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技术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技术名词解释
⽣化技术名词解释⾃我整理
1、酶活⼒:酶催化⼀定化学反应的能⼒。
2、酶活⼒单位:每分钟催化⽣成⼀微摩尔产⽣所需要的酶量为⼀个酶活⼒单位。
3、酶的⽐活⼒:每毫克酶蛋⽩所含有的酶活⼒单位娄,是酶制剂纯度的⼀个指标
4、回收率:纯化过程中酶活性的收率
5、纯化位数:指提纯后与提纯前酶⽐活⼒的⽐值
6、沉淀:是溶液中的溶质由液相变成固相析出的过程,可以有选择性的沉淀杂质或有效成分。
7、可逆性沉淀:在沉淀过程中,有效成分结构和性质都没发⽣变化,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重新溶解形成溶液。
8、不可逆沉淀:在强烈沉淀条件下,不仅破坏了蛋⽩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且也破坏了蛋⽩质的结构和性质,产⽣的蛋⽩质沉淀物不可能再重新溶解于⽔溶液。
加热沉淀、强酸碱沉淀、重⾦属盐沉淀、⽣物碱沉淀。
(沉淀物⼀般是杂质)
9、盐析:在溶液中加⼊中性盐使⽣物⼤分⼦沉淀析出的过程。
10、层析技术:亦称⾊谱技术,是⼀种物理的分离⽅法。
是利⽤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达到分离。
11、⾊谱柱:装有固定相的管⼦(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谱柱
12、固定相:层析的⼀个基质,可以是固体物质(如吸附剂,凝胶,离⼦交换剂等),也可以是液体物质(如固定在硅胶或纤维素上的溶液),这些基质能与待分离的化合物进⾏可逆的吸附,溶解,交换等作⽤。
13、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个⽅向移动的液体、⽓体或超临界体等。
14、层析: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作⽤,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推动⼒的作⽤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15、操作容量(交换容量):在⼀定条件下,某种组分与基质(固定相)反应达到平衡时,存在于基质上的饱和容量。
(数值越⼤,表明基质对该物质的亲合⼒越强。
)
16、分配系数:在⼀定条件下,某种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含量(浓度)的⽐值。
⽤K表⽰。
K=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s / Cm
凝胶层析,分配系数实质上表⽰某个组分在内⽔体积和在外⽔体积中的浓度分配关系。
17、迁移率(⽐移值):在⼀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某⼀组分在固定相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本⾝移动的距离之⽐值。
⽤Rf表⽰。
K ↑→ Rf ↓
18、Vt=Vo+Vi+Vg
Vo:外⽔体积,是指凝胶柱中凝胶颗粒周围空间的体积,也就是凝胶颗粒间液体流动相的体积。
即柱床内凝胶颗粒外空隙之间的⽔相体积。
可以通过测定完全排阻的⼤分⼦物质的洗脱体积来测定,⽐如蓝⾊葡聚糖-2000,分⼦量为200万,所有型号凝胶都会排阻
Vi:内⽔体积,是指凝胶颗粒中孔⽳的体积,固定相体积就是指内⽔体积。
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相体积。
可⽤硫酸铵、N-⼄酰酪氨酸⼄酯或其它与凝胶⽆吸附⼒的⼩分⼦物质测定。
Vg:基质体积,是指凝胶颗粒实际⾻架体积。
即凝胶本⾝的体积。
Vt:床体积,就是指凝胶柱所能容纳的总体积。
πr2h。
Ve:洗脱体积是指将样品中某⼀组分洗脱下来所需洗脱液的体积,即⾃加⼊样品时到组分最⼤浓度峰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
⼤分⼦先被洗脱出来,Ve值⼩,Kav值也⼩;⽽⼩分⼦后被洗脱出来,Ve值⼤,Kav值也⼤。
对于完全排阻的⼤分⼦,Ve=Vo,Kav=0;⽽对于完全渗透的⼩分⼦,Ve=Vt,Kav=1。
⼀般Kav值在0-1之间,如Kav值⼤于1,则表⽰还有些物质与凝胶有吸附作⽤,则Ve>Vt。
19、塔板理论:
假定:
1)塔板之间不连续;
2)塔板之间⽆分⼦扩散;
3)组分在各塔板内两相间的分配瞬间达⾄平衡,达⼀次平衡所需柱长为理论塔板⾼度H;
4)某组分在所有塔板上的分配系数相同;
5)流动相以不连续⽅式加⼊,即以⼀个⼀个的塔板体积加⼊。
当塔板数n较少时,组分在柱内达分配平衡的次数较少,曲线呈峰形,但不对称;当塔板数n>50时,峰形接近正态分布。
理论塔板数:
可得理论塔板⾼度H 越⼩、理论塔板数n 越多、⾊谱峰越窄,则柱效越⾼。
分离度也⼤,从⽽提⾼了柱效.
20、速率理论:
u 为流动相线速度;A,B,C为常数,其中
A—分别表⽰涡流扩散系数;
B—分⼦扩散系数;
C—传质阻⼒系数(包括液相和固相传质阻⼒系数)。
20、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吸附⼒⽽使混合物分离的⼀种层析⽅法
21、薄层层析: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按纸层析操作进⾏展层的⼀种层析⽅法
22、聚酰胺薄膜层析: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
选择适当的展层剂使分离物在聚酰胺膜表⾯发⽣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就能导致分离物质达到分离⽬的。
23、疏⽔层析:是基于溶质、极性流动相和⾮极性固定相表⾯间的疏⽔效应建⽴起来的层析技术。
24、离⼦交换层析:是以离⼦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进⾏可逆交换时的结合⼒⼤⼩的差别⽽进⾏分离的⼀种层析⽅法
25、交联度:每种交联剂在基质中占的百分数
26、吸⽔量或膨胀度: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G后⾯的阿拉伯数字代表凝胶吸⽔量(毫升⽔/克⼲胶)乘以10。
27、交换容量:离⼦交换剂能提供交换离⼦的量,它反映离⼦交换剂与溶液中离⼦进⾏交换的能⼒。
28、凝胶过滤:利⽤某些化学惰性的多孔⽹状结构物质(多孔性凝胶填料)为介质,使预分离的混合物质按照分⼦量⼤⼩分别先后流出层析柱,⽽得以分离、纯化的⽅法。
29、分组分离是指将样品混合物按分⼦量⼤⼩分成两组,⼀组分⼦量较⼤,另⼀组分⼦量较⼩。
例如蛋⽩样品的脱盐或蛋⽩、核酸溶液去除⼩分⼦杂质,以及⼀些注射剂去除⼤分⼦热源物质等等。
30、分级分离则是指将⼀组分⼦量⽐较接近的组分分开。
31、分配系数与各种体积
对于某⼀型号的凝胶,在⼀定的分⼦量范围内,各个组分的Kav与其分⼦量的对数成线性关系:Kav=-b lg MW+c (其中
b、c为常数,MW表⽰物质的分⼦量。
)Ve和Kav也成线性关系:Ve=-b’lg MW+c’(其中b’、c’为常数。
)
32、排阻极限:指不能进⼊凝胶颗粒孔⽳内部的最⼩分⼦的分⼦量。
例如Sephadex G-50的排阻极限为30,000,它表⽰分⼦量⼤于30,000的分⼦都将直接从凝胶颗粒之外被洗脱出来。
33、分级分离范围:表⽰⼀种凝胶适⽤的分离范围,对于分⼦量在这个范围内的分⼦,⽤这种凝胶可以得到较好的线性分离。
例如Sephadex G-75对球形蛋⽩的分级分离范围为3,000-70,000,它表⽰分⼦量在这个范围内的球形蛋⽩可以通过Sephadex G-75得到较好的分离。
34、吸⽔率是指1g⼲的凝胶吸收⽔的体积或者重量,但它不包括颗粒间吸附的⽔份。
35、床体积是指1g⼲的凝胶吸⽔后的最终体积。
36、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otography):利⽤⽣物⼤分⼦和固定相表⾯存在某种特异性吸附⽽进⾏选择性分离的⼀种⽣物⼤分⼦分离的层析⽅法。
37、聚焦层析:在等电点聚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根据蛋⽩质等电点的差异,结合离⼦交换技术的⼤容量⾊谱,能分离⼏百毫克蛋⽩质样品。
这⼀⽅法既有聚焦作⽤的性能,⼜有浓缩样品和分辨率⾼等优点
38、聚焦效应:蛋⽩质按其等电点在pH梯度环境中进⾏排列的过程。
39、多缓冲交换剂:也是⼀种离⼦交换剂,带有多种电荷基团的配体载体偶联⽽制成的。
40、多缓冲剂:是⼀系列等电点既相异⼜相近的具有多胺基,多羧基的脂肪链化合物构
成的
41、⽓相⾊谱:以⽓体为流动相。
待测物样品被转变为⽓体后进⼊到⾊谱分离柱顶部,以惰性⽓体(指不与待测物反应的⽓体,只起运载⽓化样品的作⽤,也称载⽓)将待测物样品(⽓体)带⼊柱内进⾏分离。
42、⾊谱流出曲线: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
43、⾊谱峰:⾊谱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
44、死时间: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极⼤值所需的时间。
它正⽐于⾊谱柱的空隙体积。
流动相平均线速ū:ū= L/t0r
45、保留时间: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点所经过的时间。
46、校正保留时间:某组分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
tr′= tr - t0r
47、死体积:⾊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谱仪中管路和连
接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可由死时间与⾊谱柱出⼝的载⽓流速F co(cm3·min-1)计算。
V0r = t0r F co(⽓相)
48、保留体积: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积:Vr= trFco
49、校正保留体积:某组分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
Vr = Vr - V0r = tr’F co
50、相对保留值:某组分2的校正保留值与组分1的校正保留值之⽐。
r2,1= tr2 ‘ / tr1′= Vr2‘ / Vr1’
51、区域宽度:
1. 标准偏差:即0.607倍峰⾼处⾊谱峰宽的⼀半。
2. 半峰宽W1/2:即峰⾼⼀半处对应的峰宽。
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W1/2=2.354
3. 峰底宽度W:即⾊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截距间的距离。
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是W = 4
52、分离度(R):相邻两组合⾊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值。
R = 2 (tr2 - tr1) / (W1 +W2 )
R值越⼤,表明相邻两组分分离越好。
53、电泳技术:就是根据各种带电粒⼦在电场中迁移速度的不同⽽对物质进⾏分离的⼀类实验技术。
54、DNA印记:⼀种将电泳分离的DNA⽚段转移到固相⽀持物上⽤探针与靶DNA进⾏杂交的技术,⼜称Southern杂交。
55、单克隆抗体:由⼀个产⽣抗体的细胞与⼀个⾻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廇细胞经⽆性繁殖⽽来的细胞群所产⽣的,所以它的免疫球蛋⽩属同⼀类型,质地纯⼀,⽽且它是针对某⼀抗原决定簇的,因此特异性强,亲合性也⼀致。