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强化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强化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伴随着工程造价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业务量日益增长,在工程造价管理业务数据量过多的影响下,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不断加重,进而降低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优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体制,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和工作量能够得到强化,进而更加适应社会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需求。

若想深入促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相关探讨,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规范性建设。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引言:信息技术与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深入改革,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果。

虽然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致使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难以快速提升。

基于此,本文
主要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相关深入分析,以及同时提出了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措施。

一、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发展中,对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内容,还未能形成统一标准规范的岗位机制,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只能依靠地区发展情况进行信息化方面建设。

各个地方由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各不一致,且比较缺乏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和指导,使得工作造价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差异性较大,进而难以建立统一性性、全国性与整体性的管理机制。

(二)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
受到我国各地市场材料价格不一致的影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企业进行价格预估时,只能依靠当地区域工程量和定额计算标准进行工程单预算,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量,对于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部分区域尽管对工程造价信息分类、材料编码和造价文件数据交换标准进行了相关共享,但因我国较为缺乏工程造价价格信息数据标准、地区工程定额材料数据与工
(三)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因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在信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规划、信息编码、信息分类与系统分类等方面,缺乏统一化的系统管理与规划,致使工程造价管理信息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共享。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工作涵盖了管理部门、工程建设市
场、软件开发与系统管理等方面,只有进行系统化的整体管理与指导,才能确保各个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统一性,而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的情况,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受到相关局限。

二、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制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
在尚未建立统一的造价信息标准体系、工程造价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情况下,参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各个行业、部门很难协作,大规模的系统开发、应用无法实施。

因此,应对照有关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统一分类、权威、规范的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体系,这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最急迫、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应按照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制定规划时应明确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指标体系,包括技术指标、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指标、维护指标和从事信息管理相关人员资质等,便于分解落实。

(二)开发工程造价信息市场,为建设市场服务,为工程造价管理服务
工程造价信息市场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和基础,通过这个市场,工程造价信息生产者、提供者可为需求者提供各种专业信息服务,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息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进程。

开发工程造价信息市场,要着眼于为建设市场服务,为工程造价管理服务。

工程建设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但是还存在着科技水平不高、现代化管理滞后、竞争能力较弱等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可促进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提高管理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度;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效率,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在我国目
前正在大力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这一形势下,应围绕为工程建设市场服务、为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服务这条主线,组织技术攻关,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三)建立规章制度,发展工程造价信息化,促进工程技术健康有序发展。

为了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定信息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制定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和网络设计技术规范已提上日程。

加强全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工作,包括组织编制建设工程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分类及标准代码,工程项目分类标准代码,各类信息采集及传输标准格式等工作,将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1]。

(四)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人是信息化的主体,在一定意义上,信息化首先以人的信息化为主要表现,上至企业高层,下至普通员工,若都能正确认识与掌握信息化内容与知识,所有问题都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效果。

根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专业特征,企业需对人才的培养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每个层次有不同的侧重点:首先,领导层与相关主管人员培训与培育,以信息化理念的建立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侧重点,重点进行信息化建设基本思路、原理、国内外信息化现状以及发展走向等知识的传播与渗透;其次,信息管理人员培训与培育,以计算机技术、系统后期维护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侧重点,重点传播与渗透常见故障处理、日常数据备份、造价管理业务知识等专业化内容;最后,业务操作人员培训与培育,以实际操作为侧重点,重点内容为对日常工程造价业务进行操作的办公平台的应用[2]。

(五)开发专业化工程造价信息软件
对统一的软件设计规范、程序开发规范以及项目管理规范予以遵守进行工程造价信息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软件设计规范,认真与科学选定软件中涉及的字段、数据库标准、程序与文档命名规则以及编制方法与流程,保证应用软件的标准与风格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要求相符;根据程序开发规范,科学划分软件中的应用程序模块,严格编写程序流程、命名对象或变量、校验数据与改正;根据项目管理规范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职责与权利进行有效划分,制定软件开发环节各种问题的处理规范与规则[3]。

结论
简而言之,由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行业,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比较高,且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技术性与制度性的建设要求,致使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复杂性较高。

确保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统一性与合理性,需要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将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标准体现和管理体制为重点,进行以点带面的整体化建设,进而不断推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化发展[4]。

Reference:
[1]叶堃晖,马燕燕.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06(1):32-36.
[2]孙晓斌.中石化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