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明在任何具体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生产都比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得更快。 2、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不等于重工业优先增长 3、生产资料生产发展速度快慢最终取决于个人消费和消费资 料生产的发展。
①生产资料生产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目的在于发展消费资料 生产。
②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将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生 产的增长。 4、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具有更为复杂的表现:
2
Ⅰ ( v + m ) = Ⅱ( c ) 基本条件
Ⅰ ( c + v + m ) = Ⅰ ( c )+ Ⅱ( c )
生产资料总供给和总 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1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3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2
Ⅰ ( v + m ) = Ⅱ( c ) 基本条件
➢ 4、不存在对外贸易,生产完全在一国范围内自我循 环
➢ 5、剩余价值率必须是100%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前提假设 第一年社会资本总额为7500, 其中Ⅰ5000,Ⅱ2500,C∶V=4:1, m’=100%;则第一年年末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
第一年 Ⅰ4000c+1000v=5000 年初 Ⅱ2000c+ 500v=2500
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比较
共同点
个别资本
社会资本
为了价值增值 都包含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三种循环形式
购买、生产、销售三阶段,生产和流通过程统一
不同点
只包含
既包含
不包含 处于个别资本运动之外
也包含 社会资本运动之内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是以社会总产品作为出发点
•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 ‘因为煤生产太多了。’”
• 另据报道,在大危机期间,许多国家大量地炸毁炼铁高炉,美国 毁掉92座,英国毁掉28座,法国毁掉10座。1973的经济危机时期, 英国单是伦敦一个城市,就有10万套新房空置而卖不出去,日本 的汽车库存达到100万辆以上,电视机库存超过需求量的一倍以 上。同时在美国的洛山矶、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特西里牛奶公司, 把38,000多加仑的优质鲜牛奶倒入了臭水沟。而与此形成鲜明 对照的是,大量的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急剧下降,购 买能力不断丧失,生活贫困。
7500
第一年 Ⅰ4000c+1000v+1000m=6000 年末 Ⅱ2000c+ 500v+ 500m=3000
9000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
第一年年末 第二年年初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采矿部门
前提条件
m/x m
m-m/x
Ⅰ(v+m)>Ⅱc Ⅱ(c+m-m/x)>Ⅰ(v+m/x)
Ⅱ(c+v+m)>Ⅰ(v+ m/x)+ Ⅱ(v+ m/x)
Ⅱ(c+v+m/x+m-m/x)>Ⅰ(v+m/x)+ Ⅱ(v+m/x)
Ⅰv+△v+m/x=Ⅱc+△c
m
m/x △c m-m/x △v
m=△c+△v+m/x
不变资本( c )
价值形态
可变资本( v )
社
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剩余价值( m )
会 在一定时期(一年)
总 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
产 料的总和
生产资料
品
物质形态
生活资料
社会总产品各部分如何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问题
价价值值补补偿偿
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 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
该卖的 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
1、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际运动看,社会资本简单 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问题不在于说明资本积累 和扩大再生产如何实现,而是在于揭示社会总产品的 实现条件。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假设----理论前提
➢ 1、经典资本主义经济,并只有两个阶级—工人和资 本家
➢ 2、在特定的生产周期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全部转移 假设 到新产品中去 条件 ➢ 3、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始终符合价值
原理
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是在技术进步引起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规律
原因
(1)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2)预付固定资本更新一般会使投入增加。
(3)第一部类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速
注意
1、只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长期的内在的必然趋势,不
• 据资料显示,在30 年代的大危机时期,整个西方社会工业生产 下降,物价下跌,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工资大幅下降,整 个社会经济倒退了30年左右。下面是一组关于这一方面的统计数 据表。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一览表 工业生 世界贸 物价下 工厂倒 失业工 工资 整个工业 产下降 易总额 跌情况 闭家数 人人数 下降 倒退年代
英国 46.20% 70% 32.60% 14万 1300万 35% 1905-1906
美国 23.80% 40% 33.60% 3.2万 300万 15% 1897
法国 39.90% 67% 45.10% 5.7万 150万 — 1911 德国 40.60% 76% 33.40% 6万 600万 67% 1896
购买 消费资料
购买
资本所有者 的收入
1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3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Ⅰ1000v +1000m
2
=
Ⅱ2000c
价值形态 实物形态
工人创造 的新价值
生产资料
供本部类内 部工人和资 本家个人消 费
实物形态 价值形态
消费资料 不变资本
Ⅰ ( c + v + m ) = Ⅰ ( c )+ Ⅱ( c ) Ⅱ( c + v + m ) =Ⅰ(v+m )+Ⅱ( v+m) 消费资料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五、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Pm:Ⅰ(c+v+m)>Ⅰc+Ⅱc △A △Km:Ⅱ(c+v+m)>Ⅰ(v+ m/x)+ Ⅱ(v+ m/x )
基本条件
Ⅰc+v+m=Ⅰc+△c+Ⅱc+△c Ⅱc+v+m=Ⅰv+△v+m/x+Ⅱv+△v+m/x
六、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
列宁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 规律。列宁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 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 c + △v
m - —mx
Ⅰ(v+△v+m/x)= Ⅱ(c+△c)
Ⅰ(c+v+m)=Ⅰ(c+△c)+Ⅱ(c+△c)
Ⅱ(c+v+m)=Ⅰ(v+△v+m/x)+ Ⅱ(v+△v+m/x)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机器制造厂
Ⅰ4000c 购买电力
发电厂
第一年年末 第二年年初
1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2
Ⅱ500v + 500m
新创造的价值
第Ⅱ部类企业 预付可变资本
价价 值值 补实 偿现
第Ⅱ部类企业 的剩余价值
工人所得 的工资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通过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懂得社会总产品的实 现条件,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以及社会总资本再生 产的内在矛盾,了解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普遍意义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个别资本 单个资本
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的资本 独立经营、发挥着资本职能的资本
存在方式:以一定产权形式独资或联合形成完整的企业资产 存在并分属于不同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小结
记忆技巧
————
Ⅰ c + v+m Ⅱ c + v+m
Ⅰ(v+m)= Ⅱc
Ⅰc+△c + v + △v+m/x
Ⅰ(c+v+m)=Ⅰc+ Ⅱ c Ⅱ c+△c + v + △v+m/x
Ⅱ(c+v+m)=Ⅰ(v+m)+ Ⅱ (v+m) m
Ⅰ(v+m)> Ⅱ c
x
m
Ⅱ(c+m-m/x)> Ⅰ (v+m/x)
不变资本( c ) 可变资本( v ) 剩余价值( m )
生产资料
生产生产资料 的第一部类I
物质形态
生活资料
生产生活资料 的第二部类Ⅱ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部分构成和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式 上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四、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
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工人待遇下降。 ②资本有机构成下降,工人运动高涨。 ③特殊时期消费资料增长快于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速度。
七、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资本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是通过价值规律 的自发调节暂时建立的。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产生的种种矛盾,使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发展的比例经常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 比例是经过不断的经济震荡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强制地实现的。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导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分析西方社会30年代大危机后,认为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社会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这一基 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的 矛盾:
消耗的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且还要卖获掉得剩了余价值,
以便继续预付资本进行再生产
转化为货币形式的社会总产
该买的 实物补偿 品的各个部分,如何取得所 需要的商品,即实现物质的
补偿
买到了
社会总产品作为研究社会总资本的核心问题的理由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原理
价值形态
八、马克思的资本运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资本循环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资金运动的规律。 (一)马克思资本运动理论的结构和内容 1、资本运动理论的结构:资本循环理论、资本周转理论、社 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 2、资本运动理论的目的内容: (1)揭示了资本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2)揭示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规 律。 3、马克思资本运动理论体系主要目的在于进行价值的规范分 析,揭示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及其循环过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 再生产过程每隔若干年发生一次大 破坏、大混乱。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社会基本矛盾突出体现为生产的 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 间的矛盾。 ➢ 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 机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 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 的矛盾
购买生产 资料
1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3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2
Ⅰ ( v + m ) = Ⅱ( c ) 基本条件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1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3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 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 小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再生产一个周期
复苏阶段 经济恢复 0 危机阶段
生产下降
高涨阶段 经济繁荣
萧条阶段
t
经济停滞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 是固定资本更新
固定资本更新是指以厂房、机器 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 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而用新的 物质形式来更换
危机 阶段 再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高涨 阶段
生产与消费矛盾日益尖锐
固定资本更新
萧条 阶段
Pm部门生产恢复 Km部门生产恢复
复苏 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案例内容:
• 有一段关于描述经济危机本质特征的著名对话:“一个煤矿工人 儿子问妈妈说:‘现在天气这样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
• 妈妈答道:‘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有钱买 煤。’
行为方式及其影响:
①个别资本的投资、生产、运行及管理在市场上是由其经营 者独立决策
②任何个别资本的运行都会与其他个别资本发生联系
社会资本 总社会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
运动目的 运动内容 运动形式 运动过程环节
生产消费以及与此 相适应的资本流通
个人消费以及与此 相适应的商品流通
案例评析
• 上面的这几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
特征,即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些案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
和混乱,都是由生产过剩直接和间接引起的。但是,这种生产过
剩又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不是社会的产品
绝对地超过消费者的需求,而是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或支付能
力的需求来讲的过剩。
①生产资料生产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目的在于发展消费资料 生产。
②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将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生 产的增长。 4、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具有更为复杂的表现:
2
Ⅰ ( v + m ) = Ⅱ( c ) 基本条件
Ⅰ ( c + v + m ) = Ⅰ ( c )+ Ⅱ( c )
生产资料总供给和总 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1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3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2
Ⅰ ( v + m ) = Ⅱ( c ) 基本条件
➢ 4、不存在对外贸易,生产完全在一国范围内自我循 环
➢ 5、剩余价值率必须是100%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前提假设 第一年社会资本总额为7500, 其中Ⅰ5000,Ⅱ2500,C∶V=4:1, m’=100%;则第一年年末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
第一年 Ⅰ4000c+1000v=5000 年初 Ⅱ2000c+ 500v=2500
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比较
共同点
个别资本
社会资本
为了价值增值 都包含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三种循环形式
购买、生产、销售三阶段,生产和流通过程统一
不同点
只包含
既包含
不包含 处于个别资本运动之外
也包含 社会资本运动之内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是以社会总产品作为出发点
•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 ‘因为煤生产太多了。’”
• 另据报道,在大危机期间,许多国家大量地炸毁炼铁高炉,美国 毁掉92座,英国毁掉28座,法国毁掉10座。1973的经济危机时期, 英国单是伦敦一个城市,就有10万套新房空置而卖不出去,日本 的汽车库存达到100万辆以上,电视机库存超过需求量的一倍以 上。同时在美国的洛山矶、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特西里牛奶公司, 把38,000多加仑的优质鲜牛奶倒入了臭水沟。而与此形成鲜明 对照的是,大量的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急剧下降,购 买能力不断丧失,生活贫困。
7500
第一年 Ⅰ4000c+1000v+1000m=6000 年末 Ⅱ2000c+ 500v+ 500m=3000
9000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
第一年年末 第二年年初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采矿部门
前提条件
m/x m
m-m/x
Ⅰ(v+m)>Ⅱc Ⅱ(c+m-m/x)>Ⅰ(v+m/x)
Ⅱ(c+v+m)>Ⅰ(v+ m/x)+ Ⅱ(v+ m/x)
Ⅱ(c+v+m/x+m-m/x)>Ⅰ(v+m/x)+ Ⅱ(v+m/x)
Ⅰv+△v+m/x=Ⅱc+△c
m
m/x △c m-m/x △v
m=△c+△v+m/x
不变资本( c )
价值形态
可变资本( v )
社
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剩余价值( m )
会 在一定时期(一年)
总 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
产 料的总和
生产资料
品
物质形态
生活资料
社会总产品各部分如何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问题
价价值值补补偿偿
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 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
该卖的 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
1、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际运动看,社会资本简单 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问题不在于说明资本积累 和扩大再生产如何实现,而是在于揭示社会总产品的 实现条件。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假设----理论前提
➢ 1、经典资本主义经济,并只有两个阶级—工人和资 本家
➢ 2、在特定的生产周期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全部转移 假设 到新产品中去 条件 ➢ 3、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始终符合价值
原理
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是在技术进步引起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规律
原因
(1)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2)预付固定资本更新一般会使投入增加。
(3)第一部类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速
注意
1、只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长期的内在的必然趋势,不
• 据资料显示,在30 年代的大危机时期,整个西方社会工业生产 下降,物价下跌,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工资大幅下降,整 个社会经济倒退了30年左右。下面是一组关于这一方面的统计数 据表。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一览表 工业生 世界贸 物价下 工厂倒 失业工 工资 整个工业 产下降 易总额 跌情况 闭家数 人人数 下降 倒退年代
英国 46.20% 70% 32.60% 14万 1300万 35% 1905-1906
美国 23.80% 40% 33.60% 3.2万 300万 15% 1897
法国 39.90% 67% 45.10% 5.7万 150万 — 1911 德国 40.60% 76% 33.40% 6万 600万 67% 1896
购买 消费资料
购买
资本所有者 的收入
1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3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Ⅰ1000v +1000m
2
=
Ⅱ2000c
价值形态 实物形态
工人创造 的新价值
生产资料
供本部类内 部工人和资 本家个人消 费
实物形态 价值形态
消费资料 不变资本
Ⅰ ( c + v + m ) = Ⅰ ( c )+ Ⅱ( c ) Ⅱ( c + v + m ) =Ⅰ(v+m )+Ⅱ( v+m) 消费资料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五、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Pm:Ⅰ(c+v+m)>Ⅰc+Ⅱc △A △Km:Ⅱ(c+v+m)>Ⅰ(v+ m/x)+ Ⅱ(v+ m/x )
基本条件
Ⅰc+v+m=Ⅰc+△c+Ⅱc+△c Ⅱc+v+m=Ⅰv+△v+m/x+Ⅱv+△v+m/x
六、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
列宁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 规律。列宁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 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 c + △v
m - —mx
Ⅰ(v+△v+m/x)= Ⅱ(c+△c)
Ⅰ(c+v+m)=Ⅰ(c+△c)+Ⅱ(c+△c)
Ⅱ(c+v+m)=Ⅰ(v+△v+m/x)+ Ⅱ(v+△v+m/x)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机器制造厂
Ⅰ4000c 购买电力
发电厂
第一年年末 第二年年初
1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2
Ⅱ500v + 500m
新创造的价值
第Ⅱ部类企业 预付可变资本
价价 值值 补实 偿现
第Ⅱ部类企业 的剩余价值
工人所得 的工资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通过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懂得社会总产品的实 现条件,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以及社会总资本再生 产的内在矛盾,了解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普遍意义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个别资本 单个资本
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的资本 独立经营、发挥着资本职能的资本
存在方式:以一定产权形式独资或联合形成完整的企业资产 存在并分属于不同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小结
记忆技巧
————
Ⅰ c + v+m Ⅱ c + v+m
Ⅰ(v+m)= Ⅱc
Ⅰc+△c + v + △v+m/x
Ⅰ(c+v+m)=Ⅰc+ Ⅱ c Ⅱ c+△c + v + △v+m/x
Ⅱ(c+v+m)=Ⅰ(v+m)+ Ⅱ (v+m) m
Ⅰ(v+m)> Ⅱ c
x
m
Ⅱ(c+m-m/x)> Ⅰ (v+m/x)
不变资本( c ) 可变资本( v ) 剩余价值( m )
生产资料
生产生产资料 的第一部类I
物质形态
生活资料
生产生活资料 的第二部类Ⅱ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部分构成和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式 上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四、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
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工人待遇下降。 ②资本有机构成下降,工人运动高涨。 ③特殊时期消费资料增长快于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速度。
七、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资本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是通过价值规律 的自发调节暂时建立的。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产生的种种矛盾,使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发展的比例经常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 比例是经过不断的经济震荡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强制地实现的。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导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分析西方社会30年代大危机后,认为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社会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这一基 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的 矛盾:
消耗的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且还要卖获掉得剩了余价值,
以便继续预付资本进行再生产
转化为货币形式的社会总产
该买的 实物补偿 品的各个部分,如何取得所 需要的商品,即实现物质的
补偿
买到了
社会总产品作为研究社会总资本的核心问题的理由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原理
价值形态
八、马克思的资本运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资本循环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资金运动的规律。 (一)马克思资本运动理论的结构和内容 1、资本运动理论的结构:资本循环理论、资本周转理论、社 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 2、资本运动理论的目的内容: (1)揭示了资本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2)揭示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规 律。 3、马克思资本运动理论体系主要目的在于进行价值的规范分 析,揭示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及其循环过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 再生产过程每隔若干年发生一次大 破坏、大混乱。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社会基本矛盾突出体现为生产的 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 间的矛盾。 ➢ 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 机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 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 的矛盾
购买生产 资料
1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3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2
Ⅰ ( v + m ) = Ⅱ( c ) 基本条件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1
Ⅰ 4000c +1000v +1000m =6000
3
Ⅱ 2000c + 500v + 500m =3000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 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 小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再生产一个周期
复苏阶段 经济恢复 0 危机阶段
生产下降
高涨阶段 经济繁荣
萧条阶段
t
经济停滞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 是固定资本更新
固定资本更新是指以厂房、机器 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 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而用新的 物质形式来更换
危机 阶段 再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高涨 阶段
生产与消费矛盾日益尖锐
固定资本更新
萧条 阶段
Pm部门生产恢复 Km部门生产恢复
复苏 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案例内容:
• 有一段关于描述经济危机本质特征的著名对话:“一个煤矿工人 儿子问妈妈说:‘现在天气这样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
• 妈妈答道:‘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有钱买 煤。’
行为方式及其影响:
①个别资本的投资、生产、运行及管理在市场上是由其经营 者独立决策
②任何个别资本的运行都会与其他个别资本发生联系
社会资本 总社会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
运动目的 运动内容 运动形式 运动过程环节
生产消费以及与此 相适应的资本流通
个人消费以及与此 相适应的商品流通
案例评析
• 上面的这几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
特征,即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些案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
和混乱,都是由生产过剩直接和间接引起的。但是,这种生产过
剩又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不是社会的产品
绝对地超过消费者的需求,而是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或支付能
力的需求来讲的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