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线式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线式说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文理学院的龚颖。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的“地球的公转”。

我将按照导入,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结课这四个内容来进行我今天的线式的说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

我先展示夏冬两份作息时间表,请学生观察其不同点,并思考原因。

由此设疑导入,暗示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其求知欲。

接着开始新课内容的讲解—首先是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这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内容。

我先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动画演示地球公转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规律特点,最后由我把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和近、远日点、黄赤交角依依做出阐述。

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和空间思维的能力。

接着我再把地球公转规律和自转规律的空白表格展示出来,并请学生进行口述填表,让学生们一边回忆旧知识,一边对比记忆新知识。

利用对比归纳法把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对比,加强了前后课堂内容的联系,使整个教学紧凑连贯,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强化记忆。

在学生掌握了地球公转的规律之后,我接着讲解公转的地理意义。

我先把黄赤交角的概念再向学生强调一遍,确保学生已对它形成清晰印象,此举是为接下来学习公转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关系密切,但并没有直观的看到过,更不清楚黄赤交角会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什么联系,显得过于抽象,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个难点。

我将再次运用多媒体动画,以动态画面解释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让学生能够看到最直观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对它形成一个动态的印象,然后由我在黑板上一边画图一边讲解,以达到给学生留下最清晰、深刻印象的效果,以彻底解决难点。

接着过渡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的这一内容,这是本节课又一难点。

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我先通过一边口述太阳高度的定义一边在黑板上手绘示意图,使学生能够对太阳高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特殊性并图示。

在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角有了充分理解之后,再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就可以很轻松的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了。

接着我将请出几名学生试着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最后是我做出归纳总结。

采用这种层层分析,各个击破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接受难点内容,行之有效。

有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是白天,否则就是黑夜。

我将运用这个简单的道理引出昼夜长短的变化。

接着我播放一个昼夜长短变化的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相互进行讨论,然后我会请几个学生对昼夜长短的变化做出归纳并能特别指出哪些区域会发
生极昼极夜现象,然后由我做出评价并总结。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

有无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是五带划分的重要标志。

在学生掌握了这两个依据之后,五带的划分已显得非常简单。

我先让学生把书上关于五带划分的介绍看一遍,然后鼓励学生上台来在黑板上绘出五带分布图,其余学生可以在座位上进行。

这样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也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四季更替这部分知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所体现。

所以,我将首先随意抽出几名学生就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特点说出四季的各自特点,并作出点评及鼓励。

最后由我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分析,最后做出归纳。

并建议学生要在以后的生活更加注意观察,多多发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怎样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唯物主义教育。

最后是结课。

我将针对导入新课时的设下的疑问进行分析解答或请学生回答。

这种首尾呼应的结课方式使课堂内容前后照应,也加强了整节课的紧凑以及完整性。

最后我会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并且突出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