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试卷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学》试卷A
(敬请各位考生注意:本试卷共3页)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水土保持:
2. 林冠截留作用:
3. 小流域综合治理:
4. 农地水土保持:
5. 水土保持耕作:
6.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7.
轮作:
8. 生态农业:
二、填空题:将答案写在横线上方的空格处(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联合国将每年的 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2. 1991年我国颁布了 ,使水土保持事业走上了有法可依的正常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轨道。
3.凡经栽培施于土壤,作为肥料或改良土壤作用的植物绿色体,称。
4.针对旱地、和三个主要生产问题,以
保持水土、培肥红壤为目标,按照和的技术路线,达到既增产又培肥地力的目的。
5.农地水土保持的理论基础是、和。
6.微度以上的5级土壤侵蚀包括、、、极强度
侵蚀和。
7.根据面蚀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的不同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又可以分
为层状面蚀、、和四种。
8.间作、套种和混播能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主要是在于一方面增加了土壤层的
和;另一方面根系对和有很大作用。
9.据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其中水蚀,
风蚀。
10. 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
为、、山洪排导工程、四种类型。
11.土壤侵蚀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是和。
12.生态农业的立足在于促进和两个良性循环。
强调农
业生产不仅要按办事,还要按办事,创造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1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和的协调发展。
14.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以为主,用材林、、等
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多林种、多树种生物群体的多种功能与效益,形成功能完善、、经济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三、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其后的()中,以“√”表示正确,“Χ”表示错误(本
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 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梯田雏形。
()
2. 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及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等
同于土壤保持。
()
3. 江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2万km2。
()
4. 淤地坝是一种坡面治理工程。
()
5. 我国水土保持科技人员自己的学术组织是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
6. 因为南方水热条件丰实,所以造林应炼山全垦。
()
7. 小流域的面积一般是指5——30平方公里的范围。
()
8. 山沟治理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和沟岸扩张。
()
9. 按照土壤侵蚀所发生的时间,可将其划分为加速侵蚀和现代侵蚀。
()
10. 崩塌和滑坡都属于以重力为主要外营力的侵蚀形式。
()
11. 梯田按田坎建筑材料分类,可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田坎梯田。
()
12. 极强度土壤侵蚀模数为5000——8000t/a.km2。
()
13. 坡耕地“三跑田”中的“三跑”是指跑水、跑土、跑肥。
()
14. 我国规定,25度以下的坡耕地应退耕还林还草。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计30分)。
1.生态农业必须具备的特点是什么?(本小题4分)
2.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其措施体系是什么?(本小题4分)
3.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本小题4分)
4.什么是山坡地开发利用水土保持新技术?其意义何在?(本小题4分)
5. 农地水土保持的范围是什么?(本小题4分)
6. 森林植被枯枝落叶层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本小题5分)
7.作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的山边沟,它修建的目的及其优点分别是什么?(本
小题5分)
五、论述题(12分)
针对当前水土流失严重、人口与粮食矛盾突出等问题,请您在学习《水土保持学》课程后,详细阐述水土保持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减轻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所起的作用。
请将简答题与论述题的答案按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
《水土保持学》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水土保持是指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
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 林冠截留作用是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
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
副各业用地,布置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形成综合防治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
4. 农地水土保持是在有水土流失危害的农耕地上,通过实施农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和养分消耗等土壤退化现象的发生,并且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光、热、水、肥、气),确保土地生产力经久不衰,获得高效、丰富和永续的生产。
5. 水土保持耕作是指以保水保土保肥为主要目的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措施,是迅速减少
坡耕地土壤侵蚀,提高农业生产力,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大面积综合治理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6.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指为防止在坡耕地上发生水土流失,提高农田降水利用效率,
提高作物产量,通过改变微地形而在坡地上兴修的一种保持水土、蓄水拦泥、排水防漏、聚肥增产的工程措施。
7.轮作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或两年)种植两种以上的不同作物,本着依据持续发
展和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秩序,一轮一轮的倒种。
8.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成果,利用系
统工程的方法,建立一种高功能、高效益和形成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农业。
二、填空
1. 6月17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绿肥
4 土壤瘠薄、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积极开源、有效节流
5. 生态学生态农业理论持续发展理论
6.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剧烈侵蚀。
7. 沙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细沟状面蚀。
8. 覆盖面积覆盖度固持土壤改良土壤
9. 356万km2165万km2191万km2
10.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11.水蚀风蚀
12.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经济规律自然生态规律
13.生态经济
14 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生态稳定
三、判断题
1√ 2Χ 3√ 4Χ 5√ 6Χ 7√ 8√ 9Χ10√ 11√ 12Χ 13√ 14Χ
四、简答题
1.生态农业必须具备的特点:①绿色植被覆盖度最大;
②生物产量最高;
③农副产品利用最合理;
④系统经济效益最高;
⑤系统动态平衡最佳。
(本小题4分,①、②每点为0.5分,③、④、⑤每点1分)
2.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其措施体系有:①生物措施防护体系;
②工程措施防护体系;
③排水与蓄水防护体系;
④耕作措施防护体系。
(本小题4分,每点1分)
3.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①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②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③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④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本小题4分,每点1分)
4.山坡地开发利用水土保持新技术是指在原坡面上种植作物的同时,修筑山边沟和连
络道,并结合种植覆盖作物和敷盖,山边沟沟面、路面及上、下边种草,以及农田道路和排水沟种草的新技术。
其意义表现在:该技术把农地水土保持和省工经营结合起来,为热带和亚热带农业提供新的发展模式,为替代梯田工程提供了创新措施,此外还具有环境保护及环境绿化等多种功能。
(本小题4分,定义和意义各2分)
5. 农地水土保持的范围:①合理的土地利用:
②防止土壤侵蚀并恢复已侵蚀土地的生产力;
③减小径流和加强水资源的涵养;
④坡地安全排水与灌溉。
(本小题4分,每点1分)
6.林地枯枝落叶层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①彻底消灭降雨动能;
②吸收降雨;
③增加地表糙度,分散、滞缓、过滤地表径流;
④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的稳定;
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本小题5分,每点1分)
7. 作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的山边沟,它修建的目的及其优点分别是:
山边沟的目的是:①减短坡长,分段截泄径流以防止侵蚀,增进水土保持效益;
②提供田间作业道路,建立坡地省工经营基础。
山边沟的优点是:①断面稳定,水力因素良好,不易造成侵蚀。
②可为园地的安全通路,不损失土地的耕地面积或栽培株数。
③山边沟可用为“分期完成阶段”,即先筑山边沟,以后分
年在其间增加构筑,可降低初期投资成本。
(本小题5分,每点1分)
五、论述题
水土保持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持、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农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技术。
防治水土流失,保持水土可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前者一般指植树、造林、种草,并注意乔、灌、草的结合,有利于减少雨滴的动能,消耗径流冲刷力,固持土壤,增大孔隙度,利于下渗,减少径流;后者一般指修筑梯田、山边沟,可以延长径流聚合时间,增加降水就地入渗量,减少洪峰,增大了土壤蓄水量,有效地起到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作用。
水土保持为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持续发展需要水土保持作保障。
通过水土保持,可以恢复和扩大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为持续发展增加发展能力,特别是通过水土保持,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农地生产力,防治土地退化现象的产生,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