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八》“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八》“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
父淑,度辽将军,有名于边。
璆少博学,辟公府,举高第。
稍迁荆州刺史。
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赃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
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
”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
璆到州,举奏忠赃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
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
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玺击黄巾贼于宛,破之。
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
有破贼功,得免官归家。
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
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
璆乃叹曰:“龚胜、鲍宣[注],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
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
司徒赵温谓璆曰:“君遭大难,犹存此邪?”璆曰:“昔苏武困于.匈奴,不队.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
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
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
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八》)[注]龚胜、鲍宣:皆西汉末官员,有名望。
王莽执政,鲍宣不肯依附,被王莽指使人诬陷,自杀。
龚胜辞官归乡,王莽代汉后强征其入朝为官,龚胜拒不受命,绝食十四日而死。
此处徐璆自比于龚、鲍,而将袁术比作王莽。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闻.命闻:听
B.悉征.案罪征:追究
C.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假:借
D.不队.七尺之节队:通“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相威临以.其无礼于晋
B.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藏污者.客有吹洞箫者.
C.及还许,上之.迩之.事父
D.昔苏武困于.匈奴青,取之于.蓝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赃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大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B.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赃/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C.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赃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D.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赃/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缪年少时就博学多才,被公府征召,举荐高职。
逐步升迁做了荆州刺史。
B.徐缪不因张忠是太后姐姐的儿子而徇私枉法,但也因此被张忠捏造无端之罪,后戴罪征敌,破贼后被免官。
C.徐缪以龚胜、鲍宣自比表达必死的决心,使袁术不敢强逼,后又把所得到的袁术盗取的传国玉玺交给了汉献帝。
D.徐缪以身为国,为官期间,威风大行,能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气,所以皇帝派他持节。
拜曹操为丞相时,曹操愿意把丞相位让给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璆到州,举奏忠赃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
(2)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
【答案】
1.C
2.B
3.A
4.D
5.(1)徐璆到荆州后,揭举上奏张忠贪赃一亿多,指派冠军县令呈递文状到大司农处,来揭发暴露张忠的贪污事实。
(2)当他前往京师任职时,在路上被袁术所劫,袁术授予徐璆上公的职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假:借”错。
句意:并送还之前授予汝南、东海二郡的印绶。
“假”,动词,授予、给予。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目的连词,来;连词,因为。
B.均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分别为“五郡有藏污者太守及属县”“有吹洞箫者客”。
C.代词,指国玺;音节助词,不译。
D.被动句的标志,介词,被;介词,从。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董太后姐姐的儿子张忠任南阳太守,依仗权势骄纵,贪赃数亿,徐璆到这个地方任职,太后派遣中常侍把张忠托付给徐璆。
“南阳太守”是“为”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CD。
“赃罪”固定词语,意思指“贪污受贿罪”,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形成好的风气,所以皇帝派他持节”错误。
从文中第一段“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和结尾段“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看不出因果关系,属于强加逻辑,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举”,揭举;“使”,指派;“诣”到;“彰”,揭发暴露。
(2)“诣”,前往;“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为袁术所劫”,被动句;“授璆以上公之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上公之位授璆”。
参考译文:
徐璆字孟玉,是广陵海西人也。
父亲徐淑,是度辽将军,在边境很是闻名。
徐璆年轻的时候博学多才,被公府征召,推荐为高职。
渐渐升任荆州刺史。
当时,董太后姐姐的儿子张忠任南阳太守,依仗权势骄纵,贪赃数亿,徐璆到这个地方任职,太后派遣中常侍把张忠托付给徐璆。
徐璆回答说:“臣只为国家,不敢听命。
”太后非常生气,立刻征召张忠做司隶校尉,来胁迫徐璆。
徐璆到荆州后,揭举上奏张忠贪赃一亿多,指派冠军县令呈递文状到大
司农处,来揭发暴露张忠的贪污事实。
又上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贪赃者,全部抓来问罪,威风大振。
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玺在宛抗击黄巾叛贼,大败敌人。
张忠怨恨徐璆,与诸多宦官诬陷徐璆,徐璆于是代罪征敌。
有击破贼人功劳,得以免官回家。
后来再次被征召,升任汝南太守,转任东海相,所任职的地方教化盛行。
汉献帝迁都到许昌,征召徐璆任廷尉,当他前往京师任职时,在路上被袁术劫持,袁术授予徐璆上公的职位。
徐璆于是感叹说:“龚胜、鲍宣,是什么人啊?守护他们必死!”袁术不敢逼迫他。
袁术死后军队被攻破,徐璆得以盗回国玺,等到回到许昌,呈上国玺,并送还之前授予的汝南、东海二郡的印绶。
司徒赵温对徐璆说:“君遭此大难,还能保存这些东西?”徐璆说:“以前苏武被困匈奴,没有丢弃七尺符节,何况这方寸大小的印呢?”
后来被任命为太常,持节出使去任命曹操为丞相。
曹操要把丞相之职让给徐璆,徐璆不敢接受。
最后死在官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