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欲扬先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之欲扬先抑
【阅读前言】
欲扬先抑是记叙文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指想要褒扬某人、事、景、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表达对描写对象的不满之情,然后再巧妙地转变为褒扬和赞美,利用扬抑之间的反差,以抑衬扬,使文章的扬更有力量,更具光彩。

遇到此类文章时应注意:一要抓住情感变化。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构思的方法,它主要体现在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上,因此在阅读中判断文章是否运用了抑扬写法,可以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如文章先写某人外貌的平凡普通,性格的孤僻内向,行事的不近人情,后赞美此人的心地善良,这就是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运用。

二要答出表达效果。

欲扬先抑这种手法能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构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邮政老王
□余显斌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了一个偏远小镇的邮政所工作。

这个邮政所有个规定:新来的职员要请老职员做老师,这叫以老带新。

所长安排了一位老师带我,他就是老王。

老王四十岁左右,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满嘴的牙齿有黄有黑,胡子拉碴的,手就像松树皮一样,还起着厚厚的老茧,瘦瘦巴巴的身架,身上穿着有很多补丁的衣服。

打量着老王,我心里有些不满。

他这样的人怎配当我的老师呢?
跟着老王,每天我们骑着自行车到处送信。

他的车很烂,咣咣的响声引来一路异样的眼光,让跟在他身后的我浑身不自在。

这家伙的负责,也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步。

有一次天已经很晚了,我还有一封信没送出去,因为信封上的字迹非常潦草,根本就看不清。

我埋怨着,并顺手把信扔在桌上。

这时他也刚送完信回来,看到了,问:“谁的啊?”我说看不清地址,没办法送达。

他拿起信扫了一眼,很肯定地说,是张村张老汉的儿子石根的。

我很惊讶,他几乎都没细瞅一眼啊!看着我疑惑的样子,他笑了,很自负地道:“几十年了,谁的字一眼还能看不出来?”说完,拿起信,就往外走。

我说:“还送啊?”
“石根在矿上,最近受了点伤,张老汉很急,收到儿子的平安信,他不就心安了吗?”说完,骑上自行车,叮叮当当,消失在夜幕中。

望着他消失的身影,我感到一种无言的愧疚袭上心来。

年终,所里评优秀,众人都选老王。

老王笑了笑,推脱
了,说:“给小余吧,小伙子大学毕业,从城里到我们乡下,不容易啊。

”我听了,红了脸,出了一头汗,说什么也不好意思要。

慢慢地,我和老王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时想想,一出来就碰着这样好的人,是自己的福气。

可我不曾想到,半年后老王竟永远离开了我。

那是在一场狂风暴雨之中,镇长有一个紧急电话,打给一个叫两岔村的地方。

可是,电话怎么打也打不通,镇长急得脑门子直流汗,镇长想找个人送信,可是镇上干部都派出去抢险了,让别的单位的人去,没有人知道那地方。

镇长就想到了老王,他把信交给老王道:“情况紧急,关系人命,请你走一趟,怎么样?”
老王笑笑,接过信,披了雨衣,推上他那辆破自行车,就出去了。

我坐在所里一直等到深夜,仍没见老王。

我心里隐隐约约有种不祥的预感。

等到第二天,老王还没回来,我们大家都急了,全所出动去寻找他,最终,在靠近两岔村的一条路上,发现了一处泥石流。

他的车子倒在路边。

我的心霎时冰凉,忙跑过去,在泥石流中发现了他,不,应当说是一只松树皮似的手,从泥里伸向外面,手里捏着一封信,而他整个人都被掩埋了。

那封信是村长回的,大意是“接到了通知,已把全村人都转移到安全地方了”。

看样子,他是在送信回来的路上遇
到泥石流的。

泥石流并不多,但却严严实实地掩埋了他。

我们边在泥石流中扒着他,边在雨里号啕大哭起来。

事后,我把他的自行车推回所里,在上面挂了一个牌子:“我的老师――老王的自行车”。

每次回来,看到那辆自行车,就仿佛看到了老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4期,有改动)
【专项训练】
1. 通读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脉络,根据提示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处写出文中“我”对“老王”的感情变化。

(每处不超过4个字)
①有些不满―②―③―④成为朋友―⑤
解题思路:梳理文章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这类考题是相对简单的一种题型。

解答时可根据所给的提示先确定答案所在的相关段落。

然后依次在文章中找到与情感或者心理相关的关键词,且答案字数要和提示内容相同或相近。

2.文章开头部分写“我”初次见到老王“心里有些不满”,还写这家伙的负责也让人难以接受,写这些内容有什么目的?
解题思路:这个问题中已经暗示了我们要从写法的角度考虑,因而解答时要首先考虑这是什么写法。

阅读下文,可以发现随着交往加深,“我”对老王的看法逐渐改变。

【拓展练习】
3.文章开头用反问语气说老王不配做“我”的老师,但结尾却含蓄地表明了老王是“我的老师”,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使作者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吗?
解题思路:分析题目可以得知:这道题是在考查读者对文章人物品质的分析,因为使作者对老王的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正是老王个人的品质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