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噎废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噎废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因噎废食的本意是指看到一个人因为吃饭时被噎死了,从此就禁止天下人都不吃饭。

比喻因小而废大或者怕再次做错事而索性不做事,这是一个贬义词。

因噎废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因噎废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不承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否认矛盾,回避矛盾,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正视矛盾,才能正确处理问题。

无论做什么事情时,尽心尽力,争取给事情一个完美的结局,当然最好不过。

倘若竭尽全力之后,仍未能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悲伤之余,自当冷静沉思,分析个中缘由,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致重蹈覆辙即可,没必要因噎废食。

因噎废食和一蹶不振的区别
一蹶不振和因噎废食有联系,都出自汉代刘向的《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但意思不同。

一蹶不振的意思是:跌倒了就爬不起来了。

形容人遇到一次挫折后就再也振奋不起来。

因噎废食的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很有钱的财主,他家有很多良田,还有不少房产。

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有一次过节,那个财主在家摆了很多桌酒席,邀请了许多亲朋好友,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非常快活。

也许是酒喝得太多了,那个财主有点晕晕乎乎的。

这个时候,厨师端上来一盘刚烧好的牛肉。

财主平时最喜欢吃牛肉了,看到这盘红烧牛肉色泽鲜亮,香气四溢,他连忙伸出筷子,夹了一大块。

他把牛肉放到嘴里,还没有嚼烂,就往下咽了。

这时候,他又喝了一口酒,谁知道喝得太猛,呛到了,牛肉也卡在喉咙里了。

这下坏事了,他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简直要喘不过气来。

不一会儿,他大汗淋漓,翻着白眼,捂住脖痛苦地咳,在场的人纷了过来,大家一看就明白是回事了。

有的说快灌一杯冷水,有的说要再吃一块肉,有人使劲地掰开财主的嘴巴,拿着筷子准备往下戳……大家七嘴八舌,手忙脚乱,把财主折腾得十分痛苦。

最后,有一个医生朋友走上来,他让大家散开,说自己有办法。

只见他从背后两手抱住财主的肚子,让财主弯下腰,然后手使劲一勒,只见那个财主“哇”的一声,就把牛肉吐出来了。

经过这一折腾,那个财主坐在地上,爬都爬不起来。

大家也都没有兴致继续吃饭了,于是宴会就这样结束了。

晚上,那个财主想:“以后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就要被噎死了吗,太可怕了。


来吃饭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以后只能喝水喝粥,不可以再吃饭吃菜了。

”于是,他立刻就下令,把厨房所有饭菜全部扔掉,以后再也不吃饭了。

因噎废食的成语用法
一、成文用法
“因噎废食”愿义是因吃东西卡住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

后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停止不干。

在句子中可充当作定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二、运用示例
1、唐·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又有惧溺而自沉者,其为矫枉防患之虑,岂不过哉!”
2、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后人不问来由,一律的奉以为法,岂不因噎废食了么?”
3、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四月初一》:“若谓学步不易,而虑终不能胜人,是因噎废食也。


4、清·陆陇其《三鱼堂日记》:“偶思不贰过之境界,其难处有二:一则因循怠忽牵制,过往复生;一则虽有心改过,而见识未到,如因噎废食,矫枉过正,亦是贰过。


5、茗荪《地方自治博议》:“或谓改良之责,是在吾辈,不可因噎而废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