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吃粽子的简短说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要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端午节吃粽子,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
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
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现在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
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2.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你能简短的说一说吗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
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
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
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
屈原。
3.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简短点,150字左右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
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
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
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
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
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
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
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
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
都举行龙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
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4.端午佳节话粽子作文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里,人们不仅以龙舟竞渡来欢庆,而且有吃粽子的习惯。
吃着清香的粽子,人们不禁要问:粽子是怎样包的呢?包粽子大致可分以下五步。
首先是浸米。
包粽子要用糯米,米要事先浸润一下,这一步工作最好放在包粽子的前一天进行。
浸时,先把
米淘干净,然后倒人容器,加人稍多的水,静放即可。
其次是洗煮粽叶。
选用完好的粽叶洗净后,放在开水里烫或煮一下即可。
再次是拌料。
当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粽子时,首先是拌料。
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风貌人情、地方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拌料方法也举不胜举,无法一一说明。
这里,我只讲讲江浙地区的常见方法。
最简单的是“白粽”,只有纯糯米一样东西。
较简单的有豆粽、花生粽等,只要把赤豆(蚕豆也行)、花生等东西和在糯米中,以糯米为主即可。
较难配的是肉粽,顾名思义,即夹肉粽。
肉最好是稍咸的,精多肥少。
和时,把肉切成小块,米中倒人适量酱油、味精,放置待用。
如果是包鸡肉粽,最好也稍微放
一点猪肉,也可放点牛肉干等。
最复杂的是“嘉兴百包粽”,它用料多,如瓜子仁、花生仁、松仁、核桃肉、火腿丝、红绿丝、
莲心、枣肉等,这些适量即可,用得多的是豆沙,豆沙要多放一点糖。
包前,先把前面说的东
西包在豆沙中,团成一个小球。
拌料结束,接着是包粽。
包法也多种多样,而且随粽叶不同而不同。
就粽子的形状来说,有夹脚棕、小脚粽、秤砣粽、三角粽、八角粽)蒲包粽(现在有人称魔方粽),等等。
包法不一,各有千秋。
包时注意:豆粽里面的用料要均匀;肉粽、百包粽的馅心要在中间,但不宜太大、太多,否则
会隔断糯米。
包粽子是一桩看来容易、实际却较难掌握的技艺,得下一番工夫才能学会。
最后一步是煮粽。
煮粽时,把粽子都放在大锅中,但甜味的和咸味的要分两只锅,加上浸没粽
子的水,先用旺火把水烧开,再用文火加热半小时。
煮好后,千万不能马上揭开锅,而要焖半天才行,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香黏可口。
粽子吃起来清香、味美,殊不知,包粽子还有大学问呢!朋友,想吃粽子先学包粽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