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一面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通过揣摩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以及叙议结合、在记叙的基础上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该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
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在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

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明确:本文讲述了“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起因:书店浏览书籍
经过:巧遇鲁迅先生
结果:先生赠书给“我”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悼念。

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文章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

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本文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
的是什么呢?(瘦)
4课文中一共出现几处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1)出示: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③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④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⑤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⑥他的手多瘦啊!
(2)前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这三处外貌描写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

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神
情,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

)(3)六处外貌描写集中表现了鲁迅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六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画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这“一面”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
“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的情怀。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教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1.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导学生揣摩抓住外写画人物的方法。

1、在教学上能紧紧围绕阅读提示中的要求去教学,一节课下来,完成了教学任务。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3、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

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