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课题:《好习惯伴我成长》——心理健康课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好学生。

2、通过现实当中一些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从小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深入挖掘剖析目前学生当中存在的不文明、不和谐的言行,并能自觉改正。

七、习惯质疑
八、成长树
九、教师总结再现给同学们看看
吗?
3、表演过后,及时
教育学生发现自己
有哪些坏习惯,在小
组说一说你怎样改
正。

大屏幕出示问题1、
提问:每次都要人提
醒才做的是不是好
习惯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
归纳板书:自我约束
2、提问:今天我做
到睡前看半个小时
书了,是不是就有好
习惯了呢?
教师板书:贵在坚持
教师课前准备一棵
树板,上面画上叶子
的线条,让学生每人
准备几个剪好的绿
叶子,上课时把自己
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写在上面,同时播放
音乐。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
“播下一个行为,你
将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你
将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你
将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坏习惯?
在小组畅所欲言,大家
提醒同学有什么坏习
惯,帮助他怎样改正,
自由说。

学生根据问题在小组
展开讨论,然后回报,
并说出原因,能简练归
纳成条的最好。

听音乐,学生把好习惯
写在叶子上,然后在大
树上板贴树叶。

完成快
的同学看屏幕的有关
好习惯的名人名言。

师生共同齐读“好习
惯,早养成,益终生”
然后结束课程。

心改掉自己的坏
习惯,同事学生
可以互相监督,
帮助改正。

两次质疑让学生
明白好习惯的养
成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要能够
自我约束,持之
以恒去做,才能
真正把习惯带在
身上。

有了决心还不
够,学生还要能
看到自己的决
心,成长树以后
就挂在教室里,
每天提醒学生
“好习惯,益终
生”做到课堂外
的延伸,而不是
要上完一节课而
已。

板书设计:好习惯伴我成长
自我约束
贵在坚持
第二课《迷恋电子游戏害处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迷恋电子游戏的害处,从而能够正确对待电子游戏和上网,能有节制地玩电子游戏,健康地上网,坚决不到网吧和游戏机房去玩。

2、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渐养成高雅的爱好和高尚的情操。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师:现在请××同学把小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课文第1、2段关于小文的故事)
师:请x×同学回答,小文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下降了?
生:小文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一家新开的网吧,渐渐地迷上了玩电子游戏,所以他的成绩下降了。

师:小文是怎么转变的?
生: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家长的密切配合,同学们的真诚帮助,小文提高了认识,重新拨正了前进的方向。

师:上面的故事说明迷恋电子游戏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但是并不是说玩电子游戏和上网是坏事,大家和我一起读课文第3段:
(齐读第3段)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用电脑学会了哪些本领。

(引导学生讨论学会使用电脑的情况:使用办公软件,写作,查字典,找资料,用计数器……、)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上网得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发言,说说上网得到哪些知识)
师:今后我们还要利用电脑做许多工作,玩电子游戏不过是在学习、工作之余的休息、娱乐。

如果把时问都放到玩游戏、上网聊天上去就不应该了。

但是,电子游戏、上网聊天太容易让人着迷了。

一般人,特别是青少年意志力比较薄弱,特别容易被它迷住。

所以小朋友要接受学校、家长的帮助和监督,才能健康成长。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4段,然后回答,小朋友为什么不可以上网吧去玩?
师:对电子游戏除了不可着迷以外,还要注意选择它的容,现在请大家齐读第5段。

(学生齐读第5段)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最后两段。

(学生默读第6、7段)
师:电子游戏机房里的大型电子游戏机对小朋友有哪些损害?
(学生回答)
师:电子游戏机房的环境对小朋友有什么不利?
(学生回答)
3.结束语
师:同学们学习本课之后,一定要正确使用电脑,正确对待上网,有节制地玩电子游戏,坚决不到网吧和电子游戏机房去玩。

第三课《夏季要预防痱子和疖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生痱子的原因,预防、治疗和护理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长疖子的原因和症状,预防和处理的方法。

3.教育学生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文明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8.痱子和疖子的防治。

2.学习新课
师:哪些同学生过痱子,请举手。

哪些同学现在身上有痱子,请举手。

看来,生痱子是很普遍的常见病。

那么请你说说,人为什么会生痱子呢?
(学生回答。

无论其对错,教师可暂不表态)
师:同学们刚才讲了很多,对不对呢?现在让我们看课文第1、2段。

请××同学读一下。

(学生朗读第1、2段课文)
师:怎样预防生痱子呢?请大家齐读课文第3段。

(学生齐读第3段课文)
师:如果生了痱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4段,然后再回答。

(学生根据第4段课文回答)
师:主要做到三点:第一,千万不要乱抓;第二,用温水勤洗;第三,搽(儿童用)痱子水(粉)。

学习了上面的课文,我们知道了痱子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另一种夏天常见的皮肤病——疖子。

什么是疖子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5段以后再回答。

(学生默民课文第5段)
生:疖子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汗孔或毛孔而引起的炎症。

它刚产生时皮肤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以后硬结逐渐扩大,有时隆起呈锥形,顶部中心出现黄白色小脓头。

红、肿、痛随着硬结的扩大而加重,最后疖子中间变软,脓头破裂,流出脓液。

(学生自己如答不出来,教师可帮助他们在第5段课文中找出相关容) 师:为什么会长疖子呢?
生:皮肤不清洁,痱子治疗护理不当,都容易生疖子。

师:生了疖子应该怎么办呢?请大家看课文第6段,然后回答。

(学生默读课文第6段,然后根据容回答)
师:怎样预防长疖子呢?请大家看课文第7、8段,然后回答。

(学生默读课文第7、8段,然后根据容回答)
3.结束语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关于维护皮肤健康的知识,这一课我们又进一步学习了防止微生物侵犯皮肤的知识。

只要我们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健康就会时刻伴随着我们。

第四课《皮肤的保健》
1、了解皮肤的功能,对认识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通过观察,了解皮肤,注意保护皮肤的清洁并使皮肤尽量不受到损伤。

3、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一、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皮肤。

1、教师:你们知道我们身体最外面一层表皮是什么吗?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有皮肤?
2、观察认识皮肤。

提问:皮肤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皮肤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皮肤上有什么?(汗毛)用放大镜看一看,皮肤又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什么颜色的皮肤?
出示挂图,观察皮肤的剖面图以及不同肤色的儿童,直观感受皮肤组织的构成和不同人种的肤色。

二、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幼儿讨论了解皮肤的作用。

1、摸摸自己的脸、拍打自己的皮肤,你有什么感觉?
2、让几名幼儿去冷水池洗手,提问:当你洗手时有什么感觉?
3、让幼儿去摸摸自己身上的衣服,摸摸桌子和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4、你身体哪些地方的皮肤最怕痒?让幼儿说说,再挠一挠,还可以和同伴一起相互挠一挠,感知体验皮肤痒痒的趣味。

5、如果尖锐的东西划伤了皮肤,会怎样呢?
6、人如果没有皮肤行吗?
小结:皮肤在我们人体的最外层,具有保护人体的作用。

还能调节体温和接受感觉,就好像我们穿了一件奇妙的衣服。

如果没有皮肤我们就没有冷、热、痒、疼痛等感觉;天热了,皮肤可以排汗、散热,天冷了,皮肤上的毛孔会紧缩,不让冷空气进入身体。

三、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皮肤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1)经常清洗皮肤,例如:洗脸、洗手、洗澡、洗头等。

(2)要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净。

(3)尖锐的东西不去碰,防止戳伤或划伤皮肤。

(4)夏天穿短衣衫,走路要小心,尽量不摔跤,防止跌伤皮肤。

(5)冬天天冷,要戴手套,穿厚衣服,以防冻伤皮肤,还要每天搽点护肤油,不要让皮肤太干燥。

(6)蚊虫叮咬,脏东西不要碰,细菌也会使你的皮肤红肿或长疙瘩等。

(7)平时加强锻炼,使皮肤更健康。

(8)如果你的皮肤不小心破了,要及时擦药和包扎。

第五课《预防空调病》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空调病。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空调病。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空调病。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空调病么?
二、教师讲解:“空调病”,并不是指自己对空调吃不消,会让身体产生病状反应,而是指过长时间吹空调造成的身体机能衰退。

过冷刺激使人体皮肤温度出现差别,即四肢的温度低于躯干的温度,手足降温,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对此无能为力。

负离子:在空调超净房间里,负离子几乎等于零。

空气负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空气粒子,可使人精神振奋,提高人体机能,被人们称之为空气“维生素”,若缺乏负离子会使人感到头疼。

空气不新鲜:人感到胸闷、心慌、头晕、无力、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明显下降。

据测定,普通居室每平方厘米负离子数为五十个,而使用空调装置后可减少至十个以下。

温度骤变:从温度较高的室外或其他房屋进入有空调设备的室,温差较大且温度骤变,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难以适应,就会出现空调病的症状。

表现为易怒、紧、失眠等。

此外,由于空调房间通常是封闭的,虽然空调系统能将空气部分灰尘和细菌过滤掉,但空气中残留的细菌仍然会造成污染。

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单调不变的空调环境中,人体的生物节律受到破坏,也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主要症状:空调病的主要症状因各人的适应能力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表现为畏冷不适、疲乏无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头痛、腰痛,严重的还可引起口眼歪斜,原因是耳部局部组织血管神经机能发生紊乱,使位于茎乳孔部的小动脉痉挛,引起面部神经原发性缺血,继之静脉充血、水肿,水肿又压迫面神经,患侧口角歪斜。

易患人群:一般地说,易患空调病的主要是老人、儿童和妇女。

老人、儿童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低下,而妇女是由于衣着单薄,又袒胸露臂。

易患部位:呼吸道最“脆弱”呼吸道是最脆弱的,冷气一旦攻破了呼吸道的脆弱“防线”,轻则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的症状即上呼吸道疾病,空调引起较严重的下呼吸道疾病,是肺炎。

尤其是在中央空调下工作、学习,中央空调很适合军团菌传播,潜伏期大约是2-12天,虽然没有上呼吸道的反应,但却发热、怕冷、肌肉酸痛、干咳、无痰或少痰,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持续发烧、干咳、打寒战,严重的还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

另外,屋子里虽凉,但是湿度却太低,这对人们眼、鼻的黏膜都不利。

而干燥的环境适合病菌和病毒的生存,人们觉得鼻子、嗓子发干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病毒侵入了。

同时,屋里的尘埃、尘螨流通不出去,有过敏体质的人还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大脑神经会失衡常听经常坐在空调屋里的人说“我觉得头晕目眩、眼冒金星,
还爱忘事”之类的。

据介绍,这就是由空调病引起的常见大脑神经失衡反应。

空调除了致人感冒,对大脑伤害也相当严重。

空气里含有的阴离子能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缓解大脑疲劳。

但是,空调却过多地吸附了阴离子,让屋子里的阳离子越来越多,阴、阳离子失调也让人们的大脑神经系统跟着紊乱失衡。

如果说室空调只是让你头晕、恶心的话,那么车空调对司机的大脑神经伤害则平添了几分危险。

很多习惯开冷气的司机,有时候会莫名地感到疲倦、头疼,不同程度的手脚麻木等症状,夏天本来又容易犯困,脑子不听使唤、浑身难受,很容易出交通事故。

关节、肠胃易受凉年轻人往往不太注意空调引起的关节疼痛,但长吹空调却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夏天室外空气灼热,人们普遍穿得少,但室的空调冷气吹得厉害,衣服这么单薄,这样的低温环境会刺激血管急剧收缩,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关节受损、受冷、疼痛,像脖子和后背僵硬、腰和四肢疼痛、手脚冰凉麻木等都是常见的反应。

另外,屋里太“冷”容易导致胃肠运动减弱,再加上夏天贪凉,经常吃冷饮,肠道外都被“冷”控制着,很多人又拉又吐就不足为怪了。

预防方法:◆1.使用空调必须注意通风◆2.从空调环境中外出,应当先在有阴凉的地方活动片刻,在身体适应后再到太下活动;若长期在空调室者,应该到户外活动,多喝开水,加速体新代。

◆3.空调室温和室外自然温度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度为宜,夜间睡眠最好不要用空调,入睡时关闭空调更为安全,睡前在户外活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空调病。

◆4.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大汗淋漓时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风,这样降温太快,很容易发病。

◆5.严禁在室抽烟。

◆6.应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这是由于经常出入空调环境、冷热突变,皮肤附着的细菌容易在汗腺或皮脂腺阻塞,引起感染化脓,故应常常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

◆7.使用消毒剂杀灭与防止微生物的生长。

◆8.增置除湿剂,防止细菌滋生。

◆9.不要在静止的车开放空调,以防汽车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回流车而发生意外,即一氧化碳中毒。

◆10.工作场所注意衣着,应达到空调环境中的保暖要求。

◆11空调开到26摄氏度以上,节能,不易患病。

空调病的预防主要是上述十条,若出现感冒发热、肺炎、口眼歪斜时,就要及时请医生诊断治疗。

三、小结:通过本次课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空调病的原因,以后自己在运动后要特别注意了。

板书设计:
第六课《什么是气管异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气管异物的危害性
2.怎样预防气管异物
重点难点:
怎样预防气管异物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讲述一个小孩发生气管异物的实例
2.学生谈谈听后感受
二、教授新知:
1.什么是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就是将最常见的瓜子、花生米、黄豆、栗子、橘核、玉米粒、小钮扣、图钉、小球等吸进气管里
2.气管异物的危害
异物被吸入呼吸道后,会引起一阵剧烈的咳嗽,甚至咳出血来,同时伴有憋气、气喘、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症状,根据异物停留的部位可产生不同的症状。

异物嵌顿在喉部时,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异物较大阻塞了总气管,可窒息,甚至死亡,气管异物多为活动性,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咳嗽和呼吸不畅,随着时间延长,由于异物刺激支气管粘膜,可产生发热、多痰等症状。

3.怎样预防气管异物?
1.)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以免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入气管。

2.)不要将钮扣、玻璃珠、图钉等物含在嘴里。

这样既不卫生,又容易发生危险。

3.)一旦有异物进人气管,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三、谈话总结: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吃饭玩耍时多注意,气管异物是可以预防的。

板书设计:
第10课预防气管异物
吃东西专心
预防气管异物{ 嘴里不含小东西
发生后立即就医
第七课《谨防食物中毒》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3、在学校安全教育中,要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述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

(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二)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为了杜绝因游泳造成溺水,学校规定小学生不准下河、下塘、下溪等游泳。

即使在进行游泳活动,都必须要由懂水性的家长带领,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游泳。

但学生由于小,不小心溺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发现青少年溺水,首先抓紧时间进行救护,不会游泳的,迅速取浮物抛入溺水者最近的水中,会游泳的,在确保安全下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

上岸后,就及时倒水,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

有运输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运输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运输工具上施行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将病人送往就近的医疗急救单位。

为了防止低年级孩子溺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1)要教育孩子不单独到井边、塘边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诉其危险性;(2)有水缸的学校要在学校加盖。

(三)道路交通安全
在学校安全教育中,首先我们要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行走时不可以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

四、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第八课《室污染危害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现状,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其自学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发言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开放式、探索式、研究性的自主学习。

通过实践、社会调查、查询环保等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从现象的感知中升华知识。

教学流程
课后反思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职能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要获取的知识只来源于教师的口述,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而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其周围环境和开放的互联网,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的伙伴。

2.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本节课树立了正确的课时设计理念,在深钻细研教材容的基础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

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教材容,增加教学容量,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
本设计跳出了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了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境界。

第九课《怎样预防贫血》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贫血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贫血的预防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贫血?
师:同学们的回答到底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就知道了。

(出示故事)
师:小令的身体有那些不舒服?
二、学习新课
师:医生根据什么诊断小令患了贫血,并有肠道寄生虫。

师:指甲和眼睑泛白也是贫血的症状,贫血是怎么一回事。

师:为什么会患贫血呢?
师:儿童贫血大多使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挑食,偏食,食物中缺少铁,维生素、蛋白质等制造血的原料。

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多样化。

请齐读课文第四段最后一句。

板书课题:预防贫血
原因:挑食,偏食
不良的卫生习惯
贫血的发病率极高,最常见的是缺铁贫血,尤其多发于儿童,我国7岁以下小儿贫血发生率为40%。

只要日常生活和饮食注意调整,贫血是可以预防的。

要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

因此,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

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

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

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

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

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