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撺掇.(duō)羁.绊(jī)褶.皱(zhě)戛.然而止(jiá)
B. 两栖.(qī)龟.裂(guī)彷.徨(páng)接踵.而至(zhǒng)
C. 归省.(xǐng)俶.尔(chù)卑劣.(liè)目眩.神迷(xuàn)
D. 俨.然(yǎn)蜷.卧(quán)推搡.(sǎng)楔.形文字(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苍劲寒噤震撼漫不经心
B. 矗立浮躁狡辩自原其说
C. 浩劫抉择斡旋消声匿迹
D. 演绎叹惋俄倾挑拨离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公园里,老人悠闲聊天,孩子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
..着祥和的气氛。
B. 在这本回忆录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
..自己的小学老师。
C.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
....地把它发展下去。
D. 临河地区一年一度的黄河湾旅游节拉开了帷幕。
远远望去,黄河河畔人声鼎沸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不懂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里,各地纷纷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活动。
C. 曾经,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D.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她阅读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文学名著。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 贺敬之的现代诗《回延安》,兼具政治性与抒情性,地域特色鲜明,民歌气息
浓郁。
B. 演讲的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
内容。
C. 中国崇尚“和”文化: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六尺巷”的故事》就体
现了生活中“和为贵”的原则。
D.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庄子》,文章主要内容是辩论,但让人感
到一种轻松、闲适的生活的诗意,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特征。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
用。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
“深阅读”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 ①②④⑤③
B. ②①④③⑤
C. ⑤④③①②
D. ②⑤④③①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7.古诗文积累。
______ ,端居耻圣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怒而飞,______ 。
(《北冥有鱼》)
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 。
(《卖炭翁》)
知困,______ 。
(《虽有嘉肴》)
《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 。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环境优美而有静趣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早春木棉红
郝俊
①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震的木棉花芭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
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
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②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
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
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
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
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
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
③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
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
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
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纹放,灿若华灯。
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④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
们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
⑤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
我从办公室到家,途
经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
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
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
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
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
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⑥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
纷纷扬扬地飘落不
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
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
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
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⑦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
花开得早,
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
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
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
⑧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
随着年岁
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
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
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
文章以“早春木棉红”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品读第②③段,结合相关内容概括木棉在形象气质上的特点。
请按要求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②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根据第⑧段画线句,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木棉给了“我”怎样的精神力量?
第⑧段写到“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生命让你有庄严之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善待那些庄严的生命。
9.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问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柳静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
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对此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
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捕食出没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从而逃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和一些机构的最新研究发现,由于近年来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它们的形态也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
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地处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100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以及眼睛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次的研究发现,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导致一系列
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
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正在悄悄地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的数量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
及时被消灭,优胜劣汰的进化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
鱼会一直繁殖,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也会
进一步恶化。
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中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大型海洋动物腐烂的尸体,如鲸、鲟、海豚等,来净化海洋的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
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通读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什么称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作答。
①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
..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去掉“大量”一词合适吗?为什么?)
②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
(“清道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10.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今浙江境内。
②罅
(xià):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
⑥敬:斜靠。
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人坐欹岩下望
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______ ,乙文突出了水的______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__ 。
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______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
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与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C.全诗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结合,参差错落,能充分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D.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请简要分析本句的表达效果。
六、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50.0分)
12.小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文的内容,完成任务。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里,鹿的数量只有四千只左右,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却认为鹿的数量减少是它们的天敌——狼所导致,就下令捕杀狼群。
在那时,如果你是美国霍奇基斯中学的一名叫做约翰的学生,知道了总统的命令,请你给他写一封不少于150字的书信,劝说他收回捕狼命令。
13.人生总有很多相遇。
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许就
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与______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3)字数在600字以上。
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4.综合性学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请用正楷书写)
请从保尔、傅聪、傅雷这三位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他的事迹,仿照上句句式,补写下句。
上句:张骞坚忍通西域
下句: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撺掇”的“撺掇”应读作“duo”;
B.有误,“龟裂”的“龟”应读作“jūn”;
C.正确;
D.有误,“楔形文字”的“楔”应读作“xiē”。
故选:C。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
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
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自原其说”的“其”应写作“圆”;
C.有误,“消声匿迹”的“消”应写作“销”;
D.有误,“俄倾”的“倾”应写作“顷”。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D
【解析】ABC.使用正确;
D.使用有误,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与“望去”搭
配不当。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4.【答案】B
【解析】A.有误,句式杂糅,可以去掉“造成的”;
B.正确;
C.有误,语序不当,“我国棉花的生产”应该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
D.有误,分类不当,应该把“文学名著”改为“等文学作品”。
故选:B。
本题考题病句的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
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
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
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
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庄子》体现的是是道家文化的特征。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6.【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注意本段话“浅阅读”存在的问题,综观各句即可知(2)句紧随文段开头句,引出“浅阅读”存在问题的话题,排除AC两项,再比较(1)(5)两句,显然(5)句是紧承(2)句“缺点和不足”说的,答案为D。
故选:D。
解答排序题,不仅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阅读领悟能力,更要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
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7.【答案】【小题1】欲济无舟楫
【小题2】其翼若垂天之云
【小题3】心忧炭贱愿天寒
【小题4】然后能自强也
【小题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小题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解析】答案:
(1)欲济无舟楫(注意“楫”的书写)
(2)其翼若垂天之云(注意“翼”的书写)
(3)心忧炭贱愿天寒(注意“愿”的书写)
(4)然后能自强也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注意“阡陌”的书写)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章标题作用分析。
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
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早春木棉红》点出了写作对象——“木棉”,文章通篇都在写木棉。
“早春”一词点出了季节,“红”字写出了木棉的颜色。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品读②③段这些句子,“其形硕大,花瓣厚实”,“有一种
十足的阳刚之美”,“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可以概括出木棉的特点。
(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憋”“鼓鼓囊囊”“炸开”“蹿出”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蕴蓄了整个冬天力量的木棉花苞瞬间绽放后灿烂热烈的姿态,更好地突出花苞之大,花开之早、之盛和阳刚之美。
木棉花开时的热烈足以燃烧人们心底的热望,让“我”想到奋进的生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木棉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
②“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把花比作酒杯,这里是比喻。
“其他的花在做准备,木棉已经再畅饮”,这里运用了对比。
“做准备、畅饮”赋予了木棉花以人的动作,这里是拟人。
这句花内容上在写木棉正值花期、超拔盛放的情状,让人震惊陶醉,流露出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通读全文,寻找那些抒情性的句子,摘录木棉给予作
者精神陶冶和力量的句子。
比如:第一段中“内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第五段“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
第六段中“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
第八段中.“心中自然涌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5)本题考查联系现实生活谈感悟。
文中的木棉花虽然只是一种植物,但是有着与众
不同的气质和精神,作者从中汲取了温暖,感动和力量。
所以在作者看来,一个再平常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有价值地活着,并且要尊重,保护每一个生命。
从这个角度阐述即可。
答案:
(1)①点明写作对象木棉;②交代时间是早春,“红”字写出了木棉的颜色,渲染了热烈的气氛;③题目简明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①花形硕大,花瓣厚实,开得热烈,花蕊粗壮有力,有阳刚之美;②树的姿态雄奇,高大挺拔,疏朗开阔,整株树形姿伟岸,英武不凡;③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分外耀眼,映红城市。
(3)①“憋”“鼓鼓囊囊”“炸开”“蹿出”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蕴蓄了整个冬天力量的木棉花苞瞬间绽放后灿烂热烈的姿态,让“我”想到奋进的生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木棉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
②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修辞手法,将木棉花比作酒杯,并赋予木棉以人的动作特性,还将其与其他花木进行对比,写出了木棉正值花期、超拔盛放的情状,表现了作者对木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①木棉早春绽放,赤红的花,让人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②木棉散于校园各处,每天站在那里等“我”,让我的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③木棉花落下来时直了当,触地有声,让“我”感动;④木棉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激励“我”积极前行。
(5)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由木棉的花开花落生想到人的一生。
无论是人,亦或是草木,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一生,长短不一,人活一百年是一生,草活一年也是一世;但都应尊重生命珍爱生活,抓紧时间,认真度过每一天。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文通过描写木棉花开放时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坠落时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木棉花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
木棉花让“我”领悟到做人应当像木棉花一样,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无悔人生,表达了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之情。
文章标题可能有的作用: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