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青山-盘羊山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对华北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大青山-盘羊山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对华北
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
张进江;郑剑磊;王海滨;郭磊;刘江;戚国伟
【期刊名称】《地学前缘》
【年(卷),期】2024(31)1
【摘要】内蒙古大青山和盘羊山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对华北克拉通北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大青山以北的盘羊山逆冲体系,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古亚洲洋的闭合,晚侏罗世可能受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影响而重新活动。
大青山地区发育4期中—新生代变形构造,从老至新依次是:SE-NW向伸展形成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NW向逆冲的大青山逆冲体系、以不变形花岗岩为核心的构造穹窿、大青山山前断裂及高角度正断层。
发生于约142~132 Ma的SE-NW向伸展,形成于造山增厚地壳的重力垮塌,并形成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和相关的拆离体系。
大青山逆冲体系形成于约130~120 Ma,代表造山过程中地壳荷载与板块汇聚的抗衡导致的构造反转,另一可能是古太平洋俯冲的远程效应。
自约120 Ma以来,大青山处于一个构造-热松弛期,导致该区约120~90 Ma的冷却事件被广泛记录,并形成以不变形花岗岩(约114 Ma)为核心的穹窿构造;这些事件可能与华北克拉通的峰期破坏相关。
大青山山前断裂和相关的高角度正断层开始于始新世,可能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和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的远程效应所致。
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次克洋的闭合导致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壳增厚,引发早白垩世造山晚期的垮塌和伸展,形成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
自120 Ma开始,大青山开始受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影响,并形成后造山伸展。
新生代,大青山受新特提斯和太平洋构造域的远程影响。
【总页数】15页(P127-141)
【作者】张进江;郑剑磊;王海滨;郭磊;刘江;戚国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北缘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来自构造节理分析的证据
2.燕山褶断带晚三叠世都山复式岩基成因及侵位变形:华北北缘中生代早期构造背景的制约
3.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4.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内蒙古—燕山地区造山过程中的岩浆热事件与构造演化
5.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带构造演化:来自辽北开原地区尖山子变质火山岩的证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