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教学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教学检测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把所选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后221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9年
2. 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开始于
A.春秋B.战国C.秦朝 D.西汉
3. 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甘石星经》
4.到河南南阳旅游,一定要参观医圣祠。

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5.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6. 《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
史书的典范。

主要是因为它
A.歌颂了农民领袖斗争精神 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又是一部文学著
7.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广东沿海收购农产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
A. B. C. D.
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
8.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②防洪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假如战国时期一个楚国的农民给远在齐国的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什么材料上?
A.竹简
B.青铜器
C.纸
D.丝帛
10. 看右图,你认为该杰出的历史人物应该是谁?
A.秦始皇赢政 B.汉高祖刘邦、
C.汉武帝刘彻 D.西楚霸王项羽
1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 C.秦统治者的暴政
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13.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

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
乡,纷纷溃散。

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
14.灵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A长江和黄河 B珠江和钱塘江 C长江和珠江 D黄河和淮河
15.秦始皇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是: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修建长城
16.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7.西汉的鼎盛时期是
A.汉高祖时期 B. 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18.下列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19.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与商周同期,盛行于
A.成都平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东北平原
20.《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主要是因为它
A.歌颂了农民领袖斗争精神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二、填空题(20)
1、公元前230年至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

2、秦朝的最高统治者称,在中央政府设,,御史大夫,分管
行政、军事和监察。

4、公元前年,刘邦建立汉朝,建都,史称。













5、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起来,历史上称这
一时期的统治为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的建议,进一步削弱的势力。

7、汉武帝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举办,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8、东汉时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9、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和以西,也就是今天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10、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

三、连连看(5分)
A.《论衡》张衡( )
B.《史记》秦始皇( )
C. “麻沸散”王充( )
D.地动仪司马迁( )
E.焚书坑儒华佗( )
四、知识列举(6分)
1、列举汉朝以前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2个)。

(2分)
2、列举秦末农民起义军的主要领导人(4个)。

(4分)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6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什么时候谁的名言?(2分)
(2)他写过什么书?(1分)该书是什么体裁?(1分)
(3)该书有何成就?(2分)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5分)
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中说:“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1)诗中的“胡”指什么?(1分)
(2)董老为什么说:“昭君自有千秋在”?(2分)(3)昭君出塞时的皇帝是谁?(1分)
(4)昭君嫁给了谁?(1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工人日报(2004-4-22)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国西安举行。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
(1)请你介绍一位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

(2分)
(2)请你叙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用文字→图表示)(4分)
(3)丝绸之路的作用(2分)
六、问题探究(10分)
1、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哪些?(4分)
2、概述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3分)
3、你认为秦始皇是怎样一个人?(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