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人民版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一、选择题
1.“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柏林战役
D.阿拉曼战役
,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由此可判断这场战役应为德国由进攻转为防御的开端。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的开始,故A 项符合题意。

2.现在,中途岛海战已被设计成网络游戏,并为众多玩家所喜爱。

当年这一战役( )
A.使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B.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态势
D.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失败的标志
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日本从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

3.右图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

这次会议的内容涉及中国( )
A.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
B.收回某某等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
C.参加筹建联合国的问题
D.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图中最左面人物为蒋介石,由此可判断这是开罗会议的场面。

开罗会议上讨论了处置日本的问题,其中就有中国收回某某等被占领土的问题。

故B项符合题意。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
A.苏德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北非战场
D.西欧战场
1942年6月,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而其他三个战场的转折晚于太平洋战场,故正确答案为B 项。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雅尔塔会议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最大,因为这次会议奠定了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

二、非选择题
6.(2019课标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

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

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

墨索里尼
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

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

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
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与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材料二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

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成功,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材料三1942年5月,丘吉尔在给苏联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

事前很难预料届时能否具备实施登陆的条件。

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做出许诺。


材料四1942年8月,斯大林在给丘吉尔的《备忘录》中写道:“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经决定的。

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

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

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丘吉尔》请完成:
(1)对于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罗斯福的主X是什么?为什么他这样主X?
(2)对于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丘吉尔持什么态度?他持这种态度的目的是什么?
(3)斯大林为什么主X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所说的“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
(4)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人谁的说法符合材料一的精神?谁的说法不符合?为什么?
罗斯福主X在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苏军和美英盟军可以在东西两线夹击德军,减少牺牲和损失。

(2)丘吉尔拖延甚至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目的是让苏德两败俱伤。

德军的削弱可以减少英国的牺牲,苏军的削弱可以使英国在以后的英苏对抗中占有相对优势。

(3)斯大林认为开辟第二战场可以减轻苏联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同时,东西夹击可以迅速
消灭德国法西斯。

有利条件:当时德军主力集中在东线苏德战场,德军在西线的力量比较薄弱。

(4)罗斯福、斯大林的主X符合材料一的精神。

丘吉尔的主X与之背道而驰。

《联合国家宣言》确认:共同反对纳粹暴政,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抵抗德、意、日法西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