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有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溃疡或坏疽,增生 性改变等三类:
• 1.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 • 2.溃疡或坏疽。 • 3.肢体增长变粗。
编辑课件
下肢静脉曲张
• 【定义】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因血流
障碍而引起的静脉扩张迂曲,呈曲张状态。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 (1)先天性因素:先天性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 • (2)后天因素: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习惯
①鼓励病人穿弹力袜。 ②告诉病人平时应保持良好坐姿,避免久 站、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 ③不要用过紧腰带、穿过紧衣物。 ④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⑤避免肥胖等因素。
编辑课件
No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
【定义】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 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Image
编辑课件
• 3.手术疗法
编辑课件
手术疗法
●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凡有症状且无 禁忌证者(如手术耐受力极差等),都应手 术治疗
• ①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 • ②大隐或小隐静脉主干及曲张静脉剥脱; • ③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对有色素
沉着或溃疡者尤为重要 ④微创手术。
编辑课件
四、护理要点
• (一)一般护理 • 1、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 2、避免皮肤损伤。 • (二)防止并发症 • 1、血栓性静脉炎。 • 2、出血
编辑课件
术后护理
• 1.体位:静脉手术术后抬高患肢30C,动脉手术术 后平置患肢即可。
• 2.病情观察: • ①生命体征观察 • ②注意观察肢体温度、皮肤颜色等 • 3.制动:静脉血管重建术术后卧床制动1周,动脉
血管重建术术后卧床制动2周 4.活动:对卧床制 动者,鼓励作足背伸屈活动,以利小腿深静脉血 液回流
• 主要病理改变: • ①通常起始于动脉;病变呈节段性分布;③活动
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④后期,炎症消退, 血栓机化,有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动脉周围有广 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⑤虽然有 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但不足以代偿,因而神经、 肌和骨路等均可出现缺血性改变。静脉受累时的 病理变化与动脉大体相同。
编辑课件
三、治疗要点
处理原则应该着重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 1.一般疗法
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但不应使用热疗。 疼痛严重者,可用止痛剂及镇静剂。 患肢应进 行锻炼,如Buerger运动法。 2.药物治疗
(1)中医中药 (2)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3)抗生素 3.高压氧疗法。 4.手术疗法:动脉重建等。 5.创面处理。
性便秘等因素使腹腔内压力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回流 • 2、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如深静脉回流受阻。
编辑课件
二、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 (二)身体状况—临床表现。 • (三)辅助检查。 • 1、理学检查: • 2、影像学: • (四)心理、社会状况。
编辑课件
临床表现
• 1.早期:感下肢酸胀、沉重、乏力,久站 后足踝部肿胀。小腿处浅静脉扩张、迂曲 成团、隆起,直立时更明显。
编辑课件
(六)形态改变
• 动脉和静脉都可以出现扩张或狭窄性形态改变, 并引起临床症状。
• 1.脉形态改变 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②杂音 ③形态和质地
• 2.静脉形态改变
编辑课件
(七)肿块
• 由血管病变引起的肿块,可以分为搏动性和无搏 动性两类
• 1.搏动性肿块 • 2.无搏动性肿块
编辑课件
(八)营养性改变
编辑课件
影像学
(1)超声多普勒:Duplex(彩超) 静脉的功能状态
(2)下肢静脉造影:下肢深静脉顺行、 逆行造影、腘静脉穿刺插管造影
编辑课件
治疗
• 1.非手术疗法 ①病变局限,症状较轻 ②妊娠期间发病 ③症状虽然明显,但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适用于少量、局 限的病变,亦可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
3.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氏试验)。
4.动脉造影。 5.动脉彩超。
编辑课件
肢体抬高试验 (Buerger氏试验)
患者平卧,患肢抬高45°,3分钟后, 观察足部感觉、肤色变化;然后让病人坐 起,下肢下垂于床边,观察肤色变化。若 抬高后足趾和足底皮肤呈苍白或腊黄色, 下垂后足部皮肤为潮红或出现斑块状紫绀 时,为阳性。
编辑课件
护理措施
• (二)用药护理 • (三)心理护理 • (四)手术护理 • 1、术前护理 • 2、术后护理
编辑课件
术前护理
• 1.做好心理护理。 • 2.改善周边组织血液循环。 • ①绝对戒烟;②注意保暖;③睡觉或休息时抬高患肢;④
避免患肢受压;⑤缓解疼痛。 • 3.适当的休息和运动。 • 4预防组织损伤与感染。 • 5.皮肤发生溃疡或坏死时的护理。 • ①卧床休息,减少损伤部位的耗氧量。 • ②保持溃疡部位的清洁,避免受压及刺激。 • ③创面加强换药,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湿敷。 • ④按医嘱给与抗感染药物。 • 6.做好手术前的皮肤准备。
持续性疼痛?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疼痛因此又称为静息痛?1动脉性静息痛?2静脉性静息痛?3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二肿胀?静脉或淋巴回流障碍时组织液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肢体肿胀
周围血管病人的护理
编辑课件
概论
•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种类繁多,但 是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狭窄、闭塞、扩张、 破裂以及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等。
• 在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已部分充盈曲张, 松解止血带后,充盈曲张更为明显,说明大隐 静脉瓣膜及交通支瓣膜均功能不全。
编辑课件
•小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止血带扎于小腿上端。
编辑课件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
• 患者站立,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 阻断大隐静脉向心回流,然后嘱患者伸 屈膝关节10~20次,若曲张的静脉明 显减轻或消失,表示深静脉通畅;若曲 张静脉加重,说明深静脉阻塞。
• 临床表现各有异同,现将常见的症状体征 归纳如下。
• (一)疼痛 是常见的症状,通常分为间 歇性和持续性两类。
编辑课件
1.间歇性疼痛
• 与下列三种因素有关。 • (1)肢体活动 • (2)肢体体位 • (3)温度变化
编辑课件
2.持续性疼痛
• 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疼痛, 因此又称为静息痛
编辑课件
Buerger运动
平卧位,患肢抬高45°,维持2~3分钟。 坐位,双足下垂,足跟踏地。作足背屈、 蹠屈和左右摆动;足趾上翘并伸开,再往 下收拢,每组动作做3分钟。让病人回复平 卧位,保暖休息5分钟。抬高足趾、足跟10 次完成动作。
已发生溃疡或坏死、形成血栓者不 宜运动。
编辑课件
四、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术后用弹性绷带包扎。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弹性 绷带一般需维持2周方可拆除。 (2) 观察有无切口或皮下渗血,绷带如有松脱应重新包 扎。 (3)卧床时抬高下肢30O,以利静脉回流,同时做足背 伸屈运动。 (4)早期离床活动:术后24-48h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促 进下肢静脉回流。
编辑课件
(四)健康教育
坏死期:皮肤呈暗红或黑褐色,坏死组织自行脱落, 残端趾骨暴露,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编辑课件
No Image
血栓闭塞性编辑脉课件 管炎
辅助检查
1.局部检查:最重要的是触摸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有无减弱或消失。比较两侧的动脉有助诊断。
2.皮肤温度测定:室温在15OC-25OC条件下,患肢 皮肤温度较正常相应部位低2OC以上,表示该侧 肢体血供不足。
深静脉通编畅辑课件试验阳性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
• 病人仰卧,患肢抬高,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 • 先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
血带处向下缠第二根弹力绷带。 • 嘱病人站直,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
边向下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在两根弹力绷带间 出现曲张静脉,既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 静脉。
编辑课件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静脉血液瘀积
①避免久站久坐,适当运动。
No ②由足背至大腿缚扎上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 Image
编辑课件
(穿弹力袜方法)
No Image
编辑课件
•
No Image
编辑课件
•
No Image
编辑课件
③避免腹内压增高:保持大便通畅,肥胖者应有计划减轻体重。
④ No 患肢有水肿者,嘱其卧床,抬高患肢30OC—40OC,有利于
编辑课件
二、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 (二)身体状况—临床表现。 • (三)辅助检查。 • 1、理学检查: • 2、影像学: • (四)心理、社会状况。
编辑课件
临床表现
局部缺血期:以血管痉挛为主,因患肢供血不足, 出现肢端发凉、小腿酸胀、有麻木感。 表现为间 歇性坡行。
营养障碍期: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足趾部疼痛呈持 续性,夜间加重。剧痛使病人夜不能眠,常屈膝 抱足而坐。
• (一)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 • (二)患肢远端供血不足 • (三)焦虑、恐惧 • (四)潜在并发症:溃疡与感染 • (五)知识缺乏:缺乏患肢锻炼的方法及本病的
预防知识。
编辑课件
五、护理措施
• (一)一般护理 • 1、绝对戒烟 • 2、适当保暖 • 3、休息与运动:Buerger运动 • 4、保护患肢、预防损伤 • 5、饮食
静脉、淋巴回流,以减轻患肢水肿。
抬 高
Image
度患
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编辑课件
30
小腿慢性溃疡和湿疹的护理:平卧时抬高患肢,保持创面清洁, 局部应勤换药,创面可湿敷。 出血的护理:立即抬高患肢和加压包扎,必要时需缝扎止血。
No
Image
编辑课件
(三)手术护理
• 1、术前护理。 • 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 • 2、手术后护理。
编辑课件
(四)皮肤温度改变
• 动脉阻塞性病变时,皮温降低;静脉阻塞性病变 时,皮温高于正常;动静脉瘘时,皮温明显升高。 在恒温环境下,对比测试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的皮 温,如相差2℃以上有临床意义。
编辑课件
(五)色泽改变
• 皮肤色泽能反映肢体的循环状况。 • 1.正常和异常色泽 • 2.指压性色泽改变 • 3.运动性色泽改变 • 4.体位性色泽改变 又称Buerger试验
• (1)动脉性静息痛 • (2)静脉性静息痛 • (3)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编辑课件
(二)肿胀
• 静脉或淋巴回流障碍时,组织液积聚于组织间 隙,引起肢体肿胀。
• 1.静脉性肿胀 • 2.淋巴性肿胀
编辑课件
(三)感觉异常
• 主要有肢体沉重,浅感觉异常或感觉丧失等表现。 1.沉重
• 2.异样感觉 • 3.感觉丧失
一、病因与病理
病因未完全明确。 1.长期吸烟:吸烟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烟碱能
使血管收缩。 2.寒冷和感染:寒冷可使血管收缩。 3.血管神经调节紊乱:血管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血
管处于痉挛状态。 4.激素影响:雄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可引起血管
舒缩失常。
编辑课件
病理
• 青壮年男性;北方多见;主要侵犯下肢的中小动 脉;
编辑课件
临床表现
• 2.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发生营养性改变,出现 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溃疡、 湿疹形成等。血栓性静脉炎。
编辑课件
理学检查
•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Trendelenburg试验):了解大隐静 脉及交通支内瓣膜情况
•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 •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
编辑课件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
试验)
• 患者平卧,抬高患肢,按摩使曲张静脉空虚, 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止大隐静脉血液倒流。 然后让患者站立,10秒钟内放开止血带,若大 隐静脉立即自上而下充盈,提示大隐静脉瓣膜 功能不全。
• 未放开止血带前30秒内,大隐静脉已有充盈曲 张,说明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编辑课件
健康教育
• 1.戒烟的重要性。 • 2.保护患肢。 • 3.适当体育锻炼、指导运动。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 1.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 • 2.溃疡或坏疽。 • 3.肢体增长变粗。
编辑课件
下肢静脉曲张
• 【定义】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因血流
障碍而引起的静脉扩张迂曲,呈曲张状态。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 (1)先天性因素:先天性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 • (2)后天因素: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习惯
①鼓励病人穿弹力袜。 ②告诉病人平时应保持良好坐姿,避免久 站、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 ③不要用过紧腰带、穿过紧衣物。 ④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⑤避免肥胖等因素。
编辑课件
No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
【定义】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 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Image
编辑课件
• 3.手术疗法
编辑课件
手术疗法
●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凡有症状且无 禁忌证者(如手术耐受力极差等),都应手 术治疗
• ①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 • ②大隐或小隐静脉主干及曲张静脉剥脱; • ③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对有色素
沉着或溃疡者尤为重要 ④微创手术。
编辑课件
四、护理要点
• (一)一般护理 • 1、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 2、避免皮肤损伤。 • (二)防止并发症 • 1、血栓性静脉炎。 • 2、出血
编辑课件
术后护理
• 1.体位:静脉手术术后抬高患肢30C,动脉手术术 后平置患肢即可。
• 2.病情观察: • ①生命体征观察 • ②注意观察肢体温度、皮肤颜色等 • 3.制动:静脉血管重建术术后卧床制动1周,动脉
血管重建术术后卧床制动2周 4.活动:对卧床制 动者,鼓励作足背伸屈活动,以利小腿深静脉血 液回流
• 主要病理改变: • ①通常起始于动脉;病变呈节段性分布;③活动
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④后期,炎症消退, 血栓机化,有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动脉周围有广 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⑤虽然有 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但不足以代偿,因而神经、 肌和骨路等均可出现缺血性改变。静脉受累时的 病理变化与动脉大体相同。
编辑课件
三、治疗要点
处理原则应该着重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 1.一般疗法
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但不应使用热疗。 疼痛严重者,可用止痛剂及镇静剂。 患肢应进 行锻炼,如Buerger运动法。 2.药物治疗
(1)中医中药 (2)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3)抗生素 3.高压氧疗法。 4.手术疗法:动脉重建等。 5.创面处理。
性便秘等因素使腹腔内压力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回流 • 2、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如深静脉回流受阻。
编辑课件
二、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 (二)身体状况—临床表现。 • (三)辅助检查。 • 1、理学检查: • 2、影像学: • (四)心理、社会状况。
编辑课件
临床表现
• 1.早期:感下肢酸胀、沉重、乏力,久站 后足踝部肿胀。小腿处浅静脉扩张、迂曲 成团、隆起,直立时更明显。
编辑课件
(六)形态改变
• 动脉和静脉都可以出现扩张或狭窄性形态改变, 并引起临床症状。
• 1.脉形态改变 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②杂音 ③形态和质地
• 2.静脉形态改变
编辑课件
(七)肿块
• 由血管病变引起的肿块,可以分为搏动性和无搏 动性两类
• 1.搏动性肿块 • 2.无搏动性肿块
编辑课件
(八)营养性改变
编辑课件
影像学
(1)超声多普勒:Duplex(彩超) 静脉的功能状态
(2)下肢静脉造影:下肢深静脉顺行、 逆行造影、腘静脉穿刺插管造影
编辑课件
治疗
• 1.非手术疗法 ①病变局限,症状较轻 ②妊娠期间发病 ③症状虽然明显,但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适用于少量、局 限的病变,亦可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
3.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氏试验)。
4.动脉造影。 5.动脉彩超。
编辑课件
肢体抬高试验 (Buerger氏试验)
患者平卧,患肢抬高45°,3分钟后, 观察足部感觉、肤色变化;然后让病人坐 起,下肢下垂于床边,观察肤色变化。若 抬高后足趾和足底皮肤呈苍白或腊黄色, 下垂后足部皮肤为潮红或出现斑块状紫绀 时,为阳性。
编辑课件
护理措施
• (二)用药护理 • (三)心理护理 • (四)手术护理 • 1、术前护理 • 2、术后护理
编辑课件
术前护理
• 1.做好心理护理。 • 2.改善周边组织血液循环。 • ①绝对戒烟;②注意保暖;③睡觉或休息时抬高患肢;④
避免患肢受压;⑤缓解疼痛。 • 3.适当的休息和运动。 • 4预防组织损伤与感染。 • 5.皮肤发生溃疡或坏死时的护理。 • ①卧床休息,减少损伤部位的耗氧量。 • ②保持溃疡部位的清洁,避免受压及刺激。 • ③创面加强换药,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湿敷。 • ④按医嘱给与抗感染药物。 • 6.做好手术前的皮肤准备。
持续性疼痛?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疼痛因此又称为静息痛?1动脉性静息痛?2静脉性静息痛?3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二肿胀?静脉或淋巴回流障碍时组织液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肢体肿胀
周围血管病人的护理
编辑课件
概论
•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种类繁多,但 是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狭窄、闭塞、扩张、 破裂以及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等。
• 在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已部分充盈曲张, 松解止血带后,充盈曲张更为明显,说明大隐 静脉瓣膜及交通支瓣膜均功能不全。
编辑课件
•小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止血带扎于小腿上端。
编辑课件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
• 患者站立,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 阻断大隐静脉向心回流,然后嘱患者伸 屈膝关节10~20次,若曲张的静脉明 显减轻或消失,表示深静脉通畅;若曲 张静脉加重,说明深静脉阻塞。
• 临床表现各有异同,现将常见的症状体征 归纳如下。
• (一)疼痛 是常见的症状,通常分为间 歇性和持续性两类。
编辑课件
1.间歇性疼痛
• 与下列三种因素有关。 • (1)肢体活动 • (2)肢体体位 • (3)温度变化
编辑课件
2.持续性疼痛
• 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疼痛, 因此又称为静息痛
编辑课件
Buerger运动
平卧位,患肢抬高45°,维持2~3分钟。 坐位,双足下垂,足跟踏地。作足背屈、 蹠屈和左右摆动;足趾上翘并伸开,再往 下收拢,每组动作做3分钟。让病人回复平 卧位,保暖休息5分钟。抬高足趾、足跟10 次完成动作。
已发生溃疡或坏死、形成血栓者不 宜运动。
编辑课件
四、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术后用弹性绷带包扎。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弹性 绷带一般需维持2周方可拆除。 (2) 观察有无切口或皮下渗血,绷带如有松脱应重新包 扎。 (3)卧床时抬高下肢30O,以利静脉回流,同时做足背 伸屈运动。 (4)早期离床活动:术后24-48h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促 进下肢静脉回流。
编辑课件
(四)健康教育
坏死期:皮肤呈暗红或黑褐色,坏死组织自行脱落, 残端趾骨暴露,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编辑课件
No Image
血栓闭塞性编辑脉课件 管炎
辅助检查
1.局部检查:最重要的是触摸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有无减弱或消失。比较两侧的动脉有助诊断。
2.皮肤温度测定:室温在15OC-25OC条件下,患肢 皮肤温度较正常相应部位低2OC以上,表示该侧 肢体血供不足。
深静脉通编畅辑课件试验阳性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
• 病人仰卧,患肢抬高,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 • 先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
血带处向下缠第二根弹力绷带。 • 嘱病人站直,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
边向下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在两根弹力绷带间 出现曲张静脉,既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 静脉。
编辑课件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静脉血液瘀积
①避免久站久坐,适当运动。
No ②由足背至大腿缚扎上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 Image
编辑课件
(穿弹力袜方法)
No Image
编辑课件
•
No Image
编辑课件
•
No Image
编辑课件
③避免腹内压增高:保持大便通畅,肥胖者应有计划减轻体重。
④ No 患肢有水肿者,嘱其卧床,抬高患肢30OC—40OC,有利于
编辑课件
二、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 (二)身体状况—临床表现。 • (三)辅助检查。 • 1、理学检查: • 2、影像学: • (四)心理、社会状况。
编辑课件
临床表现
局部缺血期:以血管痉挛为主,因患肢供血不足, 出现肢端发凉、小腿酸胀、有麻木感。 表现为间 歇性坡行。
营养障碍期: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足趾部疼痛呈持 续性,夜间加重。剧痛使病人夜不能眠,常屈膝 抱足而坐。
• (一)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 • (二)患肢远端供血不足 • (三)焦虑、恐惧 • (四)潜在并发症:溃疡与感染 • (五)知识缺乏:缺乏患肢锻炼的方法及本病的
预防知识。
编辑课件
五、护理措施
• (一)一般护理 • 1、绝对戒烟 • 2、适当保暖 • 3、休息与运动:Buerger运动 • 4、保护患肢、预防损伤 • 5、饮食
静脉、淋巴回流,以减轻患肢水肿。
抬 高
Image
度患
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编辑课件
30
小腿慢性溃疡和湿疹的护理:平卧时抬高患肢,保持创面清洁, 局部应勤换药,创面可湿敷。 出血的护理:立即抬高患肢和加压包扎,必要时需缝扎止血。
No
Image
编辑课件
(三)手术护理
• 1、术前护理。 • 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 • 2、手术后护理。
编辑课件
(四)皮肤温度改变
• 动脉阻塞性病变时,皮温降低;静脉阻塞性病变 时,皮温高于正常;动静脉瘘时,皮温明显升高。 在恒温环境下,对比测试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的皮 温,如相差2℃以上有临床意义。
编辑课件
(五)色泽改变
• 皮肤色泽能反映肢体的循环状况。 • 1.正常和异常色泽 • 2.指压性色泽改变 • 3.运动性色泽改变 • 4.体位性色泽改变 又称Buerger试验
• (1)动脉性静息痛 • (2)静脉性静息痛 • (3)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编辑课件
(二)肿胀
• 静脉或淋巴回流障碍时,组织液积聚于组织间 隙,引起肢体肿胀。
• 1.静脉性肿胀 • 2.淋巴性肿胀
编辑课件
(三)感觉异常
• 主要有肢体沉重,浅感觉异常或感觉丧失等表现。 1.沉重
• 2.异样感觉 • 3.感觉丧失
一、病因与病理
病因未完全明确。 1.长期吸烟:吸烟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烟碱能
使血管收缩。 2.寒冷和感染:寒冷可使血管收缩。 3.血管神经调节紊乱:血管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血
管处于痉挛状态。 4.激素影响:雄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可引起血管
舒缩失常。
编辑课件
病理
• 青壮年男性;北方多见;主要侵犯下肢的中小动 脉;
编辑课件
临床表现
• 2.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发生营养性改变,出现 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溃疡、 湿疹形成等。血栓性静脉炎。
编辑课件
理学检查
•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Trendelenburg试验):了解大隐静 脉及交通支内瓣膜情况
•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 •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
编辑课件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
试验)
• 患者平卧,抬高患肢,按摩使曲张静脉空虚, 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止大隐静脉血液倒流。 然后让患者站立,10秒钟内放开止血带,若大 隐静脉立即自上而下充盈,提示大隐静脉瓣膜 功能不全。
• 未放开止血带前30秒内,大隐静脉已有充盈曲 张,说明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编辑课件
健康教育
• 1.戒烟的重要性。 • 2.保护患肢。 • 3.适当体育锻炼、指导运动。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