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地区独立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以苏州地区独立学院为例
□李晓娟王建芳葛学敏许振楠
【内容摘要】独立学院学生与公办本科学生相比,有其特殊的心理问题。

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情绪。

比如,积极情绪有满足、轻松、快乐等;消极情绪有枯燥、郁闷、愧疚、失望无助等。

以往研究中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
的影响研究也不多,当然对独立学院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这方面的研究更是缺少。

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了解他
们的学业情绪水平,有助于通过学业情绪调节途径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学业情绪;学业成绩;独立学院;大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心理韧性与学业情绪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以苏州地区独立学院为例”(编号:2017SJB222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李晓娟,王建芳,葛学敏,许振楠;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作为一名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从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相比于公办本科学生而言,目前社会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没有给予更多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独立学院学生与公办本科学生相比,有其特殊的心理问题。

他们有想考上好的学校、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其特有的心理问题。

如果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那他们往往就会陷入混乱。

就学业成绩方面他们相较公办本科学生经历着更多的困境。

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氛围欠佳、学习动机不强等原因,使得他们与公办本科学生相比学业成绩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样的一个学生群体除了要面对求学期带来的烦恼以及课业的压力以外,还承受着家庭、学校以及今后就业给予他们的压力。

同时,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不同的学生会体验不同的情绪。

比如,积极情绪有满足、轻松、快乐等;消极情绪有枯燥、郁闷、愧疚、失望无助等。

以往研究中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也不多,当然对独立学院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更是缺少这方面的研究。

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了解他们的学业情绪水平,有助于通过学业情绪调节途径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一、学业情绪
Pekrun等人在2002年对学业情绪的研究中,提出了学业情绪中的控制-价值观点,为之后的学业情绪相关领域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该理论中,学业情绪被认为是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有密切相关的情绪状态。

由此可知,该理论将学业情绪的目标关注点直接聚焦于学生的学业活动或学业结果,并将这个目标关注点作为了学业情绪的首要维度。

而该理论中的其他两个重要维度(情绪效价和情绪唤醒度)则被认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更为密切。

Pekrun等人通过定量研究,使用了自编的学业情绪问卷(Academic Emotions Questionnaire,AEQ),对几种基本情绪进行了相应的检验。

二、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州的独立学院共7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83份,回收率97.6%,其中有效问卷596份,有效率87.3%。

被试平均年龄为20.7岁(SD=1.89)。

从性别上分,男生312人,占52.3%;女生284人,占47.7%。

从年级上分,大一164人,占27.5%;大二145人,占24.3%;大三149人,占25%;大四138人,占23.2%。

本研究选用我国学者马惠霞(2008)编制的《大学生学业情绪一般问卷》。

选用独立学院受测被试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公共课成绩,按学分加权平均得到学业成绩的平均值,并将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即学生的学业成绩变量用标准分数表示。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施测,在课余或自习课时间,由研究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问卷当场发放,及时回收。

对所有研究被试学生分两次进行测试,每次测试间隔时间大概为1 2周,延长了预测变量和反应变量的测量间距,有效地避免了共同方法偏差。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法、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大学生学业情绪描述性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焦虑、羞愧、厌烦以及失望方面的学业情绪体验最高,而独立学院的学生们很少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自豪、放松以及希望等感受。

(三)不同性别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情绪情况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羞愧、焦虑、希望、失望、厌烦以及放松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焦虑、失望和厌烦三个方面的学业情绪体验上差异非常大。

男生在羞愧情绪体验、焦虑情绪体验、失望情绪体验、厌烦情绪体验、放松情
·
921
·
绪体验上得分显著比女生高,在希望情绪体验上女生得分显著比男生高。

(四)不同年级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情绪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焦虑、兴趣、希望、厌烦以及放松这五个学业情绪体验方面有显著差异。

通过多重
比较发现,
在焦虑情绪体验中,大四和大三的学生显著比低年级学生高;在兴趣情绪体验中,大一的学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同学;在希望情绪体验中,大一的学生也比其他年级高;在厌烦情绪体验中,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有更多的厌烦情
绪;在放松情绪体验中,大一的学生显著比其他高年级学生更放松。

三、研究结果
(一)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比较。

由于性格原因,女生比男生在情绪的主观体验上更敏感、更深刻,她们
一般更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
同时,女生对情绪的变化比男生要敏感。

情绪体验的性别差异也可能与人格的特点有关,即男生更加倾向于理智型,更稳重、独立、坚强、克制,处事果断,支配感强,而女生则倾向于情绪型,更感性、顺
从、
依赖、脆弱。

女生在感知情绪变化方面的能力上显著高于男生。

女生有强烈的倾诉欲,她们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更喜欢向自己周围的同学朋友倾诉,在倾诉的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或者通过哭等方式来发泄。

当问题得到解决时,
她们便又能信心满满充满希望地迎接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而且社会对于女生的压力也较小,好多女生将来不打算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目标是只要找份稳定工作,够照顾好自己就好,因此她们会很愉快地在大学度过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尽情享受校园的美好时光。

而社会赋予了男
生更多经济上的责任,
他们明白自己现在需要好好学习,以期能够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迎接毕业后的挑战。

然而当他们一方面想要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又沉不下心来努力奋斗时,内心便起了矛盾和冲突,从而产生更多负面情绪。

而且
当男生学习当中遇到困难时倾向于自己独立解决,他们当中大多数会把向其他人求助当成是自己无能的表现,因此在面对困难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一时半会解决不了而产生消极情绪。

一般女生相对文静、心思细腻,能够静得下心来努力学习,因此相对于活跃的男生来说,她们的自主性学习投入会多些。

以上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在学业情绪中,女生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所以本研究中男生在羞愧、焦虑、失望以及厌烦等情绪体验上显著高于女生。

刘永芝(2014)在关于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研究中,
调查了大学生的学业情绪情况,也得到了男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显著比女生少。

(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业情绪差异比较。

本研究中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业情绪上有差异,
比如在焦虑情绪体验上,高年级学生显著的比低年级学生高;在兴趣情绪体验上,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对学业产生更多的兴趣;同样的在希望情绪体验上,
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对学业产生了更多希望;低年级学生也比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更放松;然后高年级学生对学业有更多的厌烦情绪。

大一新生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校园,面临着角色转换、环境适应的
问题,
大学对于他们来说还存在着一种神秘感,他们对于大学的一切都会感到很新鲜。

而且进入陌生的环境,
接触陌生的同学,
大家对彼此都还不很了解,出于保持良好形象的考虑,都喜欢认真学习,坚持上自习。

另一方面,这时候的他们刚经过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时代,身上可能还带有中学生的影子,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比较听话,服从教师管理,愿意
参加各项与学习有关或无关的活动。

况且大学的专业课程与高中阶段有很大的差别,出于努力适应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需要,大一新生都会投入很大精力放到学习上面。

再加上对于大一的学生,学校管理也比较严格,如很多学校学院
则要求大一新生周日到周四必须上晚自习,
从而使得他们的自主性学习投入比较多。

而大三的学生在经历两年多的校园生活之后,对大学校园环境已日渐熟悉,对所学的专业课程已大致了解,
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早已适应,渐渐地大学对他们的神秘感逐渐消失,他们会认为大学也无非如此,之前初上大学那种莫名的兴奋感逐渐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褪去,随之而来的是难以抵挡的厌烦情绪。

他们的冲劲儿没了,与此同时放松自己对于学习的要求,渐渐不参加文娱、体育等课外活动,宅在寝室打游戏等。

而且到了大三,大学
生正值二十岁的花样年华,
他们有渴望陪伴和恋爱的需要。

因此,部分大学生开始找寻自己的生活伴侣,谈起了恋爱,从而开始自己的感情生活。

处于恋爱中的大学生难免需要一起出去吃个饭、逛个街、看看电影,这样大学生彼此之间的相
互陪伴则可能占用了大学生相当多的宝贵的学习时间。

再加之由于男女生双方来自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各自的性格特点,这样两个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可能矛盾会层出不穷,而解决这些矛盾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造成大学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消极情绪,严重者可能会给大
学生自身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到了大三,
由于未来找工作目标的压力,大学生可能会暂时放下自己在大学中的课程学习,去企业中工作实习。

企业工作的环境氛围毕竟不同于适合学习的单纯的大学校园,为了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大学生必须逐步实现角色转换,从懵懵懂懂对社会一无所知的状态开始慢慢了解企业、了解社会。

在以往的受教育过程中以及所接触的新闻媒体、周围生活环境中,大学生可能早已对这个社会有一些认知,但在自身从大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转变过程中,自己的所见所闻难免会跟之前自己的设想
有所差距,
从而产生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自己的情绪也难免起伏不定,从而造成学习投入的减少。

因此体现在学业情绪上就是低年级的积极情绪更多,而高年级的消极情绪体验更多。

【参考文献】
[1]董妍,俞国良.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J ].心理学报,
2007,39(5):852 860[2]李洁,宋尚桂.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4):418 421[3]范正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宽恕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D ].河北师范大学,2014,3[4]林婉茹,何丽芳,宁芳芳,等.二胎孕妇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6·
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