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粉对蚕豆遗传毒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洗衣粉对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毒性效应的研究
一、目的意义
洗衣粉价格低廉、产量高、需量大、去污能力强,是人们生活中消耗量极大的日用化学品之一。

它最终以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江河,除其本身所具有的毒性以外。

其降解或代谢产物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将给环境、动植物及人体带来潜在的危害。

蚕豆根尖微核及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环境诱变剂的检测及致突变研究,被公认为进行致突变性分析的一种敏感、稳定的测试系统怕41。

笔者以蚕豆根尖为试验材料,研究家用威白爆炸盐洗衣粉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洗衣粉对其他植物、动物、人类及环境的遗传毒性和潜在危害提供细胞遗传学证据。

二、研究概况
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首先用啮齿类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疑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建立了微核测定法。

染色体结构畸变最早在黑腹果蝇中发现。

美国遗传学家C.B.布里奇斯在1917年发现染色体缺失,1919年发现重复,1923年发现易位。

美国遗传学家A.H.斯特蒂文特在1926年发现倒位。

染色体数目畸变最早也在果蝇中发现。

1916年布里奇斯在果蝇的研究中发现多一个和少一个X染色体的现象。

1920年美国遗传学家A.F.布莱克斯利等在曼陀罗的研究中发现比正常植株多一个染色体的突变型。

此后便陆续开展了烟草和小麦等植物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刘学伟、张江丽等人在2008年对洗涤灵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
王淑敏、张江丽等人在2009年研究了洗发水浓度对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毒性
张江丽、王聪艳、李茜茜等人2010年研究了洗衣粉对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毒性效应
三、研究条件
1、蚕豆的培养必须在25℃下进行。

2、实验中蚕豆根必须长度一致。

3、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条件、实验操作等必须完全一致。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
1. 微核数目不多,诱变概率比较低。

2.蚕豆根尖预处理效果不好,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五、论文的理论依据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通常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其折光率与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微核的形成,一般认为,是有丝分裂过程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或者是因某些原因导致分裂过程中滞留的染色体形成。

微核测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测试系统,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环境监测、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

因此,染色体畸变可分为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两大类。

六、研究方法
l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蚕豆:市售1年新种。

洗衣粉:威白爆炸盐,用自来水将其配制成0.08、0.12、0.16、0.20和0.24 g/L共5个浓度。

1.2方法按常规方法浸种、催芽。

使用5种浓度的洗衣粉溶液分别诱变24和48 h,以自来水作对照。

恢复培养24 h,卡诺固定液固定,l moL/L HCl 60℃酸解10 min,用改良石炭酸品红溶液染色5 min,观察并统计细胞的微核千分率、染色体畸变率,进行显微摄影。

微核千分率(‰)=(微核细胞数/观察的细胞总数)×l000
七、预期结果
结果能显示不同浓度的威白爆炸盐洗衣粉溶液均能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发生较高频率的微核,并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微核率起初随洗衣粉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八、进度安排
4月18日-4月24日:萌动种子,采集蚕豆根。

4月25日-4月30日:制作装片,观察染色体,统计数据。

5月1日-5月20日:处理实验数据,撰写论文。

九、参考文献
[1]张江丽.陈徊峰,管立峰.等.硫酸镁对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5):420—422.
[2]许立红.陈加平.用水毒理学方法评价家用洗涤剂的潜在危害[J].中
囡环境学报。

2000(6):396—399.
[3]李奕,曾定木,林清强洗涤剂的遗传毒理效应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2):77—81.
[4]王玉鹛.微核试验方法及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J].环境与健
康杂志.1999.16(6):378.
[5]钱晓薇.重铬酸钾对蚕豆根尖细胞致畸效应的研究[J]:遗传.2004,26
(3):337—342.
[6]臧字.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的应用与发展[J].癌变·畸变·突变,1999,
1I(3):159—160.
[7]}f蚨蕃,常福聚,赵庆夏.蚕豆根尖细胞徽核试验[J].遗传,1989。

ll
(2):7一12.
[8]嫦明杰.微核试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