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的的故事
春节的的故事15篇
春节的的故事1
“正月!穿新衣服,放鞭炮……“要说让我想起正月有趣的事情,还是在正月三十号和家人一起吃饺子。
奶奶说:我希望大家都参加饺子包装活动。
请告诉我秘密。
今年我们的饺子里,饺子里包着馅和硬币,谁能吃这个饺子,代表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一年四季都有好运。
”
“好的。
”我和姐姐大声喊叫,冲进厨房。
在我多次要求下,奶奶同意我包饺子。
但是,全家人都不知道,我自己的心里打着如意的.小算盘。
我先拿着饺子皮,放在左手掌心,右手拿着勺子,挖大勺子,放在饺子皮的中央,放入硬币。
为了不让别人吃,我还在饺子“肚子”上面做个记号。
然后,把幸运的饺子放在面板上。
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大锅香味扑鼻的饺子很快就会出锅。
到锅前:天啊!这饺子像肚子里吹气一样,每个人都挺着肚子,我不能承认啊,我把有两个特征的饺子放在自己的盘子里。
终于期待着吃饺子。
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
但是我吃了十几个,还没有看到幸运饺子的影子。
我有点不耐烦,我很困惑:“饺子,饺子,你去哪里了?”我吃的肚子破了,幸运的饺子还没出现。
“啊,不吃!妈妈,请给我吃。
我真的吃不下去了。
”妈妈拿着筷子,夹着我盘子里剩下的两个饺子。
“啊,什么?你为什么咬不动?”硬币吃到了母亲的嘴里。
我很懊悔,很后悔啊如果我多吃两个,好运饺子会不会到我嘴里?但而,我仍然很高兴。
因为母亲在新的一年里运气很好。
到现在为止,每次想起这次吃饺子的兴趣,都会笑。
春节的的故事2
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五(2)班付如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一阵阵爆竹声中,在
一阵阵欢歌笑语中,我们期盼已久的春节终于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除夕一大早,爸爸领着我和弟弟把鲜红的对联贴在院门上,那喜庆的金字映衬着我的家,家里焕然一新、满院生辉;也映衬着家里的每一张幸福的笑脸。
欢乐、温馨在心间弥漫、荡漾??
最期待的就是晚上了,夜幕开始降临,四周灯火通明。
瞧!奶奶早已把饭菜准备好了。
哇!真是“山珍海味”,终于可以一饱口福了:香甜可口的鸡肉、象征年年有余的红烧鱼、象征步步升高的年糕、每年不可缺少的米粉······我那不争气的口水早已“飞流直下三千尺”了。
弟弟呢,顾不到斯文,狼吞虎咽地已经开吃了,那滑稽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们举杯畅饮,说出自己的祝福和愿望,心中别提有多开心了!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着每年不可缺少的、香气四溢的羹,心中感到是那样温暖,看着异彩纷呈的春晚节目,静等着新年钟声的敲响??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爆竹声、礼炮声汇成了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
一粒粒“金砂”喷涌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美不胜收,好似被吹散的蒲公英。
那漫天的礼花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持续了好久好久,直至伴我进入甜蜜的梦乡??
大年初一的清晨,伴随着一阵阵爆竹声,我整装待发,穿上新衣服,眨着幸福的.眼睛在镜子前照来照去,镜子中的我与过去简直是判若两人,仿佛是一位公主,花一般的脸庞,美极啦!
自我陶醉一番,按照家乡的习俗,该出去拜年了。
只见家家张灯结彩,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好一番喜气洋洋的景象。
长辈们留在家中招待前来拜年的人,晚辈们则成群结队拜访挨家挨户。
孩子们追逐打闹,大人们谈笑风生,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呢,满载而归,左右口袋都装满了好吃的,鼓鼓囊囊的。
回到家后,我便开始喜滋滋地清点着崭新的压岁钱,品尝着自己的“战果”。
那一声声“新年好”始终萦绕在我的耳旁。
美味可口的饭菜、热闹非凡的大街、璀璨夺目的烟花、亲切的问候······崭
新的压岁钱,预示着崭新的一年,也孕育着一个崭新的希望!
(指导老师:吉洁)
春节的的故事3
除夕,我们在岗位上
又是一年春来到,万马奔腾贺新春。
爆竹声声除旧岁,万家灯火庆团圆。
时光的悄然而逝,我们匆匆迎来了20xx年的春节。
新春佳节,历来都是阖家欢乐,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刻,然而,像我们这样长久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运行人员来说,春节固然很重要,但我们的工作也同等重要,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们必须要学会放弃和家人朋友的团聚来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来,挥洒我们的汗水奉献给企业回报于社会。
年年又岁岁,今年已经是我在京唐公司工作的第五年了,而今年又要放弃与家人朋友们的团聚投身到工作当中来,想想别人在除夕的夜晚与家人们欢聚一堂,欢歌笑语的享受着天伦之乐之时,我的心中难免会有许多的苦涩滋味涌上心头。
但这都不算什么,只要我们的设备能顺稳运行,就是对我们新年最好的礼物。
除夕之夜在岗位上坚守工作感受更多的是刺激,因为这一晚对中国人来说是尤其的重要,所以我们的感情会有很大的波动,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要在今天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和大意造成任何事故的发生。
除夕之夜虽然很特殊,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要拿出平常的心态来做好今晚的工作。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无怨无悔。
工作、事业,把我们紧紧的凝聚在一起,我们为了工作,为
了企业,放弃了我们的休息时间,为了能让同事们领导们在休假期间能够安安心心的享受难得的宁静,我们要比平时多付出努力,尽职尽责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确保我们的`生产装置平稳安全的良好运行。
而领导们也没有闲着,同样放弃了与家人们安享天伦之乐,依然亲临现场观察运行情况,给我们送来节日的祝福,坚定了我们的信念,让我们在关键时刻都鼓足了干劲。
在此,向我们春节期间仍然奋斗在生产一线的领导同事们致以最纯真的祝福,我们会用自己的实
际行动回报公司,公司也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变得更加强大!!
春节的的故事4
我们家乡的春节与北方是一样热闹的,但是我们的风俗习惯却是截然不同的!北方的春节一般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而我们家乡则一般在腊月的下旬才开始。
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我们就会开始去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
我们都会到市场或商场里购买年货、买对联、买新衣服……
过了二十四,大家则更忙。
而且家家户户户都必须大扫除一次,我们都会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时候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新气象。
除夕十分热闹。
在这一天我们按照老规矩是要杀家禽的。
家家户户都赶着做年菜,到处都是香喷喷的香味。
每一户人家的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这一天,小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除夕的夜晚,有人会放烟花。
那个时候,天空中顿时变得火花满天,绚丽多彩。
那一朵朵烟花在空中飞舞,有的好像闪烁着神秘光彩的宝石,有的像闪闪发光的星星,有的像小蜜蜂在空中飞舞,有的喷着红光升到空中,照亮了整个夜空。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划破了夜空的沉静,孩子们的欢呼声,大人们的议论声、鞭炮声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年。
正月初一到了!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
小孩子们一般会到亲戚家拜年,女人们会到庙里拜佛,男人们有时会随着孩子一起出去;有时则会待在家里。
这一天,街上会有很多小贩出来摆摊,有的卖玩具,有的卖小吃,有的卖日常用品…真是品种繁多啊!
正月初二,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在这一天我们一早就会去外婆家。
我们会在外婆家玩耍、吃饭、拜年。
大人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我们小孩子则在一边玩。
一家人聚在一起,互相拜年,问候对方,那种感觉很温暖。
“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这就是我们的春节,你们的春节又是怎样过的呢?
春节的的故事5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就要接财神。
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出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
后祭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变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小朋友们,姐姐给你们讲的'春节的故事,你们是不是已经有所了解了。
那么,请你们也可以把你们懂的春节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哦!好让他们多一些过春节的气氛吧!
春节的的故事6
春节的情思,莫不在于重逢那些人,那些事。
——题记
听父母讲,那时的他们最期盼的便是春节。
穿新衣是必然,还能因此吃到盼了一年的美味佳肴,我到厨房,爷爷自午饭后,便开始准备年夜饭。
准备食材、清洗入锅等工序都是他一手操办。
把食材入锅,锅中的油便“滋滋“得响,不出会儿,便有了香味。
爷爷在熟练地把食材倒出翻炒起锅,然后拿一个大碗倒扣在上面,防止菜变冷。
闻着香味,我连忙夸赞:“好香啊!”爷爷笑着,并没有说什么。
但这笑容也悄悄地拉开春节的序章。
小朋友们被拉去帮着贴对联了。
爸爸踩在梯子上,按紧春联,另一边的早已贴好,他对着我喊:“看看贴对了没。
”我眯着眼望过去,扫了一眼,便也大声对答:“对了!对了!。
”听罢我的话,爸爸也乐呵呵笑起来:“那就行。
”堂弟在下面扯着春联,把它拉直,一边又往下拽。
一个没握紧,春联也就而势被拽了下来。
大人装出凶样,粗着声音喝了几声,堂弟倒不怕,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大声跺着步子跑开了。
一阵忙碌后便各自入座了,桌上早已摆满了菜肴。
小朋友倒不在意这些,堂弟第一个抢过饮料,用力拧瓶盖,想要打开,奈何力不足,
惹得全桌大笑。
他倒也有点不好意思,抿着嘴也笑了。
全桌起身干杯,互相祝贺。
“祝孩们学业有成。
”、“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
”
大伙心里急,都想着去玩烟花呢。
吃饱了就赶紧下桌了。
各自抓起自己的烟花,蹦跳着从大人手里要来打火机把烟花点燃。
按下打火机,便生出一束火,急忙把仙女棒凑上去,随着火力的增加,仙女棒也就被点燃了。
细碎的火光随级迸裂开,散发出的光格外得明亮,小朋友拿着开心地画起了圈,巨大的光圈四周绕着些火花,他们用此写字,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
随着火光的变暗,仙女棒也被燃完。
小朋友们倒是兴致不减,拿起另一种烟花便开始玩。
堂姐将烟花摆在地上,走进去,拿一根香,靠近去点燃,烟花立即冒出小的火花,慢慢变大变高,小朋友们立马退开了,但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烟花。
烟花喷射的越来越高,散发出绚烂璀璨的火光,时间短暂,烟火快速削减,本以为没了,哪知烟花突然开始炸裂,同样是火花,可喷发后又炸开,发出“啪啪”的声音,一片绚烂的金光中,偶尔又闪出几丝红光亦或绿光。
煞是好看,以至于放完后,还意犹未尽地直呼:“好看好看!”
突然间,大人们唤到“发红包了!”孩子们急冲冲地跑了过去,手上的东西也随手丢在地上了。
“好好学习啊!”“谢谢爷爷。
”拿到红包便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一张张数着,脸上笑成了一朵花,甚至蹦了起来,开心地叫着,个个笑靥如花。
“嘣嘣”几声,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原来是对面的人家在放烟花呢。
烟花一束束地升入空中,又绽放开来,形状不一,颜色多样,一朵朵的,让这个春节变得热闹,观声笑语弥漫着整个街道,烟火的气氛融入了人们的心,四周望,没有一处不是明亮的`。
这里,重逢了那些人,那些事,也悄悄点燃了心中的火焰,绽放新的美好。
我常寄予春节的情思,莫不如此。
吃团圆,话美好。
纵烟火,绽光芒。
唯愿这里的重逢,随时光越漾越深。
春节的的故事7
春节故事之一:熬年守岁的传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瞧不见一个人影儿。
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
又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
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便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
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
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
有一年,他
在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
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变成了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春节故事之二:万年创历法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
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为纪念他,就把初一定为“年”。
春节故事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春节故事之四:“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
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这风俗越传越广。
春节的的故事8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曾经经过许多开心的事。
它们如同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
其中除夕之夜那颗最闪亮的星在我的脑海里永不消失。
“噼噼啪啪……”过年了,一年一度除夕之夜,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我望着满桌的美味佳肴,馋涎欲滴。
一开席便狼吞虎咽起来。
几个鸡腿下肚,摸摸肚子,抹抹嘴,便飞也似地跑去放鞭炮了。
火红的太阳刚刚才懒洋洋地下了山,五彩缤纷的烟花便陆续登上天空,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金花。
烟花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仿佛在和20xx年依依不舍地告别,又好象在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拿出自
己的“东方明珠”烟花迅速点燃。
“砰、砰、砰”,烟花冲入云霄,在天空中展现它的多彩风姿。
我和弟弟看得入了迷,仿佛被它们带入神话般的世界。
这时,邻居家的陶陶来了。
他爸爸抱来几大捆烟花。
我们见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开始燃放天空顿时变成白昼一般,那烟花色彩缤纷:有的象仙女撒花;有的象富贵华丽的玫瑰;有的象盛开的'秋菊6767真是姿态各异,形态万千。
把我们逗得乐不可支。
我们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借着月光,我看见弟弟的脸笑得象一朵花。
我被他的天真无邪所陶醉,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不久,烟花放完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回到家,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又深深地吸引了我。
它把我带入无穷的欢乐中。
一年一度的春节,总是过得那么开心。
它们象一盏盏明灯,永远在我的记忆里闪着耀眼的光芒。
春节的的故事9
佛堂上供
老北京人家,几乎家家有佛堂,所供之神有观音、关圣、财神等。
不过佛堂的规模相差悬殊,有地位人家可能是一层小楼,或一间正厅,而贫苦的百姓家可能只有一个小佛龛。
不论佛堂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
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数量,自然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
供品最丰富者为“堂”,即9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
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
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
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称“起香”。
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
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
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