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积水点改造工程环评报告公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
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排水防涝二期(二批)-东平湖三巷、东平湖二巷、于洪一路、北一路
(铁路下)、洪汇路三环桥积水点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沈阳市于洪区城市建设局
法人代表许元杰联系人卢骥聪
通讯地址沈阳市于洪区黄海路39号
联系电话3173传真/邮政编码110000
建设地点于洪区东平湖三巷、东平湖二巷、于洪一路、北一路(铁路下)、洪
汇路三环桥
立项审批
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
代码
防洪除涝设施管理
(N7610)
占地面积(平方米)新建雨水管道1979.93m
新建污水管道354m
新建边沟292.43m
改造排水管道1000m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4650.9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140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3%
评价经费
(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1年5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背景
于洪区,项目区域排水管网不完善,积水点较多,城市内涝较严重,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生产生活,急需解决积水问题。
沈阳市于洪区城市建设局投资4650.9万元,对东平湖三巷、东平湖二巷、于洪一路、北一路(铁路下)、洪汇路三环桥5处积水点进行改造,主要工程内容包括:①东平湖三巷:新建雨水管线管径为DN1000,管线总长726米。
新建污水主管线管径为DN500,管线总长757米,②东平湖二巷:新建0.6m宽边沟292.43m,新建沉砂井1座,雨水检查井1座,新建DN10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61.93米,过路顶管施工20.42米,③于洪一路:新建DN1000雨水管道340米,新建DN500污水管道354米,④北一路(铁路下):将高架桥下雨水管线进行清掏,雨水口更换,并将现状管线接入新建雨水检查井,⑤洪汇路三环桥:三环桥下排水工程改造范围1000米,新建DN1000雨水管道852米。
通过本次5处积水点改造工程建设,可解决北分干现状存在的问题,畅通排
水通道,缓解城市内涝。
根据国务院2017年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其修改单的有关规定,本工程属于“四十六、水利”中的“144防洪治涝工程-其他(小型沟渠的护坡除外)”类别,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IV类,不需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IV类,不需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单位于2020年4月委托中晟华远(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工作。
我单位在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环评技术导则、规范及相关文件,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2、产业政策与规划符合性
2.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二、水利-9、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根据《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年本)》,项目不属于产业政策中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为允许类项目。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辽宁省的产业政策。
2.2与《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
该规划在“排水工程规划中提到:“按雨、污分流制规划和建设排水系统,既有的合流制地区逐步改造为分流制,新区严格按分流制建设排水系统。
····加快雨水管网和泵站建设,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合理采用集蓄、渗透等技术进行雨水资源利用,减少雨水径流量。
”,本工程为积水点改造工程,与上述规划相符合。
2.3与红线区有关规定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沈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沈阳市人民政府,2015.12),本项目不处于生态保护红线一类区或二类区内。
根据于洪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名录,本项目建设区域不位于于洪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相对位置见附图4。
根据沈阳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界址点位置示意图,本项目不处于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内。
3、“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表1-1本项目与“三线一单”的相符性分析
内
容
定义符合性分析相符性
生态保护红线
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
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
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
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
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
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
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
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
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
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
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
感脆弱区域。
按照“只能
增加、不能减少”的基本
要求,实施严格管控。
2016年9月9日,沈阳市政府颁布了《沈阳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
知》(沈政发[2016]113号),同时结合生态保护
红线区划图,判定本项目所在位置位于红线二类
区。
依据《沈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沈
阳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生态
功能重要性和敏感脆弱程度将生态保护红线区划
分为一类区和二类区,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
其中二类区是生态保护红线的缓冲区域,以生态
环境保护和修复为重点,除一类区允许建设项目
外,二类区内允许建设生态恢复、防沙治沙、水
土保持及其他有利于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的项
目,及不破坏主体生态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等
设施。
禁止建设畜牧业、采矿业、制造业、房地
产业及其他与主体生态功能不符的生产经营性项
目。
本工程以岸坡治理为主要内容。
工程按照相
关要求,加强施工期间管理,采取全面环境保护
措施。
工程建成后无废水、废气、噪声及废渣。
工程建设旨在提高该河段的防洪能力,对改善区
域水环境、生态环境质量、安定居民生活发挥积
极作用
符合
资源利用上线指按照自然资源资产“只
能增值、不能乏值”的原
则,以保障生态安全和改
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参考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
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
率,提出的分区域分阶段
的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
度、效率等上线管控要
求。
本项目运行期无水、电等能源消耗。
施工期消耗
的水、电、燃油等能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
用总量较少
符合
环境质量底线指按照水、大气、土壤环
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
变坏”的原则,科学评估
环境质量改善潜力,衔接
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确定
的分区域分阶段环境质
根据声环境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
境质量现状满足标准要求。
从2019年沈阳市环境
质量公报结论看出,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
现状为不达标区,地表水环境现状为达标区。
但
由于本项目属于防洪除涝工程,旨在改善区域生
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该项目对环境空气
符合
量目标及相应的环境管控和污染物排放总量限
值要求。
及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仅集中在施工期,其影响极其短暂和轻微,不会对该区域环境空气及地表水环境造成长期、不可逆的影响。
更加不会加重当
地环境质量的污染程度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指基于环境管控单元,统
筹考虑生态保护红线、环
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
线的管控要求,提出的空
间布局、污染物排放、资
源开发利用等禁止和限
制等环境准入情形。
参考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制定的《市场准入负面
清单》,国家工信部发布的《淘汰落后产能》公
告,环保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高污染、
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及《沈阳市建设项目环境
准入限制政策目录(第一批)》等内容的要求。
本项目属于防洪除涝工程,运行期无生产活动及
产品,故本项目不在其列
符合
4、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不涉及新增永久用地,不涉及征地与拆迁,雨水、污水管线沿道路进行敷设,依托现状道路进行施工,管道埋设后恢复路面,不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也不永久占用道路用地。
东平湖二巷工程中沉砂井、雨水检查井、边沟均位于道路地下,周边地面均可用作道路,不改变土地利用性质。
5、工程建设内容
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1-2。
表1-2建设项目工程内容一览表
项目工程内容
主体工程
东平湖三巷工程
新建雨水管线管径为DN1000,管线总长726米;新建污水主
管线管径为DN500,管线总长757米
东平湖二巷工程
新建0.6m宽边沟292.43m,新建沉砂井1座,雨水检查井1
座,新建DN10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61.93米,过路顶管施工
20.42米
于洪一路工程新建DN1000雨水管道340米,新建DN500污水管道354米北一路(铁路下)
工程
将高架桥下雨水管线进行清掏,雨水口更换,并将现状管线接
入新建雨水检查井
洪汇路三环桥工程
三环桥下排水工程改造范围1000米,新建dn1000雨水管道
852米
公用工程施工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施工用电由于洪区供电局供应施工道路依托现有道路
环保工程废水
施工期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依托所租民房现有污水处理设施
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清洗废水、养护废水、基坑水经沉淀
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管道试压水通过现
状雨水管网排入新开河;泥浆水回用于顶管施工
废气
施工扬尘
施工区设置围挡;洒水降尘;在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运输车辆
自动洗轮机对进出的运输车辆轮胎进行清洗;物料及土方苫
盖;物料运输时装载适量并苫盖;施工人员佩戴防尘口罩、面
罩;加强环保教育、文明施工
车辆/机械
设备尾气
加强检修和维护,严禁使用超期服役和尾气超标车辆;尽可能
使用气动和电动设备和机械,或使用优质燃油;对车流进行合
理规划,防止车流量过大;雇佣驾驶技能娴熟的司机;作好周
边道路的交通组织,减少因此而产生的怠速废气排放
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施工场地布局;加强进
出车辆的管理,降低车辆拥挤程度
固废
设垃圾收集点,委托环卫部门集中运往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
金属废料、废包装袋统一收集后外售;沥青弃渣运至沥青混凝
土厂综合利用;弃土运至市政指定弃土弃渣场
6、工程设计方案
(1)东平湖三巷
现状管线已废弃,达不到排水要求,根据现场情况,新建雨水管线距现状南侧路边3到4米敷设,雨水管线水流方向由东向西,新建雨水管线最终接入东平湖街现状雨水检查井。
①排水管道的平面设计
新建雨水管线管径为DN1000,管线总长726米。
在新建雨水管线起点将现状管线截断,接入新建雨水检查井YS1,新建雨水管线距现状南侧路边3到4米敷设,雨水管线水流方向由东向西,新建雨水管线最终接入东平湖街现状雨水检查井。
新建污水主管线管径为DN500,管线总长757米。
起点为WS1污水检查井,新建污水管线距现状北侧路边2到3米敷设,污水管线水流方向由东向西,新建污水管线最终接入东平湖街现状污水检查井。
污水预留管管径为DN300。
将现状排入河道污水管就近接入预留污水检查井。
管道位置详见附图1。
②排水管道的纵断设计:
管道纵断设计时,按照道路控制高和建筑地坪标高为依据,新建污、雨水管道采用重力流方式收集排放。
新建雨水主管线坡度为1‰。
新建污水主管线坡度为1‰。
(2)东平湖二巷
新建0.6m宽边沟292.43m,新建沉砂井1座,雨水检查井1座,新建DN10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61.93米。
过路顶管施工20.42米。
①边沟设计
边沟规格为0.6米宽,上部有盖板,0.6米宽边沟主体材料为MU10水泥砂浆砌MU40片石,上部用C25混凝土盖顶,盖板规格为0.8米*0.5米。
边沟下部有10厘米碎石砂垫层,总深度1.3,底部宽1.8米,沟宽0.6米;盖板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厚19厘米,具体配筋详见盖板结构图。
排水沟盖板应适当预留孔洞。
边沟应按现状道路纵坡敷设,本次设计水流方向由东向西,按i=0.003坡度放坡。
(2)材料要求
级配碎石技术要求
压实度:≥96%(重型击实法)。
碾压:12吨以上的压路机或等功效的压路机。
碎石级配范围:最大粒径为3.75cm。
塑性指数:<9。
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
压实度:≥97%(重型击实法)。
水稳碎石中以水泥质量占全部粗粒土颗粒(即碎石、粉粒和粘粒)的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干土质量
强度:5%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抗压强度≥3.5Mpa,根据强度要求选定混合料配合比。
材料:选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Mpa。
碎石级配范围:最大粒径为3.15cm。
养生: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养生期不少于7天。
养生结束后立即喷洒透层沥青、垫脚砂,并在5-10天内铺筑沥青面层。
钢筋技术要求:钢筋采用二级钢和三级钢;不锈钢材一律为316号不锈钢,钢和不锈钢之间的焊接采用不锈钢焊条。
③管道纵断
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沉砂池,雨水管管径为DN1000,坡度i=0.001。
(3)于洪一路
项目范围内无系统排水管线,本次新建新建雨水管线位于道路中心线北侧1.5
米;新建污水管线位于道路中心线南侧1.5米。
①雨水管道平面设计
新建管径为DN1000雨水管道:雨水由东向西汇集,接入东平湖街路中现状雨水管线。
②污水管道平面设计
新建管径为DN500污水管道;污水由东向西汇集接入东平湖街路中西现状污水管道。
③管道纵断设计
新建雨水干管纵坡为0.1%,每隔一定距离设一座沉泥井。
雨水口连接管纵坡为1%,管道高程详见雨水纵断图。
新建污水干管纵坡为0.1%,每隔一定距离设一座沉泥井。
管道高程详见污水纵断图。
(4)北一路(铁路下)
①排水管道的平面设计:
本工程将北一路高架桥下雨水管线进行清掏,雨水口更换,并将现状管线接入新建雨水检查井YS1。
②雨水口:
道路两侧的雨水口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偏沟式箅雨水口。
(5)洪汇路三环桥
新建雨水管线位于道路中心线现状合流管线南侧2.5米。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现状合流管线有其他污水接入,将其他污水改造接入北侧人行道下污水管线。
①雨水管道平面设计
新建管径为DN1200雨水管道:雨水由西向东汇集,接入东平湖街路中现状雨水管线。
②三环桥下合流管道管道利旧设计
现状三环桥下合流管线利用,在东西两侧新建两座检查井堵死两侧合流管线。
西侧合流管线据需利用现状检查井接入北侧人行道下污水管线不动。
东侧合流管线在施工过程中,将污水管线摘除,接入北侧人行道下污水管线。
在三环桥下新建排水检查井3座,及多箅雨水口。
③管道纵断设计
新建雨水干管纵坡为0.05%,每隔一定距离设一座沉泥井。
雨水口连接管纵坡为1%。
7、施工方案
7.1施工营地
施工期项目不设施工营地,不设食宿。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所租民房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
7.2施工临时占地
为了尽量减少临时占地,施工方式采用分段施工,开挖土石方于远离居民点的施工路段处进行临时堆放,并采取设置拦挡、土工布及帆布覆盖等相应环保措施,同时对道路进行及时清理从而保证开挖道路的交通畅通。
表1-3土石方平衡表
编号工程项目名称单位土方开挖土方回填土方外运
1东平湖三巷工程m³70337033
2东平湖二巷工程m³496.68496.68
3于洪一路工程m³58635863
4北一路(铁路下)工程m³720532188
5洪汇路三环桥工程m³1402414024
合计m³28136.6853227604.68 m³28136.6828136.68
8、主要技术供应
本工程平均施工人数为20人。
主要施工设备见表1-4,工程数量表及排迁量见表1-5。
表1-4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
1压路机台1
2碎石机台1
3挖掘机辆1
4推土机台1
5汽车台3
6路面摊铺机台1
表1-5东平湖三巷工程量及排迁量一览表
序号规格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D500mm玻璃钢夹砂管米757
2D300mm玻璃钢夹砂管米70
3D1000mm钢筋混凝土Ⅱ级承插管米726
4D500mm钢筋混凝土Ⅱ级承插管米14
5D300mm钢筋混凝土Ⅱ级承插管米155
6D1000mm钢筋混凝土Ⅲ级承插管顶管米35
7钢筋混凝土污水检查井φ1000座15
8钢筋混凝土污水检查井φ1000座9
9钢筋混凝土污水检查井φ1500座9
10钢筋混凝土污水检查井φ1500座8
11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偏沟式单箅雨水口座32
12钢筋混凝土闸门井3000×1500座1
13现状道路破坏及恢复平方米4175
14道路盖被平方米3291
15挖土方立方米7033
16水撼砂立方米5082
17运土方立方米7033
18交通调流方案项1
19排河管线接入预留污水井项1
20井周加固个42
21防坠网个42
表1-6东平湖二巷工程量及排迁量一览表
序号规格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0.6m边沟米392.68
2D1000mm钢筋混凝土Ⅱ级承插管米41.51
3D1000mm钢筋混凝土Ⅲ级承插管米20.42顶管施工4钢筋混凝土沉砂池3000*3000座1
5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座1
6道路盖被平方米6076
7挖土方立方米496.68
8运土方立方米496.68
9水憾砂立方米355.32
10交通调流方案项1
11井周加固个1
12防坠网个1
表1-7于洪一路工程量及排迁量一览表
序号规格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D300mm钢筋混凝土Ⅱ级承插管米120
2D1000mm钢筋混凝土Ⅱ级承插管米340
3预制装配式雨水检查井座10
4偏沟式双箅雨水口座20
5D300mm玻璃钢夹砂管米80
6D500mm玻璃钢夹砂管米354
7预制装配式污水检查井座21
8防坠网套31
9井周加固座21
10挖方立方米5863
以现场实际为准11撼砂立方米3802
12外运立方米5863
13破坏路面修复平方米2160
149米拉森钢板桩t1455
15围挡以城建局要求为准米720
16雨水、污水于东平湖街接驳管线降水天7以现场实际为准
17D1200mm顶管专用管(套管)顶管施工米56东平湖无法开挖时采用(应含措
施项)
18交通调流措施项1
表1-8北一路(铁路下)工程量及排迁量一览表
序号规格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现状管线清掏D600mm米1742
2D800mm钢筋混凝土Ⅱ级承插管米36
3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偏沟式双箅雨水口座34
4现状雨水口拆除座20
5现状道路破坏及恢复平方米288
6挖土方立方米720
7水憾砂立方米532
8运土方立方米188
9人行道铺装平方米170
10交通调流方案项1
表1-9洪汇路三环桥工程量及排迁量一览表
序号规格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D300mm钢筋混凝土Ⅱ级承插管米400 D500mm钢筋混凝土Ⅱ级承插管米20
2D1200mm钢筋混凝土Ⅱ级承插管米852
3雨水检查井座26
4偏沟式双箅雨水口座43
5偏沟式多箅雨水口座12
6防坠网套26
7井周加固座26
8挖方立方米14024
9撼砂立方米10192
10外运立方米14024
11破坏路面修复平方米3356
1212米拉森钢板桩t4850
13围挡以城建局要求为准米1800
14雨水与东平湖街接驳管线降水天20
15D1200mm顶管专用管(套管)米40
16交通调流措施项1
17现状管道清掏米160
18D1200mm顶管专用管米154
9、工期安排
建设期为12个月,拟计划自2020年5月开始建设,2021年5月底竣。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主要为废水。
现状存在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如表1-10。
表1-10项目现状存在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
类型现状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废水东平湖三
巷
整体地势为两边高中间低,雨水无
法自然想两侧道路排放,现状雨水
管线破损严重,长度短,无法满足
排水要求
新建雨水管线管径为DN1000,管
线总长726米。
新建污水主管线
管径为DN500,管线总长757米
东平湖二
巷
整体地势为两边高中间低,雨水无
法自然想两侧道路排放
新建0.6m宽边沟292.43m,新建
沉砂井1座,雨水检查井1座,
新建DN10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
61.93米。
过路顶管施工20.42米于洪一路
两侧地势高,中间地势低,雨水经
地面径流汇集至道路最低点,最低
点范围内无排水管线
新建DN1000雨水管道340米,
新建DN500污水管道354米
北一路
(铁路
下)
现状管道为合流管道,管径DN600,
下游雨水管线未建成,现状道路雨
水管道淤堵,雨水口破损严重,导
致路面积水
将高架桥下雨水管线进行清掏,
雨水口更换,并将现状管线接入
新建雨水检查井
洪汇路三
环桥
现状为合流管道,下游无出口,通
过管道溢流进入污水管道。
三环桥下排水工程改造范围1000
米,新建DN1000雨水管道852
米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于洪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位于沈阳市区西北部,东临铁西、皇姑两城区,西与新民市接壤,南隔浑河与苏家屯区相望,北邻沈北新区。
于洪区地势平坦,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辖区面积49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80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62万余人,居民由汉、满、朝鲜、锡伯、蒙古、回、苗、侗、壮、土家、维吾尔、俄罗斯、达斡尔等13个民族构成等民族。
全区辖12个街道:迎宾路街道、陵西街道、城东湖街道、于洪街道、南阳湖街道、北陵街道、沙岭街道、平罗街道、马三家街道、造化街道、大兴街道、光辉街道。
2、地形、地貌
沈阳位于辽东山地与下辽河平原的交接地带,浑河由东向西穿过市区。
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地面平均海拔为45m。
市区地貌除东北部分布有阶梯状台地外,其他地区均为浑河冲洪积扇。
浑河冲洪积扇面上缘宽9km,高程60m;扇面下缘宽28km,高程30m;扇面东西向长度40km,坡降0.75%,面积710km2。
该扇由新老二扇叠置而成。
老扇分布于北部和西部,表面起伏不平,由上更新统黄色亚粘土沙砾石组成,在其南部与全新统形成为新扇并以陡坡相接,在浑河地质作用下发育成一级阶地。
新扇分布于现代浑河河床两岸,由全新统早期亚粘土、亚砂土及砂砾卵石组成。
新扇在浑河地质作用下,发育形成了低漫滩、高漫滩河床相等冲积地貌形态。
3、气候、气象
沈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8.4℃;采暖季平均气温-4.8℃。
其中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0℃);非采暖季平均气温17.8℃,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7℃)。
年降水量690.3mm,降水多集中在非采暖期的七、八两月,并以七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最大(165.5mm);采暖期各月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并以一月份为最少(6.0mm);年平均气压1011.2hPa;采暖期平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