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教学内容分析:《乙酸》是人教版必修2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种常见的有机物的第二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乙烯、苯、乙醇,这为过渡到乙酸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通过使用球棍模型或用橡皮泥自制的模型,使学生对有机原子之间的成键规律有了初步认识。

但有机化学容易使学生感觉很复杂很陌生,乙酸的酯化反应作为一种新的有机反应是第一次接触,让学生去感受此反应的真实存在,以及运用已学过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知识解释此反应作为探究的重点。

乙酸作为烃的衍生物典型官能团的代表,是理科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培养的良好载体,在整个教材中起着
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调味品有着浓厚兴趣;学生已经掌握了几种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并能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学习
乙酸的新知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通过对乙酸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建立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4.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建立从结构
认识性质的思维方法由用途→性质→结构→性质
的思路,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使学生有兴趣探索结构,又充分利用结构解释性质;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通过先探究乙酸乙酯的产生条件,再引入乙酸乙酯的微观机理,最后再应用机理改进方案,在探究中发现和应用酯化反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的活动:引导学生讨论醋的用途,播放自制采访视频,引入醋的妙用。

学生的活动:观看视频,总结醋的用途。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学生非
常熟悉,容易引发学生讨论。

采访视频中的人物是学生熟悉的校内教职工,有亲
切感;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醋除水垢的验证
教师的活动:分组实验;食醋、白醋除水垢实验;展示白醋和食醋,学生观
察标签。

提出问题:是什么成分使食醋、白醋具有除去水垢的妙用?如何设计实
验验证?演示实验:高浓度乙酸除水垢实验;得出结论:醋酸有酸性,且酸性比
碳酸强。

学生的活动:分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小组讨论:观察标签并
思考食醋白醋中的共同成分,提出除去水垢的原理猜想并设计方案。

学生观察实
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食醋可以除水垢”,很容易想到是食醋
中的醋酸起到了除水垢的作用。

通过标签可以看到,食醋中有多种成分,为何一
定是醋酸在起作用?如何验证是醋酸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
生学习到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改变混合物某一成分浓度研究混合物中某一成分
的性质。

三、乙酸的物理性质
教师的活动:提出问题:乙酸是什么?乙酸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显酸性?展示无水乙酸实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的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观察乙酸,完成学案。

成果汇报:某一小组发
言人归纳其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
性)。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通过感官获取
信息的能力。

四、乙酸的结构
教师的活动:提出问题:已知乙酸的化学式:C2H4O2, 根据乙酸红外谱图可
知乙酸分子中存在羟基,你能用桌上的教具拼出乙酸的球棍模型吗?点拨:由乙
酸的结构可知,乙酸有一个特殊的官能团——羧基,羧基使乙酸显酸性,乙酸是
一元酸,且是弱酸。

学生的活动:小组合作:搭建乙酸的球棍模型,并分析是否合理。

成果汇报:小组展示过程与结果,并在黑板上写出结构式。

五、熏醋杀菌消毒的探究
教师的活动:提出问题:熏醋可以杀菌消毒可能基于食醋的什么性质?基于
对乙酸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认为可行吗?
学生的活动:小组讨论;成果汇报:学生综合应用已学知识,通过分析推理
对某些说法加以证实或推理。

六、醋与料酒为鱼增“香”的探究
教师的活动:提出问题:为什么做鱼时候放料酒和醋,鱼会更香?查阅资料:酒香的来源的原理,醇类氧化成酸,酸与醇类反应产生酯类,酯是有特殊香味的
有机物,使酒有香味。

提出问题:参考教材乙酸乙酯的制备,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你的猜想?
学生的活动:小组讨论:学生阅读资料,展开联想,是否料酒与食醋也可以
发生类似的反应?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分组实验:根据教材搭建装置,小组实验。

成果汇报: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通
过白酒醇香的原理的迁移联想,同时从研究中得知,乙酸的酯化反应速率缓慢的
结论,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如果料酒与食醋短时间内反应产生了乙酸乙酯,反应速
率必定是加快了,学生需要联系反应速率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灵
活运用所学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七、乙酸酯化反应的原理
教师的活动:提出问题:为什么产生酯如此困难?展示酯化反应微观过程,
总结酯化反应的特点。

学生的活动:学习:观看视频;学习;通过微观视频,学习乙酸乙酯反应的
特点。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不能解释实验结果,通过学习乙酸乙酯产生的机理的
微观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解释实验结果,改进探究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强化“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这一观念。

八、酯化反应装置改进
教师的活动:提出问题:(1)为什么浓硫酸效果好?(2)为什么1、2、3、4、5组结果不理想?(3)各小组在实验中有没有发现其它因素影响乙酸乙酯的
产率?
学生的活动:小组讨论:完成学案;成果汇报:小组代表汇报成果。

现学现
用酯化反应的特点,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加入催化剂的形式存在的问题。

鼓励学
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体会实验设计者在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巧妙,并且利
用这一设计发现实验过程中乙酸挥发未被充分利用的问题。

学生围绕着催化剂,
装置这两个方面分组设计方案提高产率,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进一步探究和改进实验的设计的能力。

九、课堂小结
教师的活动:提出问题:学完这节课,从知识和情感两方面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活动: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在分享总结的过程中,揭示本节课以知识为
载体所承载的主要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在知识教学方面,由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我主要采
取情景教学法,从生活中醋的三个妙用入手,让学生从食醋的用途引入乙酸的性质,进而到乙酸的结构,最后通过实验探究料酒与食醋反应是否会产生乙酸乙酯
使学生了解乙酸酯化反应的特点——缓慢、可逆,要求学生通过改良实验的催化
剂和装置提升反应速率和产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应用酯化反应的特点,可
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需要学生调动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等知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并评价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灵活运用所学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贯穿方面,首先,这堂课的引入是醋在生活中的三个妙用,是在民间普遍应用的方法,从生活中发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探究验证,不仅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还发现这些说法有真有假,也有值得商榷的,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探索,崇尚真理的品质;其次,在改进教材实验的催化剂和装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产率问题,在此过程程中,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且是有限度的;当遇到废液的处理问题时,可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了新的酯化反应替代催化剂氯化铁,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