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一下【教学方案】回收废品示范教学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6-32=69-33=53-23=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竖式计算,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本节课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对环境的危害可大了!
师:观察图片,说一说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生:小林说:“我收集了13个瓶子。

”,小红说:“我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

”,小青说:“我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

”。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2.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师:我们先解决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3+3=
师:可以怎样计算出结果,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操作,全班分享。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先摆出1捆和3根小棒,表示13,因为1根小棒表示1个瓶子,再摆3根就是小红收集的瓶子数,所以13+3=16。

师:非常棒,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是通过画图解决的问题,用圆圈表示瓶子的数量,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就画13个圆圈,小红比小林多收集3个,小红在小林的基础上再多画3个圆圈,就是比13多3,所以13+3=16。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3.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师: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4=
师:可以怎样计算出结果,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操作,全班分享。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先摆出1捆和3根小棒,表示13,因为1根小棒表示1个瓶子,去掉4根小棒就是小青收集的瓶子数,不够减的把1捆拆成10根,所以13-4=9。

师:非常棒,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是通过画图解决的问题,用圆圈表示瓶子的数量,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就画13个圆圈,小青比小林少收集4个,小青在小林的基础上去掉4个圆圈,就是比13少4,所以13-4=9。

设计意图: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解题思路。

4. 微课讲解,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

注:此图片是微课缩略图,教师可以提前推给学生提前预习,学生也可以课后复习。

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解决问题.mp4”。

三、巩固练习
1. 画一画,算一算。

2.笑笑折了多少颗?
3.二班捐了多少本书?
4.看图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第1、2、3、4题帮助学生再次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学具得到结果的过程,理解生活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情境中的数学关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借助回收废品的情境,解决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并掌握了“比一个数多几”就是这个数加几,“比一个数少几”就是这个数减几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