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漆和面漆如何配套才不会咬底
油漆一底两面施工程序(3篇)

第1篇一、准备工作1. 清理表面:在施工前,需将墙面或家具表面的灰尘、油污、污渍等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施工表面干净、平整。
2.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需求,准备适量的底漆、面漆、砂纸、刷子、滚筒、稀释剂等施工材料。
3. 环境准备:保持施工环境的通风良好,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
二、施工步骤1. 打磨墙面或家具表面:使用砂纸对墙面或家具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变得粗糙,便于底漆的附着。
2. 刷底漆:(1)将底漆搅拌均匀,如有需要,可适量加入稀释剂。
(2)使用刷子或滚筒将底漆均匀涂刷在墙面或家具表面。
(3)待底漆干透后(约2-4小时),进行下一道工序。
3. 打磨底漆层:(1)待底漆干透后,使用砂纸对底漆层进行打磨,使其变得光滑。
(2)打磨过程中,注意保持墙面或家具表面的清洁。
4. 刷面漆:(1)将面漆搅拌均匀,如有需要,可适量加入稀释剂。
(2)使用刷子或滚筒将面漆均匀涂刷在墙面或家具表面。
(3)待面漆干透后(约2-4小时),进行下一道工序。
5. 第二次刷面漆:(1)待第一次面漆干透后,重复步骤4,进行第二次面漆施工。
(2)第二次面漆施工完成后,待其干透。
6. 清理施工现场:施工结束后,清理施工现场,将剩余的油漆、砂纸、刷子等工具清洗干净,并存放在阴凉、通风处。
三、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持墙面或家具表面的清洁,避免污染。
2. 刷漆过程中,要保持施工环境的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3. 刷漆前,要确保墙面或家具表面干燥、平整。
4. 施工过程中,如遇天气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油漆受潮。
5. 油漆施工完成后,注意保持施工区域的通风,待油漆完全干透后再投入使用。
通过以上步骤,即可完成油漆一底两面的施工程序。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确保施工质量。
第2篇一、准备工作1. 确定施工区域:确定施工的墙面、家具等,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环境整洁。
2. 材料准备:准备好油漆、底漆、面漆、腻子、砂纸、刷子、滚筒、桶、梯子等施工工具。
涂膜常见弊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塑料涂装中涂膜常见弊病及解决办法在涂装中遇到一些涂膜弊病和涂装缺陷等可能是不少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遇到过的了。
不同材质不同物体的涂装中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掌握足够多的涂膜弊病的处理方法,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加以修复。
塑料涂装中涂膜是有很多缺陷的,不过针对这个方面的缺陷我们都有相应的对策。
涂料能均匀稳定地涂覆于塑胶件表面的最主要条件,为涂料的表面张力必须小于被涂覆物的表面张力。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一、橘纹现象橘皮现象是涂装设备涂漆过程中常见又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大大地影响到涂膜的平整性。
原因及对策如下:1、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使流平变得困难而产生橘皮。
措施是根据环境季节温度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例如聚氨酯涂料的稀释剂有冬用和夏用之分。
?2、涂料黏度过大。
涂料粘度大时,涂料雾化性和湿膜流平性都差。
因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兑稀并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喷涂设备。
3、环境温度偏高,或闪干时间不足就进行烘烤。
?4、喷涂室内空气流速太快,使湿膜溶剂快速挥发而难以流平。
(2)塑料工件温度太高,使溶剂瞬间挥发,湿膜来不及流平。
?5、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涂膜太薄,涂装设备流平变得困难。
?6、喷枪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也产生橘纹。
降低出漆量并提高压缩空气输出量,改善雾化性能。
?7、喷涂距离太近。
喷距太近虽然涂膜厚有利于流平,但压缩空气的冲击力使厚涂膜产生更大的橘纹,反而使流平性变差。
二、颗粒现象涂膜表面常见的缺陷是颗粒,严重影响外观。
对于少数微细颗粒,采用1 500目以上水砂纸打磨修饰,颗粒过大时或而积大时用800目水砂纸打磨重新喷涂。
由干塑料涂膜要求外观是非常严格的,因此颗粒现象是塑料涂料涂装过程中返修率高的主要原因,涂膜颗粒关键是要做好预防措施。
三、底漆与清漆层间附着力问题 ?如果第一道底漆的表面张力低干第二道罩光清漆的情况下,那么两层涂层间的附着力不佳,所以塑胶底漆在生产过程中的表面张力不应太低,能与底材咬合最佳为止,并使面漆对底漆的润湿性良好,两层涂膜要有一定厚度的界而层才能有稳定的附着力。
氟碳面漆和底漆的比例

氟碳面漆和底漆的比例
氟碳面漆和底漆的比例取决于具体的产品和使用要求。
一般来说,氟碳面漆的施工配套底漆会有推荐的比例范围,可以根据厂家的推荐和经验进行调配。
在一般的情况下,氟碳面漆和底漆的比例通常为1:1或2:1,表示氟碳面漆和底漆的体积比例。
也有些厂家会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根据底材的吸收性能、颜色的深浅、施工要求等因素来确定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氟碳面漆可能需要特殊的底漆或者底漆配方,以确保涂层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氟碳面漆和底漆时,最好咨询专业的涂料供应商或厂家的建议,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涂料及涂膜的病态与防治措施

11、常见病态的现象及防治10 8. 刷痕现象:漆膜干燥后,出现一条条高低不平的刷痕,将影响油漆表面
的光滑和光泽。 原因: 1)涂料粘度过稠,流平性差,稀释剂挥发速度过快; 2)施工不对,没有顺木纹涂刷; 3)涂装工具选择不当; 4)被涂物底材吸收性过强,涂料涂刷后即被快速吸收,造成涂刷困难出现
17、常见病态的现象及防治16 12.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分层。现象: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
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 原因: 1)底、面漆不配套,造成层间附着力欠佳; 2)物面不洁,沾有汕污、水分或其它污物; 3)物面处理不当;如水泥或木材表面未经打磨就嵌刮腻子或上漆,使面漆
18、常见病态的现象及防治17 防治措施: 1)选择配套的底漆、面漆; 2)基材表面处理时要把油污、水分或其它污物彻底清除; 3)基材(如木材、水泥等)齐观要经过打磨、修整再嵌刮腻子,漆膜须干
透后并要打磨方可涂覆(刷、辊或喷)面漆,以增加层间的附着力; 4)去除水泥(混凝土)基材表面脱模剂,降低表面的碱性; 5)水泥基材应用抗碱性封闭漆进行封闭; 6)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适宜施工水性涂料如乳胶漆。
或失光严重,应待表面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后,再刷涂一层面漆。
15、常见病态的现象及防治14 11.漆膜开裂、龟裂现象: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如从裂
纹能见到下一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 纹,则称为“龟裂”。 原因: 1)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作用(机械作用、温度变化而产生收缩 应力)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2)底漆未干透即涂覆(喷、刷、辊涂)面漆, 或第一层面漆过厚,未经干透又复涂第二层面漆,使用两层漆内外伸缩不 一致;3)室内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4)木质底材含有松 脂未经清除和处理,日久经会渗透出漆膜,造成局部龟裂; 5)水泥底层未经充分干燥,PH值过大(碱性过大脑,表面有浮尘、油污等; 6)涂装前没将油漆充分搅拌均匀;7)施工环境恶劣、温度变化大、湿度大、 漆膜受冷热而伸缩,引起龟裂。
汽车喷漆-底漆与面漆的喷涂

底漆与面漆的喷涂底漆的喷涂目的1 提高底涂层的平整度2 提高涂层间的结合力3 能消除底涂层,打磨痕迹,微小针孔经常用的底漆有单组份灰底漆,双组分底漆(环氧底漆)单组份灰底漆:稀释剂=1:0.5 (厂家不同比例不同)特性:涂层干燥快,容易打磨,填满能力差双组分环氧底漆:固化剂:稀释剂=1:0.5:0.3特性:干燥,时间长,容易打磨,填满能力好,涂层细腻,附着力强喷涂前,把底漆搅拌平均,调整好气压,雾束大小,喷涂流量喷涂时:底漆要比修补的原子灰面积大,喷涂第二遍要比第一遍大,第三遍比第二遍大。
渐渐地加大喷涂面积,喷涂时间间隔5mim左右,底漆一般喷涂2—3遍刮涂填沙眼(红灰)底漆喷好后,观察表面检查缺陷,如针孔砂纸痕迹用刮板70—90度将填眼灰,在针孔砂纸痕上,薄薄的高2—3遍底漆打磨用600,800砂纸,对底漆进行打磨,打磨到光滑为止。
面漆的喷涂1 洗车:提高喷涂的质量尽可能减少喷涂时有垃圾,灰尘在漆面上2 吹水3 粘贴报纸对车子不需要喷涂的地方进行遮盖遮盖材料:报纸,遮盖纸,塑料,遮盖膜,胶带纸油漆:固化剂:稀释剂=2:1:0.31K金属漆1:1汽车涂装的分类1 车身外表涂装:以达到高装饰性和抗腐蚀性的目的2 车厢内部涂装:车厢内部的装饰及自身带有颜色而不需要涂装3 车身骨架的涂装:主要是抗腐蚀耐水耐油抗冲击耐久性4 发动机部件涂装:发动机温度较高,经常接触水油等,涂料要耐热耐水耐油5 电气设备的涂装要防水防腐蚀绝缘耐酸汽车修补的涂装目的:恢复汽车原来的涂层技术标准和达到无痕迹修补具体分为:全车喷涂,局部修补,零部件修补汽车涂装的三要素:1 涂装材料:材料的质量是优质涂层的基本保障,差的材料会使涂层过早的失去光变颜色和粘化材料的不同:比如在硝基旧涂层上喷涂双组份面漆会出现咬底开裂等现象2 涂装工艺:它是充分发挥涂装材料的性能,获得优质涂层降低生产成本的必要条件涂装工艺包括涂装技术,涂装设备,涂装环境3 涂装管理:包括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等鉴别涂层种类与评估损坏程度汽车涂层一般有以下几种1 原工涂层面漆层中涂层底漆层2 标准修补涂层面漆层中涂层腻子底涂层3 简化修补涂层面漆层中涂层腻子评估损坏程度评估前洗车排除灰尘污垢,对评估车身损伤程度的干扰1 目测评估根据光的照射钣金件的反射情况,以评估损坏的程度及影响的面积的大小2 触摸评估从各个方向触摸受损的区域但是不要用任何压力,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掌的感觉上手的移动要大,要包括没有受损的区域3 直尺评估先将直尺放在损坏区域的对称部位,检查车身和直尺间的间隙,然后在将直尺放在被损坏的钣金件上,评估两者之间相差多少旧漆膜的清除1 洗车好后,检查车身漆面找出气泡龟裂,脱离,锈蚀以及气焊修理过程中的损坏部分2 面漆没有大缺陷的旧涂层,只要将面漆层表面进行适当的打磨露出良好的底层即可(600,800,2000)3 对于大缺陷部位进行打磨,直到出现没有收到损伤的涂层或金属,如果金属部分有锈蚀或穿孔的情况,还要进行除锈和补焊(常用工具铲刀钢丝刷打磨机等等)打磨:对于平坦部位可以用打磨机清除旧涂层手工打磨:60,80砂纸打磨缺陷,使缺陷边缘接口呈平滑坡度砂纸与磨块的配合1 将砂纸裁成合适磨的尺寸,长度与磨尺寸相当,宽度为磨块宽度加上2倍磨块厚度2 将砂纸平贴于磨块下面,两边多出部分向上折贴靠到磨块边缘,以方便用手握住3 将磨块平放于打磨表面向前后及左右移动4 打磨时,磨块必须保持平移,用力要适当国内经常用砂纸的规格:60,80,150,180,240,320,400,360,600,8001000,1500,2000手工打磨的姿势以舒服顺手为原则,最好是采用大拇指和小拇指夹磨块,中间3指配合手掌用力的握法打磨力度1 尽量轻握砂纸2 打磨时,施加于工作表面的压力,仅仅限制于手掌的重量3 经常改变打磨姿势,以适应不同部位表面结构打磨手法:1 手指打磨法:适用于特殊部位如保险杠,角落,装饰条间隙2 画圈打磨:用手掌按住手指在小范围做圆周运动进行打磨适用于小面积缺陷3 交叉打磨法:适用于大面积缺陷,打磨时经常的改变打磨方向,这样可以起到切削的作用,砂平速度快腻子的刮涂腻子属于中间涂料的一种,对于凹凸较大的缺陷,用腻子填平中间涂法是介于底漆与面漆之间的涂层,所用的涂料简称中涂层中涂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工件表面的平整和光滑度腻子的调和腻子:固化剂=100:2—100:3若固化剂过多,干燥后会开裂,如果固化剂过少,就难以固化干燥混合好的腻子通常在20度条件下可以维持5min左右刮涂方法1 刮刀与工件表面30—45度,将腻子一个个填满或转平,再用刮刀将其收刮平整(大面积刮3—4遍,小面积刮1—2遍)2 刮涂时,四周残余腻子收刮干净,否则表面留下残余的腻子增加打磨的工作量原子灰打磨第一遍60,80第二遍240,360 第三遍600,800打磨结束后,如果还有小气孔划痕沙眼,则要再刮涂一遍腻子(收光)收光刮刀与工件表面70—90度用力刮涂收光后用240,360,400打磨刮腻子注意事项:1 如果刮刀仅向一个方向移动,腻子高点的中心,就有所移动,所有刮刀在最后一道可以反向移动,以方便将腻子高点移回中央2 腻子必须比原来的表面高,最好稍微高一点,因为如果太高了,会增加打磨的工作量3 腻子刮涂的范围不能超过砂纸的打磨划痕,如果没有打磨划痕腻子就黏不牢,日后可能脱离4 刮涂前,工件表面要干透,以免产生气泡或龟裂5 在一两个来回中刮平,拖拉刮涂次数多,腻子容易拖毛,造成表面不平6 腻子刮好后,工具要清理干净加及平面应平整无缺口底漆的作用1 防止金属漆面的氧化腐蚀2 增强金属表面与腻子(或中间涂层面漆)腻子与面漆之间的附着力,好的底漆可以让面漆更耐久美观,如果底漆面漆的外观会受影响,甚至出现裂纹脱离底漆:双组份底漆价格高:漆膜度厚,填满能力强,干燥时间长单组份底漆:价格低,漆膜度薄,填满性差,干燥时间少,容易打磨穿。
常见涂料刷涂缺陷及处理方法

常见涂料刷涂缺陷及处理方法涂料在贮存与使用过程可能产生各种缺陷,在涂于制品表面经过干燥形成涂膜之后,甚至随着制品在用户手中使用一段时间后,还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这些缺陷严重影响木制品表面的装饰质量与涂装效率。
因此要尽量避开或在产生缺陷之后能分析其原因,并实行适当措施以保证涂装过程顺当进行。
涂装缺陷产生的原因很多,紧要有涂装材料、基材的性质与状态、涂装环境、涂装技术、涂装工艺等。
在涂装后立刻显现的缺陷,其紧要原因是由于涂装技术问题所造成的,而较长时间后显现的缺陷多为涂料品质不良所致。
在此,紧要介绍由于涂装技术问题所产生缺陷的种类、原因及处理方法。
刷涂缺陷及处理方法刷涂时,由于是手工操作,因操作技术、施工环境、涂料的选用等原因,产生的缺陷较多,其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流挂1.现象在垂直被涂面上或线角的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
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者如挂幕下垂,轻者如串珠泪痕。
2.原因稀释剂过量,使涂料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选用的漆刷太大、毛太长、太软或涂刷时蘸漆太多,使漆面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刷涂面高处与低处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的凹槽处,简单造成涂刷不均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被涂表面不洁,有油、水等污物,涂装后不能很好地附着而流淌;涂料中含有比重点的颜料且颜料分散不均。
3.防治措施选用优良的涂料材料和适量的稀释剂;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应适合;选用的漆刷、刷毛要有弹性,根粗而梢细。
鬃厚而口齐。
漆刷蘸漆应少蘸勤蘸;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材平整,磨去棱角。
刷涂时,用力刷匀,先竖刷,后横刷,不要横涂乱抹。
在线角、棱角处要用漆刷轻轻接一下,将多余的涂料蘸起顺开,以免漆膜过厚而流淌;应选择涂料的配套稀释剂;有效清理干净被涂表面的磨屑、油、水等杂物;当漆膜未完全干燥,在一个边或一个面部分涂料流坠时,可用铲刀将多余的涂料铲除后,再涂刷一遍。
UV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塑胶UV涂料常见问题1. 附着力不佳机理:单液型底漆与UV面漆之间不存在化学交联,基本上底漆、面漆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以及底漆和面漆之间的相互溶解,渗透所带来的物理锚合作用,因此要求底漆和面漆之间的配套。
底漆太硬面漆难以咬入,UV面漆溶解力太弱,不能形成良好的层间结合,底漆太软容易咬底、发花、发雾,同样面漆太厚,自由基聚合时体积收缩太大对附着力也有影响。
影响附着力的可能原因:1、底漆硬度高;涂装后放置时间太长,干得太透;铝粉漆的铝粉含量偏高或掉粉都是影响层间附着力的重要因素。
2、UV面漆原因:树脂和单体自身的粘附性不高;配方设计时官能度偏高,造成自由基聚合反应时体积收缩太大(特别是涂膜太厚时体积收缩影响附着力的现象更明显);UV固化不彻底,表干里不干,没有形成足够长的分子链。
溶剂偏弱或挥发太快、导致对底漆及塑料底材的二次溶解力不够。
表面张力太高,不能对底漆充分润湿和流平,配方设计不合理。
解决方案.1、调整底漆的硬度,提高底漆烘烤温度延长烘烤时间。
铝粉含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使用和UV配套的底漆系统。
2、控制好UV涂膜的体积收缩,调整溶剂的溶解力和挥发速率,调整膜厚、引发剂用量和灯功率,重新选择原材料和调整配方。
2,硬度硬度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案硬度的定义:涂层的硬度一般是指涂膜表层的铅笔测试硬度,其测试结果主要取决于涂层自身的硬度,同时也与涂膜的韧性和表面滑爽有关。
影响硬度的可能原因::底漆硬度和涂膜厚度;所选用主体UV树脂的结构和官能度,单体官能度越高硬度越高体积收缩越大,厚涂时附着力就差;配方的最终UV双键固化转化率要求UV固化时能量不小于800mj/cm2。
涂层中丙稀酸双键的交联密度大小;UV线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UV曝光能量以及干膜厚度。
可行的解决方案:调整底漆硬度;调整面漆配方增加交联密度,但不能太高,以硬度大于H为好;增加涂膜厚度,控制在30-40um增加曝光强度,但不宜太高,否则官能团太多,交联点太多,体积收缩太大,厚涂时附着力调整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使UV漆中溶剂在红外流平时要充分释放后再进行紫外光固化,但红外流平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也会造成UV漆咬底漆而降低整个涂层硬度。
油漆涂层配套性说明

油漆涂层配套性说明2009-12-07 15:07前言顾名思义,匹配广义上是和谐共处的能力或相处得很好。
当油漆组分(包括稀料)在罐中如果不能很好地相互共存或与表面共存就常可能产生问题。
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是施工人员首当其冲要承担责任。
本文将检查不同类型油漆相容性问题,讨论材料匹配性、油漆相容性和底材匹配性。
●材料匹配材料匹配始于油漆配方,配方设计人员应选择树脂、颜料、溶剂和相互匹配的其它组分来制备油漆。
当混合涂料时油漆材料应连续一致。
如果油漆已硬化、胶化或卷曲化,多数可能是制备或存放时油漆的不相容性引起。
油漆既不能采用规格不符合的组分制备,也不能超过其贮存期。
如果油漆混合后很快分离,混合的漆也存在问题。
记住,富锌油漆特别是有机锌,因为锌粉密度比漆液中树脂、溶剂和其它颜料大得多,会分离沉降,所以分离是正常的和预料中的。
在应用时它们确需一定的搅拌,不要采用硬化、胶化或卷曲化的材料或混合后分离的材料。
溶剂是油漆制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不适合溶剂作油漆稀料可能引起材料分离或凝聚,只能采用油漆制造商推荐的稀料。
对用于清洗设备的溶剂也如此,如果采用不合适的清洗溶剂,油漆在喷枪中或管路中硬化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新油漆的油漆相容性油漆相容性指油漆的一个涂层粘附到另一个涂层的能力(图 1 )。
涂层固化机理有 4 个:空气氧化、溶剂挥发、多成分化学反应和水解(与水反应)。
一般来说,由同样基本原理固化的涂层通常相互匹配,通过不同机理固化的涂层不相匹配。
当然也有例外。
通过用空气中的氧化结合油漆树脂中的干性油来固化涂层将漆液转化为固体膜的。
其中的油漆类型是油性漆、醇酸、有机硅醇酸、环氧酯和含油酚醛。
油漆中的部分干性油甚至在固化后继续氧化(与氧气反应)。
这可能使漆膜随时间增长变更硬和更脆。
当它已达到发生开裂或发生细裂纹(不渗透到涂层之下的小裂纹)的某一点时,即使与本身配合也不能过涂。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一个涂层应用于另一个涂层的正常涂装操作中,空气氧化油漆是完全匹配的,但某些快干底漆可能很快达到不会接受另一个涂层的一个点。
PU木器漆痱子.暗泡.咬底.施工等问题研究

PU双组分漆PU哑光面漆的抗划伤问题要提高PU哑光面漆的抗划伤性能,先要了解与它相关的因素。
树脂和固化剂:又韧又硬的漆膜抗划伤性能会好些;硬度很高但是较脆的漆膜抗划伤性能会差很多。
在保证漆膜韧性为1mm的前提下,配方设计时应使漆膜硬度越高抗划伤性能才会越好。
增硬耐磨粉:如果漆膜的韧性可以保证在1mm,使用硬度极高的耐磨粉会增加漆膜的表面硬度,改良抗划伤性。
PU装修漆流平性问题如何提高双组分PU漆手扫的流平性问题,是目前PU装修漆市场的热点问题。
下面是描述流平参数的公式: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涂膜越厚,波峰越高,涂料表面张力越高,流平则越快;如果粘度越大,刷痕波长越大,流平则越慢。
可以这样认为,一个油漆体系流平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体系的表面张力,油漆的高表面张力是流平的原动力。
环已酮等高沸点溶剂的表面张力比较大,从而具有流平作用,表面张力高的聚合物,其流平性也应当是好的;硝基漆因为NC的表面张力高,所以流平性非常好,手刷没有刷痕。
PU哑光漆配方中并用少许NC,不仅容易消光,更因为NC可以帮助体系流平。
CAB也有这种作用,多用于PU哑光漆的配方设计中。
面结构缺陷。
流平剂分三类:高沸点溶剂、丙烯酸类流平剂、有机硅表面控制剂。
油漆体系有以下三种情形:A、高固:接近期内100%,粘度也稍高,属于非物理干性体系,这时油漆的高表面张力是流平的原动力,使用丙烯酸类流平剂;B、低固:20%以下,粘度也低,属于物理干性体系,这时加入硅流平剂,使油漆表面张力差变小,防止漆膜干燥过程中因表面张力梯度引起的运动造成漆膜流平缺陷;C、中等固含:40%的固含,介于上述两种之间,若是亮光的则接近于非物理干性体系;若是哑光PU漆则接近于物理干性体系。
如何断定一个体系属于或接近于非物干性体系还是物干体系一般来说,湿漆膜的溶剂挥发以后,不粘手者属于或接近玩物干体系,粘手者属于非物干体系。
PU体系流平助剂的选择PU漆黄变的因素A、内因:TDI类固化剂,其中TDI三聚体因其特殊结构,黄变性较TDI三羟加成物好得多。
如何避免油漆涂刷过程咬底现象

如何避免油漆涂刷过程咬底现象
1、现象: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发的起皮、揭底现象。
2、原因
(1)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
(2)刷涂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
(3)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漆膜就会被侵蚀。
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
(4)前一道涂层固化剂用量不够,交联不充分;
(5)前后两遍涂层不配套。
3、对策
(1)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刷涂面层涂料。
(2)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刷涂。
(3)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4)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刷涂。
涂料作业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归纳总结

涂料作业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归纳总结一、粉化现象:膜表面有一薄层粉化物,拭之即掉落。
原因:1)内墙漆用于户外;2)过度稀释,漆膜太薄,树脂无法有效粘结颜填料;3)底材太疏松,树脂过多渗入基底,无法有效粘结颜填料;4)施工时基底温度过低,成膜不佳;5)基底及环境湿度过高,重涂时间短,通风差,无法完全成膜;6)基底碱性过高,漆膜被破坏;7)测试时未够7天成膜期。
解决方法:1)铲除粉化层;2)选用合适的油漆;3)遵循施工规范,切勿过度稀释;4)必要时需选用合适的底漆封固基底;5)保证施工环境符合施工要求。
二、光泽不均现象:涂膜光泽不均一,明暗分布,常出现于丝光、半光产品原因:1)基底疏松度不均一,对树脂的吸附性不同;2)底漆、面漆施工厚度不均匀;3)喷涂时局部干喷;4)同一面墙使用不同施工工具;5)同一面墙使用不同批号产品;6)未能有效"湿接",接痕明显;7)基底温度过高或油漆干燥过快。
解决方法:1)使用底漆,特别是局部修补处,必须与周边同上底漆后再施面漆;2)确保各层厚度一致,无漏刷;3)确保使用一致工具,在同一面墙使用同一批号产品,在分格区内保证湿接。
4)确保施工条件、施工工艺符合要求;5)根据不同的气候选择合适的稀释剂来调整油漆的干燥时间。
三、起泡、剥落现象:涂膜隆起成泡或破裂成皮。
原因:1)基底腻子以石膏粉滑石粉,双飞粉为主,遇水膨胀,顶起漆膜,特别是外墙;2)基底水分过高,向外扩散时其压力把漆膜鼓起,特别是透气性差的产品;3)土建防水处理差,雨水通过裂缝或未上漆基面进入基底,或有漏水破坏漆膜.解决方法:1)铲除起泡、剥落部分,若由于腻子原因引起,铲除腻子并用合适的腻子重刮;2)遵循施工规范,做好基底防水层,施工前对基底裂缝进行修补,保证基底水分含量符合施工要求,必要时在局部区域增加漆层以保证阻止雨水渗入。
四、褪色、变色现象:涂膜颜色发生均匀或不均匀变化,整体发花,尤其红色或黄色。
增加油漆附着力的方法

增加油漆附着力的方法一、表面处理。
1.1 清洁表面。
要想油漆附着力好,首先得把要刷漆的表面弄干净。
这就好比我们人洗脸一样,脸洗不干净,擦啥护肤品都不好使。
表面要是有灰尘、油污或者其他脏东西,油漆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找不到扎根的地方。
比如说一块铁制品,要是上面全是油乎乎的东西,油漆往上一刷,就会滑溜溜的,根本粘不住。
所以啊,用砂纸打磨一下,再拿湿布擦干净,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1.2 粗糙化表面。
把表面弄粗糙也是增加附着力的好办法。
这就像我们走路一样,在平地上可能容易滑倒,但是在有小石子的路上,鞋底就能更好地抓地。
对于木材来说,可以用砂纸多打磨几遍,让木材表面有一些小的划痕和纹理。
对于金属表面呢,除了砂纸打磨,还可以用喷砂的方法,让金属表面有一些小坑洼。
这样油漆就能像小爪子一样,紧紧地抓住这些粗糙的地方,不容易脱落。
二、油漆选择与调配。
2.1 选择合适的油漆。
不同的材料适合不同的油漆。
这就像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衣服一样。
要是给木质家具刷金属漆,那肯定不合适。
木质材料一般用木器漆,有油性的和水性的,水性木器漆比较环保。
金属表面可以用防锈漆打底,再刷上适合的面漆。
塑料表面的话,就得用专门的塑料漆。
如果选错了油漆,就像穿错了衣服,怎么看怎么别扭,而且油漆的附着力也不会好。
2.2 调配油漆。
调配油漆也有讲究。
油漆太稠了,就像浆糊一样,刷起来费劲,而且不容易均匀附着。
太稀了呢,又像水一样,挂不住。
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把油漆、稀释剂等调配好。
这就像做饭的时候要掌握好调料的比例一样,盐多了咸,盐少了淡。
调配得恰到好处的油漆,刷起来顺滑,附着力也强。
三、涂刷工艺。
3.1 涂刷方式。
3.2 涂刷层数。
不要以为刷一层油漆就万事大吉了。
一般来说,多层涂刷可以增加油漆的附着力。
这就像盖房子,一层砖头可能不牢固,多盖几层就稳当了。
第一层油漆可以作为底漆,起到封闭和附着的作用,然后再刷上面漆。
每一层油漆都要等它干透了再刷下一层,不然就像还没站稳就想跑,肯定会摔倒,油漆就容易出现起皮、脱落等问题。
常见喷涂问题及解决办法

涂膜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缩孔现象产生原因:表面张力较高的涂料涂覆与表面自由能较低的底材上,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角变大。
罩光清漆颜料分较少的色漆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解决方法:使用助剂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2、橘纹现象产生原因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流平困难而产生橘纹。
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的困难。
喷枪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
喷涂距离太近。
涂料黏度过大。
环境温度/喷件温度过高。
喷涂室内空气流速过快。
底材粗糙。
飞散漆雾在已喷涂表面沉积。
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例如聚氨酯涂料稀释剂有冬用和夏用之分。
规范喷涂操作、喷涂环境控制、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喷涂设备提高喷涂清洁度3、咬底现象产生原因涂料中的有机溶剂对底层产生严重的溶胀起皱(塑件内应力在有机溶剂的机型和溶解力较强时,涂料中强溶剂咬进塑件)而脱离的现象。
分为涂膜与底材和涂膜之间的咬底两种。
解决办法在不影响涂料溶解性的情况下,尽量减弱稀释剂的极性和溶解力。
在涂膜咬底的部位用细砂纸打磨一遍,再喷上一道漆。
涂装过程中先将底材易咬底的部分薄薄喷涂,再将此与别处均匀涂膜。
4、颗粒现象产生原因涂膜表面产生颗粒解决办法对于少数微细颗粒,采用1500目以上水砂纸打磨修饰,颗粒过大时或面积较大时800目水砂纸打磨重新喷涂。
5、底漆与清漆层之间附着力问题底漆表面张力不应太大,能与底材咬合最佳。
面漆对底漆的润湿性良好,两层漆要有一定的界面层才有稳定的附着力。
6、针孔现象产生原因清漆精致不良,内部存在杂质。
涂料挥发过快,且用量较多。
涂料表面张力过大,黏度高,流动性差,气泡释放困难。
被涂覆塑料件未冷却,闪干时间过短,使湿膜中溶剂急剧蒸出。
涂膜喷涂太厚且表干过快。
作业环境湿度太高,或喷涂中有水分带入涂料中。
闪干不充分,烘烤温度过快。
涂料长时间搅拌,形成无数细微空气泡。
颜料分散不良。
解决方法采用挥发性慢的强溶剂。
加入适量流平剂(降低表面张力)闪干要充分,涂料按规格配置7、气泡和气孔问题解决方法聚二甲基硅氧烷。
常见喷漆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常见喷漆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一、流挂;在垂直和斜面上,漆膜形成不均匀的条纹和淌挂下垂状态。
1、枪距近:喷出的油漆没在密布均匀的释放区,射在被涂面上面积小漆量大。
小枪150mm至250mm,大枪250mm至350mm。
2、枪速慢:形成湿膜一次过厚,因漆液的重力而下垂。
小枪每秒300mm 左右,大枪每秒400mm左右。
3、气压大:出漆速度加快,射在被涂面上造成喷量大,湿膜过厚而下垂。
小枪每平方厘米4公斤,大枪每平方厘米6公斤。
4、粘度稀:粘性底,附着差,挂不住,抵抗不住漆液重力。
小枪喷底漆18至22秒,面漆16至18秒,拉光12至16秒。
大枪喷底漆25至30秒,喷面漆18至22秒。
5、室温低:枯燥慢,第二次喷漆间隔时间短,湿膜过厚而下垂。
≥-3度,最正确25度左右。
6、角度不对:厚薄不均,薄处遮盖正好时,厚处湿膜过厚而下垂。
上下左右不弧状、不倾斜,横平竖直。
7、搅拌不均:涂料稀稠不均时压力释放形成脉冲,使用前搅拌透,使用后定时搅拌,每15至20分钟左右搅拌一次,温度高时时间短一点。
8、喷出量大;湿膜过厚而下垂,根据枪嘴直径大小与空压力的调整。
9、漆前处理不好:油水影响湿漆膜吸附力,去除干净,操作环境湿度≤80%。
10、湿膜太厚〔重枪〕:一次喷涂过厚,湿膜小枪≤15um,大枪≤25um。
11、压缩空气中油水没排尽:空气中油水混入漆液中,造成被涂面油水污染影响湿漆膜吸附力与漆膜层别离。
定时排放油水别离器油水,夏日室外每小时一次,冬天室外三小时一次,其实二小时一次,室增加一小时。
排放油水处与喷枪枪距离≤15m。
二、颗粒:有颗粒杂质突起物影响漆膜外表的平整光滑和光泽度。
1、环境污染:防止风沙、烟雾、粉尘的侵袭。
喷漆室压风过滤棉及时清理更换,室外喷漆要注意风向,地面整洁及泼水湿润,并行操作间隔不要太近。
2、枪距太远;漆雾微粒的密度不够,喷在工件外表上无法流平形成漆膜。
小枪150mm至250mm,大枪250mm至350mm。
常见漆膜弊病 原因及解决

常见的漆膜弊病1 咬底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间使其下的干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原因:涂层未干透就涂下一道漆。
涂层配套性不好,面漆溶剂能溶胀底漆。
涂得过厚预防措施:底涂层应干透,再涂面漆,或溶剂挥发后即涂面漆。
正确选择涂料品种,特别注意底面漆的配套。
从施工而言,第一道涂薄,第二道涂厚。
2 干喷到达被涂物表面前液体涂料已经半干,但还有一定的湿度刚刚能够附着于表面成膜,却不能形成连续且有效的漆膜。
干喷粒子由于在喷到被涂物途中时部分溶剂就会损失了,那么就形成了半干漆尘,附着力极差,甚至没有任何附着力。
原因:喷漆距离太远;走枪为弧形或倾斜;环境温度太高或有大风;喷枪压力太高;溶剂挥发过快。
3 桔皮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
原因:溶剂挥发过快。
涂料本身的流平性差,涂料的粘度大。
喷涂的压力不足,雾化不良。
喷涂距离不适当,如太远,喷枪运行速度快。
喷漆室内风速太大、气温太高,或过早进入烘烤箱烘干。
漆膜厚度不足。
被涂面不平滑,影响涂料的流平或对涂料的吸收。
预防措施:选用适当的溶剂,或添加部分挥发较慢的高沸点有机溶剂。
通过试验选用较低的施工粘度。
喷涂时应达到良好的雾化。
喷涂距离选择适当,减小喷漆室内风速。
被涂物喷涂后进入高温烘干炉之前,应设有晾干室。
喷涂一道厚度应达到规定。
被涂面应充分地湿打磨,使其平整光滑。
添加适当的流平剂。
4 流挂涂料施涂于垂直面上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等原因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的不均匀涂层。
原因:溶剂挥发缓慢。
涂得过厚。
喷涂距离过近,喷涂角度不当。
涂料粘度过低。
气温过低。
几乎不换气,周围空气中溶剂蒸汽含量高。
涂料中含有比重大的颜料(如硫酸钡),在漆基中分散不良的色漆。
在旧漆膜上(特别是在有光的漆膜上)涂布新漆时也易产生流痕。
预防措施:溶剂选配适当对常规涂料一次涂布的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提高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控制喷涂距离为喷涂大工件25~30cm,喷涂小件15~20cm,并与物面平行移动。
底漆和面漆如何配套才不会咬底解读

底漆和面漆如何配套才不会咬底如果使用了醇酸底漆,醇酸漆耐溶剂性比较差。
醇酸防锈,就不可以配套使用氟碳漆,丙烯酸漆,聚氨酯漆,环氧漆,氯化橡胶漆等溶剂性比较强的油漆,否则出现咬底现象。
咬底:上层漆将底层漆的漆膜软化咬起的现象称为咬底。
水性金属漆上层漆的溶剂太强;底面漆不配套。
底漆未干透。
上面可使用醇酸漆、氨基漆、硝基漆。
注意两层漆之间的施工间隔:醇酸磁漆、调和漆采用湿碰湿工艺施工可防止咬底现象。
注意底漆和面漆的配套:如使用铁红醇酸底漆打底。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流挂产生病状的原因:1.稀释水加入过多。
2.每次喷漆太多太厚,重喷时间不当。
3.物面不平、不洁、形状复杂及含有油水。
4.喷嘴过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近。
5.喷涂速度不均匀,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加稀释剂。
2.应分两次喷涂,每次间隔十分钟为宜,每道涂刷不宜过厚。
3.处理好喷涂表面,不得有水和油。
4.正确选用喷枪口径,喷枪应和物体保持20cm-25cm距离为宜。
5.调节好喷涂刷涂粘度,掌握好刷涂和喷涂的速度。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桔皮产生病状的原因:1.油漆太浓,稀释剂太多,喷涂压力过大及距离太近。
2.施工场所温度过高或过低。
3.底材不平或稀释剂挥发过快。
4.一次涂装太厚。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比加稀释剂,配比固化剂,调节喷枪压力与距离。
2.调节施工场地的温度。
3.底材尽量处理平整。
4.每次涂装不宜过厚。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针孔产生病状的原因:1.稀释水加入过多。
2.每次喷漆太多太厚,重喷时间不当。
3.物面不平、不洁、形状复杂及含有油水。
4.喷嘴过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近。
5.喷涂速度不均匀,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加稀释剂。
2.应分两次喷涂,每次间隔单十分钟为宜,每道涂刷不宜过厚。
3.处理好喷涂表面,不得有水和油。
4.正确选用喷枪口径,喷枪应和物体保持20cm-25cm距离为宜。
底漆的调配方法和步骤

底漆的调配方法和步骤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底漆的调配方法和步骤。
这事儿啊,还得从我上次帮我二舅装修他那老房子说起。
我二舅那老房子,墙皮都掉得差不多了,得重新弄弄。
我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帮忙调配底漆。
咱先说说这调配底漆得准备啥玩意儿吧。
首先呢,你得有底漆原材料啊,就跟做饭得有米有菜一样。
然后还得有各种工具,啥搅拌棒啦、容器啦。
开始调配的时候,那可不能瞎整。
得先把底漆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倒在容器里。
这比例就很关键啦,多了少了都不行。
就像炒菜放盐似的,放多了咸得慌,放少了没味儿。
我一开始还掌握不好这个比例,差点搞砸了。
后来我就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加,边加边搅拌。
搅拌的时候也有讲究呢。
不能瞎搅和,得有规律地搅。
就跟打鸡蛋似的,得顺着一个方向搅。
我拿着搅拌棒,嘿哟嘿哟地搅着,感觉自己像个大厨在搅拌美味的汤料。
这调配的过程中还得注意观察底漆的状态。
看看是不是太稀了或者太稠了。
太稀了就跟水似的,刷上去肯定不行;太稠了呢,又刷不开。
我就一会儿看看,一会儿搅搅,忙得不亦乐乎。
等底漆调配得差不多了,我那成就感呐,蹭蹭往上涨。
就好像自己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我二舅过来一看,还夸我干得不错呢。
这就是底漆的调配方法和步骤啦。
虽然看起来挺简单的事儿,但是真做起来还得细心加耐心。
下次要是你也遇到调配底漆的事儿,可别马虎哦,按照我说的这些步骤来,肯定能调出满意的底漆。
涂料与涂膜的病态及其防治(五)

涂料与漆膜的病态及其防治(五)(鸿源化工内部员工培训教材用)涂料使用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为了预防和减少这些质量问题的出现,保证涂膜有满意的和长期的使用寿命,这一方面要求严格按照涂料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合理正确地使用涂料;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涂膜的维护和保养。
为此,必须弄清涂料使用中所出现的常见病态及其补救方法,以防患于未然。
所谓病态就是指涂料施工前后出现的影响涂料质量的某些异常现象。
现就其原因和补救方法择要简介如下。
一、涂料施工前的病态1、发浑清油、清漆不透明,产生的浑浊现象称为发浑。
这主要是由于溶剂选择不当,吸潮、含水、反应不完全、贮存温度过低、单体析出等原因造成的。
可通过更换溶剂、过滤、回锅反应。
提高贮存温度等方法解决。
例如轻度浑蚀,可视情况加入一些松节油、丁醇或苯类溶剂解决。
2、变稠涂料在贮存期粘度增加,变得难于施工的现象称为变稠。
其原因是:漆料酸值太高,与碱性颜料发生皂化;桶罐漏气,溶剂挥发;桶内混入水分或颜料含有水;贮存温度过高,使漆料加速聚合;贮存温度过低,特别是水性漆易于受冷析出。
补救方法,前四者可加入相应的溶剂,有水的可加入适量丁醇,搅匀调整粘度后使用,后者可移人暖房贮存2~3天后,让其解冻复原。
3、沉淀结块色漆的颜料沉淀于桶底。
甚至结成硬块,称之为沉淀结块。
其原因是:贮存时间过久;颜料比重大,特别是红丹、铬黄;颜料粒子过粗;漆料粘度过低;砂磨分散不够均匀等。
这种现象较为普通,轻者可将上层漆液倒出,把沉淀物用力搅开,再加原漆液调匀过滤使用。
4、结皮涂料开桶发现一层油皮,称为桶内结皮。
其主要原因是:装桶不满或桶盖不严;漆料中桐油大,或聚合过度;催化剂用量太多。
漆皮必须揭去或过滤使用。
5、变色涂料变色的原因是:漆料中的游离酸和颤料(如铝粉)发生化学作用而变黑,发绿,故常用分装方法避免之。
复色漆中密度大的颜料下沉也能引起变色,如绿色漆由于铬黄沉淀而显蓝色,搅匀后即可恢复原色,故不属真正变色,只需使用时充分搅匀即可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漆和面漆如何配套才不会咬底如果使用了醇酸底漆, 醇酸漆耐溶剂性比较差。
醇酸防锈,就不可以配套使用氟碳漆,丙烯酸漆,聚氨酯漆,环氧漆,氯化橡胶漆等溶剂性比较强的油漆,否则出现咬底现象。
咬底,上层漆将底层漆的漆膜软化咬起的现象称为咬底。
水性金属漆上层漆的溶剂太强,底面漆不配套。
底漆未干透。
上面可使用醇酸漆、氨基漆、硝基漆。
注意两层漆之间的施工间隔,醇酸磁漆、调和漆采用湿碰湿工艺施工可防止咬底现象。
注意底漆和面漆的配套,如使用铁红醇酸底漆打底。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流挂产生病状的原因:1.稀释水加入过多。
2.每次喷漆太多太厚,重喷时间不当。
3.物面不平、不洁、形状复杂及含有油水。
4.喷嘴过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近。
5.喷涂速度不均匀,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加稀释剂。
2.应分两次喷涂,每次间隔十分钟为宜,每道涂刷不宜过厚。
3.处理好喷涂表面,不得有水和油。
4.正确选用喷枪口径,喷枪应和物体保持20cm-25cm距离为宜。
5.调节好喷涂刷涂粘度,掌握好刷涂和喷涂的速度。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桔皮产生病状的原因:1.油漆太浓,稀释剂太多,喷涂压力过大及距离太近。
2.施工场所温度过高或过低。
3.底材不平或稀释剂挥发过快。
4.一次涂装太厚。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比加稀释剂,配比固化剂,调节喷枪压力与距离。
2.调节施工场地的温度。
3.底材尽量处理平整。
4.每次涂装不宜过厚。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针孔产生病状的原因:1.稀释水加入过多。
2.每次喷漆太多太厚,重喷时间不当。
3.物面不平、不洁、形状复杂及含有油水。
4.喷嘴过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近。
5.喷涂速度不均匀,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加稀释剂。
2.应分两次喷涂,每次间隔单十分钟为宜,每道涂刷不宜过厚。
3.处理好喷涂表面,不得有水和油。
4.正确选用喷枪口径,喷枪应和物体保持20cm-25cm距离为宜。
5.调节好喷涂刷涂粘度,掌握好涂和喷涂的速度。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针孔产生病状的原因:1.稀释水加入过多。
2.每次喷漆太多太厚,重喷时间不当。
3.物面不平、不洁、形状复杂及含有油水。
4.喷嘴过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近。
5.喷涂速度不均匀,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加稀释剂。
2.应分两次喷涂,每次间隔单十分钟为宜,每道涂刷不宜过厚。
3.处理好喷涂表面,不得有水和油。
4.正确选用喷枪口径,喷枪应和物体保持20cm-25cm距离为宜。
5.调节好喷涂刷涂粘度,掌握好涂和喷涂的速度。
漆膜泛白的防治措施涂料干燥成膜后,涂膜呈现云雾状白色,产生无光、发浑等现象。
防治措施如下,1.在相对湿度80%,环境温度低于5?以上时方可施工,如需急用,可在被涂物周围用红外灯等加热,等环境温度上升后再涂装。
2.严格防止涂料生产中水分的混入。
3.喷涂设备中的凝聚水分必须彻底清除干净,检查油水分离器水分离情况。
4.被涂底材应干燥,应涂刷封闭底漆。
5.严格主漆、固化剂、稀释剂的配比,防止聚合物在涂刷过程中析出。
一定要合理地使用稀释剂。
6.对漆膜已出现的发白现象,可缓慢加热被涂物,或喷一层薄薄的防潮剂,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对于严重发白而无法挽回的漆膜,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石,除去尘屑,在适当的环境中,重新涂装。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发黑、泛黄,聚酯家具类漆制品的发黑,一般与油漆本身质量无关,它往往是由于木材本身有黑斑,上漆后变明显。
木材遇潮气,发生霉变油漆的泛黄程度主要和油漆的组成、油漆的使用环境有关,从油漆的组成来看,对泛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硝化棉。
TDI或其衍生物??树脂其它成份。
白色颜料A硝化棉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改善聚酯漆的涂刷性能,另一方面带来漆膜遇阳光紫外线照射极易变黄的弊病,如拜伦半哑配方漆,在夏季阳光下曝晒半天就会严重泛黄。
B芳香族氨酯键受紫外线照射分解氧化产生醌发色团,从而使漆膜泛黄,其中以TDI为代表,这些以TDI为原料的固化剂,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异,其成品颜色由水白至棕黄色,但它们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都存在泛黄超势,超耐黄系列的固化剂,其它聚酯固化剂都属于此类固化剂。
C泛黄除与阳光紫外线有关外,与漆膜的烘烤时间有关,烘烤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漆膜越容易泛黄。
对于白色或浅色聚酯、聚氨酯漆,如其固化剂为TDI制品。
所以在户外使用白色磁漆时,请避免使用S04-1白彩聚,或用A04-9白氨基加甲组份的做法可选用C04-42白醇酸磁漆、A04-9白氨基烘干磁漆,白丙烯酸氨基烘干磁漆或白丙烯酸缩二脲聚酯磁漆。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渗色底层漆上涂履面漆后,底层漆的颜色由于面漆溶剂的作用渗透于表面,这种病态称为“渗色”,多数面漆色浅,底漆色深时容易出现1)底漆含油溶性颜料或染料例如,漆工在喷涂A04-9大红氨基漆时,为了节约,常把洗喷具的红色稀释剂倒入F06-1红灰酚醛底漆或其它红色底漆中,认为反正都是红色的这往往最终导致喷涂浅色面漆时,出现泛红现象。
2)未干透的底漆上喷涂含强溶剂的漆如硝基漆。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咬底指面漆中的溶剂很容易地将底漆漆膜软化,甚至会影响底漆与物面的附着力,这种涂覆面漆后,将底层漆咬起的现象称为“咬底”,轻微的咬底与漆膜起皱非常相似。
1)底漆未干透前就上面漆例如,H06-2铁红环氧酯底漆,F53-31红丹防锈漆在夏季高温时,其性能优良,但随着温度的下降,特别是在冬季,对于在它们上面涂装面漆产生起皱咬底的投诉都越来越多,主要因为这两种漆的干燥速度与温度的高低关系较大,以铁红环氧为例,在夏季高温时,一般一天的时间就会实干,喷涂含强溶剂的面漆不会咬底起皱,而在冬季低温时,它的自干实干时间都要5天或更长,隔天施工面漆极易引起咬底问题,我们建议在冬季铁红环氧底漆最好进行120摄氏度,1小时烘干,如没有烘干设备,则建议延长干燥时间或选用其它快干底漆。
2)底漆、面漆不配套如果底漆本身是不耐强溶剂的漆,如红丹酚醛防锈漆或铁红酚醛防锈漆,而面漆为含强极性溶剂,如硝醛漆、聚氨酯漆,即使底漆实干后,仍会产生咬底现象。
3)双组份漆固化剂漏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树脂胶化或油漆配制进间过长后进行涂刷,使油漆的最终成膜质量下降,抗面漆溶剂的渗透,溶胀能力下降,从而引起咬底。
4)底层使用了抗强溶剂性能差的挥发性腻子或油漆,而高层使用聚酯与聚氨酯类热固化性树脂漆,这种咬底往往在上第一层面漆时不会产生咬底,而即使第一层面漆充分干透后,再上第二层面漆时即出现咬底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二层面漆强溶剂渗透过第一层面漆引起挥发性腻子发胀,从而产生咬底。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粒子1)施工工具不洁,新毛刷上带尘出,旧漆刷用来未及时洗净留有漆皮,盛漆器具不洁。
2)施工环境、施工人员不洁,涂覆物在未干净或施工天气,周围环境不良,使灰尘,网砂、纱毛等杂质落入漆内,或泡在未干的漆膜上使漆膜起粒。
3)油漆稀释剂稀释能力差,引起油漆部分树脂成份析出。
例如当半哑清面漆或透明底漆,稀释剂漏气或稀释能力差时会出现粒子现象。
解决方法,稀释剂添加醋酸丁酯、环已酮类等强溶剂,配漆后并过滤。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起皱1)催干剂搭配不当或加得过多,便内部外层干燥不均,产生起皱。
2)厚涂、浇涂,其中以C04-42醇酸磁漆最具代表性,C04-42醇酸磁漆的厚涂不佳会引起起皱,而且会产生慢干现象。
3)涂装后放在强烈日光下曝晒式烘烤温度过高。
4)轻微咬底。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缩漆1)被涂物表面有污染(灰尘、汗迹、油污、腊质等)和潮气。
对于钢铁工件用溶剂清洗干净后涂装,对于木制家俱,先用肥皂水磨清洗,而后用清水擦尽干燥后,再上面漆。
2)喷涂的压缩空气含油或水3)被涂物面过于光滑,表面进行喷砂,打磨预处理。
4)双组份涂料有时配调不均后进行马上涂装,也会出现收缩发酵。
配漆后进行充分调匀熟化后,再进行涂刷。
5)夏季高温,使油漆中的溶剂挥发速率大幅度提升,导致助剂在漆膜中分散不均产生缩漆,解决办法,降低施工湿度或添加挥发性慢的强溶剂如环已酮。
6)油漆不配套,聚酯漆在使用不同厂家的底漆面漆时,由于各厂家使用的助剂不一定是相容体系,有时会产生缩漆现象。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开裂1)油漆本身耐候性差,不易在户外使用,例如我厂的酚醛白调合、亮白铝粉在夏季户外使用1-2个月后,会出现开裂现象。
2)厚涂、浇涂地板漆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厚涂,浇涂使油漆开裂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一般来说,每平方米使用油漆总量不超过0.8公斤的情况下,开裂的可能性不大。
3)固化剂配比偏高,或油漆本身硬度偏高而韧性不足。
4)底层本身松散开裂,导致上层漆膜脱落开裂。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脱粉1)稀释剂加入量过多,导致树脂与粉质分离,产生脱粉。
2)白色颜料的涂料耐候性差,导致在户外使用时产生粉化3)油漆沉淀,搅匀不均,使用下层粉质含量高的油漆产生脱粉。
4)快干型油漆喷涂大型工件,空气中的漆雾飘落在工件上,产生粉尘,所以这类漆一般不易喷涂大型工件。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可能含遇到生锈、浮色、泛金光等毛病,在此不一一阐述了。
总之,不管是家俱聚酯漆还是普通工业漆或乳胶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底材必须清洁,确保无水、无油污,灰尘等预处理质量。
2)施工油漆底、面配套、溶剂配套。
3)注意施工环境,温度对具体施工的影响。
4)双组份、三组份漆现配现用,过期作废,色漆使用前应充分搅匀。
5)非厚涂型漆,不可为缩短工时,浇涂厚涂。
6)施工完毕后,保证漆膜有一定的保养期,不要立即使用。
4)底层使用了抗强溶剂性能差的挥发性腻子或油漆,而高层使用聚酯与聚氨酯类热固化性树脂漆,这种咬底往往在上第一层面漆时不会产生咬底,而即使第一层面漆充分干透后,再上第二层面漆时即出现咬底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二层面漆强溶剂渗透过第一层面漆引起挥发性腻子发胀,从而产生咬底。
5)厚涂底漆的厚涂,使底漆干燥时间延长,同时随着底漆抗强溶剂渗透,溶胀软化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咬底的概率大幅度提高。
面漆的厚涂,使面漆中溶剂对底漆的渗透,软化时间相应延长,从面对底漆被咬起咬起的概率提高。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慢干、发粘1)物体表面含油污、水汽造成慢干,或塑料内的增塑剂渗入涂料中2)使用的稀释剂不正当,例如机油、柴油的稀释剂等难挥发性物质带入涂料中,可使漆膜引起发粘慢干。
3)厚涂厚涂对聚氨酯类油漆的影响并不十分突出,而对醇酸、酚醛类却十分突出,恒温恒压下20微米的C04-42白醇酸磁漆,18小时可实干,但当它的漆膜为50微米时,三天的时间都不能彻底实干,而且容易产生起皱现象,对于这类油漆,宁可多涂几道,也不可一次涂得太厚。
4)氧化型底漆、腻子或底层漆未干就接着涂第二层漆,造成层间隔离,空气干燥和溶剂挥发都被封闭,因此造成漆膜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