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热 能源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燃烧热能源》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内容:本节位于《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本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燃烧热,其中突出了对燃烧热定义的介绍,并引导学生从诸多因素出发讨论选择燃料的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结合燃烧热的利用介绍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利弊以及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四、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统计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解情况,然后进行教学过程。

(若有预习检测,就利用其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上课精讲部分的调整。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列举一部分燃烧反应,要求学生观察其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然后从中提出燃烧热的概念。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引入本节课的重难点——燃烧热)[板书]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1.定义:在 25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问题] 解释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H2(g)+1/2O2(g)=H2O(l)ΔH=-285.8kJ/mol实验测得25ºC,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5’)(1)条件:25 ℃、101 kPa(2)可燃物的用量:lmol(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 H2燃烧生成H2O(l),S生成SO2(4)单位:kJ / mol(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

燃烧热_能源教案

燃烧热_能源教案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目标导航】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4、了解资源、能源、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重点难点:燃烧热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反应热的类型1、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注意: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

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

①规定是在101 kPa压强下测出热量。

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下测定出来的。

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

②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这样才有可比性)。

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例如,C8H18的燃烧热为5518kJ/mol,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C8H18(l)+O2(g)= 8CO2(g)+9H2O(l)△H=-5518kJ/mol③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 CO2、H →H2O(l)、S →SO2等。

C(s)+O2(g)=CO(g)△H=-110.5kJ/molC(s)+O2(g)=CO2(g) △H=-393.5kJ/mol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

④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表示时取负值。

例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而△H=-890.3kJ/mol。

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

3. 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计算。

2.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燃烧热1.概念:101 kPa 时,1_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燃烧热属于反应热的一种,单位为kJ/mol 。

3.意义:25 ℃、101 kPa 时,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31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1 kJ/mol ,表示25_℃、101_kPa 时,1_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放出890.31_kJ 的热量。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 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H 2的燃烧热(2)由H 2(g)+Cl 2(g)===2HCl(g)ΔH =-184.6 kJ/mol 可知,H 2的燃烧热为 184.6 kJ/mol(3)12 g 碳在O 2中燃烧产生稳定的CO 气体,放出的总热量为碳的燃烧热2(2)× 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3)× 碳在O 2中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应为CO 2气体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________。

①CO(g)+12O 2(g)===CO 2(g)ΔH =-283.0 kJ·mol -1②C(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③H 2(g)+12O 2(g)===H 2O(g)ΔH=-241.8 kJ·mol-1④C2H6(g)+3.5O2(g)===2CO2(g)+3H2O(l)ΔH=-1 559.8 kJ·mol-1解析: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

最新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认识燃烧热的概念,学会利用燃烧热进行相关的计算。

2.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一 燃烧热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常用符号ΔH 表示。

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其反应热为负值。

已知4 g 硫粉完全燃烧放出37 kJ 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s)+O2(g)===SO2(g) ΔH =-296 kJ ·mol -1。

2.1.00 L 1.00 mol ·L -1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 ·L -1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 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 ·mol -1,表示其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是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 ΔH =-57.3 kJ ·mol -1。

3.已知2H2(g)+O2(g)===2H2O(l) ΔH =-571.6 kJ ·mol -1,该反应中ΔH 表示的意义是燃烧2 mol H2生成液态H2O ,放出571.6 kJ 的热量。

若燃烧1 mol 氢气生成液态水时的反应热为ΔH1, 生成气态水时的反应热为ΔH2,则ΔH1和ΔH2的大小关系是ΔH1<ΔH2;ΔH1=-285.8 kJ·mol-1,表示的意义是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4.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1)燃烧热的概念是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是kJ·mol-1。

(2)燃烧热的意义: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1,或ΔH=-890.31 kJ·mol-1,它表示25 ℃、101 kPa时,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高中化学 12 燃烧热、能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12 燃烧热、能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课标要求1.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课标解读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及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作用。

3.了解如何节约能源,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教学地位本节第一部分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本章有关反应热的相关内容做准备,另外燃烧热还是描述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

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如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另外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

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部分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

●新课导入建议热气球的动力就是燃烧器,没有方向舵,它的运动方向必须是随风而行。

不同高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风向都是不一样的,想调整方向就需寻找不同的风层。

热气球的升和降与球体内气温有关,球体内气温升高,气球浮力增大,气球就上升;球体内气温下降,球体产生的浮力小于球体自身重量和载重,气球就开始下降。

热气球燃烧器的燃料通常为石油液化气,其成分为丙烷和丁烷,已知每摩尔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 221.5 kJ的热量,你能写出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吗?【提示】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21.5 kJ·mol-1。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7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燃烧热”,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8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能源”,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的教材地位分析。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高中选修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学案教案

高中选修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学案教案

高中选修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学案教案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课 题】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燃烧热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常识性介绍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经济效益的观念。

【重点难点】燃烧热的概念,有关燃烧热计算【学习过程】复习回做:1、已知:H 2(g )+Cl 2(g )=2HCl (g ); △H =mol ,则反应HCl (g )=21 H 2(g )+21Cl 2(g )的△H 为( )A.+ kJ/mol kJ/mol kJ/mol D.+ kJ/mol2、甲硅烷(SiH 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 2和水。

已知室温下1g 甲硅烷自燃放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3、已知H +(aq )+OH -(aq )=H 2O(l )△H=mol ,计算下列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 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为 kJ 。

(2)用(OH )2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热量为 kJ 。

(3)用1mol 醋酸稀溶液和足量NaOH 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大于、小于、等于),理由是预习试做一.燃烧热1.概念:在25℃、101kPa 时, mol 纯物质 燃烧生成 的 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 /mol 表示。

2.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mol ,表示在101kPa 时,1molC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表示为3. 能否根据式子21CH 4(g)+O 2 (g) =21CO 2 (g) +H 2O (l) ΔH=mol 认为甲烷的燃烧热是mol4. 燃烧热的计算一定量的可燃物燃烧放出的总热量=燃烧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练习]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 6)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态B 2O 3和液态水,放出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二.能源1. 重要的化石燃料: 、 、2. 煤作燃料的利弊问题:从资源蕴藏、开采、运输、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等方面分析。

燃烧热能源教案

燃烧热能源教案

燃烧热能源教案【篇一:人教-选修4-燃烧热能源教案1】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

探究建议:①调查与交流:家庭使用的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炉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

②查阅资料: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未来新型能源。

③讨论:太阳能储存和利用的多种途径。

④查阅资料并交流:“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

⑤讨论:选择燃料的依据。

⑥查阅资料并交流: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和燃烧热。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引入新课。

[[板书]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讲述]反应热种类: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板书]1.定义:在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1)在101 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 h2o,而不是气态水蒸气。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l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2(g)十1o2 (g)=h2o(l);△h=-285.8kj/mol 2[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投影][思考与交流]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汇报]1、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

2、表中较理想的燃料是:氢气、甲烷、甲醇等。

高中化学 燃烧热 能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燃烧热 能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广东实验中学化学科杨少敏
一、燃烧热
1、定义:
[引入] H2(g)+½O2(g)=H2O(g) ∆H=-285.8kJ/mol
2H2(g)+O2(g)=2H2O(g) ∆H=-571.6kJ/mol
H2(g)+ ½O2(g)=H2O(l) ∆H=-241.8kJ/mol
哪一个是H2的燃烧热?
[分析](1)可燃物1mol;(2)生成稳定化合物
H2O(g)=H2O(l) ∆H=-44.01kJ/mol
C→CO→CO2
[练习] 乙炔燃烧的反应热
2、注意
(1)特殊条件下的反应热
(2)放热∆H<0
(3)以1mol可燃物为标准配平,其余可出现分数
(4)物质在O2中燃烧
3、应用
[思考](1) 参考表1-1,比较H2、CH4谁的热值高?
(2)比较CH4和C2H5OH谁更环保?
(3)为什么我国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油的代用品?
二、节能
[常识回顾] 常规能源、新能源
[目前我国能耗情况]1、炼钢能耗是国际水平1.6倍
2、纵能耗比日本高4倍,比美国高2倍,比印度高1倍
[课后习题] P9. 5
[热点话题]中国是否应该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工业还是开展公共交通建设?
[辩论] 甲方:应该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乙方:发展公共交通建设
建议论点从环保、能源、经济入手。

三、科学视野
[科学论文] 今年8月份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口号,请你从互联网、报章、书籍等各方面收取信息,结合本节书内容,形成论文,论述“节约型中国”
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燃烧热、中和热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学会燃烧热的简单应用 (2)理解中和热的概念,学会中和热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实验、讲解、学生互动、教师引导、针对训练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燃烧热、中和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根据化学反应热量的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热量的变化可以用反应热来表示,可从物质能量的角度和化学键的角度来理解反应热,并用热化学方程式表达。

【过渡】由于化学反应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为多种,例如:燃烧热、中和热等。

【板书】一、燃烧热1、概念:在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 -1表示。

注意事项:(1)限定条件:101 kPa (2)限定燃料的物质的量:1 mol (3)完全燃烧 (4)稳定的氧化物 (5)放出、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 2(g),H→H 2O(l),S→SO 2(g)等。

例1:能表示25℃时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 A.C(s) +21O 2 (g) =CO(g) ΔH= - 110.5 kJ/molB.C(s)+O2 (g) =CO 2(g) ΔH= - 393.5 kJ/molC. CO(g)+21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D.2H 2(g)+O 2(g)=2H 2O(l) ΔH= - 571.6 kJ/mol E.H 2(g)+21O 2(g)=H 2O(g) ΔH= - 241.8 kJ/mol 2、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 -1,表示在101 kPa 时,1 mol C 完全燃烧生成CO 2时放出393.5 kJ 的热量。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化学教案

燃烧热能源1.理解燃烧热的定义及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1.燃烧热(1)定义:101 kPa时,1_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kJ·mol-1。

(3)表示的意义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含义:25_℃、101_kPa时,1_mol_CH4完全燃烧放出890.3_kJ的能量。

2.能源(1)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解决能源的办法是开源节流,即开发新的能源和节约现有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分析教材中资料卡片并阅读教材讨论我国能源的现状:①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

②我国的人均能源拥有量:少 (填“多”或“少”)。

③近年来我国能源的利用率:低(填“高”或“低”)。

(4)现在探索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主要优势是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新知探究]1.如何理解碳的燃烧热概念中”稳定氧化物”的含义?指出C、H的稳定氧化物分别是什么?提示: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是指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后变为最稳定的化合物。

所谓稳定,包含两层意思:①不能再燃烧②状态稳定,如C(s)―→CO 2(g)而不是CO(g),H 2(g)―→H 2O(l)而不是H 2O(g)。

2.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的热化学方程式有何区别? 提示: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 mol 。

[名师点拨]1.燃烧热的三要素燃烧热⎩⎪⎨⎪⎧条件:101 kPa标准:可燃物用量是1 mol结果⎩⎨⎧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物:稳定的氧化物⎩⎪⎨⎪⎧ C 元素→CO 2(g)H 元素→H 2O(l)S 元素→SO 2(g)2.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热是以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 1 mol 可燃物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故在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常出现分数。

《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

《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

《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热能的概念及其应用;2、掌握燃烧热能的原理和过程;3、能够计算燃烧热量和效率;4、了解热能的利与弊,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燃烧热能的原理和过程;2、燃烧热量和效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燃烧热量和效率的计算;2、热能的环保问题。

四、教学内容:1、燃烧热能的定义和应用;2、燃烧热能的原理和过程;3、燃烧热量和效率的计算;4、热能的环保问题。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来介绍燃烧热能的相关概念和原理;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现燃烧热能的实际效果;3、讨论互动: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热能的利与弊。

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燃烧热能的概念和应用1、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燃烧热能的概念;2、概念解释:讲解燃烧热能的定义和应用;3、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燃烧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4、讨论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燃烧热能的认识和观点。

第二课时:燃烧热能的原理和过程1、知识扩展:介绍燃烧热能的原理和过程;2、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反应实验,展示燃烧热能的效果;3、原理分析:讲解燃烧热能产生的原理和机制;4、讨论互动:让学生讨论燃烧热能的产生和作用。

第三课时:燃烧热量和效率的计算1、概念讲解:介绍燃烧热量和效率的概念;2、计算方法:讲解燃烧热量和效率的计算方法;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4、讨论互动:让学生讨论燃烧热量和效率的计算过程。

第四课时:热能的环保问题1、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思考热能使用对环境的影响;2、讨论互动:让学生讨论热能的利与弊,提高环保意识;3、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价他们对燃烧热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作业考核: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来考核学生对燃烧热能的掌握程度;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来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

《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

《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计算燃烧热的方法;3.理解不同能源的燃烧热差异。

教学重难点:1.燃烧热的计算方法及应用;2.能源的选择与燃烧热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视频、学生教材、实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这些图片代表了什么能源?2.检查学生对燃烧热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热与能源的关系。

二、知识讲授(15分钟)1.通过教学视频介绍燃烧热的概念和意义。

2.讲解燃烧热的计算方法,包括燃烧热的定义、计算公式、计量单位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燃烧热,并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能源的选择与燃烧热的关系。

2.让学生探讨燃烧热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应用,比如燃料选择、能源转化等。

五、展示与评价(20分钟)1.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2.通过小组展示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燃烧热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提供拓展材料或实验案例,让学生自行探索燃烧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燃烧热的小论文。

2.提醒学生复习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燃烧热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并理解燃烧热与能源选择的关系。

通过展示和讨论,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观点。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巩固学生对燃烧热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综合来说,这节课设计切合实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燃烧热_能源》教案

《燃烧热_能源》教案

《燃烧热_能源》教案教案:能源中的燃烧热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热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燃烧热的计算方法;3.能够利用燃烧热计算能量转化;4.了解不同燃料的燃烧热;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燃烧热的计算方法;2.燃烧热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燃烧热仪;2.实验材料:石油醚、植物油、酒精等燃料;3.PPT或黑板、粉笔;4.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的燃烧、火柴的燃烧等,激发学生对燃烧热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燃烧热吗?在能量的转化中,燃烧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与能量有关的燃烧现象。

2.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解释燃烧热的概念和定义,以及燃烧热的计算方法。

着重解释燃烧热与反应的放热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燃烧热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3.实验操作(30分钟)3.1实验前准备:将石油醚、植物油、酒精等燃料准备好,并将每种燃料的质量分别测量出来。

准备好燃烧热仪,并将温度计插入实验装置中。

3.2实验操作步骤:3.2.1将实验装置中的石油醚倒入燃烧热仪容器中,使用打火机点燃石油醚,记录下温度的变化。

3.2.2重复上述操作,分别使用植物油和酒精进行实验,并记录下温度的变化。

3.3实验记录与观察:根据实验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每种燃料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并观察不同燃料燃烧后的反应现象和能量的转化情况。

4.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燃料的燃烧热,并讨论不同燃料的燃烧热与其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总结出燃烧热的特点和不同燃料的燃烧热的差异。

5.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展示燃烧热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如燃料电池、热能发电等,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小结本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所学知识,回答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并强调燃烧热在能量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燃烧热、能源》教案

高中化学《燃烧热、能源》教案

1.1.3 燃烧热能源
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
【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
1.燃烧热的定义
2.燃烧热的计算
【学情分析】:本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燃烧热,其中突出了燃烧热定义的介绍,并引导学生从诸多因素出发讨论选择燃料的标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结合燃烧热的利用介绍
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掌握起来相对来说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燃烧热的概念,学会利用燃烧热进行相关计算
2. 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教学重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燃烧热能源优秀教案

燃烧热能源优秀教案

个人收集整^ -仅供参考学习-.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燃烧热能源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理解燃烧热地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地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地重要作用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地实际意义•二预习内容1反应热可分为、、等•时,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地化合物时所放出地热量,叫做该物质地燃烧热2能源包括以及柴草等•化石燃料包括•新能源包括•它们地特点是_.三提出疑惑1什么事燃烧热地定义2燃烧热与中和热地区别与联系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燃烧热地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地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地重要作用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地实际意义•学习重点难点:1什么事燃烧热地定义2燃烧热与中和热地区别与联系二学习过程:一、燃烧热[探究1]阅读教材指出燃烧热地概念•[问题]解释耳地燃烧热为285.8 kJ / mol 所表示地含义:[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地定义地?(1) 条件:(2) 可燃物地用量:(3) 生成稳定地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出燃烧生成,S生成SO⑷单位:_(5)书写燃烧热地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板书]2 •研究物质燃烧热地意义[探究2]阅读教材指出研究物质燃烧热地意义•[探究3]分析教材中表1-1,讨论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试举例说明[板书]二、能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能源地定义及分类•[讨论1]分析教材中资料卡片并阅读教材讨论我国能源地现状如何?•知道节•单位为•1 •2 • _3 • 一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讨论2]如何解决我国地能源危机问题?1 .2.3.4. _2 .新能源包括那些?有什么特点?三、反思总结燃烧热与中和热地区别与联系1 .有人预言:H2是21世纪最理想地能源,其根据不正确地是()A. 生产H2地原料来源广阔B. 在等质量地可燃气体中,Hb燃烧时放出地热量多C. H2易液化,携带方便D. 燃烧时无污染2 •能源与人类地生活和社会地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地开发和利用地说法不正确地是()A. 用酒精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B. 随着科技地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C. 在农村提倡利用沼气作生活原料D .人类利用地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地3.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碳或氢气燃烧热地()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A. C (s)+ Q (g) ===CO(g) △ H=110.5 kJ/molB. C (s) + Q (g) ===CO(g) △ H=—393.5 kJ/molC. 2H 2(g) + O2(g)===2 H 2O(l) △ H=—571.6 kJ/molD. H2 (g) + Q (g)=== H 2O(g) △ H=—241.8 kJ/mol根据以下叙述,回答第4—6题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地能源称为一级能源;依靠其它能源地能量间接制取地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地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地水来制取:2H2O(I) = 2H 2(g) + o 2(g) ;△ H =+571.6kJ/mol4 .下列叙述正确地是()A. 电能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5. 已知:Chi(g) + 20 2(g) = 2H 2O(I) + CO 2(g) ; △ H =-890.3kJ/mol , 1 克氢气和1 克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地热量之比约是()A. 1 : 3.46 .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地是()A.构成水地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地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地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B. 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 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7 .将0.3mol地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表示乙硼烷燃烧热地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又已知:HO(g)=H2O(l) △ H=- 44.0kJ/mol,贝U 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地热量是______________ kJ.8. _____ 在101kPa时,H2在1.00mol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mol液态H0.放出571.6kJ地热量,(1) f地燃烧热为,表示H2燃烧热地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0L 1.00mol/L H2SO4 溶液与2.00L 1.00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 地热量,该反应地中和热为____________ ,表示其中和热地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目前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地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使用天然气作为居用燃料对环境更为有利•管道煤气地主要成分是CO H2和少量烃类,天然气地主要成分是CH.它们地燃烧反应如下:2C0十切肚)冰2H2十5 的总HQ 闷十2巾酬g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地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地是 _________ .因此燃烧管道煤气地灶具如需改烧天然气,灶具地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 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地不良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管道煤气中含有地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量乙烷、丁烷等,它们地某些.性质见下表:试根据以上某个关键数据解释冬天严寒地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地原因是五、参考答案课内探究学案:二学习过程:一、燃烧热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探究1]在25 C、101 kPa时,I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地氧化物时所放出地热量,叫做该物质地燃烧热[问题]实验测得25oC, 101kPa时1molf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地热量.[讨论](1) 25 C、101 kPa(2) Imol (3) CO 2(g) , HaO(l),⑷ kJ / mol2 •研究物质燃烧热地意义[探究2]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地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探究3][提示]可根据物质地燃烧热、燃料地储量、开采、储存地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地影响等综合考虑•二、能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地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及柴草等等•我国目前使用地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讨论1]1 •主要是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枯竭•2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3 •能源储量丰富,我国地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4 •近年来能源地总消费量与人均消费量情况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出现了能源危机问题.[讨论2]1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2 •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地使用效率•3 •节约利用现有能源•4 •研究开发新能源•2 •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四、当堂达标答案匕1 •答案6制取H的原料杲海水,海水在自注界中的含壘很高,取之不尽,用之不爲来源厂阔.并且.吐燃燒时生廉物是水无污梁,但比易燃、易爆,携希环方便.在等质童的可燃气悴中…H幽烧时蹶出的热量比较高. 2.D二答冕民Affi C (S)燼烧未生成稳定氧化物故亘反应拔不能M燃烽拔;B项符合燃烧热的定义;C 项H;虽然转变咸■了稳定的氧化物E0⑴,但由于奥反应热表示的是2nd比完全燔烧时刖热重变亿故不能叫燃烧热;D斃如熾烧的H:虽議是1 ihcl. E其生咸艮〔「和,而不是H;0 (1J,啟它的反应热也不为H;的燐烽k4. 答案AC5. 答案C°更是燃烧主礦液态水畝岀的热壘大国为1忆4町,吨CH,燃燒主成液态水毓出朋热重大约为開」町,可怙算出答案.6. 答案AC.水不分解是不可能得到H地,且水地分解是个吸热反应.7.B 2H(g)+3O2(g)=B 2Q(S)+3H2O(I)△ H=—2165kJ/mol ; 1016.5kJ8. (1) 285.8kJ/mol , H (g) +1/202 (g) =HO (I )△ H=—285.8kJ/mol ; ( 2) 57.3kJ/mol , 1/2H2SQ(aq) +Na0H( aq) =1/2Na2S0+H0 (I )△ H=—57.3kJ/mol9. 天然气;增大;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地CQ 丁烷遇冷凝结为液体,使管道流通不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目标导航】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4、了解资源、能源、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重点难点:燃烧热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反应热的类型1、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注意: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

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

①规定是在101 kPa压强下测出热量。

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下测定出来的。

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

②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这样才有可比性)。

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例如,C8H18的燃烧热为5518kJ/mol,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C8H18(l)+O2(g)= 8CO2(g)+9H2O(l)△H=-5518kJ/mol③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 CO2、H →H2O(l)、S →SO2等。

C(s)+O2(g)=CO(g)△H=-110.5kJ/molC(s)+O2(g)=CO2(g) △H=-393.5kJ/mol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

④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表示时取负值。

例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而△H=-890.3kJ/mol。

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

3. 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H=-57.3kJ/mol。

(3)注意:①这里的稀溶液一般要求酸溶液中的c(H+)≤1mol/L,碱溶液中的c(OH-)≤1mol/L。

这是因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相互稀释时会放出热量。

②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即与酸、碱的种类无关),通过许多次实验测定,1molH+和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热量57.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H=-57.3kJ/mol因此,下列中和反应的△H相同,都为-57.3kJ/mol。

③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为基准,因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酸、碱或盐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数.必须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中和反应对象为稀溶液;强酸与强碱中和时生成1mol H2O均放热57.3kJ,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知识点二:能源1、含义: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及柴草等等。

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

2、我国能源的现状(1)主要是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枯竭。

(2)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能源储量丰富,我国的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

(4)近年来能源的总消费量与人均消费量情况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出现了能源危机问题。

3.新能源类型: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规律方法指导】一、比较燃烧热与中和热二、混合物燃烧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十字交叉法1、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和物平均量与组分量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

凡可按M(平均) = M1×n1/(n1+n2) + M2×n2/(n1+n2)计算的问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式中, M(平均)表示混和物的某平均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对应的量。

如表示平均分子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各自的分子量,n1、n2表示两组分在混和物中所占的份额,n1:n2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两组分物质的量之比,有时也可以是两组分的质量比,如在进行有关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

十字交叉法常用于求算:混和气体平均分子量及组成、混和烃平均分子式及组成、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溶液的配制、混和物的反应等;也可以应用在混合物燃烧的反应热计算中。

2、应用举例:例: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2H2 (g) + O2 (g) = 2H2 O(l) △H=-571.6 kJ/mol,C3 H8 (g) +5O2 (g) = 3CO2 (g) + 4H2 O(l) △H=-2220 kJ/mol, 实验测知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摩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千焦, 则混和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是A. 1:3B. 3:1C.1:4D. 1:1[分析]根据总热量守恒, 满足此式的是 285.8X + 2220 Y = 769.4 (X+Y)可知X :Y 应为物质的量比,故十字交叉法得出的是物质的量比, 即体积比【典例透析】类型一:概念的应用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CO(g) +1/2O2 (g) =CO2(g) △H=-283.0 kJ/molB.C(s) +1/2O2(g) =CO(g) △H=-110.5 kJ/molC.H2 (g) +1/2O2 (g)=H2O(g) △H=-241.8 kJ/molD.2C8 H18 (l) +25O2 (g)=16CO2 (g)+18H2O(l) △H=-11036 kJ/mol解析:A 本题旨在考查燃烧热的定义,答案B不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答案C生成物H2 O(g)不是稳定的氧化物,其稳定的氧化物为H2 O(l),答案D不是1mol的完全燃烧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

答案:A类型二:有关燃烧热的计算2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 + O2 (g) = 2CO2(g) △H =-566 kJ/molCH4 (g) + 2 O2 (g) = C O2 (g) + 2H2O(l) △H =-890 kJ/mol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解析: 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566kJ/2,3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890kJ×3,本题释放的总能量应当是(566/2+890×3 )kJ.答案: B类型三:能源的利用3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对的是:A. 大力发展氢能源B. 充分利用太阳能C. 不使用含碳能源D. 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目前全球能源还主要依靠含碳物质的燃烧。

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应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下功夫。

答案: C4(1997全国)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 O(l)=2H2 (g)+O2(g)ΔH=517.6 kJ·mol-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A.构成水的氢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解析:(1)由题给信息可知:水力、天然气是一级能源,电能是依靠煤燃烧的热能或水、风能、核能等转化而制得的能源,水煤气是CO和H2的混合气,它是由焦炭和水蒸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故电能和水煤气均为二级能源.(2)水本身并不能燃烧,水分解后生成的H2才可以燃烧并放出热量,而水的分解是吸热反应,在发生吸热反应时,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答案: (1)A、C (2)A、C基础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在稀溶液中,1molCH3 COOH和1mol 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2已知:2CO(g)+O2(g)=2CO2 (g); △H=–566.0kJ/mol.由此判断CO的燃烧热是A. -283.0kJ/molB. -566.0kJ/molC. 283.0kJ/molD. 566.0kJ/mol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 △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H2 SO4、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A. △H1>△H2>△H3B. △H1<△H3<△H2C. △H2>△H1>△H3D. △H1>△H3>△H24甲烷和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CH4 (g)+2O2 (g)=CO2 (g)+2H2 O(l) △H12H2 (g)+O2 (g)==2H2 O(g) △H2 2H2 (g)+O2 (g)=2H2 O(l) △H3常温下取体积为4:1的甲烷和氢气混合气体11.2L(标况),完全燃烧后恢复常温,放出热量为A、0.4△H1+0.05△H3B、0.4△H1+0.05△H2C、0.4△H1+0.1△H3D、0.4△H1+0.2△H35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乙醇、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已知这些物质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283.0 kJ/mol、-1366.8kJ/mol、-890.3kJ/mol)A. H2 (g)B. CO(g)C. C2 H5 OH(l)D. CH4 (g)6.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7.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