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江苏省的南京、无锡等,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共26市。

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6月24日,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2018-2019年度工作报告》等若干文件,启动了一批科创和产业合作平台,并聚焦质量标准、产融结合等六大高新地建设,签署了86项区域一体化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192.19亿元。

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九城市集聚龙头企业845家,产值2.6万亿元。

同时,九城市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交互投资2280亿元,促进科创要素高效对接。

此外,在政务服务领域,九城市率先推进30个事项“一网通办”,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试点区域。

(摘编自韩俊杰、汪瑞华《长三角G60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新华网2019年06月24日)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05月24日)材料四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让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

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

要破解“被虹吸”难题,在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就需要了解自身的独特优势,确立发展的科学定位。

安徽在自
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方面在长三角区域相对突出,这些优势需要与苏浙沪的金融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国际贸易优势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安徽的竞争优势。

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收益。

正是因为许多地方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才导致了长三角很多地区之间“最后一公里”无法连通,极大地限制了资源流动与市场发育,从而阻碍了长三角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

造成行政壁垒的原因主要是对地区利益的保护。

地区利益通常会聚焦于如何分配既有“蛋糕”,而不去“做大蛋糕”。

安徽不能被动地等待中心城市来“领跑”,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如何通过一体化创新“把蛋糕做大”,从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

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具体合作地点的利益共享问题。

最近热议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创新对策。

不过区域主要集中在苏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区。

安徽虽然不能采取强强联合式的发展示范区,但可以采取借势互补式的“产业合作示范区”。

推动安徽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先行获取先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资源,从而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利益增进。

(摘编自王先柱《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主动破局》,《安徽日报》2019年04月16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长三角城市群是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

B. 在安徽芜湖召开的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 2008-2017十年间,三大城市群的GDP均稳步增长,但随时间推移,长三角地区优势不断扩大,2017年为全国GDP的贡献近60%。

D. 一个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是因为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落后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取得许多成果,其中,“一网通办”体现了长三角政务服务的一体化。

B. 和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都具有优势,2017年,长三角的人口几乎是其他两区之和,这更有利于拉动消费。

C. 和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相比,2017年,长三角地区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是最高的,可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

D. 对地区利益的保护是造成行政壁垒的主要原因,而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会极大地限制资源流动与市场发育,阻碍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

3. 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如何主动破局?请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贵州丹寨扶贫茶园的明前茶近日开始采摘,受到关注的不仅是这里出产的优质明前茶,还有其产业扶贫模式。

丹寨扶贫茶园是万达集团于2018年4月首次在贵州丹寨推出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这一模式首倡“认领一亩茶园,扶贫一个茶农”的理念,让贫困茶农通过务工劳作,取得劳动收入,实现一对一扶贫。

爱心人士在网络平台上认领一亩扶贫茶园,就可以帮助一名丹赛茶农,并收获茶园一年内出产的精品茶叶。

两年来,丹寨扶贫茶园已经帮助1100多个贫困家庭改善生活。

仅在2019年,扶贫茶园就带动1259人参与茶叶生产,帮助贫困户600户。

万达集团决定在今年扩大茶园运营面积,将扶贫茶园由600亩增加到1000亩,以带动更多周边农户持续就业致富。

(摘选自《丹寨扶贫茶园扩大千亩、扶贫模式引关注》,“人民网”2020年3月31日)材料二:
湖北省红安县,走出过200多位将军的革命老区,在脱贫路上找到了致富“金果果”——红安苕作为第一个红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红安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地食品企业研发出红薯挂面等产品,建立了红薯、小麦种植基地,和农户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协议,红安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摘选自《培育扶贫产业,帮扶龙头企业》,“人民网”2020年4月8日)材料三:
产业脱贫是解决长期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从农民增收的角度,还是脱贫攻坚的布局,都不能只采取同一个模式。

近年来,江西的赣南脐橙,新疆的棉花产业和平里产业,西南地区大力发展的茶叶、药材、高山果蔬产业等,在解决区域的贫困人口脱贫方面产生的效益非常明显。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强调,各地在推动产业扶贫工作中要注重将中央政策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条件有机结合,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自身的竞争力,确保脱贫产业可持续。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低保、医保政策,包括临时救助的综合性保障政策。

教育、住房、基本医疗,包括饮水安全等问题都要跟进。

张红字表示:“在今年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要保持长期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不断巩固完善。

继续聚焦‘三区三州’地区和特殊困难人群,完成好移民脱贫搬迁,教育脱贫,生态脱贫阶段性工作。

同时更要重视研究推进后续的减贫工作。


(摘选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放松》,“人民网”2020年3月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着“认领一亩茶园,扶贫一个茶农”的理念,2018年4月,万达集团首次在贵州丹寨扶贫茶园推出一种产业扶贫新模式。

B. 红安苕是第一个红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红安当地食品企业注重研发拳头产品,建立种植基地,红安已形成”龙头企业一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D. 贫困地区既要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又要与其它地区联合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保脱贫产业可持续。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贵州丹寨和湖北红安都利用了当地的特产资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B. 从2018-2020年,万达集团对丹寨扶贫茶园的持续投入,并采取相关措施,有助于解决周边农户的持续就业问题。

C. 新疆和西南地区注重发挥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棉花、干果、药材和高山果蔬等产业解决了区域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D. 脱贫攻坚工作要持续聚焦”三区三州”地区和特殊困难人群,完成好移民脱贫搬迁、教育脱贫和生态脱贫等阶段性工作。

6. 从政府角度,谈谈如何推进扶贫脱贫事业发展?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的俗讲变文一直被学术界称为“章回之祖弥”。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其教义深微繁富,领悟不容易,和尚就在寺里采用说唱结合的方式讲述佛经,这种讲述佛经的话本就是俗讲。

五代时有种说唱变文极为盛行,叫作“转变”,变文,就是转变的底本,是单个人即能说唱的讲经文。

由此可见,俗讲变文乃是通俗方式下的佛家讲经,陈寅恪曾经论述:“自佛教流传中土后,印度神话故事亦随之输入……易知宋代说经与近世弹词章回体小说等多出于一源,而佛教经典之体裁与后来小说文学盖有直接关系”。

由此足见,章回体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确有渊源。

俗讲变文源于僧侣讲唱经文的仪式与体制,而佛经文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散文中掺杂着不少韵文的成分,明清章回小说中也采用讲唱交替、韵散结合的形式,让人们清楚地辨析出其对于俗讲变文的继承痕迹。

唐代“俗讲”、“变文”正文的前后分别有“押座文”和“解座文”,都是采用诗歌或韵文的形式。

前者是总体叙述
故事内容,点明主旨大意,渲染氛围,并以此使听众安静下来,并引起下文。

讲经终场的结束致语则为“解座文”,内容为索取布施或调侃。

例如:《破魔变文》《降魔变文》这两篇变文既有开讲前的押座文又有散场前的解座文。

唐代俗讲变文中韵文和散文相结合采用交织并用的形式,文章的叙述主要靠散文来完成,韵文是用来歌唱的。

韵文和散文的衔接不是任意无序的,而是韵散交错进行的,通常在大篇幅散文叙述说白之后会出现一个引导词语把要讲的韵文引出来,这个引导词语被称作“引端”词,起到韵散转换的作用,常见的有“于尔之时,有何言语”“若为陈说”“诗云”等等。

明清章回体小说也有类似作用的词语出现,如“有诗为证”“但见”“诗云”等。

明清章回体小说历来有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文体特征,可谓“图文并茂”,具体表现在章回体小说中的“全像”与“绣像”运用。

所谓“全像”,就是用图画表达故事内容,是一种图说的方式,是作者用文字讲述故事的同时用图画来补充表现主要的故事情节,使文章更显生动形象。

“绣像”则主要是以图像的形式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的一种解说,作用比较单一,不具备介绍交代故事内容的作用。

“全像”“绣像”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佛教画本的“图”与“像”。

俗讲变文是图文结合文体成熟的标志。

俗讲变文中图像与文字相结合,表现在变文与变相的配合,盖人物事迹以文字描写之则谓之变文,省称曰变;以图像描写则谓之变相,省称亦曰变,也就是说变文指的是文字叙述,变相指的是图像描述。

变文与变相的结合形式有两种,一是以韵文描述图画,也就是用韵文的形式概括图像的内容,如“章回小说雏形”——《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出现的“入大梵天王宫第三”、“入香山寺第四”等故事的题目,就是源自于图画的概括;另一种结合形式是作者把图画演说成一段故事,也就是用文字把图像的故事记录下来。

变相最初画在寺院的墙壁上,内容为佛本生、本行故事,成为佛教建筑的一大特色。

变相后来转移到纸上,题材范围也逐渐扩大,而且变相对变文起到了形象说明的辅助作用,成了变文的一种补充。

宋人郑樵云:“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

图,至约也;书,至博也。

”可见,这种图文结合的文体形式也受到后代学者的广泛推崇。

(摘编自杨小敏《明清章回小说文体探源》)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俗讲变文中的“押座文”的作用是使听众安静下来,内容多为调侃或索取布施。

B.唐代俗讲变文韵散交错进行,“若为陈说”等“引端”词起到了韵散转换的作用。

C.明清章回小说的“绣像”,以图像形式解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交代故事内容。

D.章回小说《三藏法师取经诗话》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是章回小说成熟的标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章回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确有渊源。

B.文章第二段从韵散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俗讲变文对明清章回小说的影响。

C.郑樵的话论证了图文结合的文体形式受到后代学者的广泛推崇的观点。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样,例证引证并举,正反对比结合,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在中土流传,其教义深微繁富,难以领悟,因此才出现通俗易懂的俗讲变文。

B.僧侣讲唱经文的仪式与体制,促使明清章回小说形成讲唱交替、韵散结合的形式。

C.《红楼梦》运用散文叙事,穿插大量韵文,足以证明章回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的渊源。

D.变相描述的内容,都来源于最初画在寺院的墙壁上讲述佛本生、本行故事的图画。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

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

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

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

年十七举明经,十九登进士第。

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

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

凝曰:“丈夫当为知已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兔瑰归戒其诸子旦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

翰林学士,知贡举。

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

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

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

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转户部侍郎,会废端明之职,为翰林学士承旨。

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

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

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

请为宣敕①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

”高祖以为然。

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

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

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

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

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

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

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

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显德二年秋,以背疽卒于其第,年五十八。

辍视朝两日,诏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杂传•和凝》,有删改) [注]①宣敕:诏书。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土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
B. 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
C. 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
D. 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土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

唐朝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C. 户部,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其长官为户部尚书、户部侍郎。

D. 赠官,是中国古代的政治行为,特指古代皇帝对意外死亡的官员本人或后代授以爵位名号。

1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凝自幼聪明,姿态俊秀。

考取进士后,被贺瑰召为从事。

因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得到贺瑰的赏识,娶了贺瑰的女儿为妻。

B. 和凝知人识人,有胆有识。

在担任贡举之职时,他敢于破旧规,拆掉荆门,打开省门,所录取的进士均为当时才名杰出之士。

C. 和凝有远见卓识,深得高祖的喜爱。

他料定已有反心的安从进必将趁高祖幸邺时谋反,于是帮助高祖预先谋划,以平定叛乱。

D. 和凝乐于行善,提携后进。

作为主考官,喜欢表扬提携排名靠后的进士,如所选进士及第第五名的范质,后来当了宰相,时人都为和凝此举感到荣耀。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

(2)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②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②碧桃,又名千叶桃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无奈之情。

D.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13.“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听者仍然沉浸在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之中而不能自拔。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周瑜取得战功的轻松和作者对周瑜的艳羡。

(4)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5)姚鼐《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即将出来时云彩的奇幻变化。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5.下面是某校高三毕业典礼上高二学生代表发言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代表贵校同学,祝贺尊敬学长们圆满完成高中学业!三年来,你们励精图治,发愤图强,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搜寻着人类智慧的营养,希望你们不负母校厚望,创造更多的辉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6.某中学将于2020年5月4号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仪式。

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

其中有两处语义重复,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20年5月4日早8时在学校操场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

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

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

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班班委会
2020 年5月1日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郑州23岁的大学生张小文已抗癌7年,但就在她与病魔斗争中,母亲也不幸患癌。

这样的重压又使她弟弟患上了重度躁郁症。

但她没有倒下,她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靠学习成为黄河科技学院专升本新生,一边靠在校园里摆摊卖花为母亲和弟弟筹集医疗费。

她说:“今世卖花,来世漂亮。

生活赶着我,让我抓紧点。


张小文的青春与别人不大一样,读了这种重压下的青春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选项变未然为已然,结合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分析,原文是说“要建设”,是未然,选项变成了已然。

B项,“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重要组成部分”错误。

结合材料二“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这”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D项,“一个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是因为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错误。

结合材料四内容“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

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分析,意思是先有发展的不均衡,才出现“虹吸效应”,而不是先有“虹吸效应”,才使某地区发展滞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