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七上《18蒙娜丽莎微笑揭秘》word教案 (3).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蒙娜丽莎的微笑揭秘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激发想象能力,初步感受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

3.通过这节课学习,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优秀品质。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探究欲望
(投影:罗浮宫外景)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是法国巴黎罗浮宫的外景,罗浮宫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和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

我们看到的金字塔形建筑是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博物馆入口。

罗浮宫共收藏有世界各地的艺术品近40万件,其中艺术珍品3万件,更有被尊为罗浮三宝的三件艺术品,它是什么呢?
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维纳斯。

(投影:罗浮三宝图片,最后定格在《蒙娜丽莎》)胜利女神雕塑的头部和维纳斯的双臂都已经缺失了,但是,这好像并不影响它们成为世界级的艺术珍品。

好,下面让我们把目光移向《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这幅画有个无辜的缺点,就是名气太响亮。

平均每天有两万多人,在为她特制的防弹玻璃橱窗前,被人潮挤来挤去,每人在她面前驻足的时间不超过1.62秒,谁也没有机会仔细的多看她一眼……蒙娜丽莎究竟是靠什么魅力吸引无数的观赏者的呢?这种魅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蒙娜丽莎微笑揭密》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沈致远给我们什么答案。

2.感知文本——搭设探究平台
让学生朗读文章后通过讨论,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丽莎的魅力在于她神秘的微笑,这微笑若隐若现,似有若无。

②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列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观赏者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

当人们欣赏蒙娜丽莎的美目时,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的视网膜外围区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从而显示出笑容;当人们看她的嘴部时,因为视网膜的中心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反而看不到笑容了。

为了证实自己的论断,列文斯通博士还对图像进行了处理。

③对揭秘有两种不同态度。

一种认为揭秘是对艺术大师杰作的亵渎;一种认为揭秘是对大师才能的赞美。

3.启发思考——形成探究课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对《蒙娜丽莎微笑之秘》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
学生大致想知道的可能有:a.达•芬奇其人;b.达•芬奇的艺术成就;c.蒙娜丽莎创作情况;d.蒙娜丽莎原型;e.蒙娜丽莎微笑之秘;f.蒙娜丽莎真伪之秘;g.感受蒙娜丽莎的微笑;h.列文斯通方法的实践;i.怎样欣赏艺术作品……
指出产生问题即形成了课题,将问题进行分类,确产重点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揭开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

并将此作为作业。

1.合作交流——完善探究内容
整合:①围绕选定课题,将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②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分组讨论。

同一问题小组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对话
将探究的问题设置为问题情境,以便展开对话交流。

如:
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蒙娜丽莎微笑揭秘的观点?你赞成哪一种揭秘?你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感是怎样产生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②作者在文中是赞成揭秘还是不赞成揭秘?哪些资料能证明你的观点?对于揭秘,你所持态度是怎样的?理由何在?
③《蒙娜丽莎》还有哪些秘密?你怎样看待这些秘密?
④你了解达•芬奇及其作品吗?
⑤对蒙娜丽莎的美,你有怎样感受?你是怎样去欣赏艺术作品的?
……
将交流过程中的任务明确,以便完善自己的探究。

①本小组汇报
在小组成员共同准备的基础上,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大家的研究成果。

小组成员记录好报告后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和本小组成员的回复。

②倾听其他小组的报告
记录下他们报告的要点。

在笔记上及时写下你打算提出的质询问题。

记录下该小组对你所提问题的回复。

③反复
我的探究报告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论证结构?
探究报告中援引材料是否注明了作者、文章名称、书籍杂志等的名称以及出版社等版权信息?
我从几个方面来对问题进行理解与阐述的?这些方面能够说明我试图要阐述的观点和内容了吗?能自圆其说了吗?
我的观点是否独具一格,和其他的论述不同?
2.展示成果——享受探究乐趣
通过宣讲——质疑,提问——解答,辩论——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学生成果作补充修改,对自己的学生过程作自评、互评。

3.作业:练习二
第三课时
阅读训练
读课文指定部分回答问题:
近五百年来,人们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怀着极大的兴趣……孰是孰非?惟有去问达•芬奇本人了。

1.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是因为:
(1)(2)
2.细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完成下表。

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
3.第6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
4.从玛格丽特揭秘过程中可以看出,要探究一个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填写出其中三点。

(1);(2);(3)
5.从文中推断,第7段的内容显然应与第6段相对。

请你用一段话来驳斥对方(即第6段)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

答第1题应注意到题干的暗示,要注意到其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是因为⑴蒙娜丽莎微笑时稳时现(意思对即可);⑵蒙娜丽莎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答第2题时同样要关注题干的暗示,要“细读第④段,联系上下文”,重点在于弄清楚“论断”就是“蒙娜丽莎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造成的”。

这一点,在第③④⑤段都有反映。

答第3题第一问时要对“此”之前的事件进行概括,整个事件可概括为“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这就是“此”所指代的内容;答第二问时要根据所解释的词义在文中找答案:“亵渎艺术,做煞风景的事”。

答第4题时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多考虑几个答案,如:⑴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⑵丰厚的知识储备;⑶锲而不舍的精神;⑷勇于实践的精神;⑸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

答第5题首先要概括对方的观点是“揭秘之事不当”,以此来确定自己的观点是“揭秘之事有意义”并展开自己的论述。

这是一道活题,答题时应注意:⑴应从科学或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等角度驳斥对方,确立自己的观点;⑵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⑶表述完整。

1.(1)蒙娜丽莎微笑时隐时现(意到即可)(2)蒙娜丽莎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2.
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
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

蒙娜丽莎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

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3.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糟蹋艺术做煞风景的事4.(1)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丰厚的知识储备(3)锲而不舍的精神(4)勇于实践的精神(5)严谨的科学态度5.要点:(1)能从科学或艺术相结合等角度驳斥对方,确立自己的观点。

(2)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

(3)表述完整。

[附原文]“达•芬奇乃文艺复兴之旷世奇才,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

他特别对物理学、生理学和医学感兴趣,研究人体颇有,作出过许多贡献。

如今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揭开了,达•芬奇在开之灵当拊掌赞之日:后生可畏,深得吾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