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熊耀珍;何巍;陈牡蓉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发病原因.方法对近4年338例3个月-3岁IDA婴幼儿进行病因调查(包括生产史、喂养史、既往史).结果纯母乳喂养、腹泻、呼吸道感染、添加辅食情况是IDA的相关因素.
结论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针对发病因素尽早防治.
【期刊名称】《江西医药》
【年(卷),期】2011(046)012
【总页数】2页(P1101-1102)
【关键词】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作者】熊耀珍;何巍;陈牡蓉
【作者单位】332000,九江,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江西九江学院基础医
学院;332000,九江,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5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40%-
50%[1],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精神食欲和抗病能力。

因为多为轻度贫血,医
生和家长们对此重视不够,未加以积极预防和治疗。

为降低其发病率,本文回顾性分析338例IDA婴幼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4月-2011年4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的住院病例共收治缺铁性贫血(IDA)338例,排除因其他器质性疾病造成的贫血,排除先天因素或遗传因素造成的贫血,其中3个月-1岁271例,1-3岁67例,男234例,女104例。

排除因其他器质性疾病造成包括先天因素或遗传因素造成的贫血。

1.2 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生产史、喂养史和既往史等分析以及随诊治疗情况登记。

随访时间每半月1次。

所有病例来院就诊时进行体格检查,测身高体重,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血红蛋白90-11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30g/L为极重度贫血。

2 结果
2.1 生产史第一胎第一产68例,第二胎第二产186例,第三胎第三产84例,均为新法接生,足月顺产儿214例,足月低体重儿23例,早产儿101例,来自周边农村地区305例,本市区23例。

2.2 喂养史纯母乳喂养82例,人工喂养154例,混合喂养102例,未添加任何辅食234例,添加辅食104例,其中添加辅食为米粉、烂面汤、稀粥等谷类食物为主者82例。

2.3 既往史曾患腹泻病者182例,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者156例。

2.4 体格发育检查轻度贫血,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中度贫血患儿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1个标准差,重度和极重度患儿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2个标准差。

2.5 随访情况服药2周血红蛋白明显上升,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者198例,治疗1个半月血红蛋白达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者140例。

3 讨论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

婴幼儿生
长发育快,对营养素需要量大,如果先天储备或后天摄入不足,加上食物搭配不合理或患有肠道感染性疾病造成铁吸收障碍,则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该病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降低、铁剂治疗效果好等特点。

李卫宁等[3]对深圳市罗湖区1095名0-3岁小儿调查发现,12.3%患有本病,其中1岁以下儿童患病率较高。

本组资料显示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3岁,农村患儿所占比例大,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及腹泻、呼吸道感染和体格发育是6个月-3岁患儿贫血发病相关因素。

母乳中含有乳铁蛋白有利于婴儿对铁的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大量免疫物质,这些物质可保护婴儿不易患病,从而减少体内铁流失。

但是现在年青的母亲不愿意或者因生活、工作压力大而不进行母乳喂养,本组只有82例纯母乳喂养。

由于人乳含铁量有限,婴儿出生时储存在肝脏的铁到5-6个月也基本耗竭,婴儿4个月时应开始添加富含铁质物质。

但又有相当多的母亲认为母乳喂养奶水充足不需添加辅食。

本组资料有234例未添加任何辅食,82例添加辅食为米粉、烂面汤、稀粥等谷类食物,含铁类食物较少,提示辅食添加很不科学。

不合理喂养引起的严重贫血患儿还可影响婴幼儿的身高体重。

以上资料说明贫血的发生与喂养知识的普及程度密切相关。

我们予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同时按时添加辅食,从4个月开始,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样化食物,添加含铁丰富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瘦肉、动物血、内脏、鱼等。

本组资料显示IDA患儿较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发生腹泻、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明显增多。

而3个月内所患腹泻和呼吸道感染将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增加IDA 发病机会[1,4]。

腹泻可造成患儿铁吸收障碍,反复呼吸道感染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如不能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就会出现贫血。

因此,及时治疗小儿原发病也是降低IDA发病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组随访资料显示,IDA治疗效果好。

服药2周明显起效198例,坚持服药1个半月临床完全治愈140例。

我院治疗给予右旋糖酐铁剂或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

极重度及重度患者给予输红细胞悬液支持治疗,均达到临床治愈。

综上所述,降低婴幼儿IDA发病率可从发病原因着手,从源头上解决根本问题,早期干预,提高婴幼儿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王惠莉,王艳艳.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调查分析.临床荟萃,2000,15(3):103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14
[3]李卫宁,林丽娟,吴方.对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的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06,4(1):5
[4]衣明纪,马爱国,冉霓,等.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智能行为发育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2):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