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预习案
二、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011),字了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
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书法:自成一家,长于彳丁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
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描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
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
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儈州。
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郑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
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2、文体"赋”
(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山灵活的韵文。
(2)、特点: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3)、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文赋:近于散文;
小赋:以抒情为主;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
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
1. 遗世独立
2. 如泣如诉
3. 余音袅袅
4. 一世之雄
5. 沧海一粟
6. 杯盘狼籍 正襟危坐
眺望,或泛舟夜游。
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
这段时期,苏 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一词二赋。
【注】在新口两派的激烈斗争中,苏轼因反对主张变革的王安石一派,元卞二年(1079), 李定、舒亶ddn 、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
(“乌台”,即御 史府,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一个 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苏轼差点儿被杀头。
三、基础夯实
(一)字咅 壬戌( )之秋 举酒属( )客 歌窈窕
( )之章 如冯( )虚
御风
桂棹( ) 溯()流光 倚歌而和( ) 余咅袅袅( ) 篠( )妇 愀( )然 山川相缪( )舶胪( )S B ( )
酒 横槊( ) 赋诗
渔樵()于江渚(
)之上 扁() 舟 举匏
( )樽 蜉娠( )无尽藏(
)也
枕藉(
)
(二)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举酒碍客: 山川相繆:. 浩浩乎如淨虚御
风:
杯盘狼籍:. 举匏尊以相碍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3)凌万顷之茫然: (2)白露横江:
(4)望美人兮天一方:
3、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枣襟危坐
(2)下江陵
(7)月明星稀,乌鹊审飞 (3)顺流而东也 (8)况吾与子準携于江渚之
上 (4)驟幽壑之潜蛟 (9)佢鱼虾而友麋鹿 (5)泣孤舟之婪妇
(10)不知东方之既白
4、成语积累 超脱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
像哭泣,像诉说,形容声咅悲切。
袅袅,声音婉转悠长。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一代的英雄。
大海里的一颗米粒,比喻非常渺小。
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了。
5、重点语句翻译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
(3)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 (4)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句: (5)
寄蜉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
而长终。
译句:
(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句:
探究案
四、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应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话今的悲咽,再到他虽身处逆境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1、全文分为五段,简要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3、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儿?悲从何来?
4、以第二段为例,说说本文情景理是如何交融的?
5、文章第四段中,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6、文章最后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情感有何变化?
7、“水月”意象贯穿全文,请对此进行具体分析,理解“水月”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仙人种桃树, 酒醒只在花前坐, 半醒半醉日复日, 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富者趣, 若将富贵比贫贱, 若将贫贱比车马, 别人笑我忒疯癫,
唐寅
桃花庵下桃花仙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醉换来花下眠花落花开年复年不愿鞠躬车马前酒盏花枝贫者缘一在平地一在天他得驱驰我得闲我笑别人看不穿
五、问题探究
1、文章艺术特色赏析。
2、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分析这种“主客问答”中所蕴含的哲理以及它的作用。
检测案
六、延伸拓展
1、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谈谈你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理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课外阅读
桃花庵歌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