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韵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身韵舞蹈教案模板范文

身韵舞蹈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身韵舞蹈基础训练课程二、教学对象:初级舞蹈爱好者三、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身韵舞蹈的基本概念、起源及发展历程。

2. 技能目标:掌握身韵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

3. 情感目标:通过身韵舞蹈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1. 身韵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

2. 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五、教学难点:1. 身韵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和节奏感。

2. 身体各部位在动作中的平衡与协调。

六、教学准备:1. 音乐:选择适合身韵舞蹈的音乐,如古筝、笛子等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

2. 教学器材:瑜伽垫、舞蹈把杆、舞蹈镜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身韵舞蹈的基本概念、起源及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播放一段身韵舞蹈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身韵舞蹈的美。

2. 基本动作讲解与示范:- 教师讲解身韵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提、沉、冲、靠、含、腆、移”等。

- 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 学生练习:-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1. 复习:- 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身韵舞蹈基本动作。

2. 组合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身韵舞蹈组合练习,强调动作的流畅性和节奏感。

3. 创新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动作,自由组合创新,培养创意和表现力。

4.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身韵舞蹈基本动作。

2. 练习身韵舞蹈组合,注意动作的流畅性和节奏感。

3. 观看身韵舞蹈视频,学习优秀舞者的表现手法。

九、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基本动作讲解、示范、练习和组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身韵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优雅、庄重和华丽的艺术风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应运而生。

这一大纲旨在规范古典舞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古典舞蹈。

一、课程目标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掌握基本舞蹈技巧和动作。

同时,该大纲还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舞台上展示古典舞的风采,成为优秀的古典舞演员。

二、课程内容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涵盖了古典舞的基本知识、技巧和演练。

基本课程内容包括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舞蹈动作的分类和要素、古典舞的舞台表演和修养等。

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舞蹈技巧和动作。

同时,大纲还包括了一些经典的古典舞作品的学习,如《梅兰芳舞剑》、《红楼梦舞蹈》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典舞的风格和内涵。

三、教学方法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介绍舞蹈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教导学生舞蹈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感和优雅,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教学评估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和实践,评估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和表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舞蹈理论和舞蹈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五、教学资源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指导学校和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学校可以配备舞蹈教室和舞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表演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教学视频和相关资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典舞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美的身姿和动作表达华夏民族的精神,传承千年而不衰。

为了系统、规范地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与技巧,制定了《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和技巧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2. 学会表达古典舞的情感与内涵;3. 培养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4. 培养舞蹈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典舞的基本功:包括身体韵律训练、基本步法与技巧、对称性与动态平衡的训练等。

2. 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包括站立姿势、手臂和手型等基本动作。

3. 古典舞的舞蹈动作:包括转体、旋转、扭摆等动作的训练与练习。

4. 古典舞的舞蹈技巧:包括提踮步、大跳步、包步、踢步、腿法、手法等技巧训练。

5. 古典舞的表演技巧:包括肢体表情、面部表情、眼神、呼吸与情感的表达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方法包括: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身体动作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模仿学习。

2.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不断提高。

3. 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不同舞者的表演,让学生注意观察和分析,学习他人的优点进行改进。

4. 录像回放法:将教学过程录像带回学生进行评估和自我反思,找到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5. 舞台表演法:组织学生参与实际舞台演出,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效果,《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评估方法。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功、技巧水平、舞蹈表演能力、舞蹈创作能力等。

评估方式可以采用考试、观摩、互评等方法,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进程有清晰的认知。

身韵 教学大纲

身韵 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教学大纲本大纲是依据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的教学大纲而制定,按照科学,规范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基本能力和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为指导思想。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古典舞身韵是中等艺术学校舞蹈专业的一门辅助专业课程,它的训练内容来自戏曲和武术,并按舞蹈需要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和规范,分解组合的身法韵律训练。

它是从根本上完善舞蹈训练的关键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步骤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身韵使基本功能力、技巧、舞姿、动律、节奏、舞句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身韵课在舞蹈综合艺术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舞姿、动律、节奏、舞句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克服单一枯燥反复训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元素到组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采取取由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小型的舞蹈专场汇报以及综合性演出。

四、课程开设年限学习年限:四年学习时数:第二学年,每周2节第三学年,每周2节第四学年,每周2节五学年,每周2节教学内容纲要。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元素训练部分。

㈠教学基本要求:1、元素是指中国舞教材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动律,是身韵训练的最基础部分。

2、重点要训练学生要部和运动幅度和灵活性,使学生正确掌握各动作元素的不同方位。

3、逐步引导学生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特点和审美风格,为下阶段身韵的“短句”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㈡教学内容:(女班)1、提沉。

2、冲靠与旁移。

3、含腆仰。

4云肩转腰。

㈢教学内容(男班)1、提沉。

2、冲靠。

3、含腆。

4、旁移第二学年第二学期㈡教学内容:(女班)1、2、旁提。

3、基本手位。

4、基本脚位。

5、基本舞姿。

㈢教学内容(男班)5、云肩转腰6、横拧7、穿胸刺肋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内容:(女班)1、原地单一的圆场练习2、行进带小舞姿的圆场。

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身韵”课是中国古典训练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拧,倾,圆,曲”的体态特征为重点,以腰部的动律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为基础,以“平圆,立圆,8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以传统中的优秀的典型动作为依据,以类型化及综合性身韵组合为归宿,是从根本上完善和改进古典舞体系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身韵”课的独特训练方法,使学生充分得以传统韵味和审美风格的熏陶,是培养学生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真正领悟舞蹈本体和把握民族气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结合身韵课主体教材中的徒手部分,制定适用于本科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舞身韵(一)
1、动作“元素”训练
(1)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元素的开法儿;
以上元素的单一强化练习,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配合练习,元素动作的综合练习—“云肩转腰”。

2、动作“短句”训练
主要设定以站立短句为主的训练内容
(1)短句训练之前单一元素站立的强化练习;
(2)选择训练性强的短句进行练习(短句是指4个8拍—6个8拍)之内对某一动作有处理单一强化性练习。

中国古典舞身韵(二)
1、动作“组合”训练
(1)基于身韵课主干教材—云肩转,云手系列,燕子穿林,青龙探抓,风火轮五个基本动作编创的组合进行训练。

(2)一些保留的优秀传统组合训练和戏曲中的优秀片段。

三、教学方法与要求
主要以元素训练为主,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各种元素在动作中的不同方位,线路欲左先右,逢冲必靠等的欲动反律和用力方法。

要求学生最终完成组合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

四、教学时数课时安排
每周授课为4课时,四年总授课136课时。

古典舞教学大纲

古典舞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舞身韵二.课程性质:技术技能课。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芭蕾、民间舞、现代舞共同构起了舞蹈专业课程的框架。

四.设置的目的和要求:身韵是中国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民族传统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五. 教学内容:第一学期1.本学期为第一章一单元,共有十三周。

2.本学期的主要内容:从身法上的单一元素到简单的手、脚形的训练。

3.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这学期的基本元素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身韵的基本韵律。

4.本学期重点难点:单一的身法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等。

第一周认识阶段1. 基本手形:单指.剑指.兰花指. 掌.拳2. 基本脚形:勾.绷.蒯.撇3. 基本路线:平圆.立圆.八字圆4. 手臂的基本位置:山膀.顺风旗.撩掌.托按掌.穿手5. 脚的基本位置;正步.点步.小踏步.大踏步.小腋步.大腋步.虚步.丁字步第二周开范儿阶段1. 提沉:采用“坐”的训练形式,进行气息的训练。

强调学生腰的直立性,气息的流畅。

防止学生产生憋气的现象。

先从慢的训练开始,可以一个八拍提气,一个八拍沉气。

2. 冲靠:采用“坐”的形式。

要求学生要在腰立住的情况下做冲和靠。

注意强调肩膀做冲时不要出现背肩膀的情况。

做靠时抠肩的现象。

先练习正面的冲靠。

可一个八拍冲一个八拍靠。

第三周1.含腆移:采用“坐”的形式。

强调学生的头部不要缩脖子。

要求头部在身体的自然带动下自然的移动。

同样要注意腰背的直立。

2.旁体:气息要求流畅,要做到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基本规律。

动作要连贯。

先练习一个八拍一次的,在逐渐加快速度。

第四周1.圆场:要求脚先从脚后跟再到脚的中间然后到前脚掌。

脚的每一个位置都要接触到地面,身体保持平衡,防止出现身体前后摆动的现象。

准备时背手,脚正步,从侧面能更清楚的看清学生的动作对错。

2.基本脚位:先从正步开始,小踏步.小腋步.大踏步.大腋步.丁字步,踏步蹲依次开始练习。

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1》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舞身韵1(第一、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先修课程:一、教学内容:1. 理论讲授(1)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元素的开法儿;(2)动作短句的讲授与示范;(3)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风格特点、动作韵味、韵律特征。

2. 课堂实践练习:(1)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元素的地面单一练习;(2)综合动作组合练习:云间转腰、云手、燕子穿林、风火轮等动作组合;(3)技术技巧的练习(跳、转、翻)二、教学方法:(内容要求精练、明确)1. 教师示范、指导与学生模仿法(1)通过教师亲自做动作示范并讲解,学生进行模仿。

(2)通过教师仔细讲解动作要求、动作要领,学生进行技术技巧的练习。

2. 学生练习、教师示范与教师讲解三结合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三、作业内容:课堂所教内容全部掌握并能独立熟练完成(1)动作完整、节奏准确;(2)全部按照动作要求完成;(3)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跳、转、翻)。

四、考核内容与要求:现场课堂所学全部内容独立完成(1)动作完整、节奏准确、音乐配合到位;(2)全部按照动作要求完成;(3)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转、翻)。

(4)掌握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独特韵味。

五、评分标准:(内容要求精练、明确)优(100-90分)动作精准到位,表现力强,技巧运用熟练。

具有良好的软开度、弹跳能力、优雅的舞姿,能够很好地做到眼随手动、呼吸自如配合动作,充分的体现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独特韵味。

良(89-80分)基本完整的完成动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软开度及弹跳能力,能较好地体现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独特韵味。

中(79-70分)动作基本完成,软开度及弹跳能力一般,能够体现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独特韵味。

合格(69-60分)动作基本完成,能够完成1个旋转翻身类技术技巧。

差(59分以下)不能独立完成动作,不具备软开度并不能完成技术技巧。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教材名称:《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唐满城金浩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 主要参考书:《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古典舞教材:中国古典舞组合》朱清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王佩英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教学法》李炜任芳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古典舞身韵教案

古典舞身韵教案

古典舞身韵教案古典舞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古典舞的身体姿势、动作和基本技巧。

2. 开发学生的舞蹈感觉、协调性和肢体控制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引入:观看古典舞表演视频,介绍古典舞的起源和特点。

鼓励学生表达对古典舞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2. 示范:教师示范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引导学生模仿。

基本姿势:站姿、持正姿、准备姿势。

基本动作:步行、滚球、比兽、提鞭、拍翅等。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示范,在整齐划一的节奏中进行古典舞的练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练,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并给予额外的指导。

5. 创作:给学生一段音乐或舞蹈片段,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古典舞基本动作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练习和表演: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舞蹈进行练习,并准备进行小组表演或全班表演。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正确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动作和技巧。

2.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发挥和表现。

是否能够在舞蹈中体现古典舞的特点和美感。

3. 学生互评和自评。

学生可以相互观看、评价和给予建议,以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四、教学材料:1. 古典舞表演视频。

2. 音乐和舞蹈片段。

3. 长镜子和音乐播放器。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古典舞演出,增加学生的舞蹈文化素养。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才艺展演,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3. 组织学生进行舞蹈交流和合作,学习其他舞种的基础动作和技巧,增加舞蹈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身韵 教学大纲

身韵 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教学大纲本大纲是依据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的教学大纲而制定,按照科学,规范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基本能力和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为指导思想。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古典舞身韵是中等艺术学校舞蹈专业的一门辅助专业课程,它的训练内容来自戏曲和武术,并按舞蹈需要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和规范,分解组合的身法韵律训练。

它是从根本上完善舞蹈训练的关键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步骤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身韵使基本功能力、技巧、舞姿、动律、节奏、舞句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身韵课在舞蹈综合艺术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舞姿、动律、节奏、舞句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克服单一枯燥反复训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元素到组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采取取由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小型的舞蹈专场汇报以及综合性演出。

四、课程开设年限学习年限:四年学习时数:第二学年,每周2节第三学年,每周2节第四学年,每周2节五学年,每周2节教学内容纲要。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元素训练部分。

㈠教学基本要求:1、元素是指中国舞教材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动律,是身韵训练的最基础部分。

2、重点要训练学生要部和运动幅度和灵活性,使学生正确掌握各动作元素的不同方位。

3、逐步引导学生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特点和审美风格,为下阶段身韵的“短句”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㈡教学内容:(女班)1、提沉。

2、冲靠与旁移。

3、含腆仰。

4云肩转腰。

㈢教学内容(男班)1、提沉。

2、冲靠。

3、含腆。

4、旁移第二学年第二学期㈡教学内容:(女班)1、2、旁提。

3、基本手位。

4、基本脚位。

5、基本舞姿。

㈢教学内容(男班)5、云肩转腰6、横拧7、穿胸刺肋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内容:(女班)1、原地单一的圆场练习2、行进带小舞姿的圆场。

中专舞蹈身韵教学教案模板

中专舞蹈身韵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身韵的基本概念、特点及训练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舞蹈技巧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身韵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身韵的训练方法3. 身韵动作组合练习4. 身韵表演技巧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身韵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一段身韵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身韵的魅力。

二、基本概念及特点1. 教师讲解身韵的基本概念,包括形、神、劲、律四个方面。

2. 分析身韵的特点,如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神形兼备等。

三、训练方法1. 教师示范身韵训练的基本方法,如呼吸、眼神、动作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训练方法。

四、身韵动作组合练习1. 教师讲解并示范身韵动作组合,如站姿、行姿、蹲姿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身韵训练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身韵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身韵基本概念、训练方法和动作组合。

2. 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二、身韵动作组合练习1. 教师讲解并示范新的身韵动作组合,如跳跃、旋转、造型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身韵表演技巧1. 教师讲解身韵表演的技巧,如情感表达、动作连贯、舞台表现等。

2. 学生进行表演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身韵表演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加舞蹈活动,提高身韵表演水平。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身韵基本概念、训练方法、动作组合和表演技巧。

2. 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二、身韵动作组合创新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身韵动作组合。

2. 学生分组展示创新动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身韵表演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身韵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身韵教学大纲

身韵教学大纲

身韵教学大纲一、引言身韵教学大纲旨在确保身韵教学具备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和艺术素养。

本大纲为身韵教学提供了完整的指导,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感知能力。

2. 提升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舞蹈基础知识- 学生将了解不同舞蹈类型的特点和舞蹈术语。

- 学生将学习舞蹈基本姿势、身体对位和重心转移等技巧。

2. 舞蹈技法训练- 学生将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包括柔韧性、力量和耐力的训练。

- 学生将学习不同舞蹈动作的正确执行方法和舞步组合。

3. 舞蹈创作- 学生将学习舞蹈编排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小组合作创作舞蹈作品。

- 学生将学会表达自我和展示个人特点。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将通过示范演示正确的舞蹈姿势和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巧。

2.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舞蹈作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反馈指导: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水平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2. 舞蹈作品评价:学生完成的舞蹈作品将进行评价,包括舞蹈内容的创意、技巧的展示和整体表现力等。

六、教学安排1. 教学时长:每周2节课,每节课60分钟。

2. 教学周期:本课程为一学期课程,共15周。

3. 教学分阶段:- 阶段一: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巧训练,持续4周。

- 阶段二:舞蹈技法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持续6周。

- 阶段三:舞蹈创作和作品展示,持续5周。

七、教学资源1. 音乐资源:教室配备音响设备,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

2. 舞蹈道具:提供合适的舞蹈道具,如练习杆、椅子和织带等。

3. 视频和图像:使用相关的舞蹈教学视频和图像进行教学辅助。

八、总结身韵教学大纲为身韵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中国古典舞身韵,即古典舞蹈的“身法”和“韵律”,训练中以基本元素为主的专业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对古典舞气息、基本元素、舞姿体态等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目标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蹈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技法,其动作元素有“提”,“沉”,“冲”,“靠”,“移”,“含”,“腆”;揉和了舞蹈感觉在动作中,学生在学习基本功能力的同时增添身体的张驰度,学好身韵才能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特征。

四、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身韵最基础的地面部分的元素训练,加强气息的运用自如和流畅,每个元素即表现了身体的韵律和灵活性,为古典舞的身段训练作好铺垫。

注意手位、脚位的规范性,舞姿是在手位、脚位两者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流动动作贯穿而成,完成的过程中注意情绪的带动也非常重要。

所学步伐在古典舞中经常运用,要求步法轻盈流畅,犹如仙境迷蔓中前行,身体和脚下要达到协调一致,上身保持身韵及舞姿。

五、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学期:教学重点和难点:每个元素都以呼吸带动身体进行律动,注意放松上身肢体,不能僵硬,掌握以腰为轴心发力的基准点。

每个元素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技巧,要求学生多练习多体会才能找到准确点。

教学内容:《地面训练》30学时1、提沉2、冲靠与旁移3、含腆仰4、云间转腰5、横拧6、旁提7、基本手位8、基本脚位9、基本舞姿10、圆场11、花帮步12、漫步13、掰扣步第二学期:教学重点和难点:注意手位、脚位的规范性,舞姿是在手位、脚位两者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流动动作贯穿而成,完成的过程中注意情绪的带动也非常重要。

难点:每个动作都要用呼吸带动完成,动作要准确到位,注意眼神亮相。

教学内容:《中间训练》30学时女生部分:1、横拧2、旁提3、穿手4、双晃手5、盘腕6、风火轮7、慢步8、行步9、园场10、花帮步男生部分:1、云肩转腰2、摇臂3、穿手4、燕子穿林5、冲靠6、大揉球7、青龙探爪8、步伐第三学期:教学重点和难点:剑、袖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常用道具之一。

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一、引言古典舞作为一种优雅而富有历史底蕴的艺术形式,对于塑造人们的体态、品味和情感表达能力有着独特的影响。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古典舞身韵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其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和控制能力,提高舞蹈技巧;2.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基础技巧训练- 身体姿势与平衡感培养* 头、颈、胸、腹、臀等各部位的放松与伸展* 对称体态的形成和保持* 平衡感培养的动作练习- 转体和步伐技巧训练* 轻盈的转体和旋转技巧练习* 集中注意力与肢体协调性的提高* 不同步伐的步法练习与变化- 节奏感培养* 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的结合练习 * 快节奏和慢节奏的节奏感掌握* 各类音乐的节奏感演绎能力培养2. 古典舞基本动作学习- 扩展手臂与手指美化* 轻灵柔美的手臂动作练习* 手指灵活性与柔软性的提高- 扩展腿部与脚部美化* 舒展腿部肌肉与柔韧性的培养* 手法与踝关节的控制与灵活性提高 - 脚步与转体的和谐呈现* 脚步技巧的规范与流畅性训练* 体态转体与动作的和谐呈现练习 - 线条与姿态的塑造* 拉伸身体线条的训练* 舞台表演中优雅姿态的培养3. 古典舞教学实践- 学习古典舞作品* 学习古典舞剧目的背景知识和特点* 掌握古典舞剧目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 团体编排与表演* 团队合作与配合意识的培养* 编排古典舞作品,进行舞台表演四、教学方法1. 传授示范法:教师通过亲自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2.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增强合作意识和舞蹈表演能力。

3. 视听教学法:使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和模仿舞蹈动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和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和反馈。

2. 舞台演出评估: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舞台表演,评估其舞蹈技巧及团队合作能力。

唐诗逸古典身韵教学大纲

唐诗逸古典身韵教学大纲

唐诗逸古典身韵教学大纲唐诗逸古典身韵教学大纲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唐诗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然而,由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观念的改变,许多人对于唐诗的欣赏和理解有所困难。

因此,制定一份唐诗逸古典身韵教学大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唐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课程内容1. 唐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唐诗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唐诗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唐诗的体裁和风格介绍唐诗的各种体裁,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以及不同体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唐诗的主题和意境分析唐诗的主题,如山水田园、爱情离别、人生哲理等,以及唐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4. 唐诗的语言和修辞探讨唐诗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唐诗的艺术之美。

5. 唐诗的名篇赏析选取一些经典的唐诗名篇,进行详细的赏析,让学生领略唐诗的魅力和深度。

6. 唐诗的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唐诗创作,让他们亲身体验唐诗的创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唐诗的文字、音频和图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唐诗的艺术魅力。

2.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演讲和赏析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唐诗创作,通过实践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对唐诗的理解程度。

2. 作品评估对学生的唐诗创作进行评估,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考试评估设计相应的考试题目,考察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唐诗选本准备一些经典的唐诗选本,供学生阅读和赏析。

身韵教学大纲

身韵教学大纲

身韵教学大纲一、引言身韵教学大纲是指针对身韵教育课程内容和目标所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身韵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和要点,以确保教师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身韵教育的实施。

二、教学目标身韵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是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目标。

一般来说,身韵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优雅的形体姿态、提升审美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身韵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是详细描述课程内容。

教师需要在此部分列出每个单元或每节课上所教授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的动作技巧、柔韧度训练、协调性训练、呼吸控制等。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需要适当调整课程配比,确保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身韵教学大纲的第三部分是教学方法的介绍。

教师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演示、分组练习、互动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其他教具,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五、评估方式身韵教学大纲的第四部分是评估方式的确定。

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法,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或身体素质测试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六、教学资源身韵教学大纲的第五部分是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准备。

教师需要列出所需的教学材料、器械、音乐等资源清单,并进行统一采购和准备。

同时,还需要提前规划好教室布置和场地设置,以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七、教学安全身韵教学大纲的第六部分是教学安全的保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并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得到充分重视和控制。

此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和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八、教学进度安排身韵教学大纲的第七部分是教学进度的安排。

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课时安排表,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时间要求。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复习和讲解的时间,确保知识的温故而知新。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身韵教学大纲的第八部分是教学反思与改进的内容。

《身韵》课程教学大纲

《身韵》课程教学大纲

身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身韵英文名称:Chinese Classical Dance rhyme课程编号:x2116172学时数:64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0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一、课程简介《身韵》是舞蹈表演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单一训练到复合训练、分解到综合、局部到整体,以腰部运动为主线,并使之与手、眼、身、法相配合,以致达到体现“形、神、劲、律”的全面训练。

通过《身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古典舞专业知识,真正领悟和把握民族气质,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古典舞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一)身韵基本元素(地面)1.教学内容身韵基本元素(地面)2. 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2)理解部分:平圆、立圆、八字圆;(3)掌握部分:呼吸;(4)熟练掌握:提、沉、冲,靠、含、腆、移。

3. 重点和难点(1)重点:基本规律;(2)难点:动作与呼吸的协调配合。

(二)身韵基本元素(中间)1.教学内容身韵基本元素(中间)2. 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培养学生应能辨认身韵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古典舞风格特点、发展过程及变化趋势,包括必要的理论知识;(2)理解部分:形、神、劲、律;(3)掌握部分:音乐与动作的协调配合;(4)熟练掌握:中间部分的基本元素。

3. 重点和难点(1)重点:体态特征;(2)难点: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连接方法。

(三)身韵综合组合1.教学内容身韵综合组合2. 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风格;(2)理解部分:拧、倾、圆、曲;(3)掌握部分:培养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古典舞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加以运用;(4)熟练掌握:身韵元素的综合运用。

3. 重点和难点(1)重点:提高身体的综合表现能力和感染力;(2)难点:达到中国古典形神兼备的要求。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hinese classical dance’s body课程编号:130227054 130227058 130227061课程学时:192 实验学时:192 学分:12设课方式:演示适用对象:音乐学大学本科(舞蹈特长)学生一、本实验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其目的与任务是通过一学期的专业技术学习,对技术课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了解。

第1章徒手身韵地面及站立单一组合练习授课学时:641.1. 基本手形:单指、剑指、兰花指、掌、拳基本脚形:勾、绷、蒯、撇1.2. 手臂的基本位置:山膀、顺风旗、撩掌、托按掌1.3. 脚的基本位置;正步、点步、小踏步、大踏步、小腋步、大腋步、虚步、丁字步1.4. 提沉:采用“坐”的训练形式,进行气息的训练。

强调学生腰的直立性,气息的流畅。

防止学生产生憋气的现象。

先从慢的训练开始,可以一个八拍提气,一个八拍沉气1.5. 冲靠:采用“坐”的形式。

要求学生要在腰立住的情况下做冲和靠。

注意强调肩膀做冲时不要出现背肩膀的情况。

做靠时抠肩的现象。

先练习正面的冲靠。

可一个八拍冲一个八拍靠。

1.6 含腆移:采用“坐”的形式。

强调学生的头部不要缩脖子。

要求头部在身体的自然带动下自然的移动。

同样要注意腰背的直立。

1.7 旁提:气息要求流畅,要做到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基本规律。

动作要连贯。

先练习一个八拍一次的,在逐渐加快速度,可以加上简单的手臂的舞姿。

1.8横拧:采用“跪”的训练方式,先以慢的训练为主只做身体的单一训练,可以加上简单的手臂的舞姿1.9.盘腕:单一的训练,可先练习向里的再练习向外的,采用“坐”的方式,编成组合进行练习。

第2章徒手身韵站立综合组合及流动组合练习授课学时:642.1.基本脚位:先从正步开始,小踏步.小腋步.大踏步.大腋步.丁字步,踏步蹲依次开始练习。

掌握古典舞最基本的站立的位置,可以先在把上练习,后到地面。

要求位置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教学大纲
本大纲是依据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的教学大纲而制定,按照科学,规范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基本能力和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为指导思想。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古典舞身韵是中等艺术学校舞蹈专业的一门辅助专业课程,它的训练内容来自戏曲和武术,并按舞蹈需要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和规范,分解组合的身法韵律训练。

它是从根本上完善舞蹈训练的关键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步骤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身韵使基本功能力、技巧、舞姿、动律、节奏、舞句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身韵课在舞蹈综合艺术中所起的作用
2、掌握舞姿、动律、节奏、舞句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克服单一枯燥反复训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1,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元素到组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采取取由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小型的舞蹈专场汇报以及综合性演出。

四、课程开设年限
学习年限:四年
学习时数:第二学年,每周2节
第三学年,每周2节
第四学年,每周2节
五学年,每周2节
教学内容纲要。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元素训练部分。

㈠教学基本要求:
1、元素是指中国舞教材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动律,是身韵训练的最基础部分。

2、重点要训练学生要部和运动幅度和灵活性,使学生正确掌握各动作元素的不同方位。

3、逐步引导学生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特点和审美风格,为下阶段身韵的“短句”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㈡教学内容:(女班)
1、提沉。

2、冲靠与旁移。

3、含腆仰。

4云肩转腰。

㈢教学内容(男班)
1、提沉。

2、冲靠。

3、含腆。

4、旁移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㈡教学内容:(女班)
1、2、旁提。

3、基本手位。

4、基本脚位。

5、基本舞姿。

㈢教学内容(男班)
5、云肩转腰
6、横拧
7、穿胸刺肋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女班)
1、原地单一的圆场练习
2、行进带小舞姿的圆场。

3、慢步。

4、掰扣步。

5、手眼练习
教学内容(男班)
1、提沉。

2、冲靠。

3、含腆。

4、旁移
5、云肩转腰
6、横拧
7、穿胸刺肋
旁提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女班)
1、中间练习(横拧)
2、旁提。

3、穿手。

4、双晃手。

5、盘腕
教学内容(男班)
1、舞姿圆场。

2、掰扣步。

3、简单的步伐组合
第四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女班)
1、风火轮。

2、慢步。

3、行步。

4、圆场。

5、花帮步
教学内容(男班)
1、基本手位。

2、基本脚位。

3、提沉。

4、冲靠。

5、圆场
第四学年第二学期
㈠教学基本要求
1、袖舞的素材来自于传统的戏曲舞蹈“水袖”是在中国古典舞“徒手”身韵教学基础上,对传统服饰性舞蹈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2、“抖、扬、出、收、绕、搭”是袖舞具有典型性,训练性的单一技法,同时强化身体动作的表现,将袖与身融为一体。

3、袖不应是一种装饰,它是人体动作的延伸与夸张,应强调以身带袖,袖身想结合的袖舞规律
教学内容:(女班)
1、抖袖。

2、出收袖。

3、扬袖。

4、推袖。

5、绕袖。

6、抓袖。

7、搭袖。

8、半袖片花
教学内容(男班)
1、穿手。

2、摇臂。

3、风火轮。

4、燕子穿林(单一练习)。

5、步伐
第五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女班)
1、原地抖袖。

2、流动式抖袖。

3、扶抖袖。

4、出收袖。

5、弧线扬袖。

6、直线扬袖。

7、推袖。

8、原地扶绕袖。

9、慢绕袖。

10、片花
教学内容(男班)
1、燕子穿林。

2、大揉球。

3、青龙探爪。

4、步伐
第五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女班)
1、抒情综合性组合。

2、悲哀综合性组合。

3、有力度的综合性组合。

教学内容(男班)
1、云间转腰。

2、燕子穿林。

3、青龙探爪。

4、大揉球。

5、步伐
第五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女班)
1、剑的基本持、握法和剑指
2、基本剑法、里外分剑
3、盘剑、倒把剑
4、刺剑 5撩剑 6、点剑 7、抹剑 8、云剑 9、搅剑 10、挂剑 11、外腕花、里腕花
教学内容(男班)
1、倒把剑。

2、点剑。

3、挑剑。

4、收剑。

5、起剑。

6、平抹剑。

7、提拉剑。

8、里外剑花
9、挂剑。

10、盘剑。

11、撩剑。

12、刺剑
第五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女班)
短句强化训练:1、持剑短句组合 2、里外分剑短句组合 3、倒把剑短句组合。

4、盘剑短句组合5、抹剑短句组合6、点蹦剑短句组合7、提拉剑短句组合 8、掰腕剑短句组合
教学内容(男班)
1、持剑短句组合
2、里外分剑短句组合
3、倒把剑短句组合。

4、盘剑短句组合
5、平抹剑短句组合
6、点蹦剑短句组合
7、提拉剑短句组合
8、掰腕剑短句组合
第六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女班)
1、挂剑短句组合
2、云剑短句组合
3、搅剑短句组合
4、穿剑短句组合
5、剑势短句组合
6、剑花短句组合
7、剑韵短句组合
8、流动性综合组合
教学内容(男班)
进入总复习阶段,把徒手身韵和剑的运用提高一个难度。

在复习、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对动作的流畅性、连接性的要求更高。

进一步增强肢体的协调性、适应性和表演性。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中国古典舞身韵》,北京舞蹈学院堂满城、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黄嘉敏,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2、《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短句教材》,北京舞蹈学院王佩英、王伟,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3、《中国古典舞袖舞教材》。

4、《中国古典舞身韵剑舞训练教材》,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