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三系杂交早稻中2优547选育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产优质三系杂交早稻中2优547选育报告
湖北省是水稻生产大省,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双季稻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为一直以来早稻(特别是三系杂交早稻)米质很难取得突破,早稻可以高产,但很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严重打击了农民种植双季稻的积极性。

因此,选育生育期适宜、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制种风险小的三系早杂新组合成为水稻育种的首选目标。

中2a具有播始历期短、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米质优、茎秆较粗壮等优点。

用中2a配组的杂交组合米质较优,穗大粒多,产量高。

r547叶片挺直,叶色浓绿,生长势较旺,穗大花粉量大,米质优,恢复力强,配合力好。

这2个亲本配组可以获得生育期适宜、产量高、米质优、制种产量高的三系新组合。

1 选育经过
中2优547 系黄冈市农科院用早籼型三系不育系中2a与优质早籼恢复系r547配组选育而成。

该组合母本中2a为中国水稻所引进,父本r547是黄冈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优质早稻恢复系,系从先恢207中选择变异株后经系谱法多年多代选育而成(所配早稻组合中9优547于2010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2010002)。

2007年底在海南引进中2a后开始配组r547,2008年春季在黄冈早稻株系鉴定中该组合表现优势较强,2009年参加黄冈正季早稻品比,同时进行小组合制种,2010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域试验,2011年通过续试,2012年通过生产试验。

2 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2.1 产量表现
2009年参加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早稻品比,平均产量7 434 kg/hm2,比对照两优287增产5%。

2010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试,平均产量7 079.25 kg/hm2,比对照增产6.46%,达显著水平,居该组首位,7个试点均增产,增产点100%。

2011年平均产量7 338.75 kg/hm2,比对照两优287增产5.6%,增产极显著,产量居第3位。

10个试点中,8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增产点次占80%。

2.2 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1)形态特征。

中2优547株高92.3 cm,有效穗282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9.6粒,每穗实粒数111.7粒,结实率80.0%,千粒重25.37 g。

株高适中,株型较紧凑,分蘖力一般,剑叶中长、挺直,茎秆较壮,谷粒长形,稃尖无色。

中2a株型适中,叶片挺直,分蘖力中等,稃尖无色,柱头外露率高,完全败育,外观品质优。

r547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叶片宽长,叶色浓绿,着力均匀,穗层整齐,谷粒长型,稃尖无色,外观品质优。

(2)熟期适宜。

中2优547在湖北省做早稻种植可以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6月中下旬始穗,7月中下旬成熟收割,全生育期117 d,与对照两优287相当。

(3)品质优。

2010年经省区试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60.0%,垩白粒率29%,垩白度3.1%,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74 mm,长宽比3.1,主要理化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而对照品种未达标。

2011年经省区试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61.8%,垩白率14%,垩白度0.9%,直链淀粉含量13.1%,胶稠度81 mm,长宽比3.1。

(4)抗性。

中感白叶枯病(5级),高感稻瘟病(9级),稻瘟病综合指数6.8。

(5)制种安全且产量高。

恢复系r547分蘖中等,穗大粒多,花粉饱满,花粉量足。

不育系中2a遗传基础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对九二○较敏感,有利于高产制种。

在天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制种一般单产可达2 250 kg/hm2左右。

3 适合种植的区域
中2优547适合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早稻种植。

4 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湖北作早稻种植一般安排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薄膜覆盖育秧,播种量225 kg/hm2左右,旱育秧播种量300 kg/hm2左右,稀播匀播[1]。

4.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根据中2优547的分蘖力和株型特性,一般宜采用13.3 cm×20.0 cm的栽植规格,插足120万~150万株/hm2基本苗,有效穗达270万穗/hm2左右[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