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全国名校高考模拟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22全国名校高考模拟信息卷
文科综合试题(一)
命题单位:河北石家庄二中河北唐山一中河南郑州一中河南试验中学
山东试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云南师大附中山西试验中学
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
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

这说明
A.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道家主见天人和谐
25.汉代察举制实行初期,被察举者都有一年的试用期,只有胜任者才能转为正式官员,若不胜任,则就要被撤换掉,而且推举者也会因此受罚。

由此可知,当时察举制
A.形成了严格的选拔程序
B.旨在培育正式合格官员
C.留意保证察举“质量”
D.将察举权收归到了中心
26.唐代天宝初年,政府曾在长安举办一次史无前例的盛大的“得宝”展览会,所展览物品多来自南方,其中相当部分是南方各郡的丝织品。

这反映了
A.南方成为丝织业中心
B.北方生产技术严峻落后
C.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
D.南方各郡经济得到进展
27.明朝弘治十七年(1502年),政府规定“苏(州)、松(江)、常(州)三府阔白棉布以格外为
率,六分征本色(棉布),四分征折色(将棉布折合成白银征收)”。

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财政消灭困难
B.白银开头了货币化
C.棉纺织品产量下降
D.工商经济进展快速
28.辛亥革命期间,很多省份是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如1911年11月5日,
在张誊等人推动下,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就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

这反映了
A.暴力革命受到极力排斥
B.封建统治基础已瓦解
C.革命派的力气不断壮大
D.革命形势的进展快速
29.据1933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统计,中国17个省市的纺织资本在工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为12. 5%,总产值为15.9%,工厂数量为39.5%,工人数为61. 8%。

由此可知,当时
A.纺织工业技术最为先进
B.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C.传统纺织业已完全崩溃
D.遏制了西方的商品倾销
30.有学者说,1951年宪法“既不是一部《共同纲领》那样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这是由于此宪法
A.修正了《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爱护
D.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性
31. 1985年1月,中共中心和国务院打算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拓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一工一农型的生产结构。

这说明A.国有企业改革已确立B.对外开放开头启动
C.改革与开放同步加大
D.国内经济进展快速
32.《十二铜表法》规定,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后来法律又规定,生来自由人与解放自由人不得通婚。

这说明
A.法律存在肯定的保守性
B.公民间存在严峻不公平
C.平民权利缺乏法律保障
D.留意爱护罗马的公民权
33.卢梭说:“假如有人能向我证明贵族生下就来就带着刺马针,而穷人生下来背上驮着鞍
子,我才信任这种不公平是将合乎正义的。

”此观点旨在说明
A.人们社会地位公平
B.要理性看待生活
C.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D.要建立民主政治
34.图5是1923年一1926年间苏联私商零售贸易额在整个零售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状况。

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日益走向了废止
B.苏联国民经济消灭严峻衰退
C.苏联社会消费需求日益萎缩
D.工业化建设压缩了消费空间
35.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进展。

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了。

”材料主要说明白
A.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丢失
B.世界局势消灭了动荡局面
C.宽敞进展中国家开头崛起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
第Ⅱ卷
留意事项:
1.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作答选考题时,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需作答。

第43-47题
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明代内阁制度作为议政、询问与秘书功能并兼的辅政机构,对皇权形成了有效的制约,也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救、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仍旧对皇权形成了制约,尤其是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值国的10年里,内阁制度进展到了顶峰。

中外奏章无不经由内阁票拟,特殊是在皇帝怠政的时候,票拟更是百官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渠道,内阁把辅政职责和秘书性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帮忙六部诸司等机构维持国家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行。

—《浅谈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特点及地位》
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过去始终由上议院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转变为下议院开头主导议会权
力的格局。

1707年,当时的英国理论上还是应由国王主持内阁,选择阁员。

但因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使得内阁中一名大臣能够负责主持内阁会议,渐渐就进展出首相一职。

……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首届内阁首脑,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摘编自《英国议会制政体理论与制度模式的相关分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指出明代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的变化。

结合材料一分析导致明代
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结局的缘由。

(12分)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五”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安排
上表是我国“一五”方案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状况。

从表中提取
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假如多做,
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汉)明帝即位之初,下诏:“今选举不实,邪怪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知,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

又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赢弱,先急下贫。

其务在均平,无令枉刻。

”从慎重选举官吏着手,对吏治进行整顿。

……明帝统治时代多次下诏减免赋税摇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民。

他即位之初,即下诏“赦陇西囚徒减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调”;“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

……故史称永平之世,“天下安平,人无摇役,岁比登稽,百姓殷富,粟解三十,牛羊被野”。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汉明帝即位后治国的主要措施。

(8分)
(2)据材料和所学学问,说明汉明帝治国措施的主要作用。

(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斗与和平」(15分)
材料1913年5月的“三叉戟”会议上,在争辩亚洲太平洋战场时,丘吉尔怀疑中国是一个重要基地,轻视支援中国的努力。

,而美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特殊强调中国的重要性,主见必需对华实行乐观态度。

……美国强调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他轻视远东战场,相反,美国乐观提倡开拓欧洲其次战场,目的是想尽快与德国法西斯决战,快速结束欧洲战事,把重点转向亚太战场。

因此,美国实际上执行的是一种“两洋战略”。

……快速实施霸王方案正好符合“罗斯福在战时依据成功要早而美国伤亡要少这一原则”,美国的“两洋战略”必需快速结束欧洲战场,在亚太战场得到苏联对日作战的保证。

—摘编自藏春华《浅析欧洲其次战场开拓的曲折性》
(1)据材料,指出美国“两洋战略”的实质和缘由。

(6分)
(2)据材料和所学学问,说明美国“两洋战略”的影响。

(9分)
47.[历史—选修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陶行知,原名文溶,早年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

1918年夏,他发表了《生利主义的职业训练》,主见:“职业训练应以生利为主义”;……造就生利人物,则“国无游民,民无废才”。

这种将职业、训练和生活、国家利益相联系的设想是他的生活训练思想的表现,也是他乐观从事平民训练运动的思想基础。

1923年他和朱其慧、晏阳初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华平民训练促进会。

他指出平民训练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中国以农立国,100个人中有85个住在乡村,平民训练必需普遍的办。

……在以后的数年里,陶行知从这种救国救民的平民训练进展中,充实了他的生活训练理论和内容。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的平民训练思想。

(6分)
(2)据材料和所学学问,评析陶行知提倡平民训练的意义。

(9分)
2022全国名校高考模拟信息卷
文科综合试题(一)历史参考答案
24. B解析:材料中荀子确定了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性和人对国家兴亡的打算性,这种对人的确定性,体现了人文思想,B项正确。

庄子是追求精神自由的,所以不缺乏精神追求,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道家政治要求,无法说明不同,C项错误;尽管道家思想中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材料信息体现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D项错误。

2 5 . C解析:材料中被察举人不是直接任命为官,而是先试用再正式任命,并且对不合格者的推举人也要负连带责任,这既防止了滥举现象,又提高了官员的实际力量,体现了对官员质量的重视,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任用程序,而不是选拔程序,A项错误;察举制主要是在选拔官员,进行试用是在培育合格官员,B项错误;察举制下察举权在地方,而任用权在中心,D项错误。

26.D解析:“得宝”多来自南方,说明各种工农业生产品已优于北方,这是南方经济得到进展的结果,D项正确。

材料虽体现了南方妊织技术较高,但不能说明是妊织业中心,A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北方技术的落后,B项错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宋代以后,C项错误。

27.D解析:将棉布折合成白银征收,既说明白三府棉布产量很大,又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得到进展,D项正确。

政府将征物转变为征银,使政府的经济活动更加机敏,但不能说明政府财政困难,A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白银已成为流通货币,但不能说明“开头”,B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棉布产量下降,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产量增长,C项错误。

28. D解析:张誊是立宪派,程德全是旧官僚,他们也宣布“独立”和“光复”,说明一些非革命党人也加入到了革命潮流中,这是革命形势快速进展的结果,D项正确。

和平光复说明清政府统治已失去各地的支持,但不能说明暴力革命不被接受,A项错误;封建统治基础是封建经济,因而不能说明封建经济的瓦解,B项错误;材料中的人物不属于革命派,因而不能说明革命派力气的壮大,但能说明革命形势的进展,C项错误。

29. B解析:材料反映了在近代工业中纺织业占到了近一半的比重,这说明其他近代工业进展较弱,工业部门没有得到均衡性进展,是工业结构不合理的体现,B项正确。

妊织工业所占比重大不等于技术先进,A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传统纺织业的崩溃,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对西方商品倾销的影响,且中国近代纺织品技术落后,无法与西方纺织品竞争,D项错误。

30. 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1951年宪法既有新民主主义性,又具有社会主义特征,这是由于宪法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因而具有了鲜亮的过渡性,D项正确。

《共同纲领》基本原则主要是人民民主原则,而宪法同样坚持了此原则,A项错误;尽管《共同纲领》中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但宪法将此体制具体地正式确立下来并实施,实际上是政治上的创新,B项错误;宪法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对私营工商业的态度是毁灭,而不是爱护,C项错误。

31. C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建立经济开放区是为了以对外贸易促进工业和农业的进展,体现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加大了力度,C项正确。

材料信息不体现国有企业改革,A项错误;对外开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开
头了,B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国内经济进展快速,但能带动国内经济的进展,D项错误。

32. A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律将婚姻缔结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社会各阶层缺乏互动和沟通,这是法律保守性的体现,A项正确。

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不能说明公民间存在严峻的不公平,由于平民作为公民,他们彼此间是可能通婚的,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爱护了平民的权利,只限制其通婚范围不能说明权利不受法律爱护,C项错误;公民权是指政治经济权力,材料既不能体现公民权受损,也不能说明爱护公民权,D项错误。

33. A解析:材料中卢梭所提出的条件,无法实现,也就是人们间的不公平是不符合正义的,从而说明他主见人们社会公平,A项正确。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如何对待生活,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建立民主政治制度,CD两项错误。

31. A解析:示意图中私商零售贸易额的持续下降,说明私营商业受到了压制,这明显与新经济政策中鼓舞进展私营工商业政策不符,从而说明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A项正确。

私商零售贸易额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经济的衰退和社会消费需求的萎缩,B、C两项错误;此时期苏联工业化建设还没有开展,D项错误。

35. D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大国支配世界事务的霸权时代已经结束,也就是共同管理世界事务的时代已来临,这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进展的结果,D项正确。

美国的霸权地位虽然已经衰落,但并没有完全丢失,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41 . (1)特点:辅政范围广泛;具有非法定性;没有行政决策权。

(6分)
作用:对皇权起到了肯定制约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合理性;促进了国家行政体制的正
常运行。

(7分)
(2)变化:由国王询问机构转变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对国王负责转向对议会负责。

(生分)
缘由:中国明代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而英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明代皇权专制不断强化,而英国光荣革命后王权不断受到减弱。

(8分)
42.示例:论题一:“一五”方案重点进行了工业建设。

(3分)
阐述:“一五”方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时期,从表格中基本建设投资安排来看,当时将国家投资额中的一半以上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工业建设之中;这是由于新中国工业基础格外薄弱,严峻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进展和国防建设;在苏联的挂念下,新中国“一五”方案重点进行了工业建设,所以基本建设中工业建设的投资安排占到了绝大部分。

(9分)
论题二:“一五”方案体现了国家建设留意全面进展。

(3分)
阐述:表格中尽管基本建设投资安排中工业建设投资占到了绝大部分,但建设投资安排涉及到了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由于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各方面都严峻落后,严峻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以国家在重点建设工业的同时,也对农业、医药卫生和训练等各方面进行了投资建设,所以表格中的投资安排涉及到了各个方面。

(9分)
(注: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5 . (1)措施:整顿吏治;减轻刑罚;减免赋税;鼓舞农业生产。

(8分)
(2)作用:缓和了社会冲突;促进了社会经济进展;推动了政治的稳定。

(7分)
46. (1 )实质:实行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

缘由:削减美国在战斗中的伤亡;期望赢得苏联对日作
战。

(6分)
(2)影响:促进了欧洲其次战场的开拓;推动了欧洲战场的成功进程;客观上加重了中国人民抗
战的负担。

(9分)
27. (1)思想:平民训练即是生活训练;平民训练要与国家利益相联系;平民训练要以乡村训练为主。

(6分)
(2)意义:平民训练否定了传统的精英训练;平民训练体现了救国救民的爱国性;但当时的社会
状况打算了平民训练最终无法实现。

(9分)
本卷考查内容与难易度关系双向细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