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水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灵动核心产业研究》
目录
一、中国水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
二、中国水务行业发的重要性分析 (9)
三、智慧水务发展的驱动因素 (9)
四、中国智慧水务发展趋势分析 (10)
一、中国水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是人口大国,在社会和经济领域的用水量大,由此产生的污水量也比较庞大。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用水量为5991亿立方米。

水务行业又可分为原水生产与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污水收集、污水处理、中水与再生水利用等多个环节。

一般意义上是指供水与排水。

除了传统的供水和排水管理,水务产业还包括保护和扩大水资源、节水减排、中水回用、淡化海水、用水需求管理、社区性计划、集水区管理以及举办公共教育及增强节水意识活动等事务。

我国供水总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政府和各省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供水总量增速开始缓慢下降。

近几年,全国供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平均年变化幅度保持在±1%左右。

2018年我国供水总量为6015.5亿立方米,同比减少0.46%,我国供水市场已趋近饱和,进入平稳发展状态,2019年全国供水总量仍将保持6000亿立方米的水平线上。

图表42015-2019年中国供水总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灵动核心收集整理2018年,全国污水处理厂增加至4332座,同比增长了14.6%,增速明显提高。

按照2009-2018年年均7.1%的复合增长率,2019年污水处理厂达9640座。

截止2020年1月底,全国共有10113个污水处理厂核发了排污许可证,其中9873座污水处理厂公布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或排放浓度的限制信息,占比97.6%。

从数量按规模分布来看,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占比较多,达3147座,占比34.2%;5000-10000吨/日共989座,占比10.7%;1000-5000吨/日共2,282座,占比24.8%;1000吨/日以下共1602座占比17.4%;1万吨/日规模以下的污水处理厂合计达4873座,占比52.9%。

图表52019年我国污水处理厂数量
数据来源:灵动核心收集整理图表62019我国污水处理厂产能按规模分布情况(日产能)
数据来源:灵动核心整理从重点省份来看,我国污水处理厂产能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其产能分别是3035万吨/日、1834万吨/日、1746万吨/日和1,515万吨/日,其处理厂数量分别为697座、554座、828座和373座。

按供水80%转换为污水的比例计算,全国合计污水处理新增空间13189万吨/日,相比污水处理厂22846万吨/日的存量规模来看,增长空间约57.7%,其中江苏、广东等地新增空间较大。

图表72019年我国分省份污水处理厂产能
省份污水处理厂
数量(座)
产能合计
(万吨)
2018年底城镇污
水处理厂处理能
力(万吨/日)
2017年全
国供水能力
(万吨/日)
新增空间
(万吨/日)
江苏8281746187145681909广东697303522985824162北京13465769322411136浙江373151511282840757上海436198131642694湖北3919546912035674湖南3469286381864563四川112510137091942541山东554183412232966539新疆146322240968452福建2136534161347425吉林103377404998421
江西2335012901144414
黑龙江155379402962390
内蒙古121272241790360
广西2855237731094352
河南33812637941995333
安徽3809996121624300
辽宁24677010261281255
山西157343271688208
河北34410336331483154
甘肃116288153548150
贵州392375254613115
宁夏44127100299113
云南220455253702107
西藏22370178105
重庆74352936777792
海南5011110224787
天津130442286522-24
陕西213601390680-57
青海539148172-
总计921322846181174504313189
数据来源:灵动核心收集整理根据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分为一级A、一级B、二级和三级标准。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多为一级A和一级B,污水处理厂基本控制项目较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

图表82019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统计表(单位:mg/L)
数据来源:灵动核心收集整理根据污水处理厂的总氮、COD、氨氮和BOD排放标准可以计算得出: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中约1.9亿吨/日出水标准达到一级A,占比约83%。

图表92019年我国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应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统计表(万吨/日)
数据来源:灵动核心收集整理水务行业作为弱周期性行业,行业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水平、人口数量及城市化进程等因素高度相关。

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环保监管的趋严和生态治理的需求升级,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农村等水环境治理类新兴领域的需求正快速增长,上述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整体来看,水务行业的市场容量正不断扩大。

根据灵动核心统计数据,“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24%。

2010年中国水务行业投资额已达1100亿元,2012年中国水务行业投资额突破2000亿元,2014年中国水务行业投资额达到3400亿元,截止至2017年中国水务行业投资额达5276.78亿元。

随着政策落地,预计到2023年我国水务行业年度投资额将突破至8600亿元。

供水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任何防疫工作的重点之一。

根据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全球银行“中国水治理研究”课题组的定义,水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地获取所需的水资源、水资源性产品及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减轻水旱灾害的状态或能力”。

成本可承受性是我国水安全的核心优势,这和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不可分;而水质是我国水安全的核心问题,我国的I~III类水质河流
长度和湖泊个数的比例均不甚理想,自来水水质达标率虽高(83%),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且农村安全供水能力仍整体滞后。

水源地保护是我国水安全问题的源头核心工作。

在2018年4月提出,“提出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要确保所有城乡居民喝上清洁安全的水”;2018年6月,《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打好碧水保卫战的第—条任务便是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2019年3月,
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和水利部联合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明确要求2019年年底以前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完成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2019年5月和9月,生态环境部先后两次开展水源地专项督查,确保水源地整治任务完成。

国家领导层面的顶层设计、各部委的高度重视、以及地方政府的严格落实是我国水源地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而系统化、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则是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水安全问题的另一项核心工作在于整体水质的提升,这不仅包括上游的水源地水质保护和供水水质提升,也包括下游的处理工作提质增效和自然水体水质改善。

在水安全问题上,人文系统对水系统有着正向的促进和负向的干预,正向促进中水资源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均是提升上游水质的重要工作,而供水厂网及水源地一体化模式可以通过系统化、集中化的管理的方式较好地实现上述目标。

疫情期间,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监测数据,2020年2月1日至19日,
全国地表水(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87.3%,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稳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湖北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的质量均保持稳定,重点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余氯均有检出,定点医疗机构处理设施出水余氯浓度基本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限值,总体来看我国水生态安全并未受到疫情的影响,整体可控。

疫情过后,水生态安全仍将是我国的长期战略,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身体健康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认为国家仍将持续加大对水生态安全各方面(供水、污水、水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资本开支力度,水生态一体化、系统化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也将持续推进。

二、中国水务行业发的重要性分析
水务行业是较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具有区域垄断性、地域局限性、社会公共性等特点,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弹性小,受国家调控较多,受政策性影响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务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围绕行业发展目标、行业监管、融资方式、税收优惠和技术革新等方面陆续出台相关政策。

政府监管力度加大、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水务市场投资和运营主体日益多元化,水工程技术水平逐渐提升,供水管网分布科学合理,供水能力大幅增强,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加深,水务投资和经营企业发展壮大。

水务服务是公共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水务服务现代化的核心主体。

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先导基础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水务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水务行业呈现服务产业化、运行市场化、产权多元化、管理集约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水务行业的资本运营仍在探索和实践中,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水务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水务投资现状,借鉴水务行业内资本运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智慧水务发展的驱动因素
中国水资源长期面临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2015-2019年,我国用水量大约维持在6000亿立方米左右,近两年的用水总量虽然负增长,但总量依然较大。

同时,2010-2018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人均用水量下降至1972立方米/人。

面对我国的水资源困境,驱动智慧水务建设是必经之路。

智慧水务是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的“城市水务物联网”。

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解决水环境问题、保障水安全的重要途径。

四、中国智慧水务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水务公司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整体规划不到位、信息孤岛、业务孤岛成为包袱、业务间相互隔离沟通存在障碍。

自来水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目前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上普遍较为陈旧,生产、运营和管理都过于粗犷化、经验化,缺乏基本的科学依据和详实的数据支撑,这导致了盲目的管网改扩建、不合理的生产调度、过高的能量和资源消耗、不经济的供水成本,同时也给自来水的安全生产和配给埋下了隐患,造成了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和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在我国,全国自来水厂平均产销差率高达30%,在中西部缺水城市甚至超过45%,东北部分城市超过50%,城市水网中漏损水量的经济价值高达200亿元以上。

智慧水务的建设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在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下,智慧水务已经成为水务管理的方向。

智慧水务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说建立的付费方式、更高效的客户服务、资产管理、更全面的质量控制以及水资源管理。

可为水务管理部门规范化管理、节能降耗、减员增效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水务公司的经济效益。

智慧水务云服务解决了国内水务公司管理普遍存在整体规划不到位、信息孤岛、业务孤岛、产销差居高、经营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为全面提升水务管理水平,保证供水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基础。

目前,我国共有660多个城市,2,500多个县城和30,000多个行政建制镇,每个城镇基本上都拥有给水排水系统,但大部分水务公司没有使用智慧水务管理系统,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新兴技术和智能工业的不断融合,水务管理想要获得长足提升和发展,确保居民用水安全,解决城市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问题的诉求和矛盾,全面应用新科技和互联网思维是当前能源管理部门促进和带动能源管理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4年3月16日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智能水务和智能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监控智能化。

2014年6月14日,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
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2016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城镇节水。

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全面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加快换装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引导居民淘汰现有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基本实现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全覆盖。

推进服务业节水改造,对非人体接触用水强制实行循环利用。

深入开展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活动,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宾馆、家庭等节水。

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为了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制定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要求:提高用水效率、抓好工业节水、加强城镇节水,提出制定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

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

同时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

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

2017年5月,由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市政设施智慧建设工程”列为“十二项重点工程”,并提出:“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对水源污染、设施老化落后等导致的供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水厂、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的更新改造”、“发展智慧水务,构建覆盖供排水全过程,涵盖水量、水质、水压、水设施的信息采集、处理与控制体系;发展智慧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

目前,我国智慧水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将智慧水务划分为信息化、智慧化两个阶段,那么大多数水务企业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内部网络等基础平台信息化建设上。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水务管理想要获得长足提升和发展,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解决城市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问题的诉求和矛盾,
发展智慧水务是必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