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上科学《看月亮》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上科学《看月亮》教案
第一篇:苏教版二上科学《看月亮》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看月亮》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远镜,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认知月亮变化的基本形状。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认知月亮形状变化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及月亮运动的轨迹。
难点: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天文使用望远镜。
教学准备:PPT 课件、月相盒、简易天文望远镜。
预习要求:
1、观察天空中的月亮,知道月亮的形状是变化的。
、
2、收集资料,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聚焦月亮
1、猜谜: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
(太阳)
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
(月亮)
同学们,对月亮有什么认识吗?(交流)同学们竟然对月亮有这么多的认识,很棒!那今天这节课就来进一步来研究一下月亮,学习月亮的知识。
2、板书课题:
5、看月亮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1、月亮在天上是怎么运动的呢?也是跟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
2、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差不多就是东升西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实际上,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除了绕地球公转,本身也在自转。
四、人类探索月亮奥秘的历程。
1、月亮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人遥望月亮,却没有办法登上月球去一探究竟,只能想象月亮上的景色。
2、出示嫦娥奔月图和古希腊月亮女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这两个神话故事人物。
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
她带着一只玉兔,住在月亮的,寒宫里。
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吴刚每天都在那砍那棵桂花树。
这就是故事《嫦娥奔月》,与之相连的故事就是《后奔射日》。
在西方人的想象里,月亮上有一个女神,人称月亮女神,她的名字叫阿尔武弥斯。
阿尔武弥斯是宙斯和勒托之女,阿波罗的孪生姐姐,是希腊神话狩猎女神,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3、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凭借望远镜,终于看清了月亮的样子。
4、出示图片一,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一百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亮,这幅图片上画的人物就是伽利略,他正在用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
亮,而旁边的这幅小图就是伽利略在望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月亮的样子。
5、出示图片二,引导学生观察
讲解: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情景。
请同学们读一读旁边的这段文字。
6、学生自由朗读旁边的这段文字,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教师介绍: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12:56,美国宇航员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能够登上月球。
但是我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可以登上月球。
五、研究望远镜。
1、在天文学上,天文望远镜是必不可少的。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它对于人类观察宇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出示简易的望远镜,引导学生观察。
3、教师介绍望远镜的结构以及作用。
(教师指着天文望远镜的部件相机介绍)天文望远镜上一般有两只镜筒,大的是主镜,是观测目标所用的,小的叫寻星镜,是寻找目标所用的,也叫瞄准镜。
日镜是单独的个体,是决定放大倍率的物品,日镜上都会有F值,这目镜的焦距。
4、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介绍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第一步:对准观察物体。
第二步: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楚倒立的图像。
5、强调天文望远镜的使用要领:第一步:对准观察物体。
第二步: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楚倒立的图像,而不是正像。
要注意轻拿轻放。
6、学生练习使用简易望远镜观察物体。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观察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
7、全班交流自己的观测情况。
8、小结: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候,要轻拿轻放,按照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切忌急躁,以免损坏。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看月亮》,了解了月亮的形状是发生变化的,指导了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并且了解了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还学会了使用天文望远镜。
下一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第六课《数星星》,请大家在课后认真的预习。
板书设计:
月亮的不同形状(月相)运动轨迹:东升西落使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及使用
课后反思:
第二篇:苏教二上识字6教案
识字6 设计者:郑雅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通过网络自主搜集的资料理解词语。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能熟练地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利用网络资源多层面的拓展,使孩子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感受到不同的风光美景。
认识本课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背诵成语和古诗。
步骤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出示地图),有一望无边的塞北,有桃红柳绿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飞机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旅游。
在登机前,让我们先去买票吧。
步骤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顺。
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机票。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读——全班跟读。
师:你觉得你能读准字音的,站起来读。
3、去掉拼音,一行一行的读,看能不能读准确?分小组读。
4、一行一行能读好了,相信你们全文一起读也能读好。
全班齐读(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每个人都拿到了飞机票,现在,我们可以登上飞机开始旅游了。
)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顺词串。
步骤
(三):精读。
过渡:飞机起飞,你们想先飞到哪去看看呢?
1、学习“骏马秋风塞北”。
(1)、(播放视频:牧民在草原上骑马,有马叫声)从视频上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出示第一排词,指名读)
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像这样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
(2)、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骏马特别喜欢在塞北的草原上奔驰,为什么?多舒服的风啊,齐读“秋风”。
(3)、(听音乐,师做动作)你觉得骏马迎着秋风在草原上奔跑,是什么样的感觉?(欢快)谁来读词串?(指读)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下一站我们去哪?
2、学习“杏花春雨江南”。
(1)、江南是美丽的水乡,这里水很多,到了春天的时候雨也很多,春天的雨是怎样的?
春雨像牛毛、细如绣花针,就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甫也曾经赞美过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你们瞧,有了春雨的滋润,杏花开得更娇艳了(出示杏花图)(2)
美丽的杏花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
喜欢江南吗?谁来读。
(生随着音乐轻声诵读。
)
(3)江南细雨蒙蒙,江南美景如诗如画,你读的真好,还有谁也想读。
我们的声音再轻柔一些,去品味如诗如画江南水乡的美。
(齐读)
3、学习“椰树骄阳海岛”。
到过江南水乡,下面我们继续出发,看这是哪?
(1)、齐读“海岛”,贴词。
(2)这里的太阳可厉害了。
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出示骄阳图)老师送给你一个词骄阳似火。
(3)虽然海岛骄阳似火,可是这儿却有一种植物它不怕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椰树)
你们觉得这椰树怎么样?你了解它吗?椰树长得很高大,郁郁葱葱,如果你去采一个椰果,把它剖开来,还会流出乳白的椰子汁,喝一口,味道好极了!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4)一段难忘的海岛旅行相信孩子们都很喜欢,喜欢海南岛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4、学习“牦牛冰雪高原”。
过渡:祖国的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让我们乘上飞机,俯瞰高原!
(1)、齐读“高原”。
高原的地势很高,(简单画高低)。
(出示图片)看图,你有什么感受?(指答)冰雪好大呀,谁来读这个词?(指读)
(2)、在高原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好帮手,(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是宝,它的毛很长,可以做绳索、帐篷,它还可以帮人们耕地、运输,被称作“高原之舟”)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词,齐读“牦牛”。
(3)、让我们带着敬佩读好这个词串。
男生读——齐读。
5、飞机降落了我们去了祖国的四个地方,你有什么感受?齐读。
(1)、归纳课文特点。
用几个词就把不同地方的风景写了出来,多美啊!
(2)、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来再来读课文。
(齐读)步骤
(四):识字写字。
1、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你会记哪个字?想想我们学过的记字方法。
(指答)
2、相机识字,并指导书写。
“塞”:“塞”字是怎么来的呢?“塞”字最早读sāi,表示堵住的意思,(示图)古人房顶漏了缝,就用双手拿着草和泥土来补漏洞。
后来用来表示边界上险要的地方,读sài,说明这些地方边远。
你能给“塞”字组词吗?怎样写好这个笔画多的字呢?师范写,学生描“塞”,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岛”:“岛”是什么样的?(示图)师讲解:四面都是水,中间有陆地,有许多石山,小鸟在海洋上飞累了,就可以停在山上休息,(示鸟)有山有鸟就是“岛”。
组词。
有信心写好这个字吗?范写,生说笔顺,学生描“岛”,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骄”:这个字读谁的音?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学生说偏旁,再把形旁和声旁组合。
组词。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马的横边成了提,撇不要写成横)它在田字格中的位臵怎样?(左窄右宽)生自己描红。
步骤(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旅游”,收获了不少知识。
请你们回家后用词串中的词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板书设计识字6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
第三篇:五年级科学《看月亮》教案
五年级科学《看月亮》教案
教学目标、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按顺序排列,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2、连续长期观察月相,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
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
学生准备:前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并记录画出月相,注明日期(农历、公历都写出)地点,天气,以及与前一天的月相相比有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
学生猜出:月亮
师:出示题“看月亮”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形状、画月亮。
同学们在前一个月的观察中了解到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把它画下来。
给每个小组发正方形白纸八张,上面画有虚线圆。
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画出一个月中月亮的变化,并讨论排先后顺序。
2组内交流。
介绍自己的画的月亮的特点,出现的时间日期,有更多相关知识的可以分享给同学。
3研究月相
师:各小组都画出了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并排了顺序,我们能够发现月亮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吗?不同形状的月相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一起看一看。
提示学生按时间顺序排,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排列顺序。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顺序不对,上弦月下弦月的顺序不对,让学生各自保留意见,通过日后实际观察,做月相日记,或拍照辅助取证解决。
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知识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素养。
)
3、制作月相盒
师教制作方法:录制微辅助教学,师讲解。
圆形扁盒子(或正八边形),在面上中心为圆心,用铅笔画出八
等分线,在圆形的侧面上挖八个观察孔,盒盖内部中央固定一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小手电筒,打开手电筒,就可以在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师:通过使用月相盒观察月相,你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使学生全员参与研究月亮变化,使学生成为堂上只是探究的主体。
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制作月相盒,让学生对月亮辩护的知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分析过渡,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三、作业:连续地观察月相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通过画月亮,排月亮来认识月相变化,在排月亮时我们有些不能达成一致的见解,怎样能知道正确的现象呢?
生:生活中实际观察。
师: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记录。
这就需要同学们有毅力有恒心,我们能努力做到吗?怎样能更好的完成月相观察呢?老师给几个提示。
提示:
月亮在不同日子出现的时间不同,要查资料了解当晚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
2注意天气情况,阴天雨天可能看不到月亮。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用一个月晚场观察表。
时间(农历)
预测月相
实际月相
问题与感想
思考:1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左娥眉月与右娥眉月的区别是什么?
3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4写观察小论文。
第四篇:苏教二上狐狸和乌鸦教案(第一课时)
11、狐狸和乌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同时习得识字、写字的方法。
2.借助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积累词语。
如“一棵大树”、“眼珠一转”等。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突破:多种渠道学习生字字音并积累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好朋友。
它们是谁呢?出示词卡:狐狸(贴图:狐狸)
(1)谁能读准他的名字。
(2)“狸”单独读第二声,谁来读?(3)在这个词里读轻声,齐读。
出示词卡:乌鸦(贴图:乌鸦)读词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狐狸和乌鸦可是故事的两位主人公。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读了故事就会知道的,请小朋友轻轻地把书翻到62页。
(一)自由读全文
读书之前,老师想提醒小朋友做好两件事,小耳朵可要仔细听!1.标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二)检查读词语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
2.检查二类字的读音。
(课文中有一些生字宝宝急着要和你们单
独见面,谁能读准它的字音。
)
Piào liù quâ pãi 漂溜雀赔
3.读准含有二类字的词语。
(生字宝宝真淘气,又来到词语中,还能认识吗?)Piào liù quâ pãi 漂亮一溜烟麻雀
赔着笑脸
(1)自由读(2)教师指读
4.出示四字词语。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等着咱们去读一读呢)Zhū zhuàn mãi liú 眼珠一转
没有回答直流口水Pãi liǎn yáo yɑo
赔着笑脸摇摇尾巴唱了起来
借助拼音自由读、去拼音读词语、想象画面读、个别分角色读,两边比赛读。
5.文中出现了很多的“一”,他们的读音有变化。
什么变化?一棵大树看了一眼一开口眼珠一转一片肉一溜烟(1)第一排词语中的“一”读第四声,第二排词语中的“一”读第二声。
(2)你发现这些词语都和谁有关系?从这些词语你可以感受狐狸怎样?(狡猾,聪明)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小朋友读准了生字新词,我们的主人公登场了。
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
出示:乌鸦
(1)记字形:你想怎样记住“乌”?(鸟字少一点表示全身浑黑找不到眼睛了)(2)给乌组组词吧!(乌黑,乌云,乌龟)2.过渡:嘴里——出示:叼着一片肉
(1)读词语。
(2)肉这个生字要读得准。
(3)我们来分析一下吧!(里面的撇点撇点就像是骨头)(4)也来给肉组组词!(鸡肉,牛肉,猪肉)
3.自由读第1自然段。
小朋友看,刚刚我们读的两个词语又到第一自然段当中了,小朋友一定能读好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5自然段
1.过渡: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直流口水是什么样子呢?谁来做一做?(再出示图片读好词语)
2.解释“直”的意思,选一选。
3.接下来狐狸会对乌鸦说些什么呢?乌鸦听了之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请小朋友在2—5自然段中找到狐狸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找到乌鸦听后的反应,用波浪线画出来。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三次)
(2)逐步出示狐狸说的三次话,和乌鸦三次的反应,指导将句子读通读顺。
(三)学习6自然段
1.最后结果怎么样?谁来帮我们读一读最后一段。
四、结合全文,概括特点
1.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又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
2.狐狸到底是狡猾还是聪明,乌鸦是爱听好话还是笨呢?咱们下节课再讨论。
五、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再出示生字“差、句”,齐读。
2.教学书写“差”。
(1)记字形;(2)教师强调关键笔画“长撇”;(3)书空笔顺;(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3.再教“句”(同上)3.展示、评价。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再试着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11.狐狸和乌鸦
乌鸦图
大树图?
狐狸图
第五篇:教案看月亮
看月亮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并知道每种形状的月亮叫什么月。
2.每种月(蛾眉月、弦月、满月)分别是在一个月中的什么时候出现的。
3.知道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月相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规律。
难点: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播放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二)新课学习1.引入新课
师: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昼夜交替》之后呢,老师现在来给大家看两张图片,看,“红月亮”,同学们,看了这两张图片之后,你们有什么疑问没?生:有,为什么这月亮是红色的呢?
师:是啊,这个月亮为什么会是红色的呢?老师也很好奇呢。
其实呢,这个图片是十月八号的时候发生“月全食”时候拍到的,很好看对吧,那么,到底是为什么这个月亮为什么会是红色的呢,那,同学们这节课要是表现得好,待会儿老师会给大家解释的。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哦1 2.月亮有各种形状师:刚才我们提到了月亮,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月亮》,那么说到这个月亮,同学们平时都见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呢?现在呢,就拿出白纸,把你们见过的月亮画出来吧!并给它们排排序。
生:(画月亮)
师:现在,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形状的月亮你们都见过吗?生:见过。
师:那这是不是天上有三个月亮呢?生:不是,只有一个。
师:对了,不是的, 其实月亮只有一个,由于它被太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有时多, 有时少而造成的。
于是我们看到的月亮就有不同的形状。
3.学习三种月亮
师:同学们,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
①蛾眉月
师:首先,看这个月亮同学们觉得它像什么?生:像香蕉,镰刀...师:像这样子的月亮, 我们把它叫做蛾眉月.同学们一定要看好了,这个“蛾”字,是虫字旁,不是女字哦,记好了,不能写错了哦!②弦月师:同学们看第二幅,你们觉得它像什么?生:半个西瓜 ,半个烧饼
师:是的,像这样子的月亮, 我们叫它做弦月。
③满月
师:这个呢?
生:像篮球 , 皮球......师:对了,像这样子的月亮, 我们叫它做满月。
4.月相是变化的,三种月亮出现的时间
师:那我们是不是每天都能看见这些所有不同形状的月亮呢?生:不是。
师:对了,我们不是每天都能见到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的,不过,月全食的那天特殊,月全食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在同一天见到所有形状的月亮的。
那在平时,我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见到它们的呢?生: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首先,蛾眉月,它出现的时间是,每个月农历初四前后和农历二十六前后。
第二,弦月,它们出现的时间是每个月农历初九和农历二十二日前后,上弦月,农历初九;下弦月,农历廿二日。
第三,满月,我们是不是在中秋节的时候见到过,满月出现的时间就是每个月农历十五日或十六日。
同学们一定要记好了,满月出现的时间是每个月农历十五十六。
现在呢,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种月亮,叫做新月,就是在天上我们看不见月亮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月亮就叫做新月。
新月出现的时间就是,每个月农历初一和农历三十。
记好了。
新月出现的时间:农历初一、三十满月出现的时间:农历十五、
十六 4.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那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月亮的形状是会变化的,月亮的圆缺变化出现不同形状的月亮,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月相变化。
那么,为什么月相会变化呢?这是因为什么而造成的呢?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看一个视频,来学习月相变化的原因。
(视频:教参配套视频)
师:现在看完了,有没有同学来说一说月相变化的原因呢?生:月球反射太阳光。
师:很好,还有同学有其他的看法吗?生: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我们来总结一下,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有: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不透明,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这样受到阳光照射时,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正因为如此,被太阳光照亮的半个月球在总是对着太阳。
2、由于月球不断绕地球公转,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公转,致使日、月、地三个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就出现了圆缺不同的形状变化,即月相。
5.一个月中的月相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相变化的原因,那我们就来看看一个月中,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月相呢?它们出现的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PPT,一个月中不同时期出现的月相,从农历初一到三十)6.月相变化的规律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月相变化周期:一个月7.“红月亮”视频
六、课堂小结 1.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习了月相变化,也知道了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原因,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