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外国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外国名人
第一篇:十大外国名人
(二)■十大外国人物■
1.海伦·凯勒
——创造人间奇迹
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残障教育家、作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使她学会说话并与人沟通,且努力向学,认真做人。
在沙利文帮助下,她考入哈佛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
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海伦·凯勒的轻声细语,诉说着对光明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87年无声无息孤绝幽闭的岁月中,她将别人眼睛中的光明当作自己的太阳;将别人耳朵中的音乐当作自己的乐曲;将别人嘴角边的微笑当作自己的快乐。
摆脱身体的缺陷的桎梏,建起大大小小的慈善机构,把慈爱的双手伸向世界,飞翔的心灵奔向光明。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给予他们生存意志。
她同时也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提倡世界和平。
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备受人们崇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2.邓肯■
——自由与浪漫的女子典范
邓肯,一位举世闻名的舞蹈天才,她摒弃古典芭蕾的严苛性,主张以自由流畅的方式呈现舞蹈,据此创立了自成一格的全新的舞蹈模式,从而成为现代舞的先驱。
邓肯,一位浪漫又多情的现代女性,她藐视婚姻,特立独行,曾与多位世界著名的艺术家相知相恋,谱下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情爱之歌。
邓肯,一位历经创痛的坚强母亲,先后遭受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和刚刚出生的儿子离她而去的重创,饱受
思念骨肉亲情之苦,几度绝望又几度重生。
邓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一位历尽风霜的女性,一位20世纪杰出的女性。
她说:“生活是一种感受,一种冒险,也是一种表现形式。
”她在自传《我的爱我的自由》中尽情地阐释两大人生命题--爱情与自由,让我们领略到一位伟大妇女非凡的生命力,明白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昨天的梦想未必不是今天的希望和明天的现实。
邓肯以她的亲身经历,向世人展现一个女子从不被承认到备受尊重的过程。
林语堂曾褒赞说:“邓肯毫无保留的自我剖析,坦率得令人发窘,生动得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亮丽生命的耀现。
”100年前,对婚姻和爱情、人生和艺术她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折射出的自我和独立足以让今天的人们汗颜。
3.贝多芬■
——用痛苦换来欢乐
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的德国波恩,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在贝多芬4岁时,父亲就用暴力逼他练习各种乐器,使他在少年时就取得了一些成绩。
17岁时母亲去世使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22岁他离开了故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寻找自己的天地。
在他刚取得小成功时,不幸就降临到他头上,他的耳朵聋了,这对一个对音乐如生命的音乐家来说是一种多么严重的灾难,可他直到实在瞒不住了才告诉了朋友。
他心里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倾听他的心声,他为了排解内心的痛苦,就把他的感受融入到他的乐曲创作中。
当他创作了《第二交响曲》时,他悲观的情绪一扫而光,他似乎变得更加坚强,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从1824年起,贝多芬又得了严重的胸膜炎,身体衰弱到了极点,但他创作的歌唱欢乐的《第九交响曲》,使他战胜了自己的痛苦。
1827年死神降临了,他在大风雪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20世纪初,罗曼·罗兰写了文艺传记《名人传》,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称为“英雄”,并将贝多芬冠于首席。
他说:“在此英勇的队伍内,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一
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造成欢乐。
”罗曼·罗兰精辟而又准确地概括出贝多芬人格的崇高和心灵的伟大。
最终死亡逼近了伟大的心灵,贝多芬临终时说自己的生命是“喜剧的终场”。
这位音乐天才为欢乐而生,终亦为欢乐而死,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他昭示着我们,无论我们的命运有多么悲惨,都不能向命运屈服,不要抱怨,振作起来,勇敢向命运挑战,改变自己的命运。
“用痛苦换来欢乐”这七个字可以总结他的一生。
虽然贝多芬去世已经几百年了,但他的精神是永恒的,他永远活在人们心目中。
他的精神化作了一种力量,鼓舞着每一个人,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 4.林肯■
——永不言败的平民总统
林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总统,但他的一生是在接踵不断的磨难中度过的:他出身贫寒,9岁时母亲去世,15岁才开始读书;21岁时做生意失败,负了15年的债;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26岁时爱侣去世使他悲痛万分且常出现情绪抑郁;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32岁时结婚,因妻子脾气暴躁而经常有家不归;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52岁时当选美国总统。
结果南北战争很快爆发,北军在人员、军备上都优于南军,却在战场中一再失手,本来计划打两年的内战整整打了四年,令林肯饱受煎熬;56岁时南北战争终于结束,林肯也再次当选总统,可他却在看戏时被人刺杀……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但是面对自己的苦难人生,林肯学会用笑来积极化解。
林肯最擅长运用自嘲、调侃与讲大白话来升华自我的不良情绪,因此他能屡仆屡起,最终成就不凡。
林肯的传奇在于:他虽饱经风霜,却充满了幽默。
他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不仅是他自我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他招人喜欢的有利武器,他的个人修炼,又带动起整个的美利坚民族都变得幽默起来。
所以美国人评价林肯的终生成就主要有三条:一是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完整,二是解放了美国的黑奴,三是使美国人的性格变得更加乐观积极。
5.歌德■
——文学领域里的“宙斯”
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
他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法律,也曾当过短时期的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
1775—1786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马克思)。
于是他化名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
歌德创作囊括了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写一个反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跟鄙俗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在爱情上更遭封建势力摧残打击的少年维特愤而自杀的浪漫故事。
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享有世界声誉。
诗剧《浮士德》是他的代表作,写作时间历经60年。
取材于德国传说,他把浮士德写成一位一心摆脱狭隘环境、不断探索真理、追求崇高理想的巨人形象,这也是作家自身的写照。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
恩格斯称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是文学领域里“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6.梵高■
——渴望生活的激情画家
文森特·梵高是19世纪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独立特行的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从27岁开始画画,到37岁自杀身亡的一个孤独的、生前穷困潦倒的但又执著于绘画艺术的画家。
梵高那种对世俗的反叛,对艺术宗教般的迷狂,向生命极限挑战的激情与美丽,给予了我们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
梵高1853年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
少年时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
1881年开始
绘画。
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
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
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
梵高一生为人敏感而易怒,聪敏过人,但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
其个人生活不幸而且艰辛,可他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最重要的时期贡献给了艺术。
他说:“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且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7.居里夫人■
——一位影响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一生得到两次诺贝尔奖——1903年物理奖和1911年化学奖;一生担任过25个国家l06个荣誉职位;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
居里夫人的主要贡献是以毕生精力研究放射性元素,是放射性化学和物理的奠基人。
1898年居里夫妇从沥青矿中首先分离到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碲”元素,居里夫人为纪念她伟大的祖国波兰,命名为钋。
接着他们再接再厉,历时4年,从数十吨沥青矿残渣中终于提取到0.1克氯化镭,并确定镭是一种新元素。
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甚至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
1935年在美国纽约居里夫人的悼念会
上,爱因斯坦对她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以能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
另外,居里夫人又以她的品质、工作精神、处事态度以及在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用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崇高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成为一个战胜悲痛把两个女儿培育成人的坚强母亲。
她对女儿的教育,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表率行动。
她一生中遇到许多不幸,丈夫也在马车事故中丧生。
尽管她抱着无限悲痛,却仍然按照皮埃尔的嘱咐一面继续研究一面抚育女儿。
她多次放弃可以给孩子留下大批财产的机会,一直和贫困搏斗,抱着必须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生活的信念。
8.纳尔逊·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的南非斗士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是不结盟运动主席,南非前总统,非洲人国民大会前主席,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他出生于南非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因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1962年遭南非当局逮捕,以“颠覆罪”被判刑5年,1964年又被控“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终身监禁。
曼德拉铁窗生涯27载,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
囚徒生活没能禁锢他的思想和智慧,反而使他的政治信仰和斗争目标更加坚定,性情变得更加深沉老练,观察问题更加周全客观。
他每天都要做艰苦的劳役,但依然乐观积极,每天坚持读书、绘画、养花,还写信鼓励陷入困境的人们。
曼德拉的伟大人格和坚强意志甚至感动了监狱的看守,出狱后两人还成为好朋友。
也正是非凡的意志力帮助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以及世界上最受敬重的政治家之一。
他1990年获释,当选为南非国大副主席、主席,领导南非国大参加了多党谈判,在政治解决南非问题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性
作用。
1994年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9.斯蒂芬·霍金■——身残志弥坚的科学探索者
史蒂芬·霍金,英国物理学家。
他于1942年生于牛津,生日刚好是距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
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对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
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十三、四岁时,霍金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17岁那年他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半身不遂。
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70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
80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
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
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计算机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着轮椅逐页去看。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
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
霍金一生贡献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10.比尔·盖茨■——善于创新和用人的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
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
连续几年荣登世界首富宝座。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大三时他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好友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
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个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
算机开发软件。
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微软公司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为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了无数杰出的软件产品。
微软不断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专注的技术、领导艺术、人才管理和公司文化,在这几个决定微软公司成长命运的竞争力之中,处处体现和渗透着创始人比尔·盖茨独具特征的领导艺术。
微软公司是最没有官僚作风的,他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对公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甚至上司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提出批评、建议或提案。
他要求公司的每一个产品和技术部门都向他做技术汇报,且大多是“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会议,让大家在此过程中受益匪浅。
另外,比尔·盖茨每年都会抽两周时间用“闭关”的方式独自思考问题,这被称为比尔·盖茨的“思考周”。
微软公司今天的价值观主要包括:诚实和守信;公开交流,尊重他人,与他人共同进步;勇于面对重大挑战;对客户、合作伙伴和技术充满激情;信守对客户、投资人、合作伙伴和雇员的承诺,对结果负责;善于自我批评和自我改进、永不自满等。
但是最能体现微软公司文化精髓的,还是比尔·盖茨的一句话:“每天清晨当你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
除了对计算机和软件的热爱之外,盖茨对生物技术、慈善事业也很有兴趣。
他和他的妻子已经捐赠了超过240亿美元并建立了一个基金,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慈善事业,希望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能使全人类都受益。
第二篇:外国名人读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
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
列宁的读书故事
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
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
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
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富兰克林的精神食粮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
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
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妇,已饿得走不动了。
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
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
”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
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
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
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培根论读书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之顺畅。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因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需重演;如不能辨
异,可令读经院哲学,因为这些人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毛姆谈读书
毛姆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
许多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如今除了给专门研究的学者之外,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读。
生活在繁忙的现代,很少人有时间博览群书。
除非与他们有关的书籍。
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
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
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已。
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
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更觉富足,没有读过这些书,我一定不会成为今天的我,但我们请求你,如果你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
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地去读诗、小说或其他可归人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
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
定也要使别人觉得快乐哪?
第三篇:外国名人资料
外国名人
1比尔·盖茨
事例:在一年内进行60多个捐款项目,捐款数目比美国政府还多3亿。
表现:扶贫济困的人道主义精神。
备注:比尔盖茨是全球首富。
名言:每个人都有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尔盖茨。
2哥白尼
事例:动摇封建神学基础地心说,提出地心说后被烧死。
表现:勇敢坚持真理,不畏强权。
备注:本是波兰一个大教堂的神职人员,当时教会的观点是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谁怀疑这个观点,就是大逆不道的。
但哥白尼通过对天体的长期观察和科学的论证,发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于是不顾教会的迫害,大胆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确立了太阳中心论的观点。
地心说的提出为近代科学走上正轨奠定了基础。
3爱迪生事例:1勒于思考、善于提问。
2坚持不懈、废寝忘食,试灯丝八千多次。
表现:研究问题要执著的追求,不要轻易放弃;要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并多加思考。
备注:一生发明多达千件,灯泡的发明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重大贡献。
4贝多芬
事例:勤奋刻苦,练习钢琴时手指被磨烫。
表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付出努力。
备注: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和纯粹的追求使他成为一代音乐大师。
5狄更斯
事例:有每天边逛街边认真记录素材的习惯,这些素材对他的文学创作大有帮助。
表现: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要学会认真观察生活。
备注: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著有《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
6马克思
事例: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留下深深足迹。
表现:有恒心和毅力。
备注:是科学公产主义创使人,著有《资本论》。
7爱因斯坦
事例:勇于坚持真理并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表现:虚心、平易近人。
备注:提出著名的相对论。
8果戈里
事例:朗诵自己文章时,发现听众睡着就烧毁文章。
表现: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对自己严格要求。
备注:果戈里是俄国自然派领袖,是使俄国文学具有独立地位的开山鼻祖之一。
9拿破仑
事例:抓住机遇显示了他过人才智和胆略,一举成名。
表现:机不可失,时不在来。
备注: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0霍金
事例:不被病魔吓倒,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潜心研究。
表现:勇于正视挫折、战胜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