成绩,客观地进行定位,使学生从家庭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7、用制度去规范和约束学生,对大型考试中舞弊的行为进行处罚,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要加大处罚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