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高质量发
展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加,重大自然灾害现象频繁等问题的
出现,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遭受到重大威胁,为避免未来极端天气
频繁出现,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基于大国责任担当,我国提出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双碳目标,各行业都面临着严
峻的减排压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需要全面调整,生态环境保护要与减污降碳
协同整合推进。
关键词:双碳目标背景;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实施,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着
严峻的考验,绿色建筑理念和相关施工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建筑工程施工环保节
能发展,在当前环保节能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绿
色节能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发展的整体方向,但是由于我国的绿色
建筑建设尚处在摸索阶段,难免出现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效果不佳等现象。
深
入研究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及应用策略,有利于促进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合理应用。
1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包括建筑的生产材料、设计建设、实施、修理等全方位对环境没有
造成伤害,并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平衡且建设出一种高端的环保建筑。
绿色建筑既要遵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根据当地所拥有的纯天然材
料去选择施工的方向,确保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重视内外之间的联系。
绿色建筑又被叫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环保建筑。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文中,把绿色建筑命名为“在建筑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实现最大化的节省
材料,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做到绿色环保,给人民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绿色、环保的环境”。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发
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即节省材料;二
是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环保的生存环境;三是与人、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保护
自然就是等于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
2绿色建筑的实际意义
首先,绿色建筑技术可以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赋予生产制
造所需的各种生态资源,使全体人民实现身心平衡健康发展,发展趋势在我国是
属于可持续的发展观核心理念的战略定位,实现绿色建筑技术思想和理念的保证;其次,绿色建筑项目的技术发展趋势可以合理减少建筑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在工
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中抑制他人资源消耗和使用的个人行为,提高人们的建筑综
合利用率;再者,绿色建筑工程技术针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也具
备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绿色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不仅是进一步维护社会发展生态
系统细节和平衡的关键,更是推动各社会经济发展系统软件的不断多元化,使所
有社会发展系统软件历史稳定,历史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得到很好地传承。
这种历
史人文可以很好地开展基于绿色造型艺术、科学研究解读和造型艺术表达的工作,让全人类社会树立起科学的绿色社会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最后,绿色建筑的最终结果,即是对没有严重危害的建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特
别是大中型民用建筑,其是人们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关键载体。
人们以
适宜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适宜的宏观经济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生态环
境保护成为日常生活部分,这也是人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和身心健康发展理
念的重要体现。
在健康方面,人们充分开发和设计了新一代空气无污染电能,利
用生态资源和绿色发展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可以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解
决阻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问题,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3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对策
3.1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利用率
在建筑工程中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进行能源消耗,因此会产生多种气体,造成环境的污染,为避免过多排放污染气体,需控制碳基类能源的使用。
因此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有效控制,一是相关产业进行优化调整,材料使用以低碳为主,并保证使用窑炉处理废弃物和城市垃圾。
二是开发利用新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新能源的开发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石化能源损耗,例如天然气和地源等新能源,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地已经以新能源使用为主。
3.2加强保护物资措施
不少企业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较为薄弱,例如不少施工现场存在施工材料存放不科学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施工材料本身的性能,如果不能够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分类,就可能导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浪费。
因此,企业应当对科学管理施工现场的材料,对不同材料的存放进行合理分类,还要保证存放环境符合施工材料的要求,例如常见的防水防潮工作都能够有效地保护材料本身的特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科学的材料存放制度,首先会影响材料本身的性能,若将性能不足的材料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则会降低施工质量。
3.3注重材料性能与循环利用
我国目前城市化进行速度加快,建筑拆迁也逐渐变多,随之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为提高材料循环利用可将这类建筑垃圾进行有效使用,通过筛选以及粉碎将材料用于道路建设上,其余材料也可用于工砖和混凝土加工上。
材料的循环利用不仅降低了资源的投入,还将建筑垃圾进行合理利用,以此做到资源减量与废物资源化的效果。
对于建筑材料的回收也要杜绝化学材料垃圾的使用,这类化学建筑垃圾已无法满足建筑使用条件,继续使用会给建筑带来巨大隐患。
3.4加强绿色建筑技术创新,推进技术研发推广应用
各省因地制宜推广绿色建筑应用技术,探索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近零能耗、智能信息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
加快推广绿色建材的认证、试点,适时建立绿色建材采信系统,可强制对政府投资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使用绿色建材,鼓励其他新建建
筑工程使用绿色建材,在城镇化建设中逐步提升绿色建材的使用比例。
大力发展
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动装配式与绿色建筑深度融合。
对于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质、市政设施等建筑强制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鼓励引导
其他工程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
同时也要推进装配式建筑与绿色施工、数字
建造的融合,加大BIM技术的应用,以信息化手段助力装配式建筑推广。
大力发
展绿色建筑的渗水铺装、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等技术,支撑海绵城市建设。
推动
浅层地热等新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开展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实施能效
提升工程。
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要加大智能控制技术、装配式
建筑技术以及光伏风电一体化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
绿色技术在建筑中的应
用不应局限于单一建筑,而应结合整体城市规划,接入整个城市的水网、电网和
海绵城市系统。
同时,应建立绿色建筑施工的统一标准,应用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广泛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璐璐,李晓娟.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研究[J].上海节
能,2020(12):1393-1399.
[2]许俊民.绿色建筑结合BIM技术的最新发展[J].西部人居环境学
刊,2020,35(06):17-23
[3]魏东彤.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低碳世
界,2020,10(12):117-118.
[4]于立凯.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实践[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4):92-94.
[5]傅毅.绿色建筑施工理念与技术措施[J].陶瓷,2020(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